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病人的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10-05-04T11:02:05.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8期供稿作者:倪小英杨雪芳[导读] 因人施教由于腹膜透析患者的年龄、文化层次、职业、地位及家庭条件不同,对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有很大差异倪小英杨雪芳 (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肾内科 543001)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209-02 腹膜透析是利用人体腹膜作为半透膜,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借助腹膜两侧的毛细血管内血浆及腹腔内透析液中的溶质浓度和渗透压梯度,通过扩散和渗透原理,清除机体内代谢废物和潴留的水分,同时由透析液中补充必需的物质,达到清除毒素、超滤水分、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的治疗目的。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8年6月开始做腹膜透析,至今已做6例,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40—60岁。
其中原发疾病有慢性肾功能不全3例,高血压肾损害1例,糖尿病肾病2例。
干部2例,工人2例,农民2例,高中文化以上3例,初中文化以下3例。
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层次、职业、地位及家庭条件不同而因人施教。
2 健康教育实施方法
2.1 口头教育(1)对预行腹膜透析病人先做好术前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病人讲解慢性肾衰有关知识,讲解腹腔透析的目的、原理及优点。
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解除其恐惧心理。
(2)对插管后病人,先讲解有关无菌方面的知识,教给病人怎样洗手、带口罩及其目的。
指导病人如何加热透析液,正规的操作步骤及出口护理和管道护理。
指导病人正确测量体重、记录24h超滤量,怎样观察透出液颜色以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3)对长期腹膜透析患者,帮助他们找出透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2.2 书面教育为使患者尽快熟悉和掌握腹膜透析知识及操作,除了进行口头教育外,还应给患者发放有关腹膜透析方面的书籍及材料,以供患者或家属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2.3 因人施教由于腹膜透析患者的年龄、文化层次、职业、地位及家庭条件不同,对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有很大差异。
为此,我们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对老年人和文化层次低的患者采取口头加书面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突出重点,通俗易懂,并反复提问、检查、指导;对文化层次高,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快的患者,可根据其需要增加教育内容;对记忆力差,重视程度不够的患者,抓住重点,反复强化,反复检查、指导,以增加其记忆力和重视程度,并做好家属的教育和培训。
2.4 集体培训定期将腹膜透析患者或家属召集起来,进行集体培训,通过放图片、讲课,病友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等方式,让其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并通过培训了解他们在腹膜透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集体纠正和指导。
2.5 护理评估患者住院后,认真做好入院评估和住院评估,通过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护理措施,改变患者不正确的行为。
2.6 效果评价效果评价是直接反映健康教育实施的成败。
进行教育后,我们采取提问、操作、检查等形式来评价患者或家属对腹膜透析知识掌握的情况,对不正确的给予纠正,对掌握不熟练或没掌握的部分,再进一步给予强化和指导,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2.7 出院指导病人出院前,应熟练掌握腹膜透析操作步骤及基本知识,指导病人回家后应注意的事项,发放出院指导卡,留取联系方式,以便随时访谈和了解透析的情况。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通过教育能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促进身心健康。
我们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向患者传授腹膜透析有关知识,提供了许多学习材料和信息,再通过评价和反馈使大多数患者熟练掌握了腹膜透析正规操作及注意事项,能正确处理常见并发症,使腹膜透析感染率越来越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于新化,盛志晓.2005-12-13 13:01:24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4年5月第3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