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粥1、薏米粥。
薏米与大米的比例为1:2,粥的稀稠度随意。
2、山药粥。
山药与大米的比例为1:3,粥的稀稠度随意。
3、马齿苋粥。
马齿苋与大米的比例为1:3,粥的稀稠度随意。
提示:薏米、山药、马齿苋等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有湿疹、小水疱或皮肤病的人,可以每天喝以上的粥。
祛湿蔬菜及水果:苦瓜、冬瓜、丝瓜、梨、柚子。
提示:这三种瓜都有祛湿作用,尤其冬瓜具有清热利湿之效,可以使湿毒从尿中排出体外;秋天人易肺燥,梨具有平燥作用,胃寒者可煮梨水饮用;柚子与其他水果相比,也不易上火。
祛湿禁忌:冷饮、海鲜、西瓜、桂圆、芒果。
提示:此季湿气重,切忌少吃冷饮等寒凉食物;立秋后要少吃西瓜,因为西瓜属寒,脾胃虚弱者应特别注意上述禁忌。
祛湿排毒的食疗法湿气重危害多看舌头可辨别怎么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如果你出现了下面这些问题,可要注意了——明明睡眠时间足够8小时,但是仍会感觉困倦无力;没做什么剧烈运动,胳膊腿却沉乏得抬不动;看着满桌佳肴,偏偏没什么食欲;以往光滑的皮肤开始出现湿疹;舌苔又厚又腻……这些可都是湿气重的表现,其中观察舌苔是判断湿气最简单的方法,体内有湿的人舌苔都会厚腻。
湿热的一般表现有肢体沉重、发热。
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
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疔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
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
其他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身目发黄。
此时,人们在饱食上就要趋利避害。
油条、炸鸡翅,很多人认为只有吃了这样的油炸食物才可能导致“热气”,而烧鸭烧鹅则比较“湿气”。
这些食物近段时间少吃为宜。
拍黄瓜是很好的清凉的菜,但就是因为里面多放了两粒蒜,辛辣湿气就这样被你吃到肚子里了,其他辛辣食物例如辣椒、芥末、胡椒等也可能助湿热在你体内滋长;相比较之下,花生油、菜籽油和粟米油更不容易惹出湿热问题。
此外,一旦炒菜时候油温过高,也可能会使食物滋长湿热气焰。
蔬菜里,芥兰、洋葱和韭菜,也能滋长湿热。
肉食中,牛肉、羊肉、狗肉,与湿热“靠得比较近”。
湿气是中医所说的“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之一,最易致病。
湿气困在头部,人就会感觉昏昏沉沉;困在四肢,就会感觉四肢乏力、浮肿;困在胸部,会感觉胸闷;湿气甚至还可能困于肠道,造成大便不成形。
最省钱的方法一多运动出透汗--用艾绒蒸疗桶就很好不少市民在单位和家里都能享受到空调带来的惬意。
尽管空调可以除湿,但是空调也剥夺了我们排汗的权力。
以前我们介绍过夏天做做运动强制性地流汗,可以带走体内的寒邪,其实排汗也是一种很好的祛湿方法,汗水可促使湿邪排出体外。
记者要提醒的是,流汗不能“浅出辄止”。
如果运动一会儿刚一出汗就马上停止,效果并不好,起码要出汗一小时以上。
当然有些市民平时的运动量不大,就需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活动。
三.最直接的方法良药苦口利病除了运动和享受美食,适量服用一些药物也有不错的排湿作用。
祛湿药方是:车前子30g,泽泻10g,木瓜30g,茯苓10g,猪苓10g,生白术30g,木香10g,莱菔子30g。
用这些药物煮水喝,一天或两天喝一副,一个疗程连喝5—7副。
如果喝过之后舌苔仍有些厚腻,则可以半个月之后再喝。
四.最享受的方法吃对排湿食物如果告诉大家,靠吃的方法也能排出体内湿气,大家听了是不是会很高兴?祛湿的食物首选薏米水,因为薏米健脾利湿的效果非常好,需要注意的是,煮薏米水时薏米一定不能煮开花,薏米煮到开裂后就不具备祛湿的功效了。
除了薏米水,”。
但是榴莲等热性水果绝对不要多吃,因为这些水果不仅不能祛湿还可能造成体内湿热问题。
每天也要吃点祛湿的水果,比如木瓜和西瓜对祛湿也大有裨益,因为中医典籍中就有记载,说这些水果能“和胃化湿”、“祛湿”、“行水夏季的青菜多能排出体内湿气,比如黄瓜、冬瓜等。
在雷雨季节,可用食补药疗祛“湿热”。
例如,南瓜、茯苓、荠菜、金针菜、莴苣、冬瓜、鲫鱼、赤小豆、薏苡仁、玉米。
湿热体质应怎样用饮食进行调理呢?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呢?黄连味苦性寒,泻心中之余火,清肠中湿热,适用于心火旺盛,肠胃湿热、湿热瘟毒。
连翘性凉味苦,清心泻火,去上焦各种热症,适用于温病初起、头痛、发热、烦渴还有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黄芩、三七、生地等,也很适合湿热体质吃。
还有平时多吃寒凉水果,不能吃湿热水果寒凉水果:西瓜、梨子、香蕉、柑橘、山竹、奇异果、香瓜、柿子、柚子、黄皮湿热水果:荔枝、龙眼、榴莲、番石榴、椰子、桃子性平水果:菠萝(但刺激)、芒果(但易发过敏)、苹果、柠檬、葡萄、甘蔗相关链接吃辣排湿不科学尽管天气炎热,偏偏有些朋友就好大热天吃个川菜,还说四川人就是靠辣椒来祛除湿气,吃辣也能达到“以毒攻毒”的效果。
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四川地处盆地,确实湿气重,四川人吃辣椒也确实能祛除体内湿气。
中医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所以适合四川人的祛湿方法并不适合所有人。
因气候不同体质不同,吃了辣椒,不但不能祛湿,反而会聚湿,导致湿气排不出。
老黄瓜扁豆煲脊骨材料:老黄瓜——老黄瓜即是那些在其成熟后不采摘让其继续生长,至瓜皮全变黄,其作用更能清热利水、消暑除烦。
扁豆——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
1.健脾化湿主治脾虚兼湿,食少便溏;湿浊下注,妇女带下过多。
2.化湿消暑用于暑湿伤中,吐泻转筋等症。
3.治疗水肿,砒霜中毒,细菌性痢疾。
还有脊骨、蜜枣、生姜做法:洗净脊骨,记得把骨髓挑出来,不然会有膻味的,老黄瓜连皮切大块,所有材料洗净放在汤锅里加适量的水,大火烧开,慢火煲2个小时,加点盐调味即可。
黄瓜是夏天的主要蔬菜之一,性寒、味甘。
属春、夏、秋季蔬菜。
含有多种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云香甙、异槲皮甙、咖啡酸、绿原酸、维生素C、维生素E、纤维素、葫芦素、钙、磷、铁等成分。
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水消肿、解毒肌肤、抗肿瘤等作用。
可医治痢疾、腹泻、扁桃体炎、喉咙肿痛、小儿食积等症。
凡身热口干、烦躁不宁者宜生食;凡水肿腹胀、小便不利者宜熟食。
黄瓜藤有明显的扩张血管、减慢心率、降低胆固醇降血压的作用。
黄瓜还含有丙醇二酸,能抑制糖类转化成脂肪,有很好的减肥作用。
用黄瓜汁洗脸还可以美容。
一看上面的介绍,很多朋友认为,这是老僧长谈,但笔者要说的是,黄瓜的祛湿作用很多人并不了解透彻。
黄瓜对人体的祛湿作用是双向调节的,过多的脂肪他有分解作用,这在中医上称为“祛湿”,如果把黄瓜运用到脸部的美容上,它又有保湿的作用,也就是讲,黄瓜对多余的脂肪又较好祛除作用,当人体“水分”不足时,它还有保住“水分”的作用,当然其中也包括适量的脂肪。
而黄瓜最奇妙之处在于它的祛湿作用并不伤害人体的内脏。
减肥药中运用最多的恐怕是利尿药,对人体的肾脏都有一定的伤害,而黄瓜则不同,它的祛湿能力既强又不伤害肾脏。
所以,黄瓜肉片汤对水肿有非常好的效果,而且没有毒副作用,笔者在运用中,对一些因药物反应引起的水肿,黄瓜同样有很好的作用,比如,治疗脑中风中的一位味常用药“川芎”,它的副作用就会引起小腿以下水肿,用黄瓜肉片汤,第二天就效果明显,两天后,水肿退尽。
对因肾脏疾病引起的水肿同样有效,而且不会引起对肾脏的不良。
当然,对营养不良引起的水肿,笔者还没有遇见,所以不能随便议论,但从理论上来讲,也是可用的。
除了以上的这些作用,黄瓜和冬瓜一样,用黄瓜皮敷面或皮肤,同样有祛除痱子的作用,同时还有美肤作用。
清热去火的好汤-----粉葛赤小豆煲鲮鱼汤赤小豆具有清热明目,粉葛滋润清凉,鲮鱼鲜甜香滑。
细细品尝一口,汤浓味厚,鱼的鲜甜味相当出众。
功效:清热毒,泄湿火。
用于湿火,骨火内困引起的颈紧膊痛,或周身骨痛,腰膝酸楚,口苦尿黄等。
上个星期六去高明的时候买了粉葛,平时上班没时间煲老火汤,趁不用上班就煲了这个“粉葛赤小豆鲮鱼汤”。
人家说鲮鱼平时煎、蒸来吃是上火的,但如果跟粉葛赤小豆一起煲汤就有很好的清热去火的功效。
这种说法大概只适合我们广东人,因为我感觉其他地方(特别是北方)的朋友是没有上火这种说法的。
不过,先不管有火没火,这个汤还是挺好喝滴:材料:粉葛一个(1斤多点)、胡萝卜半个,赤小豆2两、鲮鱼两条(刚好1斤),排骨少量,陈皮2块,蜜枣2个。
做法1:鲮鱼去鳞去腮去内脏洗干净,排骨飞水,沥干水份;2:粉葛去皮,切块;赤小豆提前洗干净,用水泡着;陈皮泡软刮去白色的馕;3:把粉葛、赤小豆、蜜枣先放进冷水里大火烧开;4:热油锅把鲮鱼两面煎至金黄,用汤料袋装好,和陈皮一起放进开水里;5:大火煲15分钟后,转小火煲2个小时,放盐调味。
平时我们做跟鱼有关的菜或汤,肯定少不了生姜的。
但是这个汤就不可以放生姜(听说如果放了生姜,就没有这个汤应该有的功效咯),只能放陈皮去腥味,不过陈皮不要放多,多了味道反而不好。
鲮鱼碎骨很多,要用汤料袋装着来煲防止汤里有碎骨。
广东人对汤水最有研究,懂得用不同汤料配搭、烹调不同的汤水,仅仅是春日去湿汤就有许多品种。
例如:健脾祛湿汤(2~3人分量)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月利)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和中化湿汤(3~4人分量)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
清热去湿汤(2~3人分量)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适合去骨火,去湿,清热毒。
鹌鹑去湿汤(2~3人分量)材料:鹌鹑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鹌鹑、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煲1个半小时即可。
●适合清热去湿,润肺化痰。
横月利去湿汤(2~3人分量)材料:猪横月利250克,夏枯草、棉茵陈各10克,生姜2片。
做法:把猪横月利先飞水去腥备用;将夏枯草、棉茵陈及生姜和猪横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煲1个半小时即可食用。
●该汤不但清热去湿,去肝热,对糖尿病人还有食疗功效。
草龟去湿汤(3~5人分量)材料:草龟500克,猪肉200克,新鲜土伏苓250克,红枣6个。
做法:把草龟、猪肉、土伏苓红枣一起放到砂煲内熬3至4个小时即可。
●有清热去湿及解毒功能。
去湿食材花旗参:吃得过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虚,可喝花旗参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叶:取自荷花之新鲜叶片,晒干使用。
除了去湿利尿的作用外,亦有开胃消食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