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常见采购漏洞及其解决方法企业常见采购漏洞及其解决方法
一、采购流程细分、采购责任细分
我们知道采购活动通常分为几个步骤:采购计划、市场调查、货比三家(三字古义为多)、讨价还价(议价)、选择供应商、合同草签、合同审批、下单订货、货物验收、品质检验、生产反馈、货款结算。
不少小企业,这一系列流程活动几乎是一人承担,责任自然也在一
个人身上。
采购员在整个采购活动中拥有绝对的权力。
采购员与供
应商之间有地下交易,是十分方便的事情。
如果我们把以上流程活动分派给不同的岗位员工担任,控制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生产单位下达采购计划,市场调查、货比三家由一
个岗位承担;讨价还价由一个岗位承担;选择供应商与合同草签由一
个岗位承担;合同审批由二至三个管理岗位承担;下单订货由一个岗
位承担;货物验收、品质检验、生产反馈本来就是不同岗位在承担,
不过是他们的责任更明确;货款结算这一环节千万不能让采购员承担,由供应商按流程直接到结算中心结算。
整个采购活动仍然连贯在一起,只不过责任细分到了不同的岗位。
二、严格挑选采购人员
公司将采购权限下放给各生产单位,但采购人员的任用权控制在公司手上。
用人单位可以提报人选,但最终是否选用,还得公司总
裁说了算(审批),防止采、用人员串通一气。
在企业内部又增加了
一道防火墙。
三、严格控制采购过程
当我们将采购活动按流程细分之后,控制采购过程就变得相对简单。
所有市场调查、货比三家、讨价还价的信息资料都必须按规定
上报存档。
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更是只能加强,不能放松。
除了
货物验收、品质检验、生产反馈在时时监督采购活动成果之外,公司还要另设监察审计部门进行重点监控。
所有采购人员的所有采购活动都在双向监督之下。
采购人员的任何不法举动都可能被及时发现。
四、所有采购都可追踪
由于整个采购流程上的每一个活动都有档案记录,任何一项采购结果没有达成目的,都可以迅速查明问题出在哪一个环节,责任人基本上难逃“法眼”。
五、采购品质决定绩效
以往采购员一人大包大揽的采购方式,由于采购员是亲信,即使采购物品出了问题,往往都是不了了之。
可谓买多买少一个样,买好买坏一个样。
说白了就是工资照拿,回扣照吃。
现在不一样了。
采购数量是采购人员计算基本工资的主要指标,但采购品质才是决定采购人员工作绩效的KPI(关键绩效指标)。
并且我们还要加大绩效奖金的比重。
比如说,绩效奖金至少占到采购人员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五十或更多。
让采购质量成为采购人员工资收入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