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尾矿库的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

尾矿库的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

尾矿库的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
[摘要]尾矿库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尾矿库成为了安全管理和环保治理的重点环节,尾矿库的安全管理和环境治理需要在各方面共同监管才能够获得收效。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尾矿库的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

[关键词]尾矿库安全管理环境保护
1前言
目前,我国尾矿库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做得还不够完善,使得尾矿库的安全不能够得到保障,导致尾矿库对环境的污染也比较大,因此,有必要研究尾矿库的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问题。

2我国矿山尾库安全管理现状
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每年产出尾矿约3亿t,基本上堆存在约1万1946座尾矿库中。

这些库中最大设计坝高260m,超过100m的有26座,库容大于1亿m3的有10座。

坝高小于30m的小库占80%左右,但20%的大、中型库中堆积的尾矿占全国尾矿总量的80%。

由于尾矿库的建设标准低,筑坝、维护、管理技术水平较差,缺乏监测措施,大量的尾矿库带病运行,而且得不到有效的诊断与治理,其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自2001年以来,全国共发生73起尾矿库溃坝事故,造成500余人死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态势,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截至2011年5月底,我国共有2369座危、险、病尾矿库,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隐患,近些年尾矿库溃坝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损失和危害。

这些事故的发生,除了管理因素之外,其主要的技术原因是对尾矿库致灾因素及致灾机理的认识不够;尾矿坝内部隐患未进行有效探清;尾矿库溃坝风险分析技术不成熟;尾矿库监测技术水平落后,没有成熟的尾矿库安全监测、预警系统。

因此,我国安全生产市场急需尾矿库溃坝灾害的诊断、监测与风险分析技术和产品。

我国尾矿库的监测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

尾矿库的管涌流土、地震液化等坝体内部致灾因素引起坝坡失稳的预警技术基本属于空白,其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成果较少,亟需进行攻关,提高监测技术水平。

3尾矿库对环境的影响
3.1对水环境的影响
矿山企业在进行开采以及选矿的过程中,会形成大量选矿废水,如果这些废水进入环境,会对地下水以及地表水造成很大程度的污染。

尾矿山在经过长期的
风化与侵蚀后,会借助大气降水的方式形成渗漏液,然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污染物。

在这些污染物中主要存在高浓度的金属盐类、酸根离子、硫化物、大量有机物以及其他有害物质。

这些污染物会通过很多方式流入河流对地表水造成污染。

3.2对土壤的影响
建立尾矿库,就会占用一定空间大小的土地,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生物与土壤之间物质的交换过程,从而影响土壤对重新栽植植被的作用。

在尾矿库施工期间,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土地整理、剥离地表、备料等行为,会对植被进行乱砍乱伐,从而形成水土流失的影响。

而且土地的大量占用,会因为大气降水,使得有毒物质更多的流入土壤,使得土壤中长期积累重金属、酸性、碱性等有毒物质,使得土壤环境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

3.3引发环境地质灾害
矿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最大的危险源是尾矿库。

尾矿库是一个存在高势能的危险源,会形成人造泥石流。

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如雨水、地震、鼠洞或是一些人为的行为,如存在不协调的工农关系、管理不善等问题,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会形成很大的安全隐患,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农业的生产以及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4尾矿库管理的环保思路
随着“绿色矿业“理念的不断普及和深入,正确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得到了国内矿山企业的普遍认同。

为提高尾矿库的环保性能,必须做好选址、污染治理和无尾工艺等工作。

尾矿库的选址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尾矿库投资成本的大小和环保效益的高低。

通常尾矿库需要避开人口密集区与生态敏感区,应在设计阶段先选择多个地址,经过认真勘察和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最优方案。

在选址时,需要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尾矿库库容力需要满足矿山企业实际生产尾矿量和年限的需求,服务年限必须保持在5a以上;第二,尾矿库与选矿厂距离要近,尽量在选矿厂下游,以便于尾矿输送和选矿厂的生产;第三,尾矿库尽量远离居民区、名胜古迹、水源地等处,并处于这些地方的下游方向;第四,尾矿库选址尽量不占农田,避免迁移村庄;第五,尾矿库选址尽量不在可开采矿床和不良地质上部,必要情况下需经过全面的技术经济论证;第六,库区纵深应尽量长、口部要小、纵坡要缓、库容要大、汇水面积要小、排洪系统要小。

污染治理是尾矿库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重点处理污染严重的遗留问题,加大治理整顿力度,通过生态环境履约金等机制和矿业秩序治理整顿来营造一个环境保护与矿业生产协调发展的局面。

无尾工艺是矿山企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需要针对实际问题研究合理的处
理措施和利用方案,进行有计划的加工再利用,并加大“三废”的综合回收利用投入力度,依靠高新技术将废弃物转换为建筑材料等有用之物,推广高效率、低成本的工艺技术,尽量减少尾矿生成量与堆放量。

5尾矿库环境保护措施
尾矿库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①固体悬浮物,这是尾矿水中最主要的污染物,在各种类型的选矿厂中都存在;②矿石中含有污染环境的重金属离子,如汞、锅、砷、铬、铅等,这些元素经选矿后,仍然存在于尾矿中;③选矿工艺中添加的药剂分解出组分,如氰、酚以及各种盐、酸根等。

尾矿库污染物的扩散通常以风和水为载体,风刮起粉尘污染的滩面和坡面小则数万平方米,大则上百万平方米;有些尾矿粉尘中含有害、有毒元素,后果更为严重。

粉尘在向外扩散过程中,受风向、风速、地形等的影响。

对于上述污染源,矿山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来防治。

(1)尾矿库管理部门应按《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并按其规定进行检查和维护。

(2)对坝面利用废石块进行铺设覆盖或覆土恢复植被,以免刮风引起尾砂飞扬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可以保土固堤、防止坝体水土流失。

(3)在气候干燥多风的地方,可采用洒水和水幕法治理粉尘。

(4)用覆盖膜防尘、在尾矿上喷洒一种乳状溶液的覆盖剂,以其特有的胶结性能,使尾矿表面粘结成一层2}3mm的薄膜,防止尾矿被风吹走,这种覆盖剂无毒,具有溶水性、抗风性,且耐雨和抗寒<<io0
(5)改进选矿生产工艺、加大技术创新。

选矿车间应尽量选用对环境污染小的选矿药剂,减少污染物进入尾矿库。

(6)提高回水利用率,尽量减少污水的排放量。

目前,我国的尾矿回水率一般在70%以下,在国外尾矿回水的循环利用率已达80%以上。

所以矿山企业应建立回水处理、净化系统来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

(7)对于已关停的尾矿库,特别是已闭坑矿山的老尾矿库,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与管理,不仅要对尾矿坝薄弱环节进行加固护坡,同时应对表面进行固化或无害化处理,如复土植树种草、复土造田等。

例如大冶铁矿在洪山等老尾矿库上种植梨树、桃树等,并种植大片火构等药材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6尾矿库安全管理措施
一是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在矿山业主中牢固树立“安全生产高于一切”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法律意识,纠正矿山业主见利忘义、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想和行为。

二是加强安全监管力度,各级安监部门要强化重点监管。

没有正规设计不能施工;没有正规施工、监理,不能验收;没有经过合格培训的尾矿库管理人员不能上岗。

尾矿库的建设应遵循先勘察设计,后施工建设,再投产运行的程序进行。

建设中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使尾矿库的主体工程与附属安全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三是加大相关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力度。

全面宣传、普及尾矿库基本原理和安全管理知识,消除尾矿库安全管理人员特别是矿山业主轻视尾矿库危害的思想。

四是积极向矿山企业输出专业技术人才。

湖南郴州汝城县矿业协会的做法值得参考:矿山业主们自发创建矿业协会,各会员矿山企业共同出资,由协会出面聘请采矿、地质、尾矿库安全管理技术人员,这些专业技术人员轮流巡查各个会员矿山,指导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弥补了矿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缺陷,实现技术资源共享。

同时,还可互相交流切磋,推广经验,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尾矿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五是处理服务期满的尾矿库。

对于已经达到使用年限的尾矿库,一定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企业继续违规使用。

处理时,邀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做尾矿库闭库工程设计方案,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并上报当地安监部门和环保部门验收批准,以确保坝体安全、对环境无污染。

六是建议收取尾矿库安全管理专项保障基金。

向矿山、选场企业收取尾矿库维修和治理的保障金,组成尾矿库安全管理专项保障基金,由国家对该项基金制定统一的征收、管理和使用规定。

这样可以防止后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由政府买单。

7小结
尾矿库的安全管理和环保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履行的工程,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尾矿库的数量还将不断的增多,因此,安全管理和环节保护的工程还应该重点落实。

参考文献
[1]王智明.矿山尾矿库事故预防措施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10,(01).
[2]张兴凯,王启明,相桂生.金属非金属尾矿库安全现状及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2(2):60-6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