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现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现在、问题及对策

论文题目浅析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作者姓名徐殿邦专业名称公共事业管理指导教师李里峰二00九年六月五日目录摘要 (3)1.企业危机管理概述 (3)1.1企业危机的特点 (4)1.2危机处理的原则 (4)2.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5)2.1企业领导层对危机管理不重视 (6)2.2企业缺乏危机预警机制 (6)2.3企业危机管理人员水平不高 (6)2.4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理论不完善 (6)3.加强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对策建议 (7)3.1加强企业领导层危机意识 (7)3.2建立企业危机的预防体系 (7)3.3建立专业危机处理队伍以及危机处理方法 (8)3.4总结危机管理经验及教训 (8)3.5企业化危机为机遇 (9)结论 (10)注释 (11)参考文献 (11)浅析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徐殿邦 06级公共事业管理【摘要】本文的主要是通过浅析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已达到企业变危机为机遇,越过陷阱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目标。

现代社会是一个关联性高,互相协作又互相竞争的多元化社会。

危机伴随着机遇无处不在,让人防不胜防任。

任何企业都处在风云莫测的环境中,有些企业,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昙花一现。

许多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也有许多企业有兴转衰,甚至销声匿迹,这都反映出现代社会危机与机遇同在。

关键词:企业,危机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从阜阳大头娃娃的毒奶粉到三鹿奶粉三聚氰胺,导致国内整个行业信用与生存危机事件;从华尔街赫赫有名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著名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申请破产到AIG高管逆势高薪风波。

这些事件的背后都在说明在当今日益加速的全球化协作过程中,任何企业都处在风云莫测的环境中,而且环境越来越复杂和不稳定,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危机的发生。

那企业危机是什么,我们又如何把握危机?一.企业危机管理概述苏伟伦认为,“危机管理是指组织或个人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控、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达到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的目的。

危机管理有危机监测、危机预测、危机处理计划、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五个基本职能。

危机管理的目标是避免、减少危机的危害,乃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①。

企业危机可以分为经营危机、制度危机、管理危机、安全危机和竞争危机这几大类,本文主要分析的是企业经营危机。

企业经营危机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因“质量问题”、“媒体曝光”、“消费者问题”等在某种特殊的状态下,导致销售增长率、市场份额、获利能力等指标急剧下降,从而使企业人、财、物正常运转明显受阻,企业经营难以继续,甚至有停顿和倒闭的危险。

01年9月3日,《新闻30分》关于南京冠生园月饼陈馅翻炒报道事件,直接导致月饼行业的神话在02年3月6日破灭。

那么企业危机的特点有哪些,面对这些危机处理又要遵循哪些原则?1.企业危机的特点(1)企业危机的突发不确定性,危机往往都是不期而至,令人措手不及,危机发作的时候一般是在企业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瞬间发生,给企业带来的是混乱和惊恐。

(2)企业危机的紧迫性,企业危机爆发时间紧迫,留给人们的反应、决策、处理时间极其有限,如不在最短时间内处理得当,将会使危机处于失控状态。

例如“PPA康泰克”事件,由于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禁止销售含有PPA成分药品的通知出台后,使中美史克康泰克在一夜之间便在药品市场上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中美史克产品市场由此转入低谷。

由此可见,任何企业,在处理危机时只要延迟半步,就有可能是致命伤害。

(3)企业危机的积累性与扩散性,企业危机的爆发往往是突发和不确定的,但从本质上来说,仍是一个量逐步积累的过程,因未得到有效控制,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发危机的爆发。

企业危机爆发后,往往会扩散传导到其它企业乃至整个行业。

“三鹿奶粉事件”由于未能及时控制,扩展到中国国内多个品牌,进而蔓延到国际名牌如雀巢等,受害人数增至数万。

波及到整个中国奶粉行业,给行业带来信用危机。

(4)企业危机的危害性,企业危机程度越是严重,其危害范围和破坏力就越大,所造成的损失也就越惨重。

如国内保健品龙头的三株集团,因一老汉喝了三株口服液致死案,80亿资产的偌大企业很快跌入低谷,乃至破产。

2.危机处理的原则(1)速度第一原则,危机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裂变的过程,如果企业未能在危机处理的“黄金24小时”迅速查明真相,或者正常的传播渠道不畅,没有人能出来发布消息,就会造成危机传播中的信息真空,很快信息真空就被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的小道消息占据。

即使真相不明,仍要迅速出面向公众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2003年的“进口假红牛”危机中,红牛公司临阵不慌,出手“快、准、狠”,将危机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从容地应对了这场关系品牌和产品的信任危机,体现出红牛危机管理的水平。

(2)承担责任原则,公众利益至上是公众攻略的根本。

而公众的利益就是企业的责任,企业不仅要承认错误,更要用于承担责任。

从而重新赢得公众的信赖和支持。

企业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利益和情感往往是大众关注的焦点,应该主动承担责任,不应进行推托,并且在情感上对大众进行倾斜。

(3)真诚沟通原则,处于危机中的企业组织要高度重视,做好信息的传递发布,并在组织内外部进行积极、坦诚、有效的沟通公关,充分体现出组织在危机应对中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为妥善处理危机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达到维护和重树形象的目标。

真诚沟通要做到“三诚”,即诚意、诚恳、诚实。

在中美史克PPA遭禁事件中,中美史克在事发的第二天召开中美史克全体员工大会,向员工通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宣布公司不会裁员。

此举赢得了员工空前一致的团结,避免了将外部危机转化为内部危机。

(4)系统运行原则,危机是一种复杂现象,危机内部包含多种原因,表象和本质有差异,所以决不能顾此失彼,应尽可能地综合多方面的力量来协商对策。

企业领导人要参加,这样有利于尽早做出权威决定。

公关专业人员是危机管理的理论参谋和具体执行者,负责危机公共的实施。

生产、质检人员熟悉生产流程,容易把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原因。

销售人员对销售流通程序熟悉,容易把握销售流通过程中问题出现的环节。

法律顾问熟悉企业日常运作过程中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有利于通过法律来解决问题。

客服人员是接受消费者投诉、沟通和对树立形象的重要环节。

(5)权威证实原则,在危机发生后,企业往往会单独一方通过媒体发布来倾诉自己是危机的受害者,或者自表自夸,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和媒体对这种行为兴趣不大,甚至产生反感。

这时候要借助第三方包括权威机构、权威专家以及一些行业组织,借助他们,就是要使那些单凭自身之力已无法控制和挽回的危机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从而改变企业在危机中的尴尬地位。

2005年高露洁牙膏致癌事件中,保洁公司充分借助第三方机构的影响力,包括请中华预防医学会、列举大量独力的第三方权威机构的证明、召开有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及媒体记者参加的研讨会等形式,终于成功摆脱危机。

二.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和问题目前中国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危机管理概念,能主动去思考自身可能发生的危机。

但大部分企业并没有真正将危机意识结合到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并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缺乏系统的应对准备,国内企业处理危机时更多地关注短时间内的效益而不是长远的发展。

国内企业常见的危机主要体现在产品和服务危机,人才危机、营销危机。

外资企业面临的危机少于国内企业,民营企业面临的危机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

我国企业在企业危机管理方面,由于经验不足,理论不充分,以及受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企业危机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1.企业领导层对危机管理不重视,企业领导层认为企业危机管理工作可有可无,由于受传统经营思维影响,我国不少企业的经营管理概念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要求。

企业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资本经营意识、创新意识、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2005年,《职业》杂志对我国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一次“危机管理调查”,结果显示,50.4%的被调查者没有听说过“危机管理”这个词,25.07%的人对危机管理不清楚,另外还有24.53%的人则根本没有危机的概念。

在中国绝大数企业没有提供危机管理的专业培训,这些都直接造成了我国企业在危机来临之时应对不利。

2.企业缺乏危机预警机制,虽然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企业危机理论和实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加强。

然而,中国面临的危机形势愈来愈严重,企业在经营、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内部危机控制意识仍然淡薄,内部控制力还相当脆弱。

企业危机管理经验不足,企业缺乏危机预警的机制,往往等到危机发生的时候,才采取补救。

这样造成事后处理成本比预防成本要高得多,浪费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且收效甚微,甚至企业破产倒闭。

3.企业危机管理人员水平不高,企业缺少专业的公共沟通的人才,但企业面对危机时,往往只报喜不报忧,造成企业管理人员无法了解危机的相关信息,无法对危机做出评估,无法制定有效的行动计划。

企业危机管理人员缺乏与新闻媒体、社会公众、政府部门的沟通经验与沟通措施,可能会造成信息传播中失真,影响危机沟通的效果。

4.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理论不完善,我国的危机管理理论是在借鉴西方危机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还未充分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形成自己的理论。

从而在处理危机时,难免会照搬西方的企业危机处理方法。

但有时,因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西方的危机处理方法不是完全适合我国企业的危机管理,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三.加强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对策建议1.加强企业领导层危机意识,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则故事:森林里有一只野猪不停地对着树干磨它的獠牙,一只狐狸见了不解地问:“现在没看到猎人,你为什么不躺下来休息享乐呢?”野猪回答说:“等到猎人出现时再来磨牙就来不及啦!”。

如出一辙的话来自华为老总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一文中所说的:“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

”一样的未雨绸缪,一样的危机意识,一样用通俗易懂的言语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寓言可以是虚构的,但华为却是国内响当当的通讯巨头,军人出身的任正非也带着他的团队在业界里演绎着一幕幕传奇,缔造出一个个华为神话。

企业必须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对危机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以防止危机随时爆发为出发点。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有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绝对不能因为利益诱惑而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2.建立企业危机的预防体系(1)自我发现,树立危机意识,英国著名危机管理学者迈克尔.里杰斯特在《危机管理》一书中明确指出:“不管对危机的警戒和准备是自发的,还是法律所要求的,危机管理的关键是危机预防。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要能过主动发现自身的弱点,也可通过比如问卷、会议、走访等调查方法查找自身不足,只有清楚认识自己,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