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联网导论剖析

物联网导论剖析


2. 大学教育,是按照通识课程 -> 基础课程 -> 专业课程 -> 专业选修课程的进程,循序渐进的。是一环扣一环的,或者 说,前面所学课程是后续课程的基础,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教 学进程大概如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信息理论->电子 技术->计算机原理->物联网技术基础 ->专业技术课->物 联网实训课程。数学、电路、C语言依然是我们的基础所在。
物联网工程导论
解慧娟
推荐教材: 《物联网导论》 作者:刘元浩
导论课的定位
1.由于导论课大都是针对刚刚入学的大学新生,而这些新生被专业录取 的背景各不相同,包括 专业调剂和家长决定的“被选择”情况,导论课 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 2.导论作为大学新生第一门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必须通过深入浅出的介 绍专业最基本的知识,进而让学生能够对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所把握 ,便于后续各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始终有条主线贯穿着 3.导论课应该将灌输正确的思路和方法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4.导论课需要在提高兴趣和讲解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方式提高学生 对大学四年和未来职业的信心。
如何学习?
1.紧跟教学进程,不落下。大学教学计划,是有许多教育家 精心设计的,可能你不能够完全理解,可能它有不完善的地 方,老师讲授的水平也可能不高。但是,你最好先跟随计划 学习,不可落下。大学生活是紧张的。与高中阶段最大的不 同是,老师上课讲授的内容多,而且要你在课下用一倍的时 间做复习,整理,做作业,还要预习。必须适应这个变化, 在第一学年间,尤其是第一学期,要多努力,不要松懈,紧 跟教学进程,不落下。以后会越来越轻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物联网的提出 1.比尔·盖茨与电子别针 1995年出版的《未来之路》 “物—物互联”的设想 “电子别针”与家庭电子服务设施接通 通过“电子别针”去感知来访者的位置,控制室 内的照明和温度,控制电话和音响、电视等家电 设备
2. Auto-ID 实验室、RFID与物联网的概念 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ID 实验 室 产品电子代码(EPC)研究 提出了利用RFID、无线网络与互联网,构建 物—物互联的物联网的概念与解决方案
软件开发方面,会要求精通C,C++,java,.NET等各 种常用编程语言及数据库知识; 硬件研发方面,则会对嵌入式系统开发,常用电路设计, 各种接口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还有网络领域的工作人员,也应该熟悉各种网络协议及通 信协议,如TCP/IP,zigbee,蓝牙,wifi等; 在此基础之上,如果要从事物联网的核心工作,比如物联 网架构工程师,物联网研发工程师以及云计算工程师等职 位,则需要在RFID射频识别技术,云计算及大数据, M2M等领域有一定的研究。
课程体系
类型
包含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大学英语,应用文写作,形势与政策等 学科基础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数学(上、下),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复变函数 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电工电子学,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 ,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信号与系统,物联网通信技术等 专业核心课程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与设计,物联网软件设计,RFID原 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物联网数据处理等 实践教学环节 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数据结构 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等
11
3.ITU 从1997年~2005年,ITU从研究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业发展影响的角度,发布了 七份 “ITU Internet Reports”研究报告 . “物联网”概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而真 正引起各国政府与产业界的重视是在2005年 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第7份互联网研 究报告《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之后
3.大学四年,紧张学习,所有课程都应该学好,但是,要重点把主干课 学好,外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信息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 ,计算机软件编程,硬件电路制作,计算机网络是我们重点要学好的物 联网工程师基础课程。 4.结合自己的爱好尽早进入状态,了解并跟踪热点发展方向,通过 参 加不同训练项目和竞赛提高自己的动手与创新能力 5.通过不同途径多与专业领域的老师、高年级优秀学生进行交流。课堂 课下与老师互动,敢于提出问题,提倡独立思考。 多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的来说,信息类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一 直都比较稳定,有些专业(包括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更是处于高速 的上升期。
12
ITU提出物联网概念的过程
ITU于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 峰会”上发布了第7个研究报告-《物联网》。 报告描述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小到钥匙、手表、 手机,大到汽车、楼房,只要嵌入一个 微型的RFID 芯片或传感器芯片,通过互联网就能够实现物与物之 间的信息交互,从而形成一个无所不在的“物联网” 。世界上所有人和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 方便的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报 告预见:RFID、传感器、智能嵌入式技术及纳米技 术将广泛使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修养和法律意识以及相应的科 学素养,较好的数理基础,以及传感(微电子)、通信与网络和计算机 应用等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相关软硬件知识,以及物联网相关理论 、方法和技能,能在信息产业相关企事业部门和单位从事与物联网有关 的技术工作,也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与物联网有关的技术开发 和教学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信息类就业面最广的专业,可 在以下方面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物联网相关技术或系统开发工程师,包括传感网络、通信系统、应用 平台软件等 物联网系统设计架构师等核心岗位以及物联网设备技术支持与营销等 相关职业岗位 进一步深造后可从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