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江北片区期中联测试卷七年级语文【温馨示】1.试卷满分为!50分,其中卷而5写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正版学生字典。
一、语文积累与踪合运用,(35分1.默写。
(10分(1)星汉灿烂,。
(曹操《观沧海》)(2)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3),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5)《咏雪》中从正面和侧面突出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的句子,。
(6)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表愁思的句子“,。
”(7)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力量。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12分)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他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
他像兔子一般窜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
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
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
他迟睡早起,不像毛泽东那样迟睡也迟起。
就我所知,他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个小时。
(1)在上段文字中,“他”是;“我”是。
(2分)(2)“气喘吁吁”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2分)(3)文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2分)(4)请结合原著回答:“他”是个什么样的人?(6分)3.学校开展“人无信不立”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3分)(1)学生会开展“对对联”活动,请帮助小影同学为下面的上联选出合适的下联( )(3分)上联:做人有道惟诚信下联:A.智慧可资百岁春B.常把自心比他心C.处世无奇但善良D.品行能灿千秋史(2)下面是李丽同学搜集的两幅图。
仔细观察图片,分别写出与“诚信”有关的一个成语。
(4分)(3)下面是李慧同学搜集的一段文字,请你修改。
(6分)真理越辨越明,公道自在人心。
近来的中美貿易摩擦让世人看到了美国所谓“公平贸易”“美国优先”的真面目,【A】国际舆论没有不对美国肆意妄为的危险举动不感到担忧的。
美国农民和零售商等因中美贸易摩擦利益受损,美国国内对“贸易战”的反对声也此起彼浮。
【B】美国《外交政策》网站最近刊文呼吁“美国必须解决好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发动双边贸易战,给美国人民成实际损失。
”①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的写法是“”。
(2分)②文段【A】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修改为:(2分)。
③文段【B】处画线句子有误用标点符号的毛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21分)抱憾老娘刘静沙①娘,您终于回到您日思夜想的家了。
现在,您已经躺在桃园村太阳坡的怀抱里,躺在大旧坡前堆起的黃土下。
②安葬老娘的那天,回想她的一生,深感她就像天下所有母亲一样,如此平凡,平凡得就像轻轻飘落的纸钱;如此微小,微小得就像那晶莹的雪花,在我们刚想把她捧到手里、拥进怀中时,地就融化得无影无踪,留给子女的,是无尽的遗憾。
③老娘去世后,我惭愧地意识到,对她了解得太少太少。
④她的娘家位于豫西伏牛山深处的栾川县白土乡康山村。
新中国成立前,十四五岁的父亲跟着爷爷奶奶逃难到白土乡,在那里认识了她。
听老娘零零碎碎说过,她的父亲是教书先生,地小时候在道上和豹子对视过,也在麦田里遭遇过大蟒蛇。
土改时,她オ和父亲带着奶奶,拉扯着大姐二姐,一道走了几天几夜,回到嵩县老家的桃园村。
老娘的去世,使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去了解和拼接当年的更多细节,她()的一生,已如那山花一样,荣荣枯枯,终归于沉寂。
⑤老娘一生(),和父亲一起养活大了我们兄弟姊妹八个。
八个孩子是八张吃饭的嘴,在那凭工分吃饭的年代,老娘和成年劳力一样,早出晚归,下地干活,割草喂猪。
为了一家吃饱饭、吃好饭,她(),槐花、柳絮、榆钱也能做的花样百出,但毕竟饭少人多,全家人不齐她不让开饭,第一碗饭一定要盛给干重活的父亲,饭多还好说,饭少了锅里反而总会剩一两碗饭没人盛,老娘只得拿着勺子,这个孩子匀一口,那个孩子匀一口,自己则最后刮锅边的锅巴。
⑥她和父亲都不识字,却最重视读书,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把四个子女培养成了大学生。
⑦老娘一生与人为善,乐善好施。
记得我们和邻居公用的那堵墙,中间有个地方低一些,只要我们家做了什么好吃的,总会从墙头递过去;家里办喜事了,剩下的肉菜,她也要我们一碗一碗的给左邻右舍送。
当时,四乡八村很多人来认干亲戚,老娘一生认了多少干儿子,只有她自己知道,而我们算都算不清楚。
⑧老娘一生辛劳,始终不愿意给别人甚至子女添麻烦。
母亲腿脚灵便的时候,不管在哪个子女家,洗衣、做饭、带孩子,什么活都千。
老娘不幸患病住院后,她从不谈问自己的病情,乐观豁达。
老娘去世后,二哥讲了一个老娘一直不让说的往事,有一日清晨,早早起床的她为了不打扰家中子女休息,没有开灯,蹑手蹑脚去卫生间时摔倒在了客厅里,同样因为不愿打扰家中子女,她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爬到沙发边,自己扶着沙发才站了起来。
老娘去世后,我们怎么都回想不起来她给我们提出过任何要求,甚至地去世的时候也没给我们交代任何事。
⑨办完老娘后事回郑州的路上,思及她平凡操劳的一生,难以名状的遗憾和愧疚一次次涌上心头,一次次抑制不住泪流满面。
老娘啊,我刚买了新车,想带您回趟栾川白土康山的老家,再来郑州我的新家住住的心愿,只能落空了;大哥、二哥说的等您病轻了,带您去附近景点转转的愿望,也无法完成了,尤其是让您清醒时回家的愿望更是永远也无法实现了。
⑩老娘啊,您的一生来得默默无闻,过得清清爽爽,走得安安静静。
您和全天下大多数母亲一样,度过了平凡的一生,对我们来说,您却永远是最伟大的那一个。
选自《河南目报》2019年3月20日4.根据文章内容,对文章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5.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精打细算平凡朴素含辛茹苦B.平凡朴素精打细算含辛茹苦C.含辛茹苦平凡朴素精打细算D.平凡朴素含辛茹苦精打细算6.第③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在内容上的作用是。
(4分)7.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
(6分)(1)只要我们家做了什么好吃的,总会从墙头递过去。
(2)蹑手蹑脚去卫生间时摔倒在了客厅里。
8.作者在称呼老娘时,有时称“您”,有时称“她”。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多次变换人称的用意。
(5分)【二】(19分)一去二三里 (丁立梅)①春天去乡下,最适宜。
不定哪里的乡下,江南的自然好,江北也不错,哪里的春天,都是鲜嫩着的,簇新着的,是转世轮回,重新投胎。
②绿最出众,那是春天的底色,浅绿,翠绿,葱绿,深绿……不一而足。
草色遥看近却无,然你别急,且待春风再吹一吹,【A】那些草们,就漫天漫地地舒展开来,绿手臂摇着,绿身子摆着,摇摆得人心里痒。
这边刚提出:踏青去?那边立即呼应:好啊!一呼百应。
③那么,放下手头的杂务,去吧,随便沿着一个方向,出城去。
一去二三里?对。
这段距离,多么恰当,不远,亦不近,春色正好。
你想起后面的续句来: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很写意,素描样的。
而事实上,你见到的村庄,远比古人诗里描写的有声有色。
④现在,你就站在离城二三里的地方。
烟村远不止四五家。
一排又一排农舍,高低错落地挨着,在大把颜色的簇拥下。
那是麦子的绿,菜花的黄,桃花的红,梨花的白。
你真想走进任何一家去,讨一口水喝,那水里,应该也满是春天的味道吧。
⑤亭台六七座——亭台是没有的,桥倒是不少。
有桥必有河,有河必有柳。
随便站一座桥上吹吹风,看看杨柳吧。
【B】春天的杨柳,是羞答答的新娘,它们轻移莲步,慢扭腰肢。
细小的绿苞儿,米粒样的黏在枝条上,蓄了一冬的心思,开始一点一点地往外吐。
怎一个风情了得。
⑥八九十枝花?呵呵,哪里数得过来。
满田的油菜花,千千万万朵啊,烈火焚烧般地蔓延开去。
想这菜花,真像烈性女子,爱恨情仇都立场分明着的。
这个春天的天空下,它的回响,不绝于耳。
只听得它在说,我胸腔里只有这一腔血,只管拿了去洒了去罢!你忽然有种冲动,想跳进这菜花地里打个滚。
路边提一篮子羊草的妇人,看着你,笑问,看菜花呐?你抑制住了要在菜花地里打滚的冲动,笑答,嗯,看菜花呢。
⑦转过一个路头,又见一排青瓦房比肩而立。
在黄灿灿的油菜花映衬下,那些略显粗笨的青瓦,居然秀气起来,眉目生动。
这边眼睛看半晌恋恋不舍地才收住,那边屋后突然探出一株桃来,花开得正好,浅浅淡淡的粉红,一抹一抹的,像轻染上去的云烟。
⑧一个老农从屋内走出。
老农在油菜花盛开的田埂边停下,蹲下来。
你也走过去,蹲下来。
老农指间夹一支纸烟,他慢悠悠吸着,不错眼地望着一片麦苗和油菜花。
他想的是,不久的将来,那金灿灿的麦粒和黄澄澄的菜籽。
你想的是,这翠绿,这鹅黄,这色彩何等的奢侈铺张。
⑨一只狗,不知打哪儿钻出来,绕着老农的腿摇尾巴,欢快得不得了的样。
时光在村庄这边拐了个弯,停下来了。
你的思绪也跟着停下来,不再想日子里那些愁人的事。
名如何,利如何?都是负重。
你到底明了,纯粹的追求,不是没有的,关键是你,能不能放下。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4分)绿最出众,那是春天的底色,浅绿..……不一而足。
..,.深绿..,.翠绿..,.葱绿10.赏析文中【A】【B】处划线句子,任选一处。
(4分)【A】那些草们,就漫天漫地地舒展开来,绿手臂摇着,绿身子摆着,摇摆得人心里痒。
【B】春天的杨柳,是羞答答的新娘,它们轻移莲步,慢扭腰肢。
细小的绿苞儿,米粒样的黏在枝条上,蓄了一冬的心思,开始一点一点地往外吐。
怎一个风情了得。
11.文章主要是写春景,为何作者在文末又写“老农”和“狗”的活动?(4分)12.怎样理解文章第九段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13.如果把文章题目改成《山村咏怀》,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4分)【三】(15分)【甲】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欹①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敲,中则正,棺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敲。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③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①欹:倾斜。
②宥座:座位右边,“宥“通“右”。
③恶(wū):哪里,怎么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5分)(1)思而不学则殆殆: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之:(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 (4)诲女知之乎女:(5)恶有满而不覆者哉覆:15.翻译下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