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课件 第三章 血液

生理学课件 第三章 血液


血浆 = 55% of whole blood
血细胞比容
判断 贫血的类型 与程度
白细胞和血小板 <1% of whole blood
血细胞占 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45%
二、血量 占体重的7%~8%,相当于每千克体重70~80mL
三、血液的理化性质
(一)颜色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 (二)血液的比重
全血比重为 1.050~1.060,红细胞血浆蛋白 血浆比重为1.025~1.030 血浆蛋白
(三)血液的粘度 水的4、5倍
血浆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和脂类的浓度。 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的高低。 血流速度慢时,与血流速度成反变关系
(四)血浆渗透压
溶液所具有的吸引水分子的通过单位半透膜的力量。 它的大小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颗粒数目成正比。
血浆渗透压 313 mmol/L
晶体渗透压 ——维持细胞内外水 平衡 胶体渗透压 ——维持血管内外水 平衡
生理学课件 第三章 血液
教学目的
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基本功能,血浆渗透压的形 成和生理作用。血液凝固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ABO血型系统的分型划分。血型与输血的关 系。
熟悉血细胞的功能及正常值。血红蛋白的正常 值。血浆和血清。血浆蛋白及生理作用。临床 常用的等渗溶液。血量的计算。
了解血凝的加速、延缓、抗凝系统、纤溶系统
(一)体液
2/3:细胞内液
体液
(占成人体重 60%)
1/3: 细胞外液
内环境 internal environment:
1/4:血浆 3/4:组织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性质
一、血液的组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血液
血 浆(55%)
plasma
水 晶体物质 蛋白质
血细胞(45%)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液各成分的比容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可塑变形性 使红细胞可通过小血管。
2.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能相当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而不易下 沉的特性。
测定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客观指标——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沉)
——血沉管内抗凝血中红细胞在血浆中第一小时末沉降的距离。
➢ 上述渗透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水分子 却可以自由通过半透膜。由于膜两侧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目不等, 水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从纯水(或稀溶液)进入蔗糖溶液的数目, 要比蔗糖溶液中水分子在同一时间内进入纯水(或稀溶液)的数 目多,因而产生了渗透现象。
➢ 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半透膜存在,二是半 透膜两侧必须是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
(2)血浆胶体渗透压:1.3mmol/L,25mmHg,占0.5%,主要由血浆 中的白蛋白形成。血浆蛋白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因而血浆胶体 渗透压在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如: 影响组织液生 成、尿生成等。
第三节 血细胞
一、红细胞生理
红细胞(erythrocytes 或 red blood cells,简称为RBC)
(一)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1.形态:无核、双凹圆碟状,直径7~8μm。 2.数量:成年男性:(4.0~5.5)×1012/L
成年女性:(3.5~5.0)×1012/L 3.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红细胞内主要的蛋白质,运输氧的主要
物质。 Hb的浓度,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贫血
➢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 (或)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低限,以血红蛋白(Hb)浓度较为重 要。
➢ 贫血常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各系统疾病均可引 起贫血。
➢ 国内贫血的诊断标准为:男性Hb浓度<120g/L,成年女性Hb浓 度<110g/L,孕妇Hb浓度<100g/L为贫血。其中,Hb浓度 <30g/L为极重度贫血,30-59g/L为重度贫血,60-90g/L为中度 贫血,大于90g/L为轻度贫血。
溶液的渗透压
➢ 如果将蔗糖水溶液与水用半透膜隔开,使膜内和膜外液面相平, 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膜内溶液的液面不断上升,说明水分 子不断地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中。溶剂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自 发过程称为渗透现象。不同浓度的两种溶液被半透膜隔开时都有 渗透现象发生。
➢ 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某些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另一些物质透过的 薄膜。上面实验中的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而蔗糖分子却不 能透过。细胞膜、膀胱膜、毛细血管壁等生物膜都具有半透膜的 性质。人工制造的火棉胶膜、玻璃纸等也具有半透膜的性质。
畅; (五)免疫功能:白细胞、抗体、补体等参与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
免疫反应。
第二节 血浆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是沟通机体内、外 环境的桥梁。
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 1、无机盐 以离子形式存在 (钠离子、氯离子) 2、血浆蛋白 3、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4、其他
血浆的化学成分
水 电解质
低分子物质 小分子有机物
正常值: 男: <15mm/h;
女: <20mm/h。
?mm
影响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气体分子:O2、CO2
血浆渗透压:300mmol/L,770kPa,5790mmHg
(1)血浆晶体渗透压:占99.5%,主要由Na+、Cl-形成;由于血浆中的 晶体物质不能直接通过细胞膜,因此晶体渗透压在维持细胞内外 的水平衡中具有调节作用,从而影响细胞内压力和容积的稳定。 血浆中的晶体物质能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壁,而对血管内外的水平衡 无调节作用。
(五)血浆PH值 (酸碱度)
7.35—7.45 弱碱性 PH>7.45时为碱中毒 PH<7.35时为酸中毒 血浆pH主要靠血浆中的缓冲对来维持, NaHCO3/H2CO3 蛋白质/蛋白质钠盐
Na2HPO4/NaH2PO4 其中最重要的缓冲对为NaHCO3/H2CO3
四、血液的功能
(一)运输功能:运输氧、营养物质、激素和代谢产物等; (二)缓冲功能:缓冲酸碱物质变化等; (三)参与体温调节:运输热量、缓冲体热变化; (四)保护机体:通过生理性止血等功能,防止血液丢失,保持血流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