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间艺术大汇总目录一工艺美术潍坊风筝高密三绝扑灰年画剪纸聂家庄泥塑雕塑曲阜楷木雕刻潍坊核雕东昌葫芦雕莱西葫芦雕青岛贝雕莱州玉雕嘉祥石雕惠民泥人济南泥塑小郭泥塑济南面塑冠县郎庄面塑曹州面人曹县江米人菏泽砖塑陶瓷淄博陶瓷枣庄伏里土陶刺绣印染鲁绣五莲割花鲁西南民间织锦嘉祥彩印花布草编掖县草编昌邑草编郯城草编平度草编博兴草编剪纸烟台剪纸高密剪纸滨州剪纸苍山门笺年画杨家埠木板年画吕村年画高密半印半画年画郯城木板年画清河镇年画张秋木板年画东昌版画平度宗家庄木板年画济南羽毛画日照农民画二曲艺歌舞地方戏柳子戏柳琴戏五音戏茂腔山东梆子一勾勾蓝关戏吕剧曲艺鲁西南鼓吹乐山东大鼓山东快书山东琴书胶东大鼓泰山皮影戏秧歌海阳大秧歌胶州秧歌商河鼓子秧歌三杂技竞技蹴鞠聊城杂技梁山武术一工艺美术潍坊风筝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用竹子扎制骨架高档丝绢蒙面手工绘画。
工艺与美术的结合体现了风筝的玩赏价值随着国际风筝交流的逐渐频繁风筝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形势下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品。
其种类有软翅类硬翅类龙头串式类板子类和立体桶子类等。
它不仅被广泛用于放飞、比赛、娱乐而且已经成为美化人们生活的时尚装饰品。
风筝是潍坊的象征每年的风筝节是潍坊以风筝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活动。
潍坊风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鲁国大思想家墨翟制作第一只“木鸢”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开始兴盛走向民间却是在明代。
到清朝中叶潍坊开始出现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民间艺人。
相传有位姓陈的哑巴艺人扎得风筝新颖好看放得又高又稳远近闻名。
这时清明节前后竞放风筝也成了当地的踏春风俗。
据《潍县志稿》载“本邑每逢寒食东门外沙滩上????板桥横亘河水初泮桃李葩吐杨柳烟含凌空纸鸢高入云端。
”“清明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维妙维肖奇巧百出”曾做过七年潍县县令的大诗人兼书画家郑板桥曾写过这样的诗来怀念潍县“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把潍县的风筝特点和放风筝的风俗描写的淋漓尽致。
“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步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草新来春燕多”这是潍县诗人郭麟对他家乡清明寒食放风筝的真实描写。
风筝的种类很多按形象分有鸟形风筝如鹰、燕、仙鹤、潍坊风筝虫形风筝如蜻蜒、知了、蝴蝶、水族风筝如金鱼、蛙、蟹、人物风筝如孙悟空、胖娃娃、老寿星、字形风筝如“双喜”、“福”字、“寿”字风筝、器物风筝如扇子、钟、宫灯、变形和几何图形风筝如瓦片、八卦、五星按风筝的构造分有硬翅风筝、软翅风筝、拍子风筝、平桃风筝、软风筝、桶形风筝等按风筝的功能分有玩具风筝、观赏风筝、特技风筝等等。
按大小又可分为巨型风筝与微型风筝。
如潍坊艺人扎的“鲤鱼跳龙门”风筝两层楼高面积为174平方米扎风筝的艺人是站在楼上扎成的。
巨型立体蜈蚣风筝龙头状的头和数十节的身共100多米长。
发放时必须先将尾部和身部逐渐放起再靠身部几十节圆方形风筝将沉重的龙头提升到空中。
小型的蜈蚣风筝一样首尾齐全却小到可以整个藏在火柴盒中。
高密三绝山东省高密市是著名的民间艺术之乡。
在这里不仅民间艺术的品类繁多而且有可以冠绝的特技其中扑灰年画、剪纸和聂家庄泥塑被称为“高密三绝” 扑灰年画高密扑灰年画是世界上独特的画种被誉为“中国一绝”不仅仅是全国独此一家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工艺制作过程和艺术特点。
扑灰年画同现代年画的不同在于其截然不同的工艺过程和工料制作扑灰年画作者是根据画的内容用柳枝炭条作笔先在画纸上起出轮廓然后用这张带画的画纸在其它画纸上面扑抹扑后的画稿与原稿完全对称相同这种特殊的工艺一般可以使一稿扑数张。
为了增加更多的数量还可在扑好的画稿上用柳枝炭条重描一遍再在其它纸上重扑。
高密扑灰年画的这种独特工艺过程在全国年画中独树一帜。
高密年画不仅工艺过程独特还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以色代墨着色浓重色彩艳丽形象富有动感线条豪放流畅人物造型丰满圆润多为胖耳大腮但眉眼巧画不失隽秀感。
其造型拙朴简炼用笔潇洒自如很有写意国画的笔墨情趣。
观其画风细腻处丝丝诱人狂发时涂色如泼。
当地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道顺口溜非常贴切精辟地道出了扑灰年画的风格特点刷刷刷一溜栽花。
大涮狂涂捅于勾拉。
细心粉脸眉眼巧画。
待要好看咸菜磕画。
“刷刷刷一溜栽花”是指年画创作的速度与题材。
“刷刷刷”是说扑灰年画的制作从“粉脸” 到“涮尹、“赋彩”、“开眉眼”、“勾线”、“涮花”、“磕咸菜花”、“描金”、“涂明油”等整套工序必须由一人一气呵成完成同时也是对画师作画恣意潇洒、放笔纵情、不饰雕琢的创作气派的象声描摹“一溜栽花”指扑灰年画创作都是以喜庆吉祥、美满和睦的题材为对象以满足人们春节之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心理。
在扑灰年画的鼎盛期“一溜栽花”的品种如“连年有余”、“合家欢乐”、“姑嫂闲话”等竟多达150余个。
“大涮狂涂描了勾画”前者指每一张年画从服装到头发全用单色抹刷连整个轮廓线也只是一笔就抹下因此这种涂抹姿式放得开极潇洒故曰“大”曰“狂”后者则指画面的局部加工特点“兼工带写”。
前后两种手法的特点在这里被勾画的无比鲜明。
“细心粉脸眉眼巧画”是扑灰年画中人物画突出艺术效果的关键技法也是与其它年画区别的关键点。
扑灰年画画人物先要把人物的脸部粉一个洁白的脸型然后在上面巧妙地勾眉眼、五官再敷彩、涂明油。
这样画面人物的面部看上去透明细嫩富有弹性给人一种强烈真实的肉质感。
“待要好看咸菜栽花”是扑灰年画的最后一道工序即是民间画师们用饭桌上的咸菜刻上几何图案或花卉图案蘸着颜色在已完成了的人物服饰上磕上固定的图案以增强服装的变化效果。
剪纸艺术剪纸不象其它艺术品类有许多繁难的工序和独特的材料只是剪纸艺人凭一把普通的剪刀和日常所用的纸剪出各种题材和花样的艺术品。
在普及于全国的剪纸艺术中高密剪纸称“绝”主要取决于它所表现的题材和艺术风格的别样。
高密剪纸的题材以剪纸广泛著称至于广泛到何种程度品种有多少难以数计举凡与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到远古的神话传说还有流之千古的历史故事文学人物和情节均进入了剪纸艺术的视角。
而且从构思到技法从内容到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形神兼备以神为主。
形意结合以意为主的特征酷似中国画中的大写意。
在艺术上高密剪纸构思精巧造型雅拙淳朴线条刚劲挺拔有浓重的金石味和灵秀细腻的韵趣。
例如要把用笼子养蝈蝈这一生活趣事在单色剪纸上表现出来是很难的。
而高密的剪纸艺人却别出心裁地构思成把蝈蝈放出笼外让它的一双坚硬有力的后腿紧紧地钩挂一只精巧的笼子蝈蝈双须向前二目圆睁既浑然天成地表现了这一特定的生活题材又寄托了人们渴望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同样以“八仙过海”为题材的剪纸江南剪纸纯用轻柔的细线手绘式的五官来表现显得玲珑剔透河北剪纸以块为主大面为黑只求整体轮廓完整不作细部刻划显得浑厚粗犷而高密剪纸则以鱼纹、网纹一样的细线组成“八仙”挺拔而又轻柔的衣饰以黑黑的脸膛颜色表现出“八仙”各异的神情再加上浓重的水飘逸的云构成了一幅出神入化的独特画面充分体现了高密剪纸粗犷中有细腻线条劲拔金剪纸石味浓重的风格。
剪纸作者大都是民间妇女她们未受过艺术专业教育兴之所至随心创作作品不具成法粗犷中见清秀雅拙中藏精巧。
改革开放以来高密剪纸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剪纸艺人也经常出国访问。
1994年高密被评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97年“牛年”全国生肖邮票图案即从高密民间剪纸中所选。
聂家庄泥塑被称为高密“三绝”之一的聂家庄泥塑是聂家庄生产的泥玩具。
聂家庄分东西聂家庄地属高密县的姜庄镇东西聂家庄聂姓为大姓据聂氏家谱记载从明朝万历初年聂福来制作“锅子花”一种以泥巴做外衣中间装火药顶部留空外形极似反扣锅底的玩艺可点放礼花进行销售谋生开始便有人跟着仿效。
到康熙后期东西聂家庄几乎家家户户都捏泥玩而且开始由做“锅子花”向做泥娃娃鸟兽虫鱼等家庭观赏品和儿童玩耍的泥玩具发展。
清朝嘉庆年间聂家庄泥塑进入全盛期这一时期前不会动、不会叫、不会斗趣的“呆”玩艺此时演化为会动、会叫、会斗趣的活玩艺。
建国初期聂家庄泥塑发展到50多个品种行销全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广泛喜爱。
发展到如今主要产品有“叫虎”、“摇猴”、“摇蝉”、“叫鸡”、“座狮”、“泥娃娃”、“牧童”、“花姑”、“梁山伯与祝英台”、“刘海戏金蟾”、“八仙”等70多个品种。
这些产品自进入市场以来久销不衰供不应求。
高密泥塑粗犷豪放构图完整色彩艳丽独具一格。
因此在参加全国举办的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中连连获奖被收入《中国民间工艺大典》曾到9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展出还被宋庆龄基金会收藏并作为礼品赠给外国贵宾。
聂家庄泥塑无论是创作题材的选择还是泥玩的造型、色彩的运用都受到高密扑灰年画和剪纸艺术的深刻影响扑灰年画和剪纸表现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鸟兽虫鱼等都可以在聂家庄泥塑中找到。
在艺术造型上聂家庄泥塑向剪纸靠拢大胆夸张注重写意神似力求简约概括似于不似与天津“泥人张”注重写真的艺术手法大异其趣。
色彩运用聂家庄泥塑追求鲜明醒目而又柔和动人用色少而精以桃红和大绿两种基本颜色为主却能把动物和人的神情衬托得恰到好处又不失浓郁的民间情调在这一点上聂家庄泥塑与扑灰年画是一致的。
聂家庄泥塑还吸收了扑灰年画上“明油”和“涮画”的技法加强了泥塑作品色彩的亮度和晕化效果。
高密泥塑造型憨朴着色浓艳在全国泥塑中别具一格。
所塑事物有静有动并多能斗趣、发声。
不少作品动静结合形声俱备雅拙中透精巧憨朴中显灵秀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其中“叫虎”竖眉瞪眼昂首踞立胸挂桃红大花额涂朱笔“王”既威风凛凛又娇艳可掬用手拉送首尾即有啸声发出。
一物在手平添无穷乐趣实属国内泥塑中罕有之佳品。
雕塑曲阜楷木雕刻曲阜是历史文化名人孔子的故乡。
曲阜作为圣人之乡礼仪之邦而名扬四海楷木雕刻如意为曲阜三宝之一是特有的手工艺品而钦誉中外。
如意使用的材料为楷木。
相传孔子辞世后他的弟子子贡为恩师庐墓六年并从外地移来奇木植于墓旁以寄托哀思后人视子贡为尊敬师长的楷模楷树属稀有树种。
树龄达千年以上此木坚硬木质细呈金黄色故有“软黄金”和“南檀北楷”之美誉如意图案有龙、凤、蝠、鹿、鹤、八仙、三星等题材寓意好运当头、幸福吉祥。
头为灵芝祥云状通体雕花、浮雕、透雕、镂空雕等众多雕刻技法交叉使用。
作品赋有神韵行乎自然、高贵典雅。
楷雕如意历来是孔府象征吉祥如意的装饰品是孔府向历代皇帝进贡的贡品和馈赠达官贵人的礼品。
光绪十七年山东巡府张汝梅献给太后的寿礼就有两架如意一家如意刻八仙贺寿、群仙各异栩栩如生另一架刻百子祝寿细致处细若发丝神态和蔼可亲被称为绝迹。
潍坊核雕潍坊核雕大约始于清末并于本世纪初时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奖。
它主要是用桃核为材料并巧妙地利用桃核上的自然麻纹雕出各种生动的景物如山水、花鸟、人物及车船、首饰印章等优秀作品。
“夜游赤壁”在继承明代王叔远名作“核舟”的基础上又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