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小学音乐课中有效实施歌唱教学

在小学音乐课中有效实施歌唱教学

浅谈在小学音乐课中有效实施歌唱教学【摘要】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是主要的音乐教学内容之一。

歌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是获得良好音乐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歌唱教学也是发展学生审美素质、促进社会交往、提升未来艺术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

所以,歌唱教学应该为学生终身喜欢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科学训练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和为学生创造更有利的演唱环境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歌唱教学的理念,为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借鉴。

【关键词】学习兴趣;多媒体;歌唱技能;演唱环境《音乐课程标准》对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展。

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

如果首先学习歌唱,然后学习其它,将使学生具有多种音乐能力的准备。

”由此可见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有效实施歌唱教学呢?拙以为:一、多管齐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

”的确,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只有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才愿意主动地学习和了解,当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时,我们才能引导学生轻松地歌唱,去感受美妙的音乐。

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完成歌唱教学任务的关键。

1.应用多媒体激发歌唱兴趣网络多媒体的介入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方式,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

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自觉运用多种感官的参与,从而极大地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发学习的动机。

在导入新课时,用流动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环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一闪一闪亮晶晶》这首歌时,首先播放满天的星星一眨一眨的课件,然后再插入音乐伴奏,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想象看到的画面:“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千万小眼睛。

”由于多媒体将悦耳的音乐、迷人的画面、优美的歌声完美地融为一体,学生能直观感受音乐所表现出的美,所以学生能根据多媒体画面边做动作边说出歌词,积极性非常高,对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起了催化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2.真诚的表扬和鼓励增加学习兴趣有些学生由于嗓音不佳、音唱不准或其它原因不敢开口唱歌,我会从其他方面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如:“你的器乐演奏很不错”,“你的节奏感很强,老师相信只要你努力,歌一定会唱的很好”……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我也会及时表扬。

如:“你的嗓子真甜”,“你声音真好听”等等。

尤其对于那些很少得到表扬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会让他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甚至会成为他的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3.静心的欣赏中培养学习兴趣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在《七个小兄弟》新歌教学中,首先我要求大家安静、专心地听第一遍。

“人们总是在动人的音乐中感受到悲伤、希望、欢快等情绪,那么在这首歌曲当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呢?”这时,教室里响起旋律优美的歌声。

随着歌声的流动,同学们的脸上流露出认真、安静、享受的神色。

他们用心听辨出歌曲旋律在节奏变化以后产生的不同情绪,发现整首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歌曲的第一乐段(1-12小节),节奏明快,以音阶进行式为主。

而歌曲的第二乐段(13-20小节),节奏舒展,富有叙述性,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歌曲的最后部分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形成首尾呼应。

同学们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这时大家的兴趣已经高涨,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这首歌曲了。

4.教师的过硬技能增添学生学习兴趣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要想让学生对唱歌教学感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对音乐教师感兴趣,那么音乐教师就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纯熟的技巧技能,除了准确的演唱歌曲,还必须懂得乐理知识、舞蹈、乐器演奏等。

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表现自己的专业水平,展现知识技能。

如在教学《牧童之歌》这首歌时,首先我身着维吾尔族服饰随着新疆音乐跳了一段新疆舞,然后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地方的音乐与舞蹈,从而导入到《牧童之歌》学唱,紧接着我又用钢琴独奏了一首《牧童短笛》,整节课中我是唱、舞、弹都展示了,学生被我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技能所折服,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完成了歌唱教学。

二、科学训练,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必要的歌唱技能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指出:“人声是自然的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声音,只是这个原音的遥远的回声。

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

”歌唱是人类最本能的表现手段。

嗓音可以发出比世界上任何乐器奏出的乐音都要美的声音。

它是宣泄人类情感最直接、最纯洁、最美好、最卓越的乐器。

所以,找到最适合学生歌唱的方法,是保证他们健康、快乐歌唱的首要条件。

古今中外音乐教学无例外都是从歌唱入手,将学生引入音乐殿堂,这是因为歌唱符合学生生理、心理需要,教学形式简便,无论城市、乡村,不管教学条件优劣均可进行;歌唱能直接抒发感情,愉悦身心,更能够体现我们素质教育的普及,可以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音乐获得愉悦,使学生的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得到全面的训练、发展,并获得独唱、齐唱、合唱的基本技能。

所以在音乐课上加强歌唱技能训练显得非常重要。

良好的歌唱技能是有感情地歌唱的基础,也是学生终生保持良好嗓音的必备条件。

小学生歌唱基本技能训练不同于专业的声乐训练,但是无论训练的深浅,要求的高低,都要以科学的训练方法为依据。

所以在我们的常规课堂教学中,还是要注意教给学生必要的歌唱技能。

1、呼吸练习最初儿童歌唱时并不懂得如何去正确地运用气息。

我们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常遇的一些例子,如吹蜡烛、打哈欠、闻花香等状态,让学生亲身体会,从而陈述自己呼吸时身体器官的变化特征,用这种亲自体会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形象地解释了呼吸的原理。

如:快吸慢呼,这种呼吸法,是歌唱时最常用的一种,应该经常练习。

具体做法是:急速吸气,略停顿后,缓缓呼出。

慢吸慢呼,缓缓将气吸入,略停顿后再缓缓呼出。

可以这样体会:当你收到一束你喜爱的鲜花,你高兴地在闻花的芳香。

送气,送气时想到吹蜡烛,将燃着的烛光吹倒,但不吹灭,就这样,保持烛光不升起来也不灭掉,保持时间长一点,然后再换气。

要达到这个要求,吸气一定要像闻花香一样自然、平静、柔和。

呼气时一定要均匀,有节制。

同样,如果要练慢吸快呼,那你就缓缓吸一口气后,一下子把蜡烛吹灭。

学生对于上述呼吸练习方法的正确掌握,一定程度上既能激发孩子学习歌唱技巧的兴趣,又达到了学习唱歌的目的。

2、咬字吐字练习歌唱和说话同样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歌唱时必须要运用歌唱语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

在少儿歌曲中,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型歌曲,即欢快的和抒情的。

在表现欢快歌曲时,对于歌曲中的每个字,声母咬的要准确、快速,声母咬完之后,马上与韵母迅速结合,立刻唱出每个字的韵母。

如《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歌曲,曲调慢而有序,咬字时把韵头、韵腹、韵尾要交代得非常清楚,这就要在拖腔过程中,不急于归韵,过早的归韵就会出现沉重的鼻音,当在快唱完字的韵尾处时,再快速归韵,这样有利于歌唱声音的连贯和感情的充分表达,从而提高整部歌曲的完整性。

3、喉部打开练习在歌唱中喉部要求保持打开状态,在生活中,有很多的生活细节可以辅助找到这一感觉:当口中含口水想说话时,喉咙的状态就是开着的;人一边打哈欠一边说话时喉头也是开的状态;面带微笑时,笑肌上提,口腔自然打开等等,这些让学生自己亲自做做就能体会这种感觉了。

4、共鸣练习少儿演歌唱曲时,使用的是童声唱法,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哼鸣唱法。

首先吸一口气,然后让嘴巴闭上保持兴奋状态,使咽腔共鸣和头腔共鸣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气流最后通过鼻腔哼出去。

同时,告诫学生在哼鸣的时喉,头要保持放松状态不要加力,否则声音就太靠前太尖了。

共鸣是获得过硬的声音质量的精华所在。

所以,每节课我都有目的的带着学生进行哼鸣练习。

5、综合发声练习在熟悉的旋律中进行综合发声练习,可以使学生在自然放松的情境中掌握发声技巧。

例如当学生学会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后,我就让学生随旋律用“嗯”、“呜”、“玉”、“噜”、“綠”、“啦”、“啊”等去练唱七段歌词,这样学生就避免了枯燥的发声练习,使学生在优美的、熟悉的旋律当中感受了正确的发声方法。

三、丰富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歌唱教学中正确的表现歌曲学生在刚开始学唱歌曲时,由于对歌曲旋律不太熟悉,往往很难投入的学唱歌曲,如果采用听唱法教学,对于某些较长的歌曲,特别是高年级同学显然不妥,反复让学生听,学生也会比较烦。

那么怎样让学生在愉快的歌唱教学中正确的表现歌曲呢?针对这种情况,在歌唱教学中我注重了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

1、采用接唱法学唱歌曲在一首新歌教学中,首先我先让学生初听歌曲,大概了解歌曲的旋律,然后让学生讨论分乐句,再听歌曲,接着老师鼓励学生采用接唱法和音乐范唱进行接口唱,让学生听单乐句,唱双乐句,然后再让学生听双乐句,唱单乐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特别是节奏把握的非常好,学生在无意中愉快的、自信的学会了歌曲。

2、采用对口型演唱歌曲一首歌曲要想随着伴奏有表情,完整的演唱,确实不是很容易,所以当学生采用接唱法初步学会歌曲后,我就让学生随范唱对口型练唱,去体会范唱中演唱者所表达的感情,然后再随着音乐伴奏对口型练唱,去进一步感受音乐伴奏的旋律与节奏,最后我让学生看着老师的指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生都会很积极的、认真的、像在舞台上演出一样去表现歌曲,学唱效果特别的好。

3、采用多种演唱形式表现歌曲歌唱教学除了引导学生正确的演唱之外,还应该让学生能够运用更加多元化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独特的风格特点,每一种表现形式都能带给人不同的艺术享受。

在教学中针对所学歌曲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用多种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如:对唱、轮唱、合唱、分组唱、个别表演唱、领唱加齐唱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