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内容梳理2018年,全国三套试卷继续考查了成语、病句、连贯三个常规考点,但完全颠覆了全国卷延续多年的命题形式,采用的三体合一的文段组合新题型。
这种新题型更凸显了语文生活化、情境化、实用化的学科特点。
二轮复习应在一轮多积累、准辨析的基础上,重在练熟技巧,多用排除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度。
【技法回顾】题型一:病句。
首先,提取划横线句子的主干,分析该句子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语病。
然后,分析各个部分的修饰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语是否搭配,多重修饰语之间有无语序不当、并列不当等问题。
其次对比选项,要注意,划横线句子存在的每一处语病都要修改,正确修改后的语句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要跟前后文衔接起来。
另外,在做题时可先排除本身有语病的选项。
题型二:连贯。
解答这类题时,应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手。
内容上,可以思考话题的统一性、事理的相承性和意境的协调性;形式上可以思考前后的照应性、句式的一致性和音节的和谐性。
然后借助选项的特点进行排除。
题型三: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分析横线前后语句的意思。
一般而言,句子的上下文暗含对成语的解释说明。
2、辨析近义成语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使用对象、意思、情感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
典型题目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制造”的30秒形象广告,在美国电视有线新闻网连播六周,这很让国内媒体____。
一则30秒的形象广告果真有____的神力,能够在海外重塑中国国家形象?事实上,“中国制造”的意义.似乎更多是“内向”的,而不是“外向”的。
这是我们经过内部资源____的整合以后的第一次行业集体发声。
多年以来,中国企业并无对外宣示品牌价值的整体形象设计,往往各拉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相互间更谈不上经由高度提高产生诸如“美国精神”韩国风格”等等附加的文化价值。
此外,为“中国制造”正名,仅仅凭海外形象策划,还只是浅层次的努力;专心做好国内的事情,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形塑?国内一些民族主义者总指责外国企业、外国政府乃至一些外国人士对“中国制造”的敌意,其中固然有不必要的误解,但从另一方面看,( )即便出口产品都过得硬,可次第发生在国内的产品伤害消费者事件却也是____的,在地球村时代,此种恶劣与负面,恐怕是做多少秒正面形象广告,都很难一时完全“正名”。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群情鼎沸改头换面大开大台俯抬即是B.群情鼎沸脱胎换骨大张旗鼓层出不穷C.慷慨激昂脱胎换骨大张旗鼓俯拾即是D.慷慨激昂改头换面大开大合层出不穷【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相互间更谈不上经由高度提取产生诸如“美国精神”、“韩国风格”等等那样的附加文化价值。
B.相互间更谈不上经由高度提纯产生诸如“美国精神”、“韩国风格”等等那样的附加文化价值。
C.相互间更谈不上经由高度提升产生诸如“美国精神”、“韩国风格”等等附加文化价值。
D.相互间更谈不上经由高度提炼产生诸如“美国精神”、“韩国风格”等等那样附加的文化价值。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质量而发生不良影响的国内企业部分产品,焉知不是在自毁“中国制造”的长城?B.国内企业部分产品因质量而发生的不良影响,正是在自毁“中国制造”的长城。
C.国内企业部分产品因质量而发生的不良影响,焉知不是在自毁“中国制造”的长城?D.部分产品因质量而发生不良影响的国内企业,正是在自毁“中国制造”地长城。
【答案】【小题1】 B【小题2】 B【小题3】 C【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群情鼎沸:比喻群众情绪异常激动,像锅里的开水一样沸腾起来;此处正确。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与句子感情基调不符。
脱胎换骨: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也有拘守陈规,不敢变易之意;正确。
改头换面:谓只在表面上有所改动,其内容却依然如故,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贬义词。
大张旗鼓: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
大开大合:形容文思跌宕,放得开,收得拢。
此处不符合语境。
层出不穷,意指接连不断地出现,尚未穷尽。
俯拾即是,低下头来随便捡一捡就到处都是,形容十分多,又十分容易得到。
这里不是指得到,而是出现。
故选B。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错误在于“高度提取”的说法搭配不当。
C项错误在于“高度”修饰“提升”不搭配,“产生诸如‘美国精神’、‘韩国风格’等等附加文化价值”不合逻辑。
D项错误在于“美国精神”“韩国风格”那样附加的文化价值”表意不明。
故选B。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语境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
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
根据语境,“自毁长城”的主语,应该是“产品”?“企业”?还是“影响”呢?应该是最后者。
AD两项的主语对应不正确,所以排除AD。
再考虑,BC两项的区别在于用反问句还是陈述句更好。
反问句更能表达文段所需要的强烈的情感。
故选C。
【点睛】语境补写答题技巧: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
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
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
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
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
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
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及时训练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茶不仅是“喝”的。
随着技术不断成热,茶的“吃”法日益多样化。
从“喝”到“吃”的转变,既满足了味蕾,也丰富了茶的食饮文化。
有古为今用、______的传统吃法。
刚采下的鲜嫩茶青,经过蒸汽杀青,使用特质碾茶炉烘烤制成干茶,再通过精制工艺及专用碾磨设备,形成了一种独特细膩的粉末——抹茶。
在现代饮食环境中,脱胎于古老的碾茶,得益于先进的栽培和加工技术,抹茶愈发魅力彰显。
作为甜点的绝佳伴侣,清淡微苦的茶香中和了甜腻,让人_______。
点茶时,将抹茶粉与水调和,用茶粉搅拌均匀,蘸润笔尖,便仿佛拥有了“________”的魔力。
如今,在许多世界美食中都可觅得抹茶的踪迹。
()。
铸铁壶,外观厚重朴拙,轻叩仿佛可以听闻咕嘟咕嘟的煮茶声,能更好地烘托热洱、陈年铁观音等发酵茶的风味;银壶,手工雕刻的繁复花盘桓壶身,用它撤茶,洁而不染异味,茶香更和顺韵长。
茶的器具有各种材质,然而其中所盛放的茶之精髓却______。
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的医书上就有茶叶可以杀菌、止痢的记载。
科学研究表明,这主要源于茶叶中的精华物质茶多酚。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历久弥新欲罢不能点石成金恒久不变B.革故鼎新情不自已点石成金亘古不变C.历久弥新情不自已画龙点睛亘古不变D.革故鼎新欲罢不能画龙点睛恒久不变【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现代饮食环境中,脱胎于古老的碾茶,得益于先进的栽培和加工技术,抹茶魅力愈发彰显。
B.脱胎、得益于先进的古老的碾茶、栽培和加工技术,抹茶在现代饮食环境中愈发魅力彰显。
C.脱胎于古老的碾茶,得益于先进的栽培和加工技术,抹茶在现代饮食环境中愈发魅力彰显。
D.脱胎于古老的碾茶,在现代饮食环境中,得益于先进的栽培和加工技术,抹茶愈发魅力彰显。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茶器,适合不同类型的人来品鉴B.不同材质的茶器,适合不同类型的品鉴C.不同类型的品鉴,应针对不同材质的茶器D.材质不同的茶器,品鉴的类型也不同【答案】【小题1】 A【小题2】 C【小题3】 B【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基本意思、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习惯搭配等,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显价值。
革故鼎新: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
结合上文“古为今用”,下文“传统吃法”,可知应选“历久弥新”。
欲罢不能:想停止却不能停止。
情不自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文中吃吃甜点的感受,用“欲罢不能”更恰当。
点石成金:旧谓仙道点铁石而成黄金,今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
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文中说的是抹茶的制作过程,用“点石成金”更恰当。
恒久不变:水久不变。
亘古不变:自古以来不曾改变,引申为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
文中指“茶之精髓”,用“恒久不变”更恰当。
故选A项。
【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答题时应先分析原句,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
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在现代饮食环境中”应移至“抹茶”之后。
A项,语序不当,“在现代饮食环境中”应移至“抹茶”之后;B项,“脱胎、得益于先进的古老的碾茶、栽培和加工技术”结构混乱,应为“脱胎于古老的碾茶,得益于先进的栽培和加工技术”;D项,语序不当,“在现代饮食环境中”应移至“抹茶”之后。
故选C项。
【小题3】试题分析:此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
本题需要补充的句子在文段的开头,有总领下文的作用,由下文“铸铁壶,……银壶……”可知,下文说的是不同材质的茶器,排除A、C两项。
再根据“铸铁壶,……能更好地烘托热洱、陈年铁观音等发酵茶的风味”“银壶……用它撤茶,洁而不染异味,茶香更和顺韵长”,可知文中强调的是,不同材质的茶壶适合品鉴不同的茶,并不是说茶器材质不同就必须品鉴不同的茶,故排除D项,答案为B项。
【点睛】第1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的能力。
所谓近义成语,是指语义相同或相近,但感情色彩、词义轻重、适用对象等有所不同的成语。
这类题目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