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努力创建教育强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努力创建教育强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努力创建教育强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中共车田镇委员会车田镇人民政府二0—五年四月目录一、基本概况 (3)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5)(一).................. 加强教育创强工作的领导和部署51、领导重视,责任落实 (5)2 、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6)3 、加大投入,各方支持 (6)(二)........................ 充分整合和发挥教育资源71、科学规划教育发展 (7)2 、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7)(三)....................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81、多渠道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8)2 、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9)3 、尊师重教 (10)(四).......................... 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101 、积极发展幼儿教育 (10)2 、大力发展义务教育 (11)3 、努力发展成人教育 (12)4 、社区文化教育蓬勃发展 (12)三、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13)1 、履行政府责任,继续加大教育投入 (13)2 、依法治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3)3 、实施“名师工程”,加强教育教学科研 (14)四、自评结果 (14)努力创建教育强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车田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近年来,我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理念,举全镇之力,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创建省教育强镇为契机,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实现我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体系,对我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作如下报告。

一、基本概况车田镇,位于龙川县境西北部,东江上游,龙川和平两县交界处,全镇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充足,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镇政府驻地车田街距县城67 公里。

全镇总面积312.02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732 亩,水田面积39927 亩,山地总面积34 万亩,属丘陵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有车田河。

车田镇有着丰厚的历史、人文和文化资源,宋代起始有记载,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25 年起就有进步人士进行革命活动,是广东较早解放的地区之一,建置于清末,因河两岸多是旱地,靠水车车水灌溉,故取名车田。

原分为“车田约”和“上吕屯” ,民国合并为车田局,解放后属黎咀区管辖,1952 年设第十区,1957 年撤区并乡,1958 年成立车田公社,1977 年分为车田和郑马两个公社,1983 年撤消车田公社,成立车田区,1987 年撤区建镇,成立车田镇。

2003 年原郑马镇、枫树坝镇樟州、联丰、教丰村并入车田镇。

车田镇下辖23 个村委会、 2 个居委会,共有623 个经济合作社,镇政府驻车田镇街道,省道S339线、S228线跨圩镇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公路网络非常完善,全面实现“村村通” , 街道规划 3.3 平方公里,现已建成有南兴街、农民街、老街、府背街、河东及河西长堤街、营光街等7 条街道。

到2014年底,车田镇总人口64296 人,其中农业人口62080 人,非农人口2216人,共16469 户,其中农业户14614 户,非农业户1855 户,全镇人口为汉族,境内有华光庙,鸡足山古钟等文物史迹,更有着悠长的人文历史,如清代彭风仪(龙川县清代六位进士之一,官至工部员外郎)等,近代袁棣青等一大批革命烈士,近代彭赤霞、邓鸿芹、邓渠青、邓衍芬等爱国民主人士,现代有杨华维、朱明健等一大批杰出乡贤。

车田镇主要特产有车田豆腐、车田腐竹、车田花生、车田牛肉干、车田米酒。

车田镇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是龙川县的粮食生产大镇和竹木制品的主要产地,钨矿及稀土等资源分布很广,储量较大,目前兴建有14 座小型水力发电站;农田水利建设步伐较快,修有水库35 座,山塘21 多口,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不断提高;民间文化十分活跃,有民乐团、香火龙、马灯、舞狮等。

车田镇有着优良的尊师重教的教育传统,设有800 多万元的教育基金,用于奖教奖学。

近年来,车田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富裕、人文、和谐、秀美”战略目标,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经济强镇,科教兴镇” 之路,经济社会实现较快发展,获得2010 年度、2011 年度河源市文明镇,全省平安建设先进镇 (2005—2008),2012 年度、2014年度依法治县先进镇,2014 年度先进镇党委等荣誉。

2014 年,全镇实现了GDP5.6 亿元,镇可支配财政收入为1021.9 万元,年均增长6%。

目前,我镇有 1 所完全中学, 1 所初级中学,1 所成年文化技术学校,5 所完小,16个分教点,教职工共433人(其中小学教师239 人,初中教师140人,高中教师54 人),在校中小学生4880人(其中小学生3049人,中学生1374 人、高中生457 人),中心幼儿园 1 所,民办幼儿园10 所,全镇在园幼儿1809人,其中中心幼儿园在园幼儿772 人,中心幼儿园教师64 人,民办幼儿园教师87 人。

近年来,我镇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成人教育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广泛扶教助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格局,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逐步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一)加强教育创强工作的领导和部署1、领导重视,责任落实。

车田镇历届党政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秉持“教育就是最先进的生产力” 、“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的理念,采取一系列促进教育发展的有效措施,为全镇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 5 月以来,镇委、镇政府把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并周密部署,专门成立了由镇委书记陈俊强同志为组长、镇长杨荣银同志、副书记张辉康同志为副组长的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车田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建立了镇、村(居)和学校三级联动工作责任制,使镇村各级领导更加明确抓教育、管教育的职责。

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陈俊强书记、杨荣银镇长和主管教育的张辉康副书记不仅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教育创强工作,而且亲临各学校的第一线检查指导。

他们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听取学校校长汇报,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及时解决各学校在发展和教育创强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与实际困难。

镇委、镇政府还把解决教育问题的工作实绩作为考核镇领导干部、村(居委)书记主任和学校校长政绩的重要依据,使全镇上下形成了教育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中小学校全力抓,村居干部配合抓”的良好局面。

2、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为加快实现“创强”目标,车田镇全力抓好“创强”的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载体,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关心教育、参与办学和创建教育强镇的积极性。

在镇内主要交通出入口悬挂宣传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等,同时镇委镇政府多次集中25 个村(居)委会干部召开教育创强会议,要求各村(居)委会干部深入每村每户宣传教育创强工作,做到教育创强,人人皆知。

3、加大投入,各方支持。

车田镇为建设标准化学校,确保达到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硬件要求,不断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一是政府加大对教育投入。

近年来,县、镇优先安排教育经费,2014 年一共投入1160万元教育经费,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二是社会的捐资助教争相辉映。

全镇以创建省教育强镇为契机,全面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

因措施可行,方法得当,社会各届捐资助教热情高,社会贤达慷慨解囊,筹集425 万元教育创强项目建设资金。

目前我镇创强一共投入1980多万元,为车田镇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充分整合和发挥教育资源1、科学规划教育发展。

车田镇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把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提升教育发展的综合水平。

根据“创强”指标的要求,从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目的出发,车田镇制定了全镇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对于规模小而分散、办学效益差的小学,通过多方论证并征得村民同意,采取撤高留低的措施,保留一至三年级在分教点就读,四至六年级到片区完小就读,将全镇21所村办小学优化组合,形成了以车田中心小学、郑马小学、鹤輋小学、共和小学、樟州小学为中心的片区完小,保留16个分教点,形成分片管理的规模化办学格局。

现在全镇保留1所完全中学(车田中学)、1所初级中学(即车田二中)、1所成年文化技术学校、5所片区完全小学、16个分教点和1所中心幼儿园,使全镇中小学校的布局更加合理。

2、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车田镇按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的要求,积极完善办学条件。

一是改善校舍和校园环境。

我镇投入1000多万新建和修缮各所学校校舍,其中车田中学新建科学馆大楼1栋,面积1600平方米;车田中学新建明其安楼后栋大楼,面积1200平方米;车田中学修缮2栋教学楼,面积2400平方米;车田二中新建综合楼1栋,面积1600平方米;车田二中修缮2栋教学楼,面积2400平方米;中心小学修缮3栋教学楼,面积5000平方米;全镇其他完小及教学点修缮校舍4幢,总面积3000 平方米。

二是加快实现教学设施现代化。

我镇按照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投入300 多万元完善了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教学设备。

目前全镇中小学教学点都接通互联网;配备多媒体教室45 个;配设计算机教室9 个,计算机400 多台。

三是学校环境建设标准化。

全镇学校一直在走标准化的校园建设之路,在创建省教育强镇活动中,我镇投入100 多万元硬化绿化美化各学校,打造美丽舒适的校园环境;投入100 多万,完善各所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其中新建、维修篮球场10个,面积4000 平方米,新建排球场2个,面积600 平方米;投入100 多万完善幼儿园的建设。

目前,我镇中小学校100%成为标准化学校。

(三)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我镇始终将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关键点,同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1 、多渠道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我镇建立了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努力打造学校的教育品牌,提升办学档次。

(1)加强班子建设。

通过设立“先进教育工作者” 、“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奖项,强调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新时期教育理念和现代化管理的水平。

通过完善校长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培养了一支政治理论高、业务素质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校领导班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