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功夫茶茶艺中国功夫茶茶世按照地区民俗可分为潮汕、台湾、闽南、和武夷山等四大流派。
至于为什么把乌龙茶茶艺称为“功夫茶”也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因为乌龙茶的制作工序复杂,制茶时极费工夫;有的说是因为乌龙茶须细啜慢饮,冲泡时也颇费工夫;有的说乌龙茶最难泡出水平;泡茶最讲究要有“真功夫”。
在四大流派中潮汕功夫茶最古香古色堪称中国茶道的“活化石”。
一、基本理念据《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载:“中国讲究烹茶,以闽之订、漳、泉三府,粤之潮州府功夫为最。
”潮州位于韩江下游,气候炎热,潮州人饮茶量大,烹茗技艺之精久负盛名,我国很多有关喝茶的故事和传说,都来自古老的潮州。
潮州人品茶不仅讲究技艺,而且重理念。
广东省潮州市韩愈纪念馆的曾楚南先生在《潮州功夫茶刍探》(《中国茶文化》专号第6期)中说:“日本茶道有‘和·敬·清·寂’四规,如果同样要用四字表达的话,(潮州)功夫茶则是‘和·敬·精·乐’,而且它不应称‘四规’,而是‘四趣’。
”我认为曾先生总结的相当准确,潮州功夫茶的基本理念正是尊和敬之茶德,求精乐之茶趣。
二、择器传统的潮州功夫茶必须“四宝”齐备。
一是“玉书碾”,是闽南人、广东人、台湾人对陶制水壶的叫法,以潮安枫溪所产的最为著名,这种碾一般为扁形,能溶水四两,有极好的耐冷热急变性能,水一烧开,在蒸汽推动下,小壶盖会自动掀起,发出“卟、卟、卟”的响声,十分有趣。
其二是潮汕炉,一般为红泥烧制的小火炉。
其二是孟臣罐,以宜兴出产的紫砂壶最为名贵。
惠孟臣是清休制壶名匠,善制小壶,所以后人把精美的紫砂小壶称为孟臣壶。
四是若探杯,即精细的白色瓷杯,以景德镇的产品为佳。
三、基本程序潮汕功夫茶茶艺多有师承或在家庭中代代相传,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在此仅仅介绍最基本的程序:1、列器备茶2、煮水候汤3、烫壶温盅4、烫杯洗杯5、干壶置茶6、烘茶冲点7、刮顶淋眉8、摇壶低斟9、品香审韵10、涤器撤器四、解说词1、列器即有序地将整套茶具陈列到茶桌上,整套的功夫茶茶具除了“四宝”之外,还应有一个倾倒洗壶、洗杯余水的茶池。
一个承放茶杯的杯盘,一个承放茶壶的壶盘和一个储备茶汤的茶盅及几条茶巾。
备茶即指选择待客用茶,泡功夫茶必须选用乌龙茶;如果想要喝出地地道道的潮州同情,最好能选用潮州产的“凤凰单丛”或潮州市饶平县产的“岭头单丛”。
2、煮水候汤列器备茶后,泡茶者宜静气凝神端坐。
右边大腿上放一块包壶用巾,左边大腿放一块擦杯白巾,然后点火煮水候汤。
3、烫壶温盅将开水冲放空茶壶(孟臣罐)中,待其表面水分蒸发后再把茶壶中的水注放茶盅(公道杯)内,茶盅里的热水不要马上倒掉,应留着温盅洗杯。
4、烫杯、洗杯即用茶盅里的热水把茶杯当着客人的面再洗一次,以示尊敬。
5、干壶置茶泡潮州式功夫茶用干温润法,即将茶放进干热的茶壶中烘温;干壶时先持壶把,口朝下在右腿的茶巾上拍打,水滴尽后再放松手腕轻轻甩壶到干为止。
潮式置茶是以手抓茶放进茶壶,靠手的感觉来判断茶的干燥程度,以定烘茶的时间长短。
置茶多少应视客人而定,一般要置到壶的七、八分满。
6、烘茶冲点烘茶不是用火烤茶,而是用沸水浇淋茶壶,靠水温来烘茶;洪茶能使茶的陈味、霉味散尽,香气上扬,且有新鲜感;烘茶后把茶壶提起,用力摇动,使壶内的茶均升温,然后放进壶盘中冲入开水;高冲水是潮汕功夫茶的要决之一,通过高冲水使茶叶在壶内旋转,有利于滋味迅速溢出。
7、刮顶淋眉高冲水时必然会冲起一层白色的泡沫,用壶盖轻轻刮去泡沫之为“刮顶”,刮顶后盖好壶盖,再向壶上浇淋开水称之为“淋眉”。
淋眉是进一步加温,这样能充分逼出茶香。
8、摇壶低斟淋眉后把壶置于桌面的茶巾上,按住气孔,快速左右摇晃;第一泡一般摇4-6下,以后各泡顺序递减1-2下,意在使每一泡的茶汤浸出物均等。
斟茶潮州人称为“洒茶”,潮州式功夫茶讲究将茶水低斟到各个小茶杯中去。
倒茶时壶中的茶汤一定要倒干净,防止浸坏了茶。
亦可从孟臣罐中先将茶水倒入“公道杯”,然后再向小茶杯中“洒茶”。
9、品香审韵将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后即可品香审韵。
品潮州茶端起茶杯须先闻香,所谓:“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
”品字三个口,般品茶也分成三口;潮州泡去允许茶汤入口时苦,但却不可涩。
上等的茶汤入口一碰舌尖,当会感觉到有一股茶气往喉头扩散开来,过喉后感觉到爽快异常,扣韵连绵不绝,回甘强烈而明显,这种好茶潮州人称之谓“有肉”的茶,因此在潮州品茶称为“吃茶”。
老茶客“吃茶”一般口中“嗒!嗒!”有声,并连声赞好,以示谢意。
10、涤器撤器潮州式泡茶以三泡为止,其要求三泡水的茶汤浓淡必须一致,所以主泡人在整个泡茶过程中注意力应高度集中,绝不可分神。
品完三泡茶后,客人可尽杯谢茶,主人亦可涤器撤器了。
台湾功夫茶茶艺台湾的饮茶习俗源于闽粤,但近二十多年来发展很快,特别是在茶具的更新换代上更是穷工毕智,不断花样翻新,异彩纷呈。
在功夫茶茶艺上也不断创新,在继承大陆功夫茶基本理念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众多的流派。
其中比较出色的有台湾中华茶艺业联谊会第七、第八届会长方捷栋先生创编的“三才泡法”。
丁得富先生创编的“妙香式泡法”,以及陈秀娟小姐创编的“吃茶流小壶泡”等等。
本书中因限于篇幅,仅介绍“吃茶流”功夫茶茶艺。
一、基本理念“吃茶流”将泡茶视为一种艺术。
崇尚茶禅相融,在茶艺精神中结合禅的哲理。
“吃茶”取自于赵州从谂禅师有名的“吃茶法”公案。
吃字包含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及其人生观,以能够全心全意坐着的那颗心才是真正吃茶的心。
而吃茶流主要精神在于从序、静、省、净去追求禅一味的理想境界。
“序”是指修习茶艺的态度首重于充分的准备功夫。
摆设茶具时要依次放置,泡茶的步骤讲求井然有序,使自己无论做什么,思想都能周详而统一。
“静”是指在泡茶吃茶时寂静无杂音是基本的要求。
从控制自己的情绪中可以看出一个茶人的涵养;从举止的宁静达到心情的宁静,在寂静中展现美感。
“省”是指自我反省亦是修习茶道的要点。
茶人应经常反省自己学习的态度是否虔诚;茶的内质是否已发挥到极致,艺茶的内心是否力求完美,是否把茶道的精神落实到了日常生活态度中。
“净”是指通过修习茶艺来净化心灵,培养淡泊的人生观。
“吃茶流”要求茶人应在泡茶的过程中融入自身情感,开始时必须有基本程序,从扎实地做好每一个细节,到不被形式拘泥,达到自由,在熟悉技法中展示优雅,从而形成泡茶者个人独特的风格,在超然技法中表现出自我。
二、基本程序1、选择茶具2、温壶、温茶海3、取茶、赏茶4、置茶、摇壶5、闻汤前香6、温润泡7、烫杯8、淋壶、冲第一泡9、浇壶、干壶10、投汤三、解说词1、选择茶具茶具的选择以能发挥所泡茶叶的之持性且简便适手为主。
“吃茶流”采取小壶泡法。
所以首先选一把精巧的与客人人数相应的紫砂壶,然后配以“对杯”(一个闻香杯与品茗杯为一对)和其它要用的茶具。
2、温壶、温茶海即用开水浇烫紫砂壶和茶海(亦可称为公道杯或海壶)借以再次清洗器皿并提高茶壶和茶海的温度,为温润泡做好准备。
3、取茶、赏茶取茶时则(亦称茶匙)不宜伤到茶叶或发出噪音,取出茶后通过赏茶来观察干茶的外形,以了解茶性以便决定置茶的分量。
4、置茶、摇壶置茶即把茶匙中的茶叶放进壶中。
盖上壶盖后要双手捧壶并连续轻轻地前后摇晃三、四下,以促进茶香散发,并使开泡后茶质易于释出。
5、闻汤前香闻经摇壶后干茶的茶香是一咱愉悦的享受,通过闻汤前香有助于曀一步了解茶性,如烘焙的火工,茶的新陈等等。
6、温润泡注入适当温度的水入壶后,短时间内即将水倒出,茶叶在吸收一定水分后即会呈现舒展状态,有利于冲第一道茶汤时香气与滋味的发挥。
7、烫杯预热茶杯,以利于茶汤香气的散发。
8、淋壶、冲第一泡为了提升茶壶的温度,应用开水先淋壶,再冲第一泡茶。
9、浇壶、干壶第一泡茶的水冲满后,盖上壶盖,为了使茶壶的温度里应外和,需沿着茶壶外围再浇淋一些开水。
浇壶后第一泡茶的茶汤什么时候到出,应视茶叶的性质和置入茶量赁经验灵活掌握。
在提壶斟茶之前,应将壶放在茶巾上,沾干底部的水后再斟茶。
10、投汤台湾茶人把斟茶称为投汤,投汤有两种方式。
其一是先将茶汤倒入公道杯,然后用茶海向各个茶杯均匀斟茶。
这样斟法各杯的茶汤浓淡均匀,且没有茶渣;其二是用泡壶直接向杯中斟茶,这种斟法的优点是茶香不致散失太多,茶汤较热,适于爱“喝烧茶”的茶人,但各杯茶汤的浓淡不易做到一致。
“吃茶流”小壶泡法理念清澈,动作简洁,较易掌握。
安溪功夫茶茶艺福建少安溪一、县属于泉州市管辖,是我国乌龙茶的最主要的产区,素有“中国乌龙茶都”之称,这里出产的四大名茶“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等都品质超凡,蜚声中外;在安溪,不但有独到的乌龙茶栽培采制技术,而且十分讲究品饮技术。
早在清代,安溪的乌龙茶冲泡方法就已相当考究,近年来,在我国茶文化复兴的热潮中,安溪的一些有识之士通过不断精益求精的探索,创编了独具一格的安溪功夫茶茶艺。
本节介绍的是安溪县文化馆的茶艺李波韵先生主编,茶果局局长蔡建明先生助编的“安溪茶艺”。
一、基本理念安溪茶艺流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融自身修养与茶的精华为一体,产生出一种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现象,在冲泡过程中不停留在“表演”的层面上,我们追求的茶艺精神理念是尊重茶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主张人际和谐强调环保意识。
茶艺之本;(纯)茶性之纯本,茶主之纯心,化茶友之净纯;茶艺之韵;(雅)沏茶之细致,动作之优美,茶局之优雅,展茶艺之情谊。
茶艺之德;(礼)感恩于自然,敬重茶农,诚待于茶客,联茶友之情谊。
茶艺之道;(和)人与人和谐,人与茶,人与自然之和谐,系心灵之挚爱。
它传达的是: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理念。
它传播的是:人与大自然的交融;启发人们走向更高层次的生活境界。
作为茶人所追求的精神理念:纯、高、礼、和,总归纳于“和谐关系”,我们摆脱烦琐、拘谨、无形的虚意,因此“安溪茶艺”的展现是面对大众,面对生活,面对大自然,是茶主与茶客直接对话,沟通情感,共同分享“灵魂之饮”,是品饮艺术的最高境界。
二、茶具选择安溪茶艺选择茶具因地制宜,遵循民间习俗,系用的有陶质炭炉、水壶、瓷质圆层盘(托盘)、盖碗(三才杯)、小瓷杯(白玉杯)、茶罐、竹制茶道具和茶巾等。
三、基本程序这里一套可用于舞台表演的茶艺,共十六道程序;1、神入茶境2、茶具展示3、享煮泉水4、沐霖瓯杯5、观音入宫6、悬壶高冲7、春风拂面8、瓯里酝香9、三龙护鼎10、行云流水11、观音入海12、点水流香13、敬奉香茗14、鉴赏汤色15、细闻幽香16、品啜甘霖五、解说词安溪茶艺是一种示范性的表演,是要让品茶人了解乌龙茶,特别是名茶铁观音的沏茶技艺,冲泡过程非常讲究,是一门融传统技艺和现代风韵为一体的品茶艺术,极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它传达的是: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