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活动设计技巧
作者:祝建兰
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6年第02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旧的教学观念必须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新世纪人才的需求。
课堂上,教师的地位发生改变,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主要以任务型活动教学方式为主。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多设计教学活动,活动应具有操作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等等细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课标中的理念,以学生为重点,在教学设计中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针对教学设计中的实际情况,运用教学机智,随时调整教学方案,注重临场发挥,出现引人入胜的闪光点。
一、例举名人之例,引入讨论话题,设计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乐意参与此讨论活动中
其实大部分人都想成为名人,所以都很关注名人的生活。
学生更喜欢追星,他们对名人的了解或许比老师更透彻。
在教学开端围绕要讨论的话题,谈谈有关的名人,学生兴趣倍增。
例如在学习《No Drug Reading》导入时,我就用了社会上影响比较大的成龙之子房祖名和90后演员柯震东吸毒案。
并让学生针对此事讨论3分钟后谈谈自己的想法。
引发学生的极大兴趣,从而成功导入课文,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教育,让学生明白吸毒对自己健康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危害,自觉树立抵制毒品的决心。
又如在上《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s》时,我没有让学生讨论你们上网都干什么这些无聊而不具启发式的话题,而是做了一个游戏,名叫“猜猜我是谁”,在活动中我介绍了马云,马化腾,张朝阳这些网络大腕,青年才俊。
二、活动设计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做主,不受老师的约束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应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各项活动。
例如在学习《No Drug Reading》读后的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当下热点“Ice Bucket Challenge”设计了一个活动环节“Question Challenge”,让学生能把这堂课所学应用起来。
通过同桌合作讨论根据他们所学及他们的常识写出“Why should we say no to drugs?”的理由,然后我改变以往的由老师来点名的方式,以同学点同学的方式叫他们说出自己的理由。
这种方式新颖有趣,大家反应积极,气氛活跃并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Keep away from drugs and value our life”从而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三、活动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不脱离现实,让学生觉得英语在我们的身边
不切实际生活的活动,让学生难以操作,更影响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在上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时,学校当时当时正在创建阳光体育示范校,于是我在开课的时候引用了学生平
常跑步的音乐,并在课件上制作了小黄鸡带我做运动的几个简单动作,让学生跟着音乐学小鸡的样子做了一分钟的锻炼。
这很好地吻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整个课堂上我又引入了竞争机制,在讨论环节设计了倒计时,这些举措加强了学生的紧迫感,激励他们在限定的时间内提出更多建议,所以整个课堂学生能积极参与,气氛热烈。
所以我认为一堂好课,血药我们认真设计,独具创新。
在学生活动环节中,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注意不够,应该鼓励尽可能多的人参与进来,而不仅仅是平时表现的很活跃的学生,尤其应鼓励那些有自己但羞于说出来的同学。
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环节缺乏必要的引导,听他们的回答,感觉他们的思维被限制了,都是围绕那几个点,作为老师这时应该给予积极的引导,启发他们用发散性的思维去回答这种开放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