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论文姓名性别:系部:专业:电话:藏蓝警服彩色梦【摘要】警徽象征着荣誉,警服象征着责任。
公安类本科院校的在读学生,就业面临着更大竞争力、更高淘汰率、更大的挑战。
作为警院在校生,为了更好的就业,实现自身价值,更应该未雨绸缪。
秉承“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结合所学专业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精炼素质专注学业,才能为实现警察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公安院校;职业规划一、全国大学生就业的整体现状和反思随着大学生的持续扩招,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有伏兵,后有追兵”的紧迫形势。
2011届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08.2万人,82.1%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1.6%的人自主创业;有9.3%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1.1%准备国内外读研,6.1%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2.1%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
如果按此比例推算的话,将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人选择“啃老”。
(数据来源: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曾子曰:“慎终追远”,做事伊始就考虑后果,才能谨慎行事;看重结果,才能勉励自身不断进步。
在大学期间能够全面、合理、充分的认识自己,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调整好自己的就业心态,全面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做到择业不盲从、不激进、不畏难就成为大学生首先关注并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公安类大学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针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通过自身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的测评,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和职业目标,并制定出个人一生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规划与计划安排。
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为大学生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它有助于大学生在自我了解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避免就业的盲目性,为个人就业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的途径。
[1]公安类大学作为具有特殊性、更强专业性的院校,是警官的摇篮、人民忠诚卫士的培养基地。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公安类大学生的就业体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的“统包统分”到现在的“双向选择,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取”,大量公安院校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就业后不能学以致用发挥应有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已经影响到公安院校的发展,也给公安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这就突出了在校警院生需要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避免重蹈覆辙的必要性。
三、职业规划的步骤:(一)确定职业定位和方向中学的学习以高考为指挥棒,择校、择专业以就业前景为导向。
警院生的就业看似单一,但仍是以自身素质和职业发展前途作为重要依据。
借助“北森职业规划系统学生版”,进行职业咨询;“霍兰德职业人格能力测试”评价个人职业兴趣;“竞争分析法(SWOT分析方法)”了解自身在所处环境下的竞争优势;“自我认知法”对自身进行最全面最认真的思考和衡量。
[2]再通过对整体就业环境和趋势的了解,认真考虑自身家庭环境的客观环境,个人性格及特长的理性认识,来明确自己的就业定位,以此减少盲目性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我的测试结果如下:人格类型ISFJ(内向、感知、感情、判断),个性特征是“忠诚而随和的保护者和支持者”。
工作中的优势:★很强的职业道德意识,负责而勤奋,值得信赖★实际而务实,解决问题的办法通常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很好地集中精力,关注焦点★十分关注细节,能够准确把握事实★能够连续工作,对于相同的工作不会感到厌倦★优秀的组织才能★乐于按程序和规矩办事,尊重别人的地位和能力★能和别人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是同伴中的可靠的好伙伴,是员工中勤勉而很少滋事的模范工作中的劣势:⊕可能低估自己的能力,难于坚决地维护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愿意尝试、接受新的和未经考验的观点和想法⊕对反对意见过于敏感,在紧张的工作环境里感到很受压抑⊕易于只关注细节和眼前之事,而对整体和将来重视不够⊕不懂得如何拒绝职责之外的要求或请求,而将自己陷入过多的任务和事务中⊕当同时面对多个工作项目或任务时容易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抱怨连连⊕难以适应新环境,或者在不同工作任务之间来回切换时会有困难⊕如果自己得不到来自他人和周围环境的充分的重视和赞赏,就会感到灰心丧气⊕不善于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要求,以至于常常沦为辅助性的角色⊕一旦形成就某个问题的观点,就不愿再对该问题进行重新的思考、寻求其他的方法,或者听取他人的新的建议适合岗位举例:行政人员、人事专员、人力资源经理、文秘、行政助理、经理助理、文档工程师、律师助理等。
马克思认为,在自身条件和职业要求等因素都考虑后,就应坚定职业信念,选择“最有尊严”、“深信其正确”、“能实现自身价值”和“能达到完美境界”的职业。
因为尊严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
[3]对我而言,我始终坚定不移的选择警察这一职业,恪尽职守完成哪怕是最基层的一线工作,把能够为人民服务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标准,把能够完成自己的警务工作看作是最有尊严的事情。
我所在的刑事科学技术系,就业方向主要从事收集、检验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物证等工作。
介绍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和技术,研究各种犯罪中物证的形成与变化规律,运用显现、提取、鉴定等技术方法,揭露和证实犯罪,为侦查、起诉、审判提供线索和证据。
专业分为痕迹检验、文件检验、公安图像技术、法化学和交通事故处理五个专业方向。
结合自身的测评和家庭环境,我认为不论是招考还是政考,公务员还是考研,都可以助我实现警察梦。
下面就此进行一一的对比和分析:1.政法干警考试VS招警考试2.考研VS公务员考试公务员和考研的区别分析:[4](二)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我个人来说,读研并不是为了规避就业压力,而是一个储备知识等待厚积薄发的过程。
希望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在更高的平台最大程度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的警务工作打下更坚实(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效落实规划确定了目的地,接下来就是储备能量,整装上阵。
我清楚的知道,关于藏蓝警服的彩色警察梦想与现实有很大的距离,今日的豪言壮语在日后能否实现,彩色梦想能否变为美好现实,取决于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把握和职业规划是否能高效落实。
于是我对自己提出如下要求:1.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指引择业是人不可避免的权利与义务,青年必须严肃认真地选择自己的职业。
如放弃择业这一权利与义务,那么就无法完成“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是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5]作为预备警官,选择警察这一特殊职业,就是选择了为人民服务,使人民在自己的护卫下安居乐业,使自己的人格尊严在奉献中得以升华。
能够坚定不移的恪守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是成为一名合格警察的充要条件。
我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最精辟、最完整的表述是:“忠诚、为民、公正、廉洁。
”它充分体现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政治性、社会性、人民性、法律性、文化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和紧密结合。
[6]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河南公安机关共有4名民警被授予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20名民警被授予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13个立功集体被荣记集体一等功。
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省授予英雄模范称号民警的数量位居全国公安机关前列。
我们的校友、因公殉职的人民卫士任长霞;在巡逻中出现意外殉职的王庆保;因为扎根基层为人民服务入选中国好人榜的禹州民警张汇涛;因过度劳累牺牲在工作岗位的郑州民警白献伟;牺牲在援疆维稳第一线的年仅28岁的郑州特警沈战东;不顾生命安危挽救卧轨轻生者的警院在校生李博亚…让我们为身为中原预备警官而骄傲,为英雄的负伤和牺牲感动,是他们用生命的尊严让我们体会到“警察”职业的神圣,心生无限敬仰!通过英模事迹的宣传,让我们身处瞻仰英雄的良好氛围之中,感受着英模精神的熏陶;老师课堂上的言传身教,加强了我们对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警院生活警务化的管理模式,塑造了我们坚韧的性格提升了我们的业务素质;假期的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们对警察职业的认识。
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指引着我们从瞻仰英雄转变为追随英雄脚步,用行动诠释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入警诺言。
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自律意识是保障作为一所公安类本科大学生,自律意识不仅体现在遵守警务化管理规定,更体现在能够更大程度的利用资源完善自身素质,更体现在为了自身的更好发展,全面性兼顾学业、选择性进行工作锻炼、重点性塑造个人性格。
不抱怨专业课设置的单调和实践性教学没有合理的安排;不厌倦警务化管理和严格的一日生活制度;不辩解学习精力被分散、学习氛围不浓和学习效率不高。
不忘自己身为学生的本职工作,涉猎群书,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不忽略自身实践能力的锻炼,加入学生社团,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友能力;不沉溺于养尊处优的安逸状态,参与竞赛,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
一个对自己负责的学生就应该自我勉励,用自律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为自己营造一个学习的良好环境,同时以自己为能量源辐射、影响周围的人,以此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四、结语职业生涯规划论文的书写是一个享受着过程,仿佛是一米阳光,照亮心中聚集已久的阴霾;也仿佛是一面镜子,让我认清自己心的方向。
论文的结束,是我真正意义上大学生活的开始,前途不再迷茫,有的只是满满的力量。
我想青春的成长、成熟,就是你能够不断地认识自己、提醒自己、否定自己但从不言弃。
你调侃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仍然越挫越勇,并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我相信,天助自助者,身着藏蓝警服的彩色梦,不会成为阳光下的肥皂泡只美丽一瞬,会因为坚守而美丽一生!参考文献:[1]蒋国华.浅谈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59-61[2]丁振明.大学生急需合理规划职业生涯[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8):51—53[3]涂平荣.当代大学生择业伦理的困境分析与马克思择业观的启示[J].大学生就业,2012(24):22—27[4]褚鹏程.考研、公考为什么这样火[J].求学,2012(12):13-18[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5—458[6]公安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5):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