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三章第三节
复习提问: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 要内容是什么?
2、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及其主 要内容是什么?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什么??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 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 派的第一枪。
(4)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原则和主要经验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 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第二,必须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 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 第三,在同顽固派进行斗争时,坚持有理、有 利、有节的原则。 第四,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 级的关系。
(5)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 据及其内容 (1)客观依据: 由中国具体国情决定。 ①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受封建 主义压迫,外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公开的合法 斗争根本不可能取得政权,革命的主要形式只 能是武装斗争。 ②近代中国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 的主力军。(土地革命) ③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 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 弱环节。
(2)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建设?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一个 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度,农民和小资产 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 第二、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 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思想上的主 要矛盾。
(3)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
①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延安整风
战士在学习
1942年到1945年4月党的七大召开 前,党在领导敌后抗战的同时,在以延安为中心 的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深入的马克思主义教 育运动,这就是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
(5)1930年1月,《星
星之火,可以燎原》这
篇文章初步形成了以乡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毛泽东
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
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
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
政权的思想。
(6)1938年11月, 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 问题》中,把经过长期 武装斗争,先占乡村, 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 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 确立下来。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 美、英帝国主义 日本帝国主义
(3)关于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
• 第一个联盟: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知 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 农联盟。 ---统一战线的基础 • 第二个联盟: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 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1)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 道路。
(2)内容: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根据 地建设。 (3)关系:P81第二段
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 其相互关系?P82-86
课后体验: 观看影片《我的长征》
1924—1927年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1)坚持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凭借着反 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 的镇压 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 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2)大革命失败后,党对 武装斗争的认识有了提高, 发动了武装起义,建立了党 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展农村 游击战争,开辟了建立人民 政权的道路。
5、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关系:
(1)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 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2)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3)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4)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 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 指导思想,具有伟大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2)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开 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2.现实意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中国 历史的新纪元,从而根本改变了中国 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当代中国一切发 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南昌起 义指挥部一 江西大旅社。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三大起义是中国共产党 独立领导战争和创造人民军 队的伟大开端 广州起义
(2)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 始转向农村。
(3)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
毛主席在井冈山上
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会师
视频:井冈山会师
(4)1928年10月和11 月,毛泽东在《中国的 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 在?》和《井冈山的斗 争》等文章中,分析了 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 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 据”的思想,为农村包 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3. 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 )。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 D.政治建设 4.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 ( BCD )。 A.独立自主的作风 B.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C.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D.自我批评的作风
3.3课后作业: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什么?它的 内容及其关系如何?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 (1)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 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 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 (2)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 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具 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是( ABC )。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群众路线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 联盟,它们是( BC )。 A.工农联盟 B.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C.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 劳动者的联盟 D.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联盟
3.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实践中,强调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B )。 A.坚持党的领导 B.独立自主 C.实事求是 D.自力更生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积累 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 ( A )。 A.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B.坚持党的领导 C.独立自主 D.发展进步力量
解放区农民踊跃报名参军
送家属参军
(2)现实可能性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 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 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 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 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 条件。”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①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 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经济不平衡:地方性 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 为主 ②国民革命的影响及 良好的群众基础。 客观原因 ③全国革命形势的继 续发展。 政治不平衡:国内 处于军阀割据与混战 状态 ④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 的存在。
主观原因 和条件
⑤共产党的领导及其正 确的政策。
(3)内容: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建设
主要形 式
中国 共产党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战略阵 地 基本
内容
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
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中国革命走出了一条有 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那么对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是 什么?
②人民战争理论和战略战术原则
人 民 战 争 的 思 想
1941年八路军 开进南泥湾
红军第三次 反“围剿”胜利
在闭塞的农村,妇女们积极参加抗日 武装组织。
人民战争的思想
三大战役中农 民的支援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游击战里操胜券
大步后撤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运动战中歼敌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 《〈共产党人〉发刊词》 中指出:十八年的经验, 已经使我们懂得:统一
战线,武装斗争,党 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
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 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 的法宝.
1.统一战线
——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 状况决定的。 其次,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 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 • 中国社会两 头小,中间 大,无产阶 级革命性坚 定,但人数 太少,力量 薄弱。
中国社会两头小中间大
(2) 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诸多 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 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 供了可能性。
③必须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 联系起来。
政治路线
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的革命。
4、党对三大法宝的认识过程
(1 )大革命时期,在统一战 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 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
( 3 )抗日战争时期, 党总结了以前两个阶段 的经 验,建立了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 , 进行了伟 大的抗日战争。
—— 第一次反“围剿”战前动员大会 主席台两边对联。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灵活运用各种作战形式,适时实行战略转移. 掌握战争主动权的指挥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