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中模型与数据库设计

城市规划中模型与数据库设计

模型与数据库设计
数字城市建设是城市重要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接服务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高公共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科学决策能力及共享服务水平。

并能够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变。

数字城市以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为基础,充分运用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建设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类的城市空间数据体系,构建统一的、权威的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城市空间框架建设的核心。

是对城市的多源数据进行有效、合理的整合,为各类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应用部门提供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作为数字城市的重要空间信息模块,通过不同模型结构提供多种分辨率的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地理信息,服务于多种应用领域。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数据管理系统以及软硬件支撑环境等组成。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主要是指通用性较强,功能共享需求最大,能够被测绘相关行业采用作为统一的数据空间定位和空间分析的基础单元。

主要包括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定位的地理坐标系格网;表达自然地理信息的地貌、水系、植被;表达社会地理信息的居民地、交通、管线、境界、特殊地物、地名等要素。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同采用的地图比例尺有关,随着比例尺的增大,基础地理信息的覆盖面更加广泛细致。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是以实现数据的基本输入、编辑、查询、浏览、分析、统计、输出以及更新维护为目标,对以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段获取的不同格式、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处理和存贮,从而对城市多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有效整合,为城市中与测绘需求相关的部门(国土、城市规划、测绘、林业和农业等部门)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为各类社会经济信息的整合、共享提供专业、通用的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

地形数据库建设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它专业地理信息系统或数字城市的定位基础。

该类数据库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中表达的各类自然地理和社会地理信息要素,包括定位基础、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地貌、植被与土质、注记等,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编码,以一定的规则分层,并对各要素的空间、属性信息及相互间的空间关系等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处理。

1.城市基础空间数据的组成
城市空间基础数据是各类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框架, 它主要包括了全要素的基础
地形图数据、正射影像数据及地下管线数据三部分。

1. 1 基础地形图数据
基础地形图数据是指矢量化的线划图, 主要包括: 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工矿及附属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质地貌、植被九大类的内容。

它既包括以矢量结构描述带有拓扑关系的空间信息又包括以关系结构描述的属性信息。

它全面反映了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 可作为人口、环境、交通、报警等其他专业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基础。

1. 2 正射影像数据
数字正射影像是具有正射投影性质的数字影像。

它是经过对像元纠正、影像镶嵌等一系列处理后形成的影像平面图, 带有坐标格网和图廓整饰, 其上可叠加线画要素、文字注记等。

较传统的地图而言, 正射影像图具有信息量丰富、直观易读等特点;它生产周期短, 现势性好。

主要用于宏观规划、资源普查、环保管理等。

1. 3 地下管线数据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 城市管线资料的准确、完整与否, 直接影响着城市的
规划、建设和管理。

同时它也是其他各类专业管线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

1. 4 元数据
在建设城市空间基础数据的过程中为能更好的实现空间基础数据的共享及对空间基础数据更有效的管理和维护, 我们还应当重视对空间数据元即元数据的建设。

元数据
( Metadata) , 是关于数据的内容、质量、条件和其它特性的数据, 有时也称为描述数据或诠释数据。

2.城市综合体数据库设计
2.1 数据库设计技术路线
基础信息数据收集
数据检查分析
数据库结构设计
数据库编辑整理
质量检查
数据入库
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即概念模型的过程就是概念结构设计,它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

描述概念模型的有力工具是E -R 模型。

下面采用E—R 模型来描述概念结构。

城市规划图形资料自成体系,可以作为独立任务展开设计建库,其数据库设计可以采用传统的实体-关系(ER )模型,该模型自70年代以来,被公认为数据库设计最有效的方法。

实体是指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用于描述实际事物的计算机语义对象。

ER 图用来描述实体之间的关系,一般采用名词表示实体;动词表示实体间的关系(如“连接到”、“由...组成”、“是...的类型”等)。

虽然可以用文字叙述的方式表示实体关系,但采用示意图表示实体关系,是一种更加直观、生动的方法。

按照ER 模型,可以把城市规划图形资料分解为如下的实体类别。

基础底图:
建筑物、工矿企业建筑物和公共设施、独立地物、道路及附属设施、管线和栅栏、水系及附属设施、地貌和土质、植被;
市政管线图:
给水(给水管、给水附属设施)、排水(排水管、排水附属设施)、燃气(燃气管、燃气附属设施)、电力(电力线、供电网、电力附属设施)、电信(电信线、电信局); 道路交通:
城市道路(道路路段、交叉口、交通控制设施、停车场、公交线路、公交车站、点状附属设施、线状附属设施)、铁路(铁路线、铁路站场、点状附属设施、线状附属设施)、公路(公路路段、公路交叉口、点状附属设施、线状附属设施)
规划资料:
总体规划(用地规划、道路交通、市政工程、竖向设计、其他)、分区规划(用地规划、道路交通、市政工程、竖向设计、其他)、控制性详规(用地规划、道路交通、市政工程、竖向设计、其他)、总平方案、建筑方案(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施工图、竣工图、效果图、市政方案)、用地红线图。

2.数据库E -R 模型
我们通过相关的规划资料和信息,可以简单设计关于城市综合体的数据库E -R 模型: 城市综合体数据系统
后台管理
新增 修改 删除 数据查询 区域数据 单体数据 总


量 分布状况 总体规模 类型 业态布局 建设规模 地理位置 消费产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