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平衡和烟气分析焚烧工艺系统组成焚烧炉系统选择热解原理

热平衡和烟气分析焚烧工艺系统组成焚烧炉系统选择热解原理

4
处理方法
2
热裂解
焙烧处 焙烧: 在低于熔点的温度下热处理
热解:是将有机物在无氧或 缺氧状态下加热,使之成
废物改变废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利 于后续资源化利用的处理过程

为气态、液态或固态可燃 物质的化学分解过
3 程。
第一节 焚烧处理
焚烧 原理
燃烧、燃烧机理、燃烧技术、主要影响因素
热平衡及 烟气分析
(二)焚烧原理
1、干燥 利用焚烧系统热能,使入炉固体废物中的水分汽化、蒸发 的过程 干燥形式:热传导干燥,对流干燥,辐射干燥 影响因素:固体废物含水率高低,决定干燥时间的长短, 对于高水分固体废物,需加辅助燃料来维持正常运行
2、热分解
固体废物中的有机可燃物,在高温作用下进行化学分解和 聚合反应的过程
温度越高,有机可燃物热分解越彻底,热分解速率越快
3、燃烧
是可燃物质的快速分解和高温氧化过程
根据可燃物种类和性质,燃烧机理可划分为蒸发燃烧、分 解燃烧和表面燃烧
蒸发燃烧:可燃物质受热融化、形成蒸汽后进行的燃烧反 应(蜡质类)
分解燃烧:可燃物质中的碳氢化合物等,受热分解、挥发 为较小分子可燃气体后再进行燃烧(纸、木材)
1、固体废物的三组分 水分:物料含水率太高,无法点燃,比如国内垃圾厨余 含量高,不宜点燃,欧美国家垃圾含水率低,较容易点燃 可燃分:含量越高,越易燃烧 灰分:灰分含量高时,相应的可燃分含量低,不易燃烧 2、热值 固体废物低位热值≤3350kJ/kg时,需添加辅助燃料燃烧
四、焚烧效果评价
1、目测法
肉眼观测
观测焚烧烟气,判断焚烧效果,烟气越黑、气量越大, 焚烧效果越差 2、热灼减量率法
指焚烧残渣经灼烧减少的质量占原焚烧残渣质量的百分数
可燃物氧化、焚烧越彻底,焚烧灰渣中残留可燃成分就越 少,热灼减量率就越小
Rc

m渣 m灰 m渣
100%
3、二氧化碳法 烟道排放气中CO2浓度占CO2和CO浓度之和的百分比 二氧化碳相对浓度越高,固废焚烧越完全,焚烧效率越高
表面燃烧:可燃物质在未发生明显的蒸发、分解反应时, 与空气接触直接进行燃烧反应(木炭、焦炭)
焚烧处理后的污染物
①烟气: • 组成:颗粒污染物(颗粒物、灰分颗粒)和气态
污染物; • 气态污染物种类:SOx、COx、NOx、HCl、HF、
二噁英类物质; • SOx来源于废纸和厨余垃圾; • NOx一部分来源于空气中的氮,一部分来源于厨
内容回顾
第五章重点内容:
• 厌氧消化原理 • 厌氧消化的两段理论 • 厌氧消化的三段理论 • 微生物浸出机理
第六章 固体废物热处理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Solid Waste
【概念】焚烧 干燥 热裂解 焙烧
本章重点
热值 燃烧温度 DRE
热灼减量比 焚烧效率
• 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质、助燃物 质、引燃火源,在着火条件下着火燃烧;
• 燃烧的着火方式:常见的有化学自然燃烧、 热燃烧、强迫点燃燃烧;、
• 焚烧属于强迫点燃燃烧;
• 热值:指单位重量的固体废物燃烧释放出 来的热量,以kJ/kg表示。
粗热值(HHV——高位热值):是指化合物在一定 温度下反应到达最终产物的焓的变化。水为液态 净热值(NHV、LHV——低位热值):水为气态。
2、焚烧技术发展过程
19世纪中后期 20世纪初 1960 1970~1990
……
我国始于1980
焚烧带病毒、病菌的垃圾 机械化连续垃圾焚烧炉
大型机械化炉排
英、美、法等试验研究, 建立焚烧炉
处理能力、焚烧效果、治 污
较高效率的烟气净化系统
自控、移动式机械炉排焚烧炉
除尘 资源化 智能化 多功能 综合化
多样化、T
二、焚烧原理Leabharlann (一)燃烧与焚烧• 燃烧:具有强烈放热效应、有基态和电子 激发态的自由基出现,并伴有光辐射的化 学反应现象;通常说的燃烧指的是有焰燃 烧;
• 焚烧:指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的燃烧;包 括蒸发、挥发、分解、烧结、熔融和氧化 还原等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及 相应的传质和传热的综合过程;
E cCO2 100% cCO2 cCO
4、有害有机物破坏去除率 指焚烧过程中有害有机物减少的质量占固体废物所含有害 有机物质量的百分数 焚烧越彻底,烟气、灰渣中有害有机物含量越少
固体废物热值、燃烧温度、空气和烟气量计算
焚烧 工艺
焚烧工艺系统组成
焚烧炉 系统
焚烧炉、余热利用系统、焚烧炉选评
(一)概述
• 一种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综合过程。焚烧法可 以使可燃性固体废物通过氧化分解,达到减容, 消毒,回收能量及副产品的多重目的。
• 作用:能同时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 的。
• 缺点
– 二次污染(大气); – 投资及运行管理费高; – 过程控制严格。
(四) 焚烧--热量利用
• 供热:蒸汽、热水、热空气 ——适合小规模
• 供电:过热蒸汽——汽轮发电机组 ——最有效转换途径之一
• 热电联供:发电+区域性供热/供冷;发 电+工农业供热;发电+区域性供热+ 工业供热/冷 ——有效综合利用能量
• 焚烧法是固废的一条重要的处理、处置途径。
(二)焚烧法的处理对象
• 无机-有机物混合性固体废物(如城市垃圾); • 某些特定的有机固体废物(如医院的带菌废
物,石油化工厂和塑料厂的具有毒性的中间 产物等); • 多氯联苯类高稳定性的有机物。
(三)焚烧法的特点
• 优点:
– 减量(80~90%以上); – 消毒(彻底); – 资源化(能源和副产品)。
【方法原理】
焚烧原理;热平衡和烟气分析;焚烧工艺系统
组成;焚烧炉系统选择;热解原理;典型固体废物
的热解;焙烧方法。
干燥脱水 热分解 烧成
焚烧(incineration): 生活
1
垃圾和危险废物的燃烧(具有
焚烧处理 强烈放热效应、有基态和电子 激发态的自由基出现、并伴有
光辐射的化学反应现象 )
其它热 处理方法
余垃圾; • HCl来源于废塑料; • 二噁英类物质来源于废塑料、废药品,或其前驱
体物质,或特定条件下在炉外生成。
②残渣
• 焚烧处理的产渣量及残渣性质与固废种类、 焚烧技术、管理水平有关;
• 残渣的化学组成:主要是Ga、Si、Fe、Al、 Mg的氧化物及重金属氧化物;物理、化学 性质较稳定。
三、焚烧特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