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农业用水

3农业用水


灌区取用水台帐表
灌区取水辅助台帐表
灌区用水辅助台帐表
实例
某灌区有24个斗渠进水口,其中斗5、斗9、斗15、斗20和斗21有计 量设施。现以“斗20”为例,斗20灌溉面积800亩,种植作物为水稻,该 斗渠进水口有计量设施,采用测水位,推算流量和水量的方法,2010年 某次用水从5月10日10:00点整到5月13日16点整,历时78个小时,在用 水过程中,测量了8次水位,详细记录如表所示。
如灌区专项普查中有该灌区实际灌溉面积统 计,则该项应与其保持一致;
灌溉面积以万亩为单位,保留4位小数。
调查表填报说明
灌区2011年取水量
灌区从主水源渠系引入本县的水量、当地水源的取水量,应根 据灌区取用水台账表(表T301)的数据填写。取水量以万m3为 单位,保留4位小数。
渠系引入县 内灌区水
✓ 有计量设施的取水口,准确记录各月取水量(包括水量、 流量、水位、取水时间等),并作为取水量统计的依据。 ✓ 无计量设施的取水口,应记录各月取水时间、取水用电量 、灌溉面积等用于计算取水量的相关数据,综合分析计算各月 取水量。
用水计量点和用水量
用水计量点
➢ 渠灌:用水计量点指斗渠入水口。对控制灌溉面积过大的 斗渠(大于2000亩),用水计量点可降至斗渠出水口(农渠 进水口)。对直接从河道(渠道)、池塘取水到田间的小型 泵站,按斗渠进水口处理。
(1) 跨县灌区
不论规模大小,一律选取为调查对象,因此跨县灌区G1选取为 调查对象;
(2) 规模以上非跨县灌区
灌溉面积≥1万亩的灌区为规模以上非跨县灌区,本县内符合 条件的灌区有两个,灌区G2和G3选取为调查对象;
实例
(3)规模以下非跨县灌区
规模以下典型非跨县灌区由县级普查机构确定,其中: ➢ 地表水灌区:15×20%=3,典型对象不低于3个,选 取3个; ➢ 地下水灌区:10×20%=2,典型对象不低于2个,考 虑到该类型灌区种植作物类型较多,而且地形和气候差 异较大,因此适当增加典型灌区数,最终确定选取4个; ➢ 混合水灌区:16×20%=3.2,典型对象不低于4个, 选取4个。
灌区,在“是”前打“√”,否则在“否” 前打“√”。
灌区所 在地
行政区划 代码
一般填到乡(镇)名称为止; 灌区跨多个乡(镇)的,可填到县(区、市、
旗)名,而不填乡(镇)名。
行政区划代码由普查机构填写。
调查表填报说明
灌区基本信息
所在水资源 三级区名称
所在水资源 三级区代码
所在地普查机构统一填写,填表单 位免填;
灌区用水调查表
调查表填报说明
灌区基本信息
跨县 灌区名称
灌区名称
按照两部分组成填写,第一部分填写整个灌 区的名称,第二部分填写该县名称。如海南 省临高县在松涛灌区部分的名称填写为“松 涛灌区—临高县”。
应与灌区调查对象名录表中的名称一致。
非跨县 灌区名称
按照灌区日常运行管理的现行名称填写,本次 以村为单元临时划分形成的灌区则以所在乡镇、 村组名称作为灌区名称。
③推算用水量 本次用水时间=78×3600=280800(s) 用水量=平均流量×时间=0.3375×280800=94770(m3) 其中:89770 m3用于浇灌水稻800亩,为耕地灌溉用水;5000 m3用于供 给纺织企业,为非农业用水。
实例
该灌区5月份本次用水量(全部斗渠)汇总
①有计量斗口用水量 有计量斗口用水量=(斗5+斗9+斗15+斗20+斗21)用水量
非物调跨类整型县规、模灌地以区形上处条标理件准。、下气限候值以为及20取00用~水50计00量亩程。度等因素确定各类水源类型灌
区的典型调查对象,以确保抽取的典型灌区能够代表本县规模以下灌区用
水状况。抽样的典型灌区数原则上不应小于该水源类型灌区总数的20%。
灌区调查对象名录表
实例
某县为一普通农业县,耕地面积为30万亩,有效灌溉面 积为25万亩。根据灌区统计资料,该县灌区用水调查对象的 初始名录详细资料见表1,该县灌区分布详见示意图1。
地表水 县内水 地下水
从县内的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的取 水量按其水源取水口的水量统计。
从地下水含水层提取的取水量均按井口出水 量统计。
取水量还应包括用于非农业用水的取水量
取水口和取水量
利用取水工程从河流、水库、湖泊上取水的灌区取水口取水量, 可直接利用河湖开发治理普查的取水量成果。 利用电动机、柴油机等动力机械抽取地下水的灌溉水井取水量, 可直接利用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的取水量成果。 其余取水口则应建立灌区取水辅助台账表,记录逐次取水量。
表1 某县灌区资料
项目
面积(万亩)
耕地面积 有效灌溉面积 跨县灌区G1
规模以上非跨县灌区
G2
(灌溉面积≥1万亩)
G3
规模以下非跨县灌区
地表水,共15个 地下水,共10个 混合,共16个
30.00 25.00 9.70 6.50
3.50
2.46 1.72 1.12
实例
实例
该县灌区调查对象确定过程如下:
第一部分:农业灌溉用水
提纲
1 工作流程
2 调查对象确定
3 调查指标获取
4
调查表填报
5
数据分析及汇总
1、工作流程
农业灌溉用水通过灌区用水调查获得。
灌区调查对象确定
调查指标获取 (台账建设)
(县级普查机构)
调查表填报
数据分析及汇总
调查表审核
(省、流域、中央普查机构) (县、地级市普查机构)
2、调查对象确定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培训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本次水利普查中农业用水调查的目的是摸清我国各地和各流域 农业用水状况。 农业用水包括农业灌溉用水和畜禽养殖用水两大部分。 用水数据均为2011年的实际数据。
工作流程
调查对象确定 (清查)
调查指标获取 (台账建设)
调查表填报
数据分析及汇总
调查表审核
经济社会用水调查---农业用水
4、调查表填报
调查表填报步骤及说明
1.统计汇总台账表数据。尽量在填写调查表之前与灌区 管理机构负责人沟通灌溉面积、取用水量等信息;
2.填写调查表; 3.调查表复核人一般为普查员;由普查员直接填报的调
查表,复核人为普查指导员或其他普查员。审核人一 般为普查指导员;复核人为普查指导员的调查表,审 核人为普查机构指定的其他普查指导员。调查表必须 由填报人、复核人和审核人签字认可。
指灌区直接利用的上述水源以外的灌溉水, 包括再生水、集蓄雨水和矿坑水等。
调查表填报说明
灌区2011年用水量
填写整个灌区在本县境内的耕地灌溉用水量、非耕地灌 溉用水量和非农业用水量(包括工业用水、生活用水、 生态环境用水),应根据灌区取用水台账表(表T301) 的数据填写。由灌区渠系供给的非农业用水量按其计量 口统计。用水量以万m3为单位,保留4位小数。
实例
本次用水的用水量(斗20)计算过程如下:
①测水位,推算流量 本次用水共记录8次水位,有4次为0.6米,4次为0.7米,其流量可以根据 流量与水位的关系图获得(注意:水位测定的时间间隔尽量一致)。
②推算平均流量 计算8个流量的算术平均值: 平均流量=(0.300+0.375+0.375+0.300+0.300+0.375+0.375+0.300) /8=0.3375(m3/s)
斗口计量推荐采用固定式量水堰,也可采用便携式流量计巡测 的方法;井口或小型泵站口的计量推荐采用水表或IC卡,也可 采用抽水时间、水泵额定流量及用电量推求抽水量的方法;无 计量的斗口用水量可参照同期临近有计量的斗口用水量推算。
➢用水量应按耕地灌溉、非耕地灌溉和非农业用水分别计 量统计,一个斗口内有不同用水的也应分别统计。
指县内灌区从主水源渠系分水口引入的水 量,以分水口的计量数统计;
当地水库、 塘坝水
指从本县水库和塘坝中引入灌区的水量。 以水库、塘坝取水口计量数统计。
当地河流 湖泊水
地下水
其他水
调查表填报说明
指直接从本县河流湖泊中引入灌区的水量。 以河流湖泊取水口计量数统计。
指灌区以凿井方式直接取自地下含水层用 于灌溉的水量。以井口计量数统计。
3、取用水指标的获取
确定为调查对象的灌区均需建立取用水台帐 (T301),记录各月的取用水量,以便获取灌区的 全年真实取用水量。
跨县灌区
规模以上非跨县灌区
规模以下典型非跨县灌区
取水口和取水量
灌区取水量指灌区各取水口取用的水量,灌区的每个取水 口均需填写灌区取水辅助台账表。
县外水
按县境外水源渠系向该县境内输水的分水口 (以县界为取水口)水量统计。
实例
灌区调查对象选取结果
序号 灌区名称
灌区类型
1
G1
跨县灌区
2 3
G2 G3
规模以上非跨县灌区(灌溉面积≥1万亩)
4
G4
5
G8
地表水灌区,共3个6Biblioteka G157G20
8 9
G23 G25
地下水灌区, 共4个 规模以下典型非跨县灌区
10
G26
11
G30
12 13
G36 G39
混合灌区,共4个
14
G40
➢ 填报跨县灌区、规模以上非跨县灌区、规模以下典型非跨县灌区的详细情 况,生成灌区调查对象名录表Q302。
➢ 井灌:用水计量点指井口。 ➢ 对于井灌区或河网地区,如果存在井群或多个泵站同时协 作取水的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并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用水计量点和用水量
用水量计量
➢灌区的每个用水计量点均需填写灌区用水辅助台账表, 记录逐次用水量。(全部填写台账表) ➢参与调查的灌区用水计量点根据当地情况选取一定数量 的典型进行计量。(典型计量点需安装相应计量设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