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港问题

香港问题


• 在中国古代,紫荆花常被人们用来比多 七子之歌
• 棠棣之花,萼胚依依,手足之情,莫如兄弟。来, •
一起唱! 棠棣之木,花朵连连。 根连着根,花连 着花。 手足之情—— 来,唱啊! 众唱:棠棣之 花,萼胚依依.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回归的原因
• 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综合国力增强。 • 重要原因:“一国两制”方针战略的正确, 为中英港三方接受。 • 再次: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香港回归的意义
• 1、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香港
历史新的一页 • 2、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 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 3、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 步事业作出了新贡献 • 4、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 供了成功范例。
香港问题的解决
•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了撒切尔夫人。针对撒切尔夫人的言论,
邓小平在同她会见时作了重要谈话,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就解决香 港问题进行商谈。此后的半年里,由于英方在香港主权问题上立场不 变,双方的磋商没有进展。 • 1983年7月12日至13日中英两国政府代表团举行第一轮会谈,由于英 方仍然坚持1997年后英国继续管治香港,直至第四轮会谈毫无进展。 1983年9月邓小平会见访华的英国前首相希思时说,英国想用主权来 换治权是行不通的,劝告英方改变态度,以免出现到1984年9月中国 不得不单方面公布解决香港问题方针政策的局面。10月英国首相来信 提出,双方可在中国建议的基础上探讨香港的持久性安排。第五、六 轮会谈中,英方确认不再坚持英国管治,也不谋求任何形式的共管, 并理解中国的计划是建立在1997年后整个香港的主权和管治权应该 归还中国这一前提的基础上。至此,中英会谈的主要障碍开始排除。
一战后北京政府收复九龙的努力
•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曾向和会提出收回租
借地(包括九龙租借地)的问题。由于和会为第一次世界 大战的两个主要战胜国英、法所把持,它们在中国都占有 租借地,根本不愿意放弃其既得利益。和会主席、法国总 理克里蒙梭借口中国的提案“不在和会权限范围之内”, 推说这件事应由国际联盟今后去加以考虑,轻易地予以否 决了。众所周知,这个标榜建立“国际公正”、以“缔造 世界永久和平”为宗旨的和会,以其极不公正地对待中国, 通过将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让与日本的决议而诱发了中 国的五四运动,并促使中国代表拒绝在和会的对德和约上 签字。
香港问题的由来
•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战败的清政府在被迫于1842年8
• •
月签订 《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于1860年10月 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将香港岛对岸的九龙 半岛南端九龙司地方一区割让给英国。 19世纪末,由于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和西方列强对世 界市场的争夺,诱发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6月 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了 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以南的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30多个岛 屿,租借期为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香港问题的解决
1984年中英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 港问题联合声明》 •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 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实现“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一国两制的提出
• 含义:“一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祖国统一
的前提。“两制”,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 台湾实行资本主义,高度自治。是完成祖国统一 的方式方法。 意义:“一国两制”构想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 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状况相结合成功事例。 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图案与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是五星花 蕊的动态紫荆花红旗。红色底色,旗中有一朵白 色洋紫荆花。洋紫荆花是香港区花,代表香港。 红色底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底色一样,代 表祖国,象征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一部分。花中的五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上 的五星相对应。区旗用红白两色作主色象征香港 实践一国两制,故洋紫荆图案被改成白色。
香港问题
• 1921年12月3日,中国代表在华盛顿会议上,又重新提出废止各国在华租借
• •
地的议案。此时正值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中国在五四运动的推 动下,人民大众“外争国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浪潮汹涌澎湃。与此同时, 1898《展拓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界 美、日在远东互争雄长,美国力图箝制日本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其他列强 香港界址专条》——新界 之间也矛盾重重。以上两个因素促使英、日两国不得不分别同意放弃威海卫 和胶州弯租借地。但在废除九龙(即香港新界)租借地和旅大租借地的问题 上,中国代表遭到英、日代表的强烈反对。英国出席会议的代表、枢密院长、 以“血腥人物”著称的贝尔福,借口“没有九龙租借地则香港不能自卫”, 1860《北京条约》——九龙 坚决拒绝归还。12月7日,顾维钧在会议的远东委员会上据理驳斥了贝尔福 的谬说。贝尔福对此置若罔闻,日本代表缄口不言,美国代表则无动于衷, 作壁上观。此后,华盛顿会议再没有讨论九龙租借地的问题。中国收回九龙 租借地的正当要求,终因英国的顽拒和当时中国军阀混战、政局不稳和缺乏 实力作外交的后盾而严重受挫。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收复香港的努力 建国初期中共保留香港的现状 1842《南京条约》——香港岛
紫荆花
• 1898年6月19日,《展拓香港租界专条》在紫荆城签订,英国政府强
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称新界),租期99 年,两个月后,英方不顾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对和抵制,强行提前举行 占据仪式,数千名民众揭竿而起,武装保卫自己的家园,反攻英国军 营,使英军受到重创,但民众也遭到残酷的镇压,新界10万人口丧失 了土地。劫变过后,村民们在桂角山建造了一座大型坟墓,合葬壮烈 牺牲的英雄。后来桂角山上长出一棵从前没见过的开着紫红色花朵的 树。几年后,那种花开遍了新界山坡,色彩缤纷,尤其是清明前后, 花期正盛,像是对烈士的缅怀,民众将其命名为紫荆花。 旺。它来源于这么一个典故:传说南朝时,京兆尹田真与兄弟田庆、 田广三人分家,当别的财产都已分置妥当时,最后才发现院子里还有 一株枝叶扶疏、花团锦簇的紫荆花树不好处理。当晚,兄弟三人商量 将这株紫荆花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第二天清早,兄弟三人前去 砍树时发现,这株紫荆花树枝叶已全部枯萎,花朵也全部凋落。田真 见此状不禁对两个兄弟感叹道:“人不如木也” 。后来,兄弟三人又 把家合起来,并和睦相处。那株紫荆花树好像颇通人性,也随之又恢 复了生机,且生长得花繁叶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