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过盈连接
第七章 过盈联接
§7-4 过盈联接
(一)过盈联接的类型及应用
❖无辅助件的过盈联接
其配合表面有圆柱面和圆锥面,主要用于轴与毂的 联接、轮圈与轮芯的联接以及滚动轴承与轴或座孔 的联接等;
❖有辅助件的过盈联接
主要借助于辅助件扣紧板(或扣紧环)将重型剖分 式零件沿接缝面联接为一体。目前多为螺栓联接所 取代。
⑵联接零件为脆性材料时的强度校核式
失效形式是包容件和被包容件配合表面的断裂。 按第一强度理论(1≤ B)求得允许的最大径向压力
包容件 被 包容件
pmax
d
2 2
d
2 2
d2 d2
B2
2~3
pmax
d 2 d12 2d 2
B1
2~3
B1 、B2—分别为被包容件和包容件材料的强度极限, MPa
4.过盈联接最大压入力、压出力
最大压入力 最大压出力
Fi fdlpmax
F0 (1.3 ~ 1.5)Fi
5.包容件外径胀大量及被包容件内径缩小
量
d2 max
2 pmax d2d 2
E2
(d
2 2
d
2)
mm
d1max
2 pmax d1d 2 E1(d 2 d12 )
mm
6.包容件加热及被包容件冷却温度
包容件加热温度
t2
max 0 2d 103
dlf
(2)传递转矩T,保证不产生周向滑动
当径向压力为 p 时,在转矩 T 的作用下,配合面间所能
产生的摩擦阻力矩 Mf 应大于或等于转矩 T。
Mf
dlpf
d 2
T
p
2T
d 2lf
(3)承受轴向力F和转矩T的联合作用
需保证
dlpf F 2 ( T )2
d 2
故所需径向压力为
F 2 (2T )2
3.过盈联接的强度计算
➢ 联接的强度(计算并选出标 准过盈量以产生必须的径向 力);
➢ 联接件本身的强度 过盈联接装配后,包容件胀 大,被包容件缩小。因此, 在包容件上将产生周向拉应 力,在被包容件上则产生周 向压应力和径向压应力。应 力大小及分布如右图所示。
⑴ 联接零件为塑性材料时的强度校核式
(二)过盈联接的工作装配方法
▪ 工作原理:过盈联接是将两个联接
件套装起来,其中一个联接件叫包容 件,另一个叫被包容件。二者装配后, 由于结合处的弹性变形和装配过盈量, 将在配合表面上产生很大的正压力。 当联接承受外载荷(轴向力或转矩) 时,配合表面靠此正压力所产生的摩 擦力或摩擦力矩来传递外载荷。
t0
被包容件冷却温度
t1
max 0 1d 103
t0
式中
max—所选标准配合在装配前的最大过盈量,m;
0—装配时为避免配合面擦伤所需的最小间隙,通常采用 间隙配合H7/g6;
1 、2—分别为被包容件及包容件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t0—装配环境温度 ,℃
量时的强度;——连接零件的强度 ➢ 胀缩法时:需计算加热及冷却的温度; ➢ 压入法时:计算装拆时所需的压入力和压出力。
1.配合面间所需的径向压力
⑴传递轴向力,保证联接不产生轴向滑移
设:过盈配合的公称直径为d; 配合面间的摩擦系数为f; 配合长度为l;
则摩擦阻力为:
Ff dlpf
∵ Ff F ∴ p F
p
d
dlf
2.过盈联接的最小有效过盈量min
由厚壁圆筒的设计式,可导出联接零件配合面间的压力 p与(理论)过盈量min之间的关系:
min
pd (C1 E1
C2 E2
) 103
m
式中: p—配合面间的径向压力, d—配合的公称直径;
E1、E2—分别为被包容件和包容件材料的弹性模量;
C1 、 C2—分别为被包容件的刚性系数和包容件的刚性系数;
要求过盈联接在装配后不产生塑性变形,由第三强度理论
1 3 s
式中,1—周向应力; 3 —径向应力; s—零件材料的屈服点
对于包容件,其危险应力发生在内表面,由图7-26可见
1
p
d
2 2
d
2 2
d2 d2
3 p (负号表示压应力)
故
p
d d
2 2
2 2
d2 d2
p
s2
即
2 pd22
d
2 2
d
min min 2u
2u 0.8(Rz1 Rz2 )
u—配合表面上微观峰尖 被擦去部分之和;
Rz1 、Rz1—配合表面上微 观不平度的十点高度
几点说明
▪ 压入法装配时,用式(7-12)求得 min,而后从国家标
准中选一标准过盈配合,并使之略大于或等于 min;
▪ 胀缩法装配时,配合表面擦伤甚微,可按式(7-11) 计算,即min = min;
▪ 由式(7-8)~(7-10)可见,当传递的载荷一定时,配 合长度 l 越短,所需的径向力 p 就越大。再由式(7-11) 可知,当 p 增大时,所需的过盈量也随之增大。因此, 为避免在载荷一定时需用较大的过盈量而增加装配时 的困难,配合长度不宜过短。一般 l≈0.9d,但由于配 合面上的应力分布不均,当 l >0.8d 时,应考虑两端应 力集中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
▪ 装配方法:
压入法; 胀缩法(温差法);
(三)过盈联接的设计计算
▪ 假定条件:联接零件中的应力处于平面应力状态,应 变均在弹性范围内;材料的弹性模量为常量;联接部 分为两个等长的厚壁筒,配合面上的压力均匀分布。
▪ 计算内容: ➢ 在已知载荷的条件下,计算配合面间所需产生的压力
及其所需的最小过盈量;——连接强度 ➢ 选定标准过盈配合时,校核联接的诸零件在最大过盈
2
s2
(*)
对于被包容件,其危险应力也在内表面,该处
1
2 pd 2 d 2 d12
,
3 0
由 1 3 s1
得
2 pd 2 d 2 d12
s1
(**)
由式(*)和(**)可推得:
包容件(内表层)
pmax
d
2 2
d
2d
2 2
2
s
2
被包容件(内表层)
pmax
d
2 2d
d12
2
பைடு நூலகம்
s1
C1
d2 d2
d12 d12
1
C2
d
2 2
d
2 2
d2 d2
2
d1 、 d2—分别为被包容件的内径和包容件外径;
1 、 2 —分别为被包容件与包容件材料的泊松比
最小有效过盈量min
当采用压入法装配时,总有一部分表面的波峰被擦平, 使装配后的实际过盈量小于装配前的测量过盈量,为此, 必须适当增大理论过盈量,以保证联接具有足够的紧固 性。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