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移动执法系统
移动执法系统基于省环保局电子政务专网,运用空间网格技术、地理编码技术,将移动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环保管理中,建设环保移动执法系统。
通过与现有的审批系统、许可证管理、行政处罚、排污收费、环境信访、监测数据、在线监测、环境统计、排污申报等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实现对污染源编码库、环境管理事件编码库快捷访问,实现环境管理监管全过程。
通过建设移动现场执法终端应用和后台环保执法工作平台,推进环境管理达到主动、精确、快速和统一的目标,真正整合优化环境管理信息资源和各级环保部门数据库,建立覆盖全空间全区域的环境管理体系。
建设目标
改进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效率。
目前现场执法人员到达现场后,只能根据现场情况以及有限的信息对执法对象进行核查,无法对执法对象进行全方面的核查。
通过移动执法系统的建设,执法人员可以在现场了解污染源的审批信息、试生产信息、验收信息、排污许可证办理情况、排污口整治情况、总量情况、监测信息以及该污染源有无被投诉或者处罚的情况,并且可以查看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每个管理对象的现场检查作业指导书,以便对现场情况进行处理。
解决“执法人员少、执法任务重”的矛盾。
由于环保局执法行动比较多、执法任务繁重,系统使用后可以使执法人员快速、便捷的了解污染源的情况,从而使得少量的执法人员可以
完成现有的执法任务。
建立严格的考核体系,提高管理效率
实现考核体系。
根据环保执法各类数据与执法责任人的关系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进行考核。
在客户端为责任人提供查看自己考核结果和考核标准的功能;在客户端为领导提供查看责任人考核结果和考核标准,签署考核意见。
提高环境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保障环境安全。
松花江、北江等地的环境污染事故为我省的应急处理能力敲响了警钟,
市领导也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环保部门要高度警惕,严防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建立应急响应及移动监管系统,提高应急快速响应能力极有必要。
总体框架
环保执法系统总体结构
环保执法通是系统表现层的重要表现方式,终端内具备嵌入式地理引擎部署,网格地图数据和污染源地图数据存储能力。
产品功能以环保执法现场监察需求为出发点,实现了接收任务、数据查询、污染源查询、综合查询、地图查询、现场执法、稽查管理、考核查询等多个功能模块。
业务层即环保执法支撑系统主要是 5 个部分组成。
包括数据整合服务中间件、环境执法通接口、污染源管理子系统、执法通服务子系统、考核评价管理子系统等;数据整合服务中间件,完成省环保局各个主要业务系统数据的获得。
需要整合的业务系统主要包括环保审批系
统,许可证系统,在线监测数据,视频监控图像等,以及获得行政处
罚系统、排污收费系统、环保信访系统、监测系统等。
污染源管理子系统建立了环保执法基础数据库,实现了网格、污染源、事件的标准化和维护管理手段;以GIS 系统实现网格、污染源、事件的直观形象展示和管理;管理和规划网格责任体系;通过GIS 图层,实现对环境功能区域分析。
系统提供了对法律法规、作业指导书、职位说明书等维护和管理;通过数据挖掘,将过去监察案例,构成环保知识库,提供开发接口支持环保知识的导入,丰富环保知识库,从而最终形成环保执法及应急手册。
提供面向领导和执法人员的管理模块,提供与客户端功能类似的WEB 应用服务。
污染源管理子系统可以查看有关污染源的所有相关信息。
执法通服务子系统是系统基础服务,包括工作流中间件、消息中间件、WEBGIS 中间件、移动资源服务、任务引擎、打印引擎等。
移动资源服务包括短信、定位等接口调用服务。
工作流中间件主要负责执法监察任务的发起,任务发起包括常规任务发起、领导任务发起、其他任务发起等,从而推动责任人按时完成环保现场监察任务。
责任体系考核系统是基于网格、污染源、责任人关系,根据确定的责任评价模型对责任人进行自动打分,逐步建立和完善责任体系考核评价模型。
数据层是平台运行的基础,存储了系统运行需要展示的各类业务数据和现场执法监察数据。
系统组成
根据移动执法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及任务要求,系统划分为2 个平台,
包含5 个子系统,其体系结构如图6.16 所示。
环保执法通子系统
环保执法通子系统是指智能手机客户端程序和数据。
在智能手机里,安装专门定制的“环保执法通”程序,实现责任人接收环境监督任务,环境管理现场业务的执行、监管,通过实现灵活表单、现场拍照、录音、视频等并提供GIS 网络单元责任区进行选择,同时满足对环境管理全覆盖的信息查询。
“环保执法通”将现场数据上报到环保执法通服务器,环保执法通以应用创新为主题,突出了现场监察执法特征,一个智能手机通过环保执法支撑平台的支持,实现了各类业务数据的查询。
客户端详细
功能如下:
任务管理
执法人员可看到系统推送的执法任务。
包括常规任务、领导任务、其他
任务;以任务重要程度和最后完成时间作为任务排序。
执法人员可以进行任务查询,并对自己以往的工作记录可以查询统计。
日程安排系
统主要让工作人员可以对日常工作预先进行安排(现场执法任务、投诉处理任务、后台处理任务),随时了解需要处理的业务情况。
另外也可以查看有关领导的日程安排,以方便进行工作的沟通。
污染源管理
主要查询有关监督管理的各类信息,包括污染源的基本信息、审批信息、验收信息、排污许可证发放情况及总量批准情况、各个时段的监测信息、排污申报信息、排污收费信息、环境统计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环境投诉信息等内容。
现场执法
执法人员首先通过客户端引擎找到污染源或通过查询找到污染源,使用此功能,通过选择执法种类:1.日常监察2. 现场罚款3 立案登记4 行政处罚系统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业务表单供执法者完成输入。
表单有拍照,录音等子项,并且提供打印功能,可以现场输出打印交付企业的内容如笔录通知等。
在线监控
在线查询系统分为在线监测查询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稽查管理
指派任务、签署批示、查看位置、查看任务完成情况、浏览考评结果和签署考评意见。
环保手册
可查询法律法规、作业指导书、职位说明书、工作程序、应急预案、案例知识库、危险化学品应急等相关文档,方便现场执法时随时了解
相关信息。
地图功能
根据网格单元查询,也可浏览地图查询。
网格地图查询系统主要功能是查询使用PDA 当前人所在的单元网格的地图信息,并在地图上标识出有关功能区、重点管理污染源、当前主要工作任务。
内部资讯
将环保局、各相关处室的有关通知信息随时通过现场执法平台进行发布,方便现场执法人员随时了解环保局及各相关处室的工作安排。
数据同步
完成服务器和客户端数据传输同步,系统具备断点续传,自动版本检测,自动数据更新。
执法通服务子系统
执法通服务子系统主要提供各个子系统消息分发、任务流转、WebGIS 服务、和日志管理。
执法通服务子系统主要包括多任务引擎、GPS 定位引擎、MPS 补充定位引擎、打印服务引擎、数据服务引擎以及自动更新引擎,为执法终端子系统提供各类服务,保证各类信息在执法终端的显示及处理。
污染源管理子系统
污染源管理子系统是环保执法的核心模块之一,通过提供 WEB 界面,结合WEBGIS 技术,对环境监督管理进行了信息化工作。
实现了网格、污染源、事件管理与维护;环保执法及应急手册管理维护;
考核评价子系统
建立考核体系模型,按照网格单元责任划分,根据网格单元发生的事件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环境事件检查责任人发起的各类执法任务和事件数据,自动按照评价权值进行业务工作分析及评价,输出考核结果。
数据整合子系统
数据整合子系统主要将染污源的建设项目审批、排污许可证、排污收费、污染源监测、行政处罚、固废转移、在线监测、视频监控、现场检查记录、限期整改、限期治理等信息进行整合,方便执法终端对数据的利用。
数据整合子系统是环保移动执法系统的数据采集服务,包括主动采集和被动采集两种方式。
主动采集是指环保移动执法系统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到特定的业务系统采集自己需要的业务数据。
被动采集是指环保移动执法系统提供数据接收服务,接收来自环保内部或外部数据,根据数据类型,进行数据存储和分发,分发服务调用消息中间件进行分发,接收消息处理单位返回的消息结果,并反馈给数据提供者动作结果。
数据整合中间件主动访问环保其他业务系统和被动接收 12345、城市管理系统的信息。
数据存入数据库,消息分发给环保执法服务模块的消息中间件,产生执法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