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秀班主任成长案例分析

优秀班主任成长案例分析

优秀班主任成长案例分析内容优秀班主任案例介绍如何做优秀班主任一、优秀班主任工作案例介绍魏书生简介1 1.魏书生曾是一名工人,却写了150次报告要求做老师。

2.魏书生是语文老师,用20个课时就教完200个课时的内容,且学生成绩好得出奇。

3.魏书生同时出任几个班的班主任,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到了他的手上,个个品学兼优。

4.魏书生是一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家庭和谐,儿子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5.魏书生曾是中国唯一一位同时担任中学班主任、中学语文教师的市级在任教育局长。

6.魏书生巡游讲学海内外,至今演讲 1400多场次、公开课800多节,所到之处,场场爆满。

7.魏书生不是作家,却出版了几十本专著,本本畅销。

8.魏书生从未上过大学,却做过大学校长,且同时被聘请为几所大学的兼职教授。

9 .魏书生不是学者,但他的教育思想却作为教育成果在海内外推广了几十年。

10.魏书生看起来其貌不扬,但他光芒四射:他是“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的获得者,甚至有人把他称为“穿西装的孔子”,而他却始终认为自己最名副其实的称号还是“人民教师”。

11.任职: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兼教育局长、盘锦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兼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38项。

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案例 1 不会写扫墓就写扫圈二十七年前,刚到中学,给我两个班。

一个班,全年组各个班选拔的好学生,我当班主任,教语文课;另一个班,也是全年组各个班选拔出来的,但都是不太听话的,学习比较差的,有的是好打架的,五十三名同学全是男同胞,也让我教。

----我说:“同学们哪,咱们得学写作文啦!”? ----“我们不会作文!”? ----我说:“不会作文不才要学吗?”?----“学也学不会!”?----我说:“学也学不会,老师慢慢教。

”?--―“慢慢教也不会!”? --―慢慢教也不会?!“老师领着大家认识社会,体验生活。

”?--―我领着大家去祭扫烈士墓,这不是容易感动人的事情吗?回来以后,我问---感想如何,“老师,挺受感动的。

”?----我说就把这种感觉写出来,就是好文章哎。

----“老师,不就写不出来嘛,能写出来还说什么呢。

”?----我说:“那样吧,我把我写的文章慢慢地读给大家听,大家能听写下来,就算好文章,行吗?”?----“老师,我们有的字儿不会写。

”?----你能说,“这个笨劲儿,听写还不行?那个班怎么都会?你们怎么不会呢?”?----废话!会,他不就上那个班儿了嘛!(笑声)不会他才在这个班儿呢,所以只好跟学生们再商量:“同学们,哪个字儿不会用汉语拼音来代替,还不行吗?”?----“我们不会汉语拼音!”?----我说:“那对不起同学们,老师忽视了这点。

”?----真的不会汉语拼音,“那怎么办呢?这样吧,哪个字不会咱就画圈儿,行吗?扫墓不会就先写扫圈儿吧。

”(笑声)哪个学生好意思说,老师,我不会画圈儿啊。

1、这个案例体现了怎样的教育思想或理念?(1)思想:尊重但不屈从,艰难但不放弃。

重视学生,研究学生,服务于学生,以人为本,和谐教育。

(2)行动:积极但不激进,坚定目标,稳步前进,层层推进。

窦桂梅,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编委。

获吉林省首届教改成果评比小学唯一一等奖。

两次参加国家级教学比赛均获一等奖。

先后出版《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等专著,主编或参编著作7本,发表文章近百篇。

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

窦桂梅的班主任工作案例:姗姗,你现在过得好吗?那是二年级的时候。

有一天,高姗姗同学在日记中写道:“老师您好,最近爸爸跟我说他工作很忙,经常不回家。

可妈妈对我说,爸爸跟一位阿姨好上了,不要我们了。

老师,这是不是大人们说的离婚呢?爸爸喜欢那位阿姨,难道就不喜欢我了吗?我想既然她喜欢那位阿姨,能不能我们四个一起生活,您看这个办法好吗?您还能给我想想别的办法吗?您一定给我保密呀!”当我眼含热泪读完日记的时候,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

于是一次一次找她爸爸,先是打电话,再是上单位。

经过我三番五次、苦口婆心地劝说,她爸爸态度改变了。

父母终于和好如初。

可是两年之后,高姗姗又在日记中写道:“老师,这下全完了,爸爸妈妈真的离婚了,不过,妈妈千万让我别告诉你。

可是我控制不住,我很伤心,你看我我可怎么办呢?”看着日记,我的心在流泪。

孩子呀!你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虽然我不能改变社会普遍存在的现实,但我必须用我的全心的爱去呵护你这颗受伤的心灵!于是我提笔写道:“姗姗,请你相信,我会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去疼爱你,体贴你,保护你,培养你。

但是你一定要坚强,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挺过这一关,过去的永远找不回来,只有把握现在才能改变一切。

你的妈妈一定很伤心,你的痛苦会增加妈妈的痛苦,你坚强起来就等于给妈妈生活的信心和力量,如果你已经错过了‘太阳‘,那么现在,你千万不要再错过’月亮’,你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学习,让你爸爸看看,没有他的关怀和帮助,你的学习会更棒。

于是以后的日子里,她妈妈出差由我来照顾她;我出差也总带些小礼物送给她……高姗姗的脸上不再有往日的<a name=baidusnap0></a>悲伤</B>,全班同学又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高姗姗抬起头挺着胸膛微笑着走路的身影。

在深圳结婚已有孩子的爸爸很想念姗姗。

本学期姗姗转学到深圳她爸爸那里读书,现在已经离开我近两个月了,每晚我躺在床上,总是惦念着:姗姗,你现在过得好吗?评析 1、孩子的心理世界是脆弱的、复杂的; 2、老师是学生的“重要他人”。

3、培育健康的人格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李镇西,当代著名教育家,教育哲学博士,先后在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 2006年8月起担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自1982年从教以来曾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

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在数十家报刊上发表各类教育文章数百篇,出版著作十多部,其著作多次获得国家级图书大奖。

李镇西的班主任工作案例:涂娅玲的故事星期二下午放学后,是学校规定的大扫除时间。

教室里,同学们正在认真地劳动着。

我正在办公室批改学生的作文。

自从《班规》正式实行后,类似的事我就很少过问了。

由生活委员涂娅玲带领着同学们搞卫生,我还用得着操心吗?其实,所谓“带领”,不过就是涂娅玲同学按照《班规》上的分工自己干自己的一份活而已;然后每个学生必须由涂娅玲一一检查合格之后才能离去。

但今天却发生了“新情况”――在检查卫生时,负责打扫讲桌的柳叶急着要涂娅玲先给她检查。

涂娅玲看到讲桌湿漉漉的,不好检查,便对她说:“你用干布擦干,我再来检查。

”可柳叶硬要涂娅玲马上检查,涂娅玲耐心地解释道:“桌子要干了以后才能看出干净不干净。

你用干布把桌子擦干,好吗?”谁知,柳叶一下子激动起来,干脆用脏拖把在讲桌上乱抹乱舞,然后摔门而去。

我一听就火了:这个柳叶,不认真搞卫生不是一次了!这次竟在班上耍横,还了得?于是,我一时冲动,便说:“今晚就给柳叶家打电话,请她家长明天到学校一起教育柳叶!”涂娅玲和几个学生离去后,我才觉得刚才自己的话实在不妥:这不又是典型的“人治”吗???? 晚上,生活委员涂娅玲给我打来电话:“李老师,我觉得您明天请柳叶的家长不怎么好。

”???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有《班规》呀!”涂娅玲说,“我刚才翻了翻《班规》,柳叶违反了第17条、第18条和第56条,可以按上面的规定处理。

”??? 李镇西很高兴涂娅玲决定运用《班规》处理班务困难,并鼓励她明天自己去找柳叶谈谈心,说服她根据《班规》上有关要求接受惩罚。

??? 但生活委员涂娅玲有些犹豫,“她不听我的怎么办?”??? 李镇西给她出主意:“你先一个人去找她谈,态度一定温和,但原则一定要坚持。

如果她又对你发脾气,你就请班长和你一起去找她谈。

最后,实在不行,我再出面找她。

”??? 第二天做完课间操时,涂娅玲鼓起勇气向柳叶走去……??? 也许是柳叶气消了以后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也许是涂娅玲亲切的态度和温柔的话语感动了她,也许是对《班规》的心悦诚服,总之,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柳叶不但诚恳地在班上向涂娅玲公开道了歉,而且还心甘情愿按《班规》接受了惩罚。

??? 事后,涂娅玲很兴奋,她对李镇西老师说:“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什么叫依法治班。

”她甚至高兴地觉得自己还是有一定工作能力的。

思考:班级管理中,“法治”与“人治”相比具有哪些优越性?“人治”:强调的是个人权威,滋生专制主义。

教育的随意性强,教育出现的失误难以及时纠正;教育的威信会越来越低,成效低,且缺少长效。

“法治”:强调集体智慧,崇尚科学与民主(对于一个民族与国家这是非常重要的);成效高,受益终生。

任小艾的班主任工作案例:初为人师我的母校北京市119中学,按照朝阳区排位当时属于三类校。

学生来源大多是人家挑选后剩下的。

早在20世纪70年代,社会上就流传着一句远近闻名的:“119中门朝北,不出流氓出土匪!”在我的印象中,学生合伙戏弄老师,老师被学生轰出教室、无法上课的情景时有发生。

走马上任后,我不知如何给学生组织活动,不知如何召开家长会,不知如何给学生召开班会。

“怎么办呢?不会就学嘛!”于是,每当别的班召开家长会、班会、组织活动,我就旁听或参加活动。

看到我如此认真的样子,有个老教师好心地告诉我:“在咱们学校当班主任需要能‘镇’住学生!这里面有个诀窍:老师小笑,学生大笑;老师大笑,学生狂笑;老师狂笑,学生就会疯起来。

所以你要记住――在学生面前,千万不能笑。

”于是,我开始在学生面前收起笑容,板起面孔,即使是表扬学生,也是一幅严肃的表情。

甚至有时在语文课上遇到课文中可笑的情节,也要装出一幅不苟言笑的模样。

这个“诀窍”使用起来的确有效,我渐渐‘镇’住学生了。

学生们见到我后个个畏畏缩缩,处处谨慎小心;班里情况是老师在和老师不在完全不一样,学生开始耍两面派作风。

思考: 1、老教师的“秘诀”能长期使用吗? 2、如何解决“两面派”的难题?二、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一)对本职工作有高度责任感使命感(二)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对孩子的爱,能使一个老师变得聪明起来”(三)富有亲和力 (四)掌握教育艺术表扬对一个孩子就是阳光,就是雨露,就是久旱之后的甘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