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日本人名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其本身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 它必然会折射出一定的社会文化内容。
而人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词汇,它必然会反映出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
本文侧重从日本的人名起源及其变化发展来体现日本社会及文化的历史变迁。
关键词:日本人名起源与发展姓氏与名字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与文化密不可分。
而人名则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是社会成员相互区别的符号。
这种语言现象的产生、发展与其所处的自然、社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它隐含着一个民族语言、历史、地理、宗教和阶级状况的信息。
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一个民族的人名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日本作为汉文化圈的一员,自古以来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颇深,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在日本人名的汉字使用上。
按照日本的习惯, 婴儿诞生后, 要在7 天之内起名字, 而且名字不是乱取的,必须符合“五格”,即总格——昭示一生的吉利; 人格反——映期待的性格才能, 并要求可以克制凶运; 地格——符合对健康、平安等的追求; 天格——不得和祖先的宿命冲突; 外格——与所处外界环境和谐。
日本人的名字一般是由“姓”和“名”组成的。
如“川端康成”,“川端”为其姓,“康成”为其名。
那关于日本人的姓氏和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它们各自又有什么特殊含义呢?接下来为大家分别介绍日本人的姓氏
及名字来源。
一.日本人姓氏来源及发展
日本人是世界上姓最多的民族。
据统计,目前日本的姓约有十一万左右,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百多个。
但在一百多年前,姓氏在日本可谓是奢侈品,只有少数贵族、武士、大商人等有几个享有姓名,平民老百姓通常是有名没有姓。
而这些少数人的姓氏都是由朝廷赐予的,以表示其家族地位和封建等级。
一个古代贵族的姓名写出来往往很长,如“藤原朝臣九条兼实”。
其中:藤原是氏名,朝臣是姓,九条是苗字,兼实是名。
直到1875年,明治天皇为方便户籍等级与管理,颁布《苗字必称令》,勒令全国人民为自己取姓。
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取姓热潮。
这样,日本平民才拥有的属于自己的姓。
那么,平民们是根据什么来给自己取姓呢?归纳起来,日本姓氏主要有以下五个来源。
1. 来源于地名
日本人的姓来源最多的是地名。
例如中国人非常熟悉
的“田中”,在日本是第三大姓。
顾名思义“田”为水田,“田中”为水田之中。
在水田之中劳作的人便起姓为此。
还有以居住地起姓的,如:“村居”、“村井”等。
2. 来源于地形
姓氏来源于地形,并非意味着所有的地形都可成为姓。
而是从地形产生的地名,姓与地名有着某种关系的姓。
例如“山崎”。
“崎”在日语里指尖细、狭小的东西,表示山的顶端。
“山本”是
山脚的意思。
3. 来源于职业
政府颁布必须起姓的公文后,有的平民“慌不择姓”就随便以职业为姓。
如“留守”在现代日语里是不在家的意思。
古时候,主人不在时,留下人看守土地、房屋、管理、保护等重要工作,这种职业代代相传,于是就变成了姓。
4. 来源于宗教
日本古代的宗教是神道,佛教后来从中国传入日本。
经过长期的发展,这两种宗教已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深。
扎下根。
例如:“功德林”的“功德”源于梵语,意为行善方能成正果。
“林”既行善积德要像树木那样林立,多多积善。
祖先为了歌功颂德,而采用了“功德林”姓氏。
5.其他来源
日本人的姓起得很随意,不想中国人姓氏那样具有深远意义。
有的人就随便以蔬菜、寺院及武士的名字为姓。
比较特别的是日本人姓里边有许多带鬼字的姓。
例“鬼头”、“鬼王”、“鬼首”等。
据说很早以前,鬼是隐蔽的、看不见的形体,但可以对人施加各种魔力,如果姓里加鬼字,就能发挥超自然的能力,起到无形的强大作用,于是在姓氏中加了鬼字。
1898年,政府制定了户籍法,每户的姓这才固定下来,不得任意更改。
之后便子承父姓,妻随夫姓。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日本天皇是没有姓氏的,。
明仁天皇、裕仁天皇谁也叫不出他们
的姓来。
因为日本人认为,天皇不是人,是神,神是无姓的。
一般女子出嫁后要改用夫姓,但是平民嫁到皇家却仍然用娘家的姓。
如皇子文仁妻子川岛纪子,姓的川岛,就是娘家的姓。
二.日本人名字的变迁
跟姓氏不同的是,日本人在给子女起名时是煞费苦心,蕴含了深刻意义。
例如:人名中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表示伦理道德;良、吉、喜、嘉等表示吉庆;龟、鹤、松、千代等表示长寿;君代等表示远久,广、博、浩、洋等表示智慧。
有些名具有特定的含义,如:山本五十六,“五十六”是因出生时其父年五十六岁而得名。
日本男子的名多表示威武、英侵、忠信等内容。
如:黑田俊雄、奥野高广、和田英松等。
此外,以排行为名也是男子名的一个特征。
如:羽仁五郎、城山三郎、新田次郎(即次子)。
此外,年号对人们得起名也有很大影响男名的用字很广。
一般来说,目前以郎、雄、男、夫等字结尾的名较多,如:小林秀赖、三本武夫、岸俊男。
日本女子的名别具一格,与男子有很大的不同。
女子的名一般多用秀丽优雅、读音柔和的字词,如小百合、赤子、花子、佐和子。
但在不同时期, 人们喜爱使用的名字又各具不同特点。
日本人取名字时用字比较讲究, 或是取其声音响亮, 或是取其含义吉祥, 或是纪念某事, 或是敬仰某人。
总之, 名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人的社会心理和处世态度。
随着时代的变迁, 名字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些变化。
在发
动侵华战争以前,为了适应战争需要,日本政府加紧民众思想控制,极力美化战争。
在此期间,“勇”,“胜”,“功”等字在人名中出现频率极高,由此国民受军国主义思想的深重影响便可见一斑。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广大人民希望和平,因此“爱和”,“诚”,“清”等成了在此间出生孩子名字中的字眼。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人名中,以“郎”结尾的男名,如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及以“子”结尾的女名在人名中占很大比重。
这与中国文化不无关系。
在中国古代,“郎”是一种官职,如“侍郎”等,后来演变成对男子的美称,如“周瑜”被后人称作“周郎”。
而“子”在中国古代是指品德高尚的人如“孔子”。
它在日本作为人名最早出现于身分显贵的男子姓名中。
如六世纪的碗子皇子、中臣连镰子、苏戎宿称马子等。
到镰仓时代由幕府将军的妻子“北条致子”首次用过后渐渐为贵族女名所用,直到明治初年户籍法颁布后才逐渐被广大平民使用。
通过对日本姓氏起源及名字发展脉络的大致探索,不难发现,历史的变迁会给人们的名字打上各种印记, 而每个时期的日本
人名也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它的时代特征。
对日本人名发展及变迁的把握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日本文化发展及其民族特征。
且
看
日
本
人
名
汉语言文学0901班
0913030107
吴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