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车载GPS定位系统技术服务合同.pdf

车载GPS定位系统技术服务合同.pdf

合同编号:

技术服务合同

委托人:

受托人:

合同名称:车载GPS定位系统技术服务合同签订地点:

签订时间: 2012 年 12 月日

委托人:(以下简称甲方)受托人:(以下简称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平等互利、诚实守信的原则,经双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1. 服务内容及方式

1.1 服务内容:①向甲方提供其车载GPS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的全部技术支持,满足其系统实现基于GSM网的GPS系统终端YW-3000蓝精灵系列产品载明的全部功能。这些技术支持包含提供支持其系统正常运行的服务器、数据库等软硬件设施。

②向甲方提供其车载GPS监控系统的日常维护。

③向甲方有关操作管理人员提供日常技术咨询及技术支持。

④负责为甲方被盗抢车辆的监控与跟踪。

⑤为甲方代缴GPRS占道流量费。

1.2 服务应达到的技术要求:《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

平台技术要求》(JT/T796-2011)。

1.3 服务方式:上门安装调试、远程监控、跟踪、报警、

电话回访。

2.服务期限、地点及进度安排

2.1 服务期限:自 2014年1月1日00:00开始至 2014年12月31日24:00 止。

2.2 服务地点:。

2.3 进度安排: / 。

3. 合同价款及支付

3.1 合同价款(含税价/不含税价)

大写:元。

小写:元。

(详见附件1:合同价款构成明细表)

3.2 合同价款的结算与支付

3.2.1 合同价款的结算:双方约定按照以下第 3.2.1.2 款方式办理合同价款的结算。

3.2.1.1 一次性结算:项目通过最终验收合格后,对合同价款进行一次性结算。

3.2.1.2 按进度分期结算:按双方约定对项目分阶段进行验

收或检查,以双方确认的时间进度进行结算。双方约定:每半年结算一次,以实际发生费用为准。

3.2.1.3 其他:加装、移机、拆装、维修车载GPS终端的费用另行结算。

3.2.2 合同价款的支付:甲乙双方结算完成后,乙方提交结算证明文件和有效结算票据,向甲方提出付款要求。甲方在收到乙方提交的付款要求及有效结算票据后 90 个工作日内支付。

3.2.3 甲方按照乙方提供的下列账户信息资料,通过银行结算方式支付给乙方。乙方应对其指定的下列账户信息真实

性、安全性、准确性负责。

收款人:

开户行:

帐号:

其他:

4. 资料提交及期限

4.1 甲方于 2013年12月31 前向乙方提供以下资料:甲方车辆信息及车牌号码数量。

4.2 乙方每月 / 日前向甲方提交项目阶段研究小结。

乙方联系人 / (姓名) / (电子邮件地址)每月以电子邮件形式向甲方项目负责人 / (姓名) / (电子邮件地址)报送项目阶段研究小结(合同履行完结前不得删除邮件)。

4.3 乙方于每月10日前向甲方提供以下资料: GPS监控车辆运行统计表。

4.4 项目验收通过后日内,乙方提交项目成果归档资料,完成项目归档。

4.5 乙方提交甲方 4.3条约定资料及成果归档资料的同时

告知甲方合同管理人员(姓名)(电话:(座机)/(手机)),核实后,以此时间作为实际提交时间。

4.6 其他: / 。

5. 验收标准及方式

5.1 乙方提交技术服务成果的形式:。

5.2 甲方在(时间)在(地点)对成果进行验

收,验收方式采用。因甲方延期验收的,验收时间以甲方通知为准。

5.3 验收依据:。

5.4 合同项目的保证期为 / 月,自项目通过最终验收之日起计算。保证期间如发现质量有缺陷的,乙方应负责无偿修正、返工。

5.5 其他: / 。

6. 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6.1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6.1.1 有权对乙方的服务进行监督检查。

6.1.2 有权要求乙方对其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6.1.3 有权要求乙方按照本合同约定提供相关的资料及文

件。

6.1.4 有权要求乙方给予甲方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使甲方掌握项目成果。

6.1.5 乙方未按进度完成阶段工作的,有权暂停支付合同价款。

6.1.6 乙方将所承担的工作擅自转委托给第三方的,甲方有权拒付合同价款并单方解除本合同。

6.1.7 按照本合同约定支付合同价款。

6.1.8 按照本合同约定向乙方提供资料、文件及协作事项。

6.1.9 按照本合同约定进行验收。

6.1.10 向乙方提供以下工作条件,费用由 / 负担。

/ 。

6.1.11 其他: / 。

6.2 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6.2.1 有权要求甲方按照本合同约定提供资料及文件。

6.2.2 接受甲方提供的资料、文件、材料、样品等。发现甲

方提供的资料、文件、材料、样品等不符合本合同约定时,

应在接到上述资料、文件、材料、样品等之日起 30 日内,书面通知甲方改进或者更换,逾期未通知甲方改进或更换的,视为甲方提供的资料、文件、材料、样品等符合本合

同约定。

6.2.3 乙方按照本合同约定完成技术服务工作后,有获得合同价款的权利。

6.2.4 应对甲方交给的资料、文件、材料、样品等妥善保管。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发现继续工作对材料、样品或设备等有损坏危险时,应中止工作,并及时书面通知甲方。工作完成后提交工作成果时应同时归还上述资料、文件、材料、

样品等,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留存、复制、泄露。

6.2.5 乙方在进入甲方场所时,须遵守甲方有关规定,如因违反甲方有关规定造成损失,责任由乙方承担。

6.2.6 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不得将本合同约定乙方所承担的

工作擅自转委托第三方完成。

6.2.7 乙方应当全面履行合同义务,接受甲方的监督检查。

6.2.8 乙方应当按照本合同约定完成技术服务工作。

6.2.9 项目通过最终验收后,乙方应当为甲方提供必要的技

术指导和培训等相关的服务,使甲方掌握并熟练使用本合同

项目下工作成果,费用由乙方承担。

6.2.10 若甲方申报专利,乙方须配合甲方提供相关材料。

6.2.11 其他: / 。

7. 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

与本项目相关的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事宜应严格按照

本合同执行,如乙方在提供服务时须进入甲方生产作业现

场,双方应在签订本合同的同时,签订《HSE管理合同》,并作为本合同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8. 保密及技术成果的归属

8.1 乙方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产生的一切新成果(包括但不限于专利、非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软件等技术成果),其所有权及知识产权归 8.1.2 所有。

8.1.1 甲方。

8.1.2 乙方。

8.1.3 其他: / 。

8.2 甲方利用乙方提交的技术成果所完成的新的技术成果,

其所有权及知识产权归甲方所有。

《GPS原理与应用》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绪论 1.GPS:是接收人造卫星电波,准确求顶接收机自身位置的系统。 目前世界上有那些全球性的卫星导航系统?(俄罗斯GLONASS、欧洲Galileo、中国北斗、美国GPS) 欧空局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名称是什么? 2. GPS系统组成: (1)空间星座部分:24颗卫星提供星历和时间信息,发射伪距和载波信号,提供其他辅助信息。 (2)用户部分:接收并观测卫星信号,记录和处理数据,提供导航定位信息。 (3)地面控制部分:中心控制系统,实现时间同步,跟踪卫星进行定轨。【5个监测站、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 3. GPS按接收机用途分为三类:导航型、测量型、授时型; 接收机由天线单元、机主机单元和电源组成。 4、精密工程测量采用那种类型的GPS接收机? 5、GPS接收机中采用的是铷钟、铯钟还是石英钟? 6.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GPS系统特点: 1)全球性---全球范围连续覆盖;(4~12颗);2)全能性-—三维位置、时间、速度;3)全天侯 4)实时性----定位速度快;;5)连续性;6)高精度;7)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好; 8)控制性强;9)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10)提供三维坐标;11)操作简便。 7、gps有哪些新的应用领域 8、GPS在测量上的用途有那些? 9.常见GPS卫星信号接收机(例举几个著名的中外GPS生产厂商):Ashtech系列GPS接收机、Trimble(天宝)系列GPS接收机、 Leica(莱卡) 系列GPS接收机、中纬系列GPS接收机、南方系列GPS接收机、中海达系列GPS接收机 第二章 GPS定位的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 1.天球:是指以地球质心M为中心,半径r为任意长的一个假想的球体。 黄道:即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上观测者所见到太阳在天球上运动的轨迹称为黄道 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ε称为黄赤交角,约为23.5° 春分点:当太阳在黄道上从天球南半球向北半球运行时,黄道与天球赤道的交点γ称为春分点。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武大第三版-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 GPS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2 .GPS卫星星座部分: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GPS卫星星座,记作(21+3)GPS星座。24颗在轨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内,轨道倾角为55°,各个轨道平面之间相距60°。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点任何时刻,在高度角15°以上,平均可同时观测到6颗卫星,最多可达9颗卫星。 3. GPS卫星的作用:第一,用L波段的两个无线载波向广大用户连续不断地发送导航定位信号。第二,在卫星飞越注入站上空时,接收由地面注入站用S波段发送到卫星的导航电文和其他有关信息,并通过GPS信号电路,适时地发送给广大用户。第三,接收地面主控站通过注入站发送到卫星的调度命令,适时地改正运行偏差或启用备用时钟等。 4. 地面监控系统:1个主控站(美国科罗拉多)3个注入站(阿森松岛,迪哥加西亚岛,卡瓦加兰)5个监控站(1+3+夏威夷) 5. GPS信号接收机的任务是:能够捕获到按一定卫星高度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的信号,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对所接收到的GPS信号进行变换、放大和处理,以便测量出GPS信号从卫星到接收机天线的传播时间,解译出GPS卫星所发送的导航电文,实时地计算出测站的三维位置,甚至三维速度和时间。 6. GPS系统的特点: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测站间无需通视,可提供三维坐标,操作简便,全天候作业,功能多,应用广。 7. GPS系统的应用前景:①用于建立高精度的国家性大地测量控制网,测定全球性的地球动态参数②用于建立陆地海洋大地测量基准,进行高精度的海岛陆地联测以及海洋测绘③用于监测地球板块运动状态和地壳形变④用于工程测量,成为建立城市与工程控制网的主要手段⑤用于测定航空航天摄影瞬间的相机位置. 8. 我国的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情况:在大地测量方面,利用GPS技术开展国际联测,建立全球性大地控制网,提供高精度的地心坐标,测定和精化大地水准面;在工程测量方面,应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布设精密工程控制网,用于城市和矿区油田地面沉降监测、大坝变形监测、高层建筑变形监测、隧道贯通测量等精密工程;在航空摄影测量方面,我国测绘工作者也应用GPS技术进行航测外业控制测量、航摄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 车载终端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以下简称终端)的一般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以及安装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中安装在车辆上的终端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56 汽车行驶记录仪 GB/T 19951 道路车辆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 JT/T 766-2009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船舶监测终端技术要求 QC/T 413 汽车电器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7.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 QC/T 420 汽车用熔断器 QG/T 730 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线 YD/T 1050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总测试规范:移动台部分 YD/T 1214 900/1800 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要求:移动台 YD/T 1367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YD/T 1547 2GHz W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三阶段) YD/T 1558 2GHz CDMA2D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技术要求:移动台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固件 firmware 运行在终端微处理器中的嵌人式软件。 3.1.2 电子运单 electronic travel permit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题库

G P S测量原理及应用题 库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GPS 一、单选题 1、GPS卫星星座配置有( D )颗在轨卫星。 A. 21 B. 12 C. 18 D. 24 2、UTC是指( C )。 A. 协议天球坐标系 B. 协议地球坐标系 C. 协调世界时 D. 国际原子时 3、AS政策是指( D )。 A. 紧密定位服务 B. 标准定位服务 C. 选择可用性 D. 反电子欺骗 4、GPS定位中,信号传播过程中引起的误差主要包括大气折射的影响和( A )影响。 A. 多路径效应 B. 对流层折射 C. 电离层折射 D. 卫星中差 5、一般地,单差观测值是在( A )的两个观测值之间求差。 A. 同卫星、同历元、异接收机 B. 同卫星、异历元、异接收机 C. 同卫星、同历元、同接收机 D. 同卫星、异历元、异接收机 6、双差观测方程可以消除( D )。 A. 整周未知数 B. 多路径效应 C. 轨道误差 D. 接收机钟差 7、C/A码的周期是( A )。 A. 1ms B. 7天 C. 38星期 D. 1ns

9、在GPS测量中,观测值都是以接收机的( B )位置为准的,所以天线的相位中心应该与其几何中心保持一致。 A、几何中心 B、相位中心 C、点位中心 D、高斯投影平面中心 10、岁差和章动旋转变换是用于哪两个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A )。 A、瞬时极天球坐标系与平天球坐标系 B、瞬时极天球坐标系与平地球坐标系 C、瞬时极天球坐标系与瞬时极地球坐标系 D、平天球坐标系与平地球坐标系 11、GPS定位的实质就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数据,采用(A )的方法,确定待定点的空间位置。 A、空间距离后方交会 B、空间距离前方交会 C、空间角度交会 D、空间直角坐标交会 12、根据GPS定位原理,至少需要接收到(B )颗卫星的信号才能定位。 A、5 B、4 C、3 D、2 13、在以下定位方式中,精度较高的是(C )。 A、绝对定位 B、相对定位 C、载波相位实时差分 D、伪距实时差分 14、GPS技术给测绘界带来了一场革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利用GPS技术,测量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的程度 B、与传统的手工测量手段相比,GPS技术有着测量精度高的优点 C、GPS技术操作简便,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

JTT 794-2011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

ICS 03.220.20;33.040.40 M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JT/T 794—2011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GNSS system for operating vehicle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vehicle terminals 2011-02-28 发布2011-05-08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JT/T 794—2011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4 一般要求 (2) 5 功能要求 (3) 6 性能要求 (8) 7 安装要求 (11) 附录A (12) 前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道路运输标准化委员会(筹)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福建省交通运输厅、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炜、林元洪、冯泉、杨英俊、董轩、罗冠伟、李明瑛、杨富锋、李文亮、张锦、沈兵、王轶萍、晋杰、梁金焰、尚绛、肖晔、王建、丘舍金、韦昌荣、代伟良、孙亚夫、张伟。 II JT/T 794—2011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以下简称终端)的一般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以及安装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中安装在车辆上的终端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056 汽车行驶记录仪 GB/T 19951 道路车辆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 JT/T 766-2009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船舶监测终端技术要求 QC/T 413 汽车电器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7.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 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 QC/T 420 汽车用熔断器 QG/T 730 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线 YD/T 1050 800MHz 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总测试规范: 移动台部分 YD/T 1214 900/1800 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 要求:移动台 YD/T 1367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YD/T 1547 2GHz W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三阶段)

GPS原理与应用 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天球:是以地球质心M为中心,半径r为任意长的一个假象的球体。 春分点:当太阳在黄道上从天球南半球向北半球运行时,黄道与天球赤道的交点γ。 大地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用大地经度λ、大地纬度和大地高h表示。 天文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用天文经度和天文纬度表示。 黄道:地球公转的轨道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即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上的观测者所见到的太阳在天球上的运动轨迹。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约23.5°。 赤经:为过春分点的天球子午面与过天体的天球子午面之间的夹角。 赤纬:为原点至天体的连线与天球赤道面之间的夹角。 岁差:实际上地球接近于一个赤道隆起的椭球体,在日月和其它天体引力对地球隆起部分的作用下,地球在绕太阳运行时,自转轴方向不再保持不变,从而使春分点在黄道上产生缓慢西移,此现象在天文学上称为岁差。 章动:在太阳和其它行星引力的影响下,月球的运行轨道以及月地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变化,北天极在天球上绕北黄极顺时针旋转的轨迹十分复杂。如果观测时的北天极称为瞬时北天极(或真北天极),相应的天球赤道和春分点称为瞬时天球赤道和瞬时春分点(或真天球赤道和真春分点)。则在日月引力等因素的影响下,瞬时北天极将绕瞬时平北天极产生旋转,轨迹大致为椭圆。这种现象称为章动。 极移: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体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地极点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称为极移。 世界时:以平子夜为零时起算的格林尼治平太阳时称为世界时。 力学时:天文学中,天体的星历是根据天体动力学理论建立的运动方程而编算的,其中所采用的独立变量是时间参数T,这个数学变量T定义为力学时。 原子时:以物质内部原子运动的特征为基础的原子时系统。 协调时:以原子时秒长为基础,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于世界时的一种折衷时间系统,称为世界协调时或协调时。 GPS时间系统:属于原子时系统,秒长与原子时相同,但与国际原子时的原点不同,即GPST 与IAT在任一瞬间均有一常量偏差。 GPS定位:GPS定位系统靠车载终端内置手机卡通过手机信号传输到后台来实现定位。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确定测站点位置的技术。 GPS导航: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绝对定位:在地球协议坐标系中,确定观测站相对地球质心的位置。 相对定位:在地球协议坐标系中,确定观测站与地面某一参考点之间的相对位置。 动态定位:在定位过程中,接收机天线处于运动状态。 静态绝对定位:接收机安置在基线端点的接收机固定不动,通过观测,确定观测站相对地球质心的位置。 静态相对定位:接收机安置在基线端点的接收机固定不动,通过连续观测,取得充分的多余观测数据,确定观测站与地面某一参考点之间的相对位置。 优点:定位精度高;缺点:定位时间长。 差分动态定位:在已知坐标的点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称为基准站),利用已知坐标和卫星星历计算出观测值的校正值,并通过无线电设备(称数据链)将校正值发送给运动中的GPS接收机(称为流动站),流动站应用接收到的校正值对自己的GPS观测值进行改正,以消除卫星钟差钟差、接收机钟差、大气电离层和对流层折射误差的影响。 整周未知数:是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载波相位测量时,载波相位与基准相位之间相位差的

GPS测量原理与应用题库完整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20 分)。 1、GPS卫星星座配置有( D )颗在轨卫星。 A. 21 B. 12 C. 18 D. 24 2、UTC是指(C )。 A. 协议天球坐标系 B. 协议地球坐标系 C. 协调世界时 D. 国际原子时 3、AS政策是指( D )。 A. 紧密定位服务 B. 标准定位服务 C. 选择可用性 D. 反电子欺骗 4、GPS定位中,信号传播过程中引起的误差主要包括大气折射的影响和( A )影响。 A. 多路径效应 B. 对流层折射 C. 电离层折射 D. 卫星中差 5、一般地,单差观测值是在(A )的两个观测值之间求差。 A. 同卫星、同历元、异接收机 B. 同卫星、异历元、异接收机 C. 同卫星、同历元、同接收机 D. 同卫星、异历元、异接收机 6、双差观测方程可以消除( D )。 A. 整周未知数 B. 多路径效应 C. 轨道误差 D. 接收机钟差 7、C/A码的周期是( A )。

A. 1ms B. 7天 C. 38星期 D. 1ns 9、在GPS测量中,观测值都是以接收机的( B )位置为准的,所以天线的相位中心应该与其几何中心保持一致。 A、几何中心 B、相位中心 C、点位中心 D、高斯投影平面中心 10、岁差和章动旋转变换是用于哪两个坐标系之间的转换(A )。 A、瞬时极天球坐标系与平天球坐标系 B、瞬时极天球坐标系与平地球坐标系 C、瞬时极天球坐标系与瞬时极地球坐标系 D、平天球坐标系与平地球坐标系 1.GPS广播星历中不包含…………………………………………………………() GPS卫星的六个轨道根数GPS观测的差分改正 GPS卫星钟的改正GPS卫星的健康状态 2.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削弱GPS定位的精度………………………………………() 晴天为了不让太阳直射接收机,将测站点置于树荫下进行观测 测站设在大型水库旁边 在SA期间进行GPS导航定位 夜晚进行GPS观测 3.GPS卫星之所以要发射两个频率的信号,主要目的是………………………

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管理制度

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1、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监控平台管理人员、值班监控人员和驾驶员。 2、管理主体及其职责分工: 2.1公司车队负责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管理和监控; 2.2监控员负责实时监控公司运行车辆,实时警示和记录违章车辆,准确、完整的录入车辆的基础资料、维修信息、保险信息、驾驶员信息,设定公司运行车辆的限制速度; 2.3驾驶员职责:必须按操作规程操作GPS,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不得擅自拆装、断线、断电、屏蔽和修改程序。在使用过程中发现GPS 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及时通知车队联系维修商。在行车过程中必须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和公司有关GPS规定驾驶车辆,操作GPS。 3、安装规范和管理要求: 3.1公司运送危险货物的车辆必须安装GPS,由运营商规范安装。3.2管理要求: 1)长途车出车前应对GPS车载终端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无误后才能出车; 2)任何人不得通过GPS发送与工作无关的信息; 3)车辆行驶过程中接收监控中心信息时,为了安全可由押运员操作,或停车阅读; 4)车辆在行驶中接近预设的分段限速值时,GPS车载系统会发出即

将超速的报警提示,驾驶员应减速行驶;如果超过限定时速,GPS车载系统会发出报警,同时监控中心会发出提示信息,驾驶员应按规定速度行驶。 5)车辆在行驶中需要监控中心帮助的,可以向监控中心发送求助信息,监控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向有关部门汇报处理; 6)车辆在行驶中出现紧急情况(如抛锚或抢劫)时,驾驶员以手动或脚踏报警器2秒钟,向监控中心发出紧急报警,监控中心接到报警信息后打开车载终端的监听功能,根据情况向附近的公安机关报警,以便处理险情,除遇紧急情况,一般情况不要发送紧急报警信息,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误报; 7)监控中心应及时将驾驶员违章信息向有关部门报告,有关部门对违规的车辆和驾驶员按规定进行处理。 4、监控内容和程序: 4.1实时监控公司运行车辆,实时警示和记录违规车辆; 4.2准确、完整的录入车辆的基础资料、维修信息、保险信息、驾驶员信息,设定公司运行车辆的限制速度; 4.3指导和督促公司驾驶员正确使用和维护GPS车载设备,对本公司所安装了GPS车载终端的车辆进行使用情况分析统计; 4.4对GPS车载终端进行有效管理,定期写出监控统计分析报告运管处,根据公司管理需要向GPS车载终端发送有光政策、法规和管理信息。 5、信息发送:

GPS原理及应用题目及答案

GPS原理及应用题目及答案 GPS原理及应用复习题目 一.名词解释 1二体问题:2真近点角、平近点角、偏近点角:3多路径效应:4无约束平差和约束平差5.章动6.异步观测7.接收机钟差8.周跳9.三维平差10.岁差11.同步观测12.卫星钟差13.整周未知数14.二维平差 二.填空题 1.GPS工作卫星的地面监控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GPS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部分组成。 3.按照接收的载波频率,接收机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接收机。 4.GPS卫星信号由、、三部分组成。 5.接收机由、、三部分组成。 6.GPS卫星信号中的测距码和数据码是通过技术调制到载波上的。 7.1973年12月,GPS系统经美国国防部批准由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自1974年以来其经历了、、三个阶段。 8.GPS卫星星座基本参数为:卫星数目为、卫星轨道面个数为、卫星平均地面高度约20200公里、轨道倾角为度。

9.GPS定位成果属于坐标系,而实用的测量成果往往属于某国的国家或地方坐标系,为了实现两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如果采用七参数模型,则该七个参数分别为,如果要进行不同大地坐标系之间的换算,除了上述七个参数之外还应增加反映两个关于地球椭球形状与大小的参数,它们是和。 10.真春分点随地球自转轴的变化而不断运动,其运动轨迹十分复杂,为了便于研究,一般将其运动分解为长周期变化的和短周期变化的。 11.GPS广播星历参数共有16个,其中包括1个,6个对应参考时刻的参数和9个反映参数。 12.GNSS的英文全称是。 13.载体的三个姿态角是、、。 14、GPS星座由颗卫星组成,分布在个不同的轨道上,轨道之间相距°,轨道的倾角是°,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至少颗卫星,卫星距地面的高度是km。 15、GPS使用L1和L2两个载波发射信号,L1载波的频率是MHZ,波长 是cm,L2载波的频率是MHZ,波长是cm。 16、GPS卫星除了受到引力之外,还受到地球引力场摄动力、光压摄动力、大气阻力、摄动力等的摄动力的影响,因此卫星的运动实际上是。 16、GPS卫星星历有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前者包含时间二

最新GPS原理与应用复习题及参考答案资料

GPS原理与应用复习参考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请在答题纸上判断题答题区域作答) 1. ( V)对于GPS网的精度要求,主要取决于网的用途和定位技术所能达到的精度。精度指标通常是以相临点间弦长的标准差来表示。 2. ( X)GPS的测距码(C/A码和P码)是伪随机噪声码。 3. ( X )电离层延迟的大小与载波频率无关。 4. ( X)GPS定位直接获得的高程是似大地水准面上的正常高。 5. ( X )图形强度因子是一个直接影响定位精度、但又独立于观测值和其它误差之外的 一个量。其值恒大于1,最大值可达100,其大小随时间和测站位置而变化。在GPS测量中, 希望DOF越小越好。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请在答题纸上判断题答题区域作答) 1. (X)GPS测得的站星之间的伪距就是指GPS卫星到地面测站之间的几何距离。 2. ( V ) C/A码的码长较短,易于捕获,但码元宽度较大,测距精度较低,所以C/A码又称为捕获码或粗码。 3. ( V) GPS的空间部分(卫星星座部分)由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组成,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上。 4. ( X ) GPS定位直接获得的高程是似大地水准面上的正常高。 5. ( X ) GPS静态定位之所以需要观测较长时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削弱卫星星历误差的 影响。 三、填空题(本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请在答题纸上填空题答题区域作答) 1. 按照《规范》规定,我国GPS测量按其精度依次划分为AA A、B、CD E六级,其中 C级网的相邻点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5?10km最大距离为40 km 。 2. GPS定位系统包括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 3. 从误差来源分析,GPS测量误差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类:与卫星有关的误差,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和与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 4. 美国国防部制图局(DMA于1984年发展了一种新的世界大地坐标系,称之为美国国防 部1984年世界大地坐标系,简称WGS-84 。 5. 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称为同步环。 6. 在定位工作中,可能由于卫星信号被暂时阻挡,或受到外界干扰影响,引起卫星跟踪的 暂时中断,使计数器无法累积计数,这种现象叫周跳。 7. 在接收机和卫星间求二次差,可消去两测站接收机的相对钟差改正。 8. 利用GPS进行定位有多种方式,如果就用户接收机天线所处的状态而言,定位方式分为 . 静态定位禾口动态定位;若按参考点的不同位置,又可分为单点定位和相对 定位。 9. GPS卫星信号是由载波、导航电文、和测距码三部分组成的。 10. 对流层延迟改正模型中的大气折射指数N与温度、气压、湿度等 因素有关。 11. 差分GPS按观测值的类型可分为伪距差分和相位差分。 12. 目前正在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有GPS 和GLONASS 。我国组建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称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欧盟计划组建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称 为Galileo 系统。 13. 在接收机间求一次差后可消除卫星钟差参数,继续在卫星间求二次差后可消除接_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题库

GPS 一、单选题 1、GPS卫星星座配置有( D )颗在轨卫星。 A. 21?B. 12 C. 18 D. 24 2、UTC是指( C )。 A. 协议天球坐标系B.协议地球坐标系 C.协调世界时?D. 国际原子时 3、AS政策是指( D )。 A. 紧密定位服务?B.标准定位服务 C.选择可用性???D. 反电子欺骗 4、GPS定位中,信号传播过程中引起的误差主要包括大气折射的影响和( A)影响。 A. 多路径效应 B. 对流层折射 C. 电离层折射?D.卫星中差 5、一般地,单差观测值是在(A )的两个观测值之间求差。 A. 同卫星、同历元、异接收机?B.同卫星、异历元、异接收机 C. 同卫星、同历元、同接收机?? D. 同卫星、异历元、异接收机 6、双差观测方程可以消除( D )。 A. 整周未知数? B. 多路径效应 C. 轨道误差?? D. 接收机钟差 7、C/A码的周期是( A )。 A.1ms? B. 7天?C. 38星期?D. 1ns 9、在GPS测量中,观测值都是以接收机的( B)位置为准的,所以天线的相位中心应该与其几何中心保持一致。 A、几何中心 B、相位中心 C、点位中心D、高斯投影平面中心 10、岁差和章动旋转变换是用于哪两个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A )。 A、瞬时极天球坐标系与平天球坐标系 B、瞬时极天球坐标系与平地球坐标系 C、瞬时极天球坐标系与瞬时极地球坐标系 D、平天球坐标系与平地球坐标系 11、GPS定位的实质就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数据,采用(A )的方法,确定待定点的空间位置。 A、空间距离后方交会?B、空间距离前方交会 C、空间角度交会? D、空间直角坐标交会 12、根据GPS定位原理,至少需要接收到(B )颗卫星的信号才能定位。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一.GPS系统(美国) 二.北斗系统(中国) 三.GLONASS系统(俄罗斯) 四.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欧盟) GPS系统(美国) GPS系统是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近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GPS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具有在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它是继阿波罗登月计划、航天飞机后的美国第三大航天工程。如今,GPS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实用,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全球精密导航、指挥和调度系统。 GPS系统概述GPS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测控部分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 (1)空间部分GPS系统的空间部分由空间GPS卫星星座组成。 (2)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包括地球上所有监测与控制卫星的设施。 (3)用户部分GPS用户部分包括GPS接收机和用户团体。 主要功能: 导航 测量 授时

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Specifications for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urveys 种类: GPS卫星接收机种类很多,根据型号分为测地型、全站型、定时型、手持型、集成型;根据用途分为车载式、船载式、机载式、星载式、弹载式。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 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系统构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 道卫星组成,中国计划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

车载GPS定位系统

车载GPS定位系统 产品型号:SA-1168-GPS 汽车GPS定位系统,车载GPS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平台 1.功能介绍: 汽车GPS定位系统由中心数据库和四大软件模块组成,分别是:通信模块,系统资料管理模块,GIS 地理信息系统,报表统计模块,其中通信模块是系统的核心部分,可以支持多种通信方式的接入:GSM、GPRS、语音、寻呼等,本系统具有极佳的扩展性。 3.1 监控中心网络结构图;

3.1.1网络结构说明 监控中心由若干个GIS图形工作站、数据库服务器、通信服务器、系统管理工作站、语音网关工作站、UPS 电源以及网络连接设备等组成一个有机的网络化结构;通过路由器与外部系统的安全互连;并且通过大屏幕、投影仪以及双显卡主控计算机可实现绝好的GIS信息显示和移动目标的监控。下面对该网络架构中的主要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1)中心服务器: 中心服务器可采用INTEL或者IBM高端服务器,Windows 2000 Advance SERVER操作系统,可选择双机热备份。 ◆数据库服务器:主要存贮各种通讯、调度、报警、系统管理、统计、公共信息和相应资料等数据,运行

如SQL SERVER、MY SQL、ORACLE等大型数据库软件系统;由专业的系统管理员进行维护; ◆通讯服务器:运行通讯程序和网管程序;完成信息收发和网络监测功能; ◆备份服务器:通过相应的备份硬件或软件实时备份数据库服务器数据,确保数据安全和系统运行的连续性; (2)各个工作站: 监控系统暂时先设置若干台GIS工作站,其数量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扩充,通过车辆分组和用户角色权限设定,可实现灵活的移动目标分配,同时每一个操作都受到系统控制和记录;每一个GIS工作站由电子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和移动目标的应用管理软件为软件平台,以图形工作站为硬件支持,负责对移动目标进行定位监控、历史轨迹回放和调度管理等功能。 (3)网络设备 负责组成内部局域网及跟与移动之间的专线网络,以保证系统的网络化,有利于扩展及内部的安全性。(4)大屏投影设备 作为一种显示设备,建议选用1024*768的大屏投影。 (5)UPS电源: 系统后备电源按照上述系统架构,监控中心需要的全天候运行要求。不间断电源不小于4小时配备。在设备清单中,按照系统计算机数量及其它控制设备要求配置后备电源。 4.1.2 分中心的构建模式 对于集团用户,集团下属有很多个分中心,各个分中心都需要实时监控和调度自己的车辆,可采用分中心用ADSL上网的方式接入INTERNET,总中心也可用相同的方式接入INTERNET,需在总中心申请一个固定的全球IP地址。由于中心系统采用了中间件(COM+)技术,整个网络通讯及数据库系统都在总中心,分中心可以看作是总中心的GIS工作站的简单延伸,扩展十分方便;同时,另有分中心自主拥有数据库,享用总中心通信资源的更加灵活的分中心设计方案。

GPS原理及应用期末复习题 选择题

GPS原理及应用期末复习题 1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建立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采用的是克拉索夫斯 基椭球元素,其长半径和扁率分别为( B )。 A、a=6378140、α=1/298.257 B、a=6378245、α=1/298.3 C、a=6378145、α=1/298.357 D、a=6377245、α=1/298.0 2.在使用GPS软件进行平差计算时,需要选择哪种投影方式(A)。 A、横轴墨卡托投影 B、高斯投影 C、等角圆锥投影 D、 等距圆锥投影 3.在进行GPS—RTK实时动态定位时,基准站放在未知点上,测区内仅有 两个已知点,( C )定位测量的精度最高。 A、两个已知点上 B、一个已知点高,一个已知点低 C、两个已知点和它们的连线上 D、两个已知点连线的精度 4.单频接收机只能接收经调制的L1 信号。但由于改正模型的不完善, 误差较大,所以单频接收机主要用于( A )的精密定位工作。 A、基线较短 B、基线较长 C、基线 ≥40km D、基线 ≥30km 5.GPS接收机天线的定向标志线应指向( D )。其中A与B级在顾及当 地磁偏角修正后,定向误差不应大于±5°。 A、正东 B、正西 C、正南 D、正北 6.GPS卫星信号取无线电波中L波段的两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作为载波, 它们的频率和波长分别为( C ): A、 B、 C、 D、 7.GPS系统的空间部分由21颗工作卫星及3颗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均匀分 布在( D )相对与赤道的倾角为55°的近似圆形轨道上,它们距地面 的平均高度为20200Km,运行周期为11小时58分。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8.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建立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 C )坐标系。 A、 地心坐标系 B、 球面坐标系 C、 参心坐标系 D、 天球坐标系 9.我国在1978年以后建立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是1975年国 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的推荐值,其长半径和扁率 分别为( A )。 A、a=6378140、α=1/298.257 B、a=6378245、α=1/298.3 C、a=6378145、α=1/298.357 D、a=6377245、α=1/298.0

GPS原理与应用复习总结

《GPS定位原理及应用》 第一章绪论 1.1 GPS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 1.1.1 早期的卫星定位技术 1、无线电导航系统 罗兰--C:工作在100KHZ,由三个地面导航台组成,导航工作区域2000KM,一般精度200-300M。 Omega(奥米茄):工作在十几千赫。由八个地面导航台组成,可覆盖全球。精度几英里。 多卜勒系统:利用多卜勒频移原理,通过测量其频移得到运动物参数(地速和偏流角),推算出飞行器位置,属自备式航位推算系统。误差随航程增加而累加。 缺点:覆盖的工作区域小;电波传播受大气影响;定位精度不高 2、早期的卫星定位技术 卫星三角网: 以人造地球卫星作为空间观测目标,由地面观测站对其进行摄影测量,测定测站至卫星的方向,来确定地面点的位置的三角网。 卫星测距网: 用激光技术测定测站至卫星的距离作为观测值的网则称为卫星测距网。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国家大地测量局在英国和德国测绘部门协助下,建立了一个共45个点的全球卫星三角网,点位精度5米。 卫星三角网的缺点: 易受卫星可见条件和天气条件影响,费时费力,定位精度低。 1.1.2 子午卫星导航(多普勒定位)系统及其缺陷 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效应是为纪念Christian Doppler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 他认为电磁波频率在电磁源移向观察者时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变低。因此可利用频率的变化多少来确定距离的变化量。 多普勒效应的一个常被使用的例子是火车,当火车接近观察者时,其汽鸣声会比平常更刺耳。你可以在火车经过时听出刺耳声的变化。同样的情况还有:警车的警报声和赛车的发动机声。 子午卫星导航系统(NNSS): 将卫星作为空间动态已知点,通过在测站上接受子午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利用多普勒定位技术,进行测速、定位的卫星导航系统。 子午卫星导航系统的优点: 经济快速、精度均匀、不受天气和时间的限制,且可获得测站的三维地心坐标。 子午卫星导航系统的缺点: 由于卫星数量少,故不能实时定位、定位时间长、定位精度也低。 1958年,美国为解决北极星核潜艇在深海航行和执行军事任务而需要精确定位的问题,开始研制军用导航卫星,命名为“子午仪计划”。1960年4月,美国发射了世界第一颗子午导航卫星,传统的无线电导航系统从此被这种新的导航方式取代。美国1964年建成子午导航卫星系统,主要由美国海军使用,到1967年开始正式向民用开放。由于该系统卫星数目较小(5-6颗),运行高度较低(平均1000KM),从地面站观测到卫星的时间隔较长(平均1.5h),因而它无法提供连续的实时三维导航,而且精度较低。单点定位精度约为30—40米,每次定位约需8—10分钟。而各测站观测了公共的17次合格的卫星通过时,联测定位的精度才能达到0.5米左右。子午导航卫星系统是低轨道导航卫星,它集中了远程无线电导航台全球覆盖和近程无线电导航台定位精度高的优点,仅用4颗卫星组成的太空导航星座就能提供全天候全球导航覆盖和周期性二维(经纬度)定位能力,使全球用户统一于地心坐标系进行高精度定位,使导航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突破。 70年代中期,我国利用引进的多普勒接收机进行了西沙群岛的大地测量基准联测,国家测绘总局和总参测绘局联合测设了全国卫星多普勒大地网,石油和地质勘探部门也在西北地区测设了卫星多普勒定位网。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学习指导 一、控制网执行的技术标准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3、技术设计书。 二、使用仪器 测量采用的GPS接收机型号及其标称精度。 三、布网方案 1、布网要求 GPS网相邻点间基线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式中(mm)为固定误差;(ppm)为比例误差系数;(km)为相邻点间的距离。GPS-E级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1/2~1/3;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 (mm) (1×10-6)

注: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 2、布网原则与网形设计 (1)GP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状况进行设计。GPS网的点与点间不要求每点 (4)为求定GPS点在54北京坐标系中的坐标,应与当地54北京坐标系中的原有控制点联测,联测总点数不得少于3个。 (5)为了求得GPS网点正常高,应进行水准测量的高程联测,高程联测采用等级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的GPS-E级控制点且应均匀分布于网中。

四、选点与标石埋设 1、选点 在了解任务、目的、要求和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踏勘,最后进行选点。选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1)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 (2)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 (3)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阔,视场内周围障碍物的高度角一般应小于15°; (4)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以避免周围磁场对卫星信号的干扰; (5)点位附近不应有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强烈的物体,以减少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6)交通应便于作业,以提高作业效率; (7)应充分利用符合上述要求原有的控制点及其标石,但利用旧点时应检查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符合要求方可利用; (8)选好点后应按合理的方法给GPS点编号。 此外,有时还需考虑测区内的通讯设施、电力供应等情况,以便于各点之间的联络和设备用电或充电。 综上所述,结合测区的实际情况, GPS控制点宜布设在较高的永久性建筑物、山顶及其它符合要求的地方,或已成型的较宽的城市主干道、路口或其它较开阔而又稳固的建(构)筑物上。

汽车GPS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汽车GPS定位系统 设计方案

南京长途客运总公司汽车GPS定位/记录仪 系统建设方案 J T-O M R O N 目录

第一章前 言 (1) 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 (3) 第三章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11) 第四章监控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14) 第五章系统建设方案………………………………………… (19)

第一章前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车辆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它已成为了企业业务和私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客运行业是各省市地区的重要经济形式,随着交通运输行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带来了诸多的交通和管理问题,因此运输企业采取种种措施来监控和保护车辆日常运作。但在车辆实际的运作中,有时出现车辆被盗、司机来公车干私活、司机未按规定的路线行驶、企业无法高速快效的进行车辆调度等等问题,而过去运输企业对车辆采取的种种措施已经往往只能起到事后补救的作用。因此企业产生了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的需求。如何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合理调度、提高车队的使用效率、降低事故的发生,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摆到了运输行业各企业的面前。 对于客运企业来说,主要想实现对车辆进行跟踪、调度、管理和对车辆和司机进行安全保障等需要,一般有如下的需求: ●当出现被盗情况时,即时发现和制止盗窃行为。 ●随时了解到自己的车辆所在地点。 ●怎么才能有效的监控车辆在途中的运营情况。 ●怎样控制票款的流失。 ●更有效的监控业务的执行情况。

●司机是否按公司的规章行车。 ●对车辆的营运历史进行有效管理。 ●更有效的提高车辆的调度。 ●车辆是否在制定的路线和制定的区域行驶。 ●在行车过程中,当出现异常情况时,能随时随地获得帮助。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依靠自身成熟的技术,同时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现已在ITS(智能交通系统)领域中率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取得了重大进展,公司研发、生产的GPS车载记录仪是一项引进国外最新科技成果、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以及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和现代数据通讯技术于一体的尖端高科技项目,设计成具有卫星定位、数字通讯、调度管理、防劫防盗、报警等多功能的高科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最佳的管理手段,增强行业的竞争能力,同时也能为用户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中国一些大中城市也越来越多地成为运输行业的常规配置,是城市交通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趋势。

浅谈GPS原理及其应用

浅谈GPS原理及其应用 随着科技和制造业的进步,众多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生活中,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实例,其中以美国的GPS系统应用最为普遍,常见的如:车载GPS导航仪、智能手机中的电子地图导航功能等。在本人的教学工作中,多次遇到学生询问于此相关的问题,本文就GPS的原理及应用进行简述。 1.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含义及概况 定位,顾名思义就是确定某一个目标的位置,就是要搞明白“我在哪里”的问题。导航,就是对某一目标(汽车或者飞机等)运动时的连续定位,就是搞明白“我走了哪些路”,或者“我将要走哪条路”。随着航天、通讯等科技的发展,人造卫星也被用来定位和导航,其能够提供全球性的,全天候的,高精度、实时的导航定位服务,以及授时服务。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好几种,美国的GPS 、俄罗斯的GLONASS、我国的Compass(北斗)、欧洲的伽利略(Galileo)系统,可用卫星数目达到100颗以上[1]。其中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最成熟、最广泛的就是美国的GPS系统。GPS系统始于1973年的美国国防部批准的“导航卫星定时和测距/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即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被誉为人类在20世纪仅次于计算机之后的最为重大的发明。 2.GPS系统的基本定位原理 GPS系统的基本配置是24颗卫星构成,卫星位于6个地心轨道上,每个轨道有4颗卫星,每个轨道接近于圆形,与赤道面的倾斜夹角为55°,沿赤道以60°间隔均匀分布[2],形成了对地球的网络包围,图1表述了GPS卫星的星座分布。轨道的半径约为26600km,也就是高度大约离地面20200km,轨道的周期是半个恒星日,约11.976个小时。理论上,在地球表面的绝大多数地点都能观测到的有效卫星颗数≥4颗。而4颗或者更多的GPS卫星就能够确定每天24小时内地球表面上任何地点观测者(观测设备)的位置了。如图2所示。 图2 GPS定位示意图 每一颗GPS卫星都携带有铯原子钟和(或)铷原子钟,为发射信号提供高精度时间信息的,GPS卫星在工作时,以一定的频率(两个频率,1575.42MHz 和1227.6MHz)向地球发射无线电波信号,其报文的主要信息是该电波信号发出时刻的时间信息,用户接收机无源工作(即只接收信号),接收能观测到GPS卫星的电波信号,并标记出收到该电波信号的接收时刻,算出该电波从发射到被接收的传播时间,已知电波是以光速传播的,就可以用传播时间来计算出到接收机到GPS卫星的距离。 在以地心为坐标原点的WGS-84地心坐标系三维空间中,如果能够知道到达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3颗卫星的距离,那么就可以确定该接收机在地球附近所在的位置。在一段时间内连续观测,就可以得出接收机的经纬度和高度变化情况,于是就得出了接收机移动的方向和速度了。由于GPS定位是依靠时间差来实现距离计算的,所以必须需要第4颗卫星给接收装置提供时钟修正信息,使接收机时钟与卫星时钟同步。 实现定位之后,就可以在应用设备上记录目标移动时所经过的路径,并且可以经过估计和计算,对某预定地点提供导航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