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良县民宗局政府信息公开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彝良县宗教及民族民俗风情概述
一、宗教
我县开展的宗教活动共有伊斯兰教、天主教、佛教和基督教四种。
九六年经政府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38个,有汉、苗、彝、回族等信教群众12000余人。
全县有伊斯兰教清真寺一所,信仰人数118人;天主教经堂2个,信仰人数3100人;佛教观音寺一座,信仰人数800余人;基督教堂点34个,信仰人数8000余人。
天主教、基督教已建立了爱国宗教团体,四种教建立民主管理小组38个,共有教职人员207名,其中基督教199人,佛教6人,伊斯兰教2人,天主教目前尚无教职人员。
二、民族民俗风情
我县有15种少数民族,74551人,其中:苗族占少数民族人总人口的66%,彝族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32%,系我县两种主体少数民族。
我县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绚丽多姿,尤以民族民俗风情为代表。
(一)苗族民俗风情
1、苗族花山节。
这是以苗族为主,其他民族共同参与的的活动,是苗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2、苗族浪漫的婚恋。
双方对歌分胜负并实行有乐趣的惩罚。
这叫“吃平伙饭”。
在月光下,男女双方以对歌的方式选择对象,若情投意合,便互赠礼物,也示定情。
这叫踩月亮。
3、苗族独特的生产生活习俗。
纺织既是妇女世代传承的技艺,也是衡量妇女勤劳聪明和治家本领的一个尺度。
随着织布技艺的提高,蜡染、挑花、刺绣也是妇女的主要技艺之一。
畜牧业是苗族生活来源之一。
4、具有民族特色的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多姿多彩,穿花衣就是特色。
苗族穿花衣靠种麻织布自做衣物,花衣裙体现了苗族妇女的精灵手巧。
5、苗族乐器和芦笙文化。
苗族音乐可分为民歌曲调、芦笙调、唢呐曲调等,每个曲调又分若干种。
苗族乐器主要有管乐器、打击乐器和弦乐器,管弦乐器有芦笙、口弦、洞箫、笛子等。
6、苗族的其它习俗。
苗族的文化较多,除以上外,主要的还有苗族的特有的语言文字、饮食文化、祭礼文化、忌讳文化、葬礼文化等。
(二)彝族民俗风情
1、彝族火把节和十月节。
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定为火把节。
2、独特的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色调讲究艳丽,款式讲究美观大方,独具特色。
3、彝族的婚丧嫁娶。
历史上,彝族同姓不通婚,各支系之间不通婚,经济地位悬殊不通婚,与其他民族不通婚,姨表亲禁婚。
同民族同支系姑表亲优先婚。
实行严格的同族内婚制、等级内婚制和家支外婚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制度已成为过去。
婚姻程序有:提亲、烤鸡吃、送财礼、迎娶等。
4、彝族的音乐舞蹈。
音乐有歌曲、器乐曲、舞曲、山歌曲、娶亲曲、斜事曲、丧葬歌等,各有不同的音乐。
器乐有唢呐、月琴、笛子、口弦、小闷笛等。
不同乐曲和乐器都有各自的用途和特点。
5、彝族的其他民俗风情。
如崇拜和信仰、语言和文字、教育、饮食、住房、古籍、禁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