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上古
《说文》:瑟:庖牺所作弦乐也。琴,神农 所作。古者芒氏初作罗。古者夙沙氏初作煮 海盐。黄帝初教作糜。古者黄帝初作冕。古 者掘地为臼。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刻 木为揖,以济不通。古者女娲作簧。古者随 作笙。古者挥作弓。古者夷牟初作矢。古者 巫彭始作医。古者巫咸初作巫。古者伯益初 作井。古者昆吾作匋。古者垂作耒耜,以振 民也。古者垂作钟。古者乌曹作簿。车。夏 后氏奚仲所造。
旧石器时代工具(打制石器)
尖状砍砸器
燧 石
石 斧
旧石器时代骨针
旧石器时代艺术品
七孔石刀
石箭镞
新 石 器 时 代 (
磨 制 石 器 )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
苏秉琦 中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 区:块 系:条 类型:分支 苏秉琦 著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
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 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 以关中(陕西)、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 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 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 以鄱阳湖至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
上古文化分布: 华夏集团(炎帝、黄帝、共工)
活动地域:黄土高原,黄河中游地区
东夷集团(蚩尤,后羿)
活动地域:山东、河南东南、安徽中部
苗蛮集团(伏羲、女娲)
活动地域:两湖、江西一带
华夏集团 苗蛮 集团
东 夷 集 团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新认识 一元论 多元论
顾颉刚——王国维—傅斯年—蒙文通—徐旭生
中原中心说——满天星斗、向心的花瓣结构、多元一体
参考论著: 苏秉琦:《中华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9年。 严文明:《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氏著《史 前考古论集》,科学出版社,1998年。
从疑古到释古
疑古派:“东周以上无信史”
王国维利用甲骨文材料,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 考》,证明《史记 · 殷本纪》记载的确切,向“东 周以上无信史”提出挑战。
郭沫若:真实地阐明中国古代社会还需要大规模地做 地下的发掘,就是仰仗“锄头考古学”的力量。 随着一些被疑古派判为伪书的《尉缭子》、《六韬》 在西汉墓出土,对疑古派产生致命打击。
中国文化概论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上古
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
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 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五千年文明,三千年历史
第一节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中国人起源:
盘古—三皇—伏羲女娲—黄帝炎帝—尧舜禹。
古猿—猿人—直立人(元谋、蓝田、北京
江浙文化区 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菘泽文化——良渚文化
琮圆方相套的形 状是中国古代 “天圆地方”观 念的体现,因此 琮是天地贯通的 象征,也是贯通 天地的一项手段 或法器。
良渚文化玉兽面纹琮
河姆渡刻花陶盆
山东文化区 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大 汶 口 文 化 玉 铲
杯壁只有0.5毫米厚
(十四)伯余作衣裳。(十五)胡曹作衣。胡曹作 冕。(十六)放则作扉履。(十七)雍父作春柞臼。 (十八)胲作服牛。(十九)相土作乘马。(二十)肠 作驾。(二十一)共鼓、货狄作舟。(二十二)女 娲作笙簧。女娲作簧。(二十三)随作笙。随作 竿。(二十四)夷作鼓。(二十五)挥作弓。(二 十六)夷牟作矢。(二十七)巫彭作医。
龙 山 文 化 蛋 壳 黑 陶 杯
长江中游文化区 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
大溪文化彩陶碗
Hale Waihona Puke 郭沫若词《西江月· 颂陶》写道:土是有生之
母,陶为人所化生。陶人与土配成双,天地 阴阳酝酿。水火木金协调,宫商角徵交响。 汇成陶海叹汪洋,真是森罗万象。
兴 隆 洼 文 化 红 山 文 化 小 河 沿 文 化
人)—智人(旧石器时代:长阳人、丁村人、 大荔人、山顶洞人)——(中石器时代:打 制,细石器)—新石器时代(磨制,陶器, 裴李岗、磁山、仰韶、河姆渡文化)—铜石 并用(良渚、龙山、齐家、三星堆文化)
早 期 人 类
北京猿人铜像
华北地区 距今年代 文化分期 周口店系 万年 统 200 100 50 周口店 10 5 1.5 中期 晚期 许家窑 峙峪、虎 头梁 匼河 丁村 下川 旧石器 早期 小长梁 蓝田
蛮,文身断发。”
中国各种事物的起源传说——《世本》
〔黄帝〕(一)黄帝见百物,始穿井。(二)黄帝 乐名《咸池》。(三)黄帝造火食、旃冕。 (四) 羲和占日。(五)常仪占月。羲和作占月。(六) 后益作占岁。(七)臾区占星气。(八)大桡作甲 子。黄帝令大挠作甲子。(九)隶首作算数。 隶首作数。(十)伶伦造律吕。(十一)容成造历。 (十二)苍颉作书。苍颉造文字。沮诵、苍颉 作书,并黄帝时史宫。(十三)史皇作图。
燕 辽 文 化 区
—— ——
红 山 文 化 玉 龙
六大区系并不是简单的地理划分,主要着眼于其间 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中原地区 是六大区系之一,中原影响各地,各地也影响中原, 这同以往在中华大一统观念指导下形成的黄河流域 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民族文化先是从这里发展 起来,其他地区的文化比较落后,只是在中原地区 影响下才得以发展的观点有所不同,从而对于在历 史考古界根深蒂固的中原中心、汉族中心、王朝中 心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
从信古到疑古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 ①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 长。 ②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 物愈放愈大。 ①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的观念。 ②打破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 ③打破古史人化的观念。 ④打破古代为黄金世界的观念。 顾颉刚先生(1893-1980)
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新认识
后来秦始皇又成了统一的事业。但各民族间的种族观念是向来极深 的,只有黄河下流的民族唤做华夏,其余的都唤做蛮夷。疆域的统 一虽可使用武力,而消弭民族间的恶感,使其能安居于一国之中, 则武力便无所施其技。于是有几个聪明人起来,把祖先和神灵“横 的系统”改成了“纵的系统”,把甲国的祖算做了乙国的祖的父亲, 又把丙国的神算做了甲国的祖的父亲。他们起来喊道,“咱们都是 黄帝的子孙,分散得远了,所以情谊疏了,风俗也不同了。如今又 合为一国,咱们应当化除畛域的成见!” 这是谎话,却很可以匡 济时艰,使各民族间发生了同气连枝的信仰。 ……借了这种帝王 系统的谎话来收拾人心,号召统一,确是一种极有力的政治作用。 但这种说法传到了后世,便成了历史上不易消释的“三皇五帝” 的症瘕,永远做真史实的障碍。 ——顾颉刚
原始观念文化
自然崇拜
(太阳神,地神) 生殖—祖先崇拜 图腾崇拜 原始艺术
图腾:“它的亲属,它的标记”
生殖崇拜
龙——雷:太皞伏羲氏、华胥氏
雷泽、雷渊、雷神 雷:长子 龙:君王
西方龙
文明因素:
金属的使用;文字的产生;城市的出现;礼
仪中心的出现;贫富的分化;人牲人殉的发 端;国家。
禅让(尧、舜、禹)
《竹书纪年》:“ 昔尧德衰, 为舜所囚。舜
囚尧, 复偃塞丹朱, 使不得与父相见。” 韩非子:“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 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
古史传说与疑古思潮
孔子“信而好古”
东 汉 画 像 石 : 伏 羲 、 女 娲
以“三皇五帝”为核 心的古史体系
有王无年
六大区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 此外藏蒙、中亚、西南山地、沿海岛屿各有自己文化圈。
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区 磁山文化——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陶瓶
仰韶文化(公元前6000-前3000)中的陶
器
半坡彩陶代表作品:人面鱼纹彩陶盘
彩陶上鱼纹的演变过程
半 坡 彩 陶 代 表 作 品 : 人 头 壶
庙底沟彩陶代表作品:彩陶花瓣纹盆 花瓣纹与“华族”
甘青文化区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
马 家 窑 彩 陶 漩 涡 纹 尖 底 瓶
马 家 窑 彩 陶 漩 涡 纹 瓶
*马 前家 窑 文 )化 中( 的公 彩元 绘前 陶 盆 3000
2600
齐 家 文 化 , 陶 器 以 素 陶 为 主
黄帝故事的主题:
与炎帝、蚩尤的战争(
《史记· 五帝本纪》: 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创造文物制度的文化英雄
衣裳之治
《易· 系辞》称黄帝、尧、舜之德,首举“垂
衣裳而天下治”。衣裳为文明之标志。未开 化的民族,往往不裸体或断发文身。
《吕氏春秋· 贵因篇》:“禹之裸国,裸人衣出。” 《史记· 吴太伯世家):“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
原始社会组织
母系氏族社会:
生产工具 :石器;
婚姻形态:杂婚,血缘群婚,族
外婚;(伏羲之世,虑劫略之易于造乱,
乃创为俪皮之礼,定夫妇之道。女娲亦佐 伏羲定婚礼,并置女媒。 )
社会组织:家族,氏族,部落,
部落联盟
父系氏族社会:部落-部落联盟-国家。
生产工具:铜石并用,私有制萌生;
夏文化:私有制确立,国家出现;
君主相传号为林、蒸。《尔雅》:“林、蒸,君
也。”盖古之部落,其酋长多深居山林,故后世 译古代林、蒸之名,即君主之义。 唐、虞时诸侯之长尚号为岳:《尚书》有四岳之 名。 巡狩之朝诸侯必于山岳。舜巡四岳,禹会诸侯于 涂山,即其证。 人民相传号为丘民。《孟子》谓“得乎丘民为天 子”。丘民,盖古者相传之称。《禹贡》有“降 丘宅土”之文,是洪水以前及洪水时,民多居丘 也。 《盘庚下》:“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 所以迁至有山之殷。 与两河流域相一致,文明从大河外围山麓开始。
华南地区
匼河系统
西侯度
西南
元谋
东南
观音洞
和县龙潭 洞
岩灰洞 东海大贤 富林、穿 庄 洞
原始物质文化: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