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描写李清照的作文1000字
在那个以男性为主的代代才人中,我却独爱那位“此花不与群花比”的李清照。
李清照的魅力,不止于她的词,人生几何花烂漫?我喜爱她的清新、淡雅,喜爱她的感性、成熟、洒脱。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描写李清照的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描写李清照的作文1
悠悠中华五千年,济济人才数千万,篇篇佳作百年传,口口传诵今朝在。
所以赵翼大笔一挥写出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打开了李清照一生的光彩,十六岁的李清照正值青春年少,却早已显现出她的写作天赋,之后一路走来,不但佳篇不断,还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让世人赞叹。
使得宋朝文士王灼感叹道:“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而清代戏曲理论家李调元更是说出:“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 于是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宋朝的一大女词人。
对于一个封建制王朝来说,女人无才便是德,所以多数女性在社会上没有任何地位的,而李清照,竟然能过在宋朝的历史上画出自己精彩的一笔,实属不易。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在中国封建帝制的阴影下,这似乎成为了每个生活在古代妇人所必须遵守的条令,可李清照却不受这些封建思想的束缚,不但对自己的公公毫无忌讳的说出:“赤手可热心可寒。
”更是在自己心爱的丈夫去世后,为了保护那仅剩的一点文物收藏,选择了与张汝舟再婚,之后又因种种原因,毅然决然的决定离婚。
纵然她面对着“贞女不事二夫”的社会舆论,也无所畏惧。
她的爱憎分明,她开放的性情岂女子所为?可就是李清照在那个时代书写了她的不简单。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步入晚年的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没有子嗣……这世间几乎所有的不幸。
在风雨飘摇的生活中,承担了一个男子都难以承受的重担,可她,挺住了!都说人生最叹老来悲,她经历了如此之多的挫折之后,也只是在一腔愁苦,老泪纵横完了,找回了微露一霎喜悦,心波叠起。
她超越了平凡女子所不能承受的悲凉、痛苦、孤独、忧心,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不平凡。
既有“人比黄花瘦”的柔情,又有“死亦为鬼雄”的豪气,更有“凄凄惨惨戚戚”的忧伤。
李清照,一个历史上的佼佼者,一个不容易、不简单、不平凡的佼佼者!
描写李清照的作文2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
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
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
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
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
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
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
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
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
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
李清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
《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
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
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
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
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挂恋,都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大起大落。
愁,何时才能消失?恐怕,这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李清照的心中,无法磨灭。
这首词似乎都是非常的普通,并不难懂。
但如果您在仔细去品味,您会发现这词中蕴涵着李清照的含蓄与豪迈,透露出她不凡的心境。
这首词,字字珠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千锤百炼才造就出来的文字,对于才女李清照而言,这叫信手拈来。
这便是李清照的高才在于:第一时间感觉到被拨动的心弦并在第一时间行云流水般地记在纸上。
李清照先生,请允许我喊您一声“清照”:清照,一路走好!
描写李清照的作文3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花自飘零水自流。
”
如梦令中,李清照如此高,花般优雅。
自身已消瘦,却仍旧顾及昨夜雨疏风骤后园中的海棠花。
清照正值青春,淡香如花,一笑一颦之间都若玉纱。
绿肥红瘦多少?可及自身轻红快绿?海棠依旧,却道人憔悴,惺忪之际。
朝朝暮暮,纤纤迢迢,皎皎零零,残残落落。
阴阴残月不碎浓花。
这时不过为青涩的薄花片,清照却已用诗词泛上晕红色泽,显得阴柔。
我闭眼摸索床前蔷薇,心中油然而生升“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
究竟是因花长得太过旺了,或为人天天为它所操心,难免憔悴得瘦若黄花了。
这是出生高贵人家清照的若水思想,自己都消瘦了,却仍旧为芊芊灿花所担忧。
女人如花。
清照是一枝含笑,清高中掩饰不住所溢出的孤白凭寂,茗香涌上枝头。
含笑恰得我所许,素白沁满心头。
这便为她高佻的一面。
而我欣赏的本不仅仅为她的一面。
清高的她宛若一缕风,留下花的香气扑鼻,所谓花香,即为她的诗。
我期待的不是一个芊芊淑女,还有一个在逃难中不会贵人的女子。
她内心所受到的颠簸,又岂止是一份。
我曾将李清照当成那种柔柔弱弱,充满悲观的女性。
那时的任何女子,任凭是小家碧玉,或为大家闺秀,都少了一份清照“天接云涛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的豪放与叛逆的心。
可以说,清照是那时封建思想下的一个不同的女子,不同于温室中柔弱又顺从的花儿。
“柔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