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银行压力测试管理办法

XX银行压力测试管理办法

XX银行压力测试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压力测试的组织架构和职责第三章压力测试流程第四章压力测试频率第五章压力测试文档要求第六章附则.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制定目的与依据)为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建立中国XX银行(以下简称“XX银行”)压力测试机制,明确职责分工,提高压力测试工作质量和效率,依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XX 银行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本办法所称压力测试是一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分析方法,它是通过测算银行遇到假定的压力事件时可能发生的损失,分析这些损失对银行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资本金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对单个资产组合、单个银行或者银行集团的脆弱性做出评估和判断,并采取必要措施的过程。

第三条(对象分类)压力测试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操作风险压力测试以及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等。

第四条(方法分类)压力测试的通行方法包括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

第五条(测试目的)压力测试的目的与作用(一)压力测试作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分析潜在的压力因素及对业务的敏感性,量化分析压力情景下压力因素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评估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类压力情景下的风险承担水平,提前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以减少可能的损失。

(二)压力测试作为有效的沟通工具,为董事会和高管层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信息以及决策依据,帮助全行理解压力事件对其经营产生的潜在威胁,形成供董事会和高管层讨论并决定实施的应对措施,建立一整套基于压力测试的应对机制,提高银行应对极端事件的风险抵御能力。

(三)压力测试作为一项重要的诊断工具,有助于评估银行盈利及资本充足性方面抵御受压情况的能力,验证风险限额和资本分配的有效性,从而优化并检验经济资本配置(四)压力测试作为风险计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部.2评级体系形成有效补充,进而能够更加准确地度量银行所承受的风险,满足新资本协议和外部监管机构要求。

第六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中国XX银行总行、国内各级分支机构。

海外分支机构可根据本办法并结合当地监管规定制定压力测试方案,报总行备案。

第二章压力测试组织架构和职责第七条(高级管理层职责)高级管理层职责包括:第八条审议压力测试管理制度;第九条定期向董事会汇报压力测试开展情况;第十条组建跨部门压力测试工作小组;第十一条组织实施压力测试,并跟踪实施效果;第十二条审议并推动落实压力测试风险应对措施,并评估其实施效果;第十三条保障资源配备,推动压力测试的研究和应用;第十四条与监管机构沟通压力测试方面的重大问题。

第十五条(部门职责)总行部门职责包括:(一)风险管理部职责。

风险管理部是全行压力测试工作的牵头组织管理部门,是全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交易性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的牵头部门。

具体职责包括:负责起草并修订压力测试管理制度;负责压力测试报告机制建设;负责协调压力测试相关工作;牵头组织拟定信用风险、交易性市场风险压力测试实施计划;牵头开展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操作风险压力测试以及交易性市场风险压力测试;制定并完善信用风险、交易性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技术指引;牵头开展风险传染压力测试研究;.3执行压力测试形成的相关政策。

(二)资产负债管理部职责。

资产负债管理部是全行流动性风险、非交易性市场风险压力测试工作的牵头部门,具体职责包括:牵头拟定流动性风险、非交易性市场风险压力测试实施计划;牵头开展流动性风险、非交易性市场风险压力测试;制定并完善流动性风险、非交易性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技术指引;执行压力测试形成的相关政策。

(三)金融市场部职责配合牵头部门开展交易性市场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发行体信用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的压力测试;执行压力测试形成的政策。

(四)信息中心、信息技术管理部职责。

配合牵头部门开展压力测试,提供相关数据及技术支持;执行压力测试形成的相关政策。

(五)总行其他部门职责。

总行其他部门包括但不限于: 财务会计部、授信管理部、公司业务部、集团客户部、机构业务部、国际业务部、个人金融部、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住房金融与个人信贷部、信用卡中心、资产保全部。

其职责是:配合牵头部门开展压力测试;执行压力测试形成的相关政策。

(六)压力测试牵头部门应加强压力测试人才的培养。

随着压力测试工作的逐步深化,应逐步配备专人专岗负责压力测试。

第十六条(分行职责)分行职责包括:第十七条根据总行要求、当地监管机构要求以及分行风险管理需要,分行应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压力测试工作。

压力测试结果显示有重大风险的,应及时上报总行;第十八条执行压力测试形成的相关政策。

第三章压力测试流程.4第十九条(压力测试的发起)压力测试牵头部门根据管理层的要求、内部风险管理的需要,或应外部监管机构的要求,发起压力测试。

鼓励非牵头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发起压力测试。

第二十条(工作机制)压力测试采取团队工作制,牵头部门负责组建压力测试工作团队,团队负责人由牵头部门指派,由牵头部门和协办部门派员全职参加该项压力测试任务。

压力测试团队负责制定压力测试方案,开展压力测试,提交压力测试报告。

第二十一条(测试流程)压力测试的工作流程应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定义压力测试目标资产/业务组合的范围,确定承压对象和承压指标;(二)选择压力因素和压力指标,收集处理数据,构建压力指标与承压指标之间的模型;(三)设计压力测试情景。

压力情景设计一般应该包括比较有可能发生的轻度压力情景,也应当包括发生概率较小的极端压力情景。

(四)通过计量模型或者专家判断等方式计算压力情景下承压指标的定量化极端变化结果。

还应根据压力测试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并重点分析压力情景下可能造成的损失或者危害,以及压力测试显示出的业务发展或者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

(五)形成完整的压力测试报告,提出压力情景下的应对策略。

第二十二条(报告流程)压力测试结果的报告(一)报告原则应实行根据压力测试结果严重程度逐级上报的原则。

(二)报告内容压力测试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压力测试目的、测试过程(包括承压对象与承压指标、压力因素与压力指标、压力情景设计理由与设计结果、相关假设条件、数据来源、方法论与模型架构、压力传导机制)、测试结果、主要结论,对结论的分析以.5及相关政策建议。

结论分析部分需重点关注压力情景下可能造成的损失或者危害,或通过压力测试分析得出薄弱环节;政策建议部分需根据压力测试结论,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三)报告路线压力测试报告路线分为纵向报告路线和横向传递路线。

纵向报告路线:纵向报告路线包括压力测试团队、牵头部门、高级管理层、董事会四个层级,压力测试团队形成报告后,由每一管理层级根据对压力测试测试结果严重程度的判断决定是否向上一管理层级报告。

压力测试结果应至少报送至牵头部门。

横向传递路线:牵头部门组织完成的压力测试工作,可视结果严重程度将压力测试结果抄送所涉部门;非牵头部门完成的压力测试工作,须将压力测试结果同时抄送牵头部门。

第二十三条(决策流程)压力测试结果的审定与决策管理层审议压力测试报告,视压力测试结果严重程度决定采取制定应急预案、发布有关政策措施,或者出具风险提示书等多种措施。

应急预案:即压力情景下的应急处理方案,包括明确在压力情景下将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并预先确定启动预案的原则、方法、触发条件和有权决定人;政策改进措施:管理层对压力测试中发现的管理漏洞、薄弱环节商讨是否及如何调整和改进相关政策,并明确政策调整与改进的责任部门。

改进措施可以是宏观政策调整措施,如战略发展导向、行业、产品和客户结构调整等制定;也可以是微观政策调整措施,如重组投资组合、实行对冲交易、调低风险限额、加强风险缓释措施、修改定价、补充资本等制定。

风险提示书:提示压力测试中发现的潜在风险点和脆弱环节,发送给相关业务部门和相应层级的分支机构,为相关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参考;第二十四条(执行和反馈流程)压力测试结果的应用与反馈(一)执行.6牵头部门根据管理层决策意见制定应急预案,在符合触发条件时将应急预案呈报有权决定人决定是否启动预案,并负责组织协调应急预案的贯彻执行。

相关责任部门根据管理层决策意见,负责发布风险提示书,或执行和落实相关政策措施。

(二)反馈牵头部门应根据压力测试的特点或在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转变时,及时进行压力测试跟踪评估。

定期压力测试至少每年评估一次,不定期压力测试在压力测试完成后一年内做一次性评估,评估内容应包括:(1)压力测试评估:压力测试方法、假设、压力因素选择是否合理、充分,是否具有实用性,压力情景选择是否充分,并提出压力测试改进方案和研究方向;(2)应对机制评估:有关责任方是否按照决策意见贯彻落实应对措施和政策,政策措施是否可行、足够和有效,并提出政策改进建议。

压力测试跟踪评估应形成反馈报告,报送至牵头部门及所涉相关部门。

第四章压力测试频率第二十五条(频率分类)压力测试的频率应与压力测试目标、压力因素的性质以及风险管理能力相适应。

可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压力测试。

(一)定期压力测试针对不同风险类别和资产组合类型,应定期开展压力测试:(1)信用风险压力测试频率:宏观经济压力测试至少一年一次。

随着数据和系统的不断完备,也可对不同行业、地区或其他类别的资产组合进行定期信用风险压力测试。

(2)市场风险压力测试频率:非交易性市场风险压力测试.7至少一季度一次;交易性市场风险压力测试至少一月一次,某些市场敏感程度高的资产组合应适当提高压力测试频率。

(3)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频率:全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至少一年一次。

(二)不定期压力测试除上述定期压力测试外,也可根据行内高管层、监管机构的要求以及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开展不定期压力测试。

不定期压力测试是临时性或应急性的。

不定期压力测试的主题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应根据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宏观经济出现重大滑坡等假设情景开展信用风险压力测试。

应根据金融市场波动或其他压力因素的变动等假设情景开展不定期交易对手和发行体信用风险压力测试。

(2)市场风险压力测试:应根据金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货币政策发生重大调整等假设情景开展不定期市场风险压力测试。

(3)操作风险压力测试:应根据发生重大内部或外部欺诈、重大自然灾害等假设情景开展不定期压力测试。

(4)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应根据央行大幅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恶性事件引发银行名誉风险导致银行挤兑等假设情景开展不定期压力测试。

第五章压力测试文档要求第二十六条(保存要求)为便于信息归集和调阅分析,牵头部门应将压力测试过程中收集或产生的数据、文档等资料应加以规范化保存。

保存内容应当包括但不限于:压力因素选择过程、情景设计过程、假设条件、数据来源、原始数据集、建模数据集、中间处理过程、测试结果、压力测试报告、重要参考资料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