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柱、圆锥复习教学设计和课堂练习

圆柱、圆锥复习教学设计和课堂练习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小学生的思维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本课时立体图形的复习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学具,让学生观察、动手、动脑,丰富其表象,训练形象思维,本节的复习课更便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整理、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对知识的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在练习、讨论、合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等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有关圆柱、圆锥内容介绍的微课、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构建体系。

•1、课前让学生完成一份《圆柱圆锥整理与复习》的思维导图。

•2、让同学们小组内交流,补充完善,让学生脑中形成知识网络。

•要求:请你跟小组成员分享你的思维导图。

•①我整理了什么内容?
•②我的重点和亮点是什么?
•3、学生上台汇报思维导图。

•①请一位学生上台汇报
•②其他学生补充建议
•③师生点评观赏其他同学的优秀作品
•4、师生共同整理完善板书。

学生进行简单的口答,回忆公示形成的基本过程。

(二)创设问题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复习应用所学知识。

1.屏幕呈现:一个圆柱体木料,底面直径20厘米,高30厘米。

(1)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已学圆柱、圆锥的知识,提出问题,看谁提的问题更有创意?(2)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

(3)小组合作,问题呈现。

〔预设问题:〕
①木料的侧面积是多少?表面积是多少?
②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③把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它的体积是多少?
④……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思考,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刷”出表面积有关的知识。

〔教师引导:〕针对这一圆木,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求表面积?
〔预设回答:〕给圆木涂油漆求涂漆面积的时候需要用表面积的知识。

〔教师追问:〕给圆木涂油漆有几种情况?都发生在什么条件下?
〔预设回答:〕①如果是柱子时,只刷侧面。

②如果是个木桩,只涂一个侧面和一个上面。

③如果是个圆木料,可涂整个表面。

〔设计意图:〕一个“刷”,刷出了与表面积有关的符合实际的有价值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切”出新的表面,求增加的表面积。

〔教师引导:〕有同学说可以把圆木切开,求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那同学们说说可以怎样来切?
〔预设回答:〕
①可以横切,分两段切一刀,增加两个大小相等的底面,分三段切两刀,增
加4个大小相等的底面,以此类推。

②还可以沿直径纵切,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长和圆柱的高相等,宽和直径相等。

〔课件演示:〕横切和纵切
〔设计意图:〕横切、纵切两种不同的切法探究,加上课件的演示,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削”出圆锥,讨论圆柱与对应圆锥的关系。

〔教师引导:〕除了对圆木“刷”“切”以外,有的同学说还可以“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

那怎样“削”才算是最大呢?你能用四句话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预设回答:〕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圆柱体积比圆锥体积多2倍,圆锥体积比圆柱体积少三分之二。

〔教师引导:〕如果圆柱和圆锥等底等体积,那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预设回答:〕圆柱和圆锥等底等体积:圆柱高是圆锥高的三分之一,圆锥高是圆柱高的3倍。

〔设计意图:〕将圆柱削成一个最大圆锥,让同学们讨论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便于进一步理解两者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考题精炼,举一反三
1、基础考题(圆柱表面积、体积知识)某学校在植物园内挖了一个圆柱形水井,底面直径是2m,深2.5m。

(1)挖这口井挖出的土石有多少立方米?
(2)现在要在井壁底面和四周抹上一层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平方米?(3)如果井内蓄水2m,这口井蓄水有多少立方米?
2、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单
3、教师点评(找错例)
4、举一反三运用,总结方法
熔铸问题、等体积转换(体积知识的运用)
举一反三: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是28.26平方米,高2.5m。

用这堆沙在10m 宽的公路上铺2cm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
加工问题(找出对应条件加以运用)
举一反三:(如图)剪下一张长方形铁皮的阴影部分围成一个圆柱,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
〔教师追问:〕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涉及哪些方面的知识?解题思路是什么?〔设计意图:〕每个典型问题紧随着一个举一反三的类型题,让同学们再一次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问题解决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质疑内化:
1、同学们畅所欲言,谈收获和感受。

2、本节课的知识还有什么疑问或者困难的地方?
(五)对板书提出完善建议,补充完善思维导图。

1、对于今天的板书你想提出什么完善建议吗?
2、为你课前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加工。

(六)思维拓展
如图,ABCD是直角梯形(单位:厘米),分别以AB和CD为轴将梯形旋转一周,得到两个立体图形。

(1)谁的体积更大?
(2)大多少立方厘米?
附:板书设计
随堂检测姓名:__________
1、把一个底面半径为3cm,高为10cm的圆锥形铁块,熔铸成一个底面积为18.84平方厘米的圆柱,这个圆柱的高是多少厘米?
2、有块正方体的木料,它的棱长是20dm。

把这块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如图),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随堂检测姓名:__________
2、把一个底面半径为3cm,高为10cm的圆锥形铁块,熔铸成一个底面积为18.84平方厘米的圆柱,这个圆柱的高是多少厘米?
2、有块正方体的木料,它的棱长是20dm。

把这块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如图),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小组合作
①仔细观察这根木头,结合圆柱和圆锥的知识,以及我们的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②小组归纳总结本组的问题。

③全班展示,问题呈现。

比如:问题:___这根木头在地上滚动一圈,滚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思考:即求圆柱的侧面积
列式:S=πdh=3.14×20×30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

(1)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