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目录序 (2)调研目的及样本详情 (3)调研目的 (3)样本详情 (3)报告正文 (7)一、就业情况分析 (7)1.1多数学生参加过求职活动,但求职现状依然堪忧 (7)1.2过半学生从未收到过offer (7)1.3大学生求职意向不明确的主要原因是对工作的认知不足 (8)二、求职准备情况 (10)2.1大部分大学生没有详细的职业规划 (10)2.2近90%应届毕业生需要职业规划指导 (11)2.3近半学生认为实践对个人竞争力影响最大 (12)2.4如何提高个人竞争力 (13)三、求职渠道分析 (15)3.1综合类招聘网站成为大多数学生获取求职信息的渠道 (15)3.2应届毕业生求职网是大学生获取招聘信息使用最多并最有效的综合类招聘网站 (16)3.3大学生求职者选择招聘网站更看重求职效率 (17)四、就业倾向性分析 (19)4.1培训及自我提升是应届毕业生最看重的因素 (19)4.2会计/金融/银行/保险行业是首选,IT/互联网/通信/电子居第二 (20)4.3更多的应届毕业生愿意回到家乡工作 (21)五、就业压力及就业指导方向分析 (22)5.1就业压力主要源于缺乏工作经验 (22)5.2应届毕业生渴望实践、培训及与HR沟通交流的机会 (23)序随着五月份的临近,中国高校2013届应届毕业生求职季即将结束,也预示着中国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主体将由“90后”构成,“90后”是社会给这一代人赋予的标签,90后的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都与其他时代的学生大不相同,特点更加鲜明。
这一代人的价值观、行为模式都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对这些“90后”毕业生而言,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最看重哪些因素,他们通过怎样的渠道进行求职,都是企业和高校最想要了解的信息。
据此,2013年3月应届毕业生求职网()发布了2013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4月回收了8万多份有效问卷,通过认真的逻辑和统计分析,最终形成了本次《2013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未来10年内,高校和企业将对面的是以“90后”为主体的应届毕业生群体,因此,本报告对高校、企业和求职者具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本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调研目的及样本详情●观点摘要●2013届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2013届应届毕业生职业规划情况●2013届应届毕业生求职渠道分析●2013届应届毕业生就业倾向性分析●2013届应届毕业生求职难点及就业指导方向分析调研目的及样本详情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活动共回收问卷85389份,其中有效问卷84456份,主要目的是获取2013届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的相关信息,为企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和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参考与借鉴,帮助企业优化校园招聘流程,促进校企合作,帮助大学生作出更合适的职业规划方案。
样本详情本次调研活动样本涵盖了全国各大地区的高校,包括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共七大类学科、上百个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样本中女性稍多参与本次调查问卷的学生中,女生占50.89%,男生占49.11%,女生比例略高于男生。
大专与本科学生是样本主体在参与本次调研的学生中,大专与本科学历的学生分别占38.20%和52.08%,而中专、硕士、博士及其他学历则分别占5.46%、2.61%、0.36%、1.30%。
其中,就读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占46.98%,构成样本主体,而就读于高职(专科)院校的学生也占39.38%的比例,是第二大样本群体,211、9851本科院校的学生则分别占了6.52%和1.90%,比例相对较小。
1211/985高校:“211”指9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确立建设的100所左右面向21世纪的高水平大学。
“985”是1998年5月北大校庆时,江泽民提出建设的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等学府。
985是从211中再选的精华,只有39所。
样本中金融、管理、文科等学生居多,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生比例最低本次调研活动中,财务/金融/销售市场/管理/贸易科学类样本所占比例最高,达到26.33%,其次是文/史/法/哲/教育/艺术等学科类,达16.96%,而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等学科样本最低,仅占4.51%。
样本高校所在地以华南地区2居多,华北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低参与调研的有效样本中高校所在地26.57%分布于华南地区,超过总样本量的1/4,华北、华东地区高校则分别占19.22%、18.98%,东北地区高校最少,仅占5.34%。
2中国省份区域划分: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报告正文一、就业情况分析1.1多数学生参加过求职活动,但求职现状依然堪忧在所有样本中,参加过求职活动的样本量占总样本量的89.67%,但其中30.64%表示自己“参加过,但只是玩玩,给自己积累点经验”,仅59.03%表示自己“参加过,做了很多准备,认真对待”。
同时,仍有10.33%的学生表示自己暂时没有找工作的打算,并没有参加过任何求职活动。
应届毕业生的求职紧迫感不足,求职现状堪忧。
1.2过半学生从未收到过offer在回答“是否收到过任何形式的offer”一题时,仍有58.24%学生表示从未收到过任何offer,而在收到过offer的41.76%学生中,仅6.05%的学生表示收到了offer并已经签约,这也意味着另外35.71%的学生虽然收到了offer但是没有签约。
这组数据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收到offer的学生占用了企业宝贵的招聘名额,但是并未选择签约,仍处于观望状态,骑驴找马,而其他58.24%的学生则完全没有收到任何offer,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招聘成本和企业对应届毕业生不信任感的增加。
1.3大学生求职意向不明确的主要原因是对工作的认知不足目前很多大学生没有明确的求职意向,而是选择走一步算一步,甚至出现仅以企业薪酬或企业规模作为求职意向的现象。
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求职意向不明确的问题,有50.65%的学生认为主要原因是没有工作过,不知道哪些工作适合自己;甚至有24.08%的学生表示不了解自己学的专业能做什么;16.96%的学生是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没有想要应该做什么好;而选择“其他”的学生则占8.3%。
这说明目前大学生求职意向不明确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大学生对于工作的认知的不足,不知道自己所掌握的技能能够适应于什么工作,或者不知道某个工作需要何种工作技能,这也说明了企业与学校在这方面的培训仍有所欠缺。
二、求职准备情况对于面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无疑会帮助其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但从本次调研来看,大部分的应届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没有较详尽的规划。
同时,大学生对于个人竞争力的认识和对于如何提高个人竞争力的看法,也有相当的参考意义。
个人竞争力,是指个人的社会适应和社会生存能力,以及个人的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是个人能否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根本。
调查数据显示,相对学科能力而言,2013应届生更加重视综合能力,如沟通表达能力、社会实践经验及社会关系等方面。
2.1大部分大学生没有详细的职业规划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仅有19.81%的大学生有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虽然有超过半数的学生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但仍有54.21%的学生并没有详细的职业规划,甚至有25.98%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规划,走一步算一步”。
可见多数应届生缺乏明确的求职目标和规划,这也意味应届毕业生对职业规划的指导有较大的潜在需求。
2.2近90%应届毕业生需要职业规划指导在所有样本中,42.40%表示非常需要得到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或参考,另外有47.74%的学生表示需要这方面的指导,仅6.06%表示自己不需要,3.8%表示有或者没有都无所谓。
这表明目前中国高校的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仍有相当大的不足,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仍需加大工作力度,为学生提供较好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以提高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
2.3近半学生认为实践对个人竞争力影响最大当下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已经不再单单是优异的学科成绩,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往往更高。
90后的大学生较以往的学生更加重视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他们都更加积极。
认为社会实践和实习经验最能提高个人竞争力的学生比例为40.74%;支持沟通表达能力的比例次之,为22.45%;令人意外的是认为社会关系最重要的竟占14.49%排名第三;排名最低的是外表及形象,仅占1.54%,而专业知识仅占7.84%。
表明现代大学生更重视实践和经验,同时也说明了很多大学生很难找到专业相关的工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知识的浪费。
2.4如何提高个人竞争力对于如何提高个人竞争力这个问题,赞同“多参加实习,增加社会经验”的学生有54.51%,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多参与求职经验讨论,增强应对能力”则仅有16.27%;支持“继续升学深造”以提高个人竞争力的学生最少,只有4.99%。
说明目前大学生对实习的岗位仍有相当大的需求,各企业可以适量增加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以增加应届毕业生求职时的个人竞争力,同时可以节约企业的用人成本。
三、求职渠道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求职者的求职渠道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求职渠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报纸的招聘版块和人才市场举办的现场招聘会,越来越多企业和求职者从传统的线下走向了更加快捷方便、成本低廉的网络招聘。
3.1综合类招聘网站成为大多数学生获取求职信息的渠道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高速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线上招聘。
调研数据显示,互联网已经超过校园招聘会、人际关系、现场招聘会等渠道成为2013应届生获取招聘信息使用最多的渠道。
57.48%的应届毕业生认为综合类招聘网站是获取招聘信息最有效的渠道,10.93%的应届毕业生通过分类信息网站获取招聘信息。
使用互联网获取招聘信息渠道的学生远远超过线下渠道。
在线下渠道中,学校举办的校园招聘会是应届毕业生使用最多且认为最有效的途径,紧随其后的是社会关系、熟人介绍。
企业宣讲会的使用概率低于人际关系,而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在2013应届毕业生的求职过程中被使用的频率及有效性已经微乎其微。
3.2应届毕业生求职网是大学生获取招聘信息使用最多并最有效的综合类招聘网站由于应届毕业生求职网是针对大学生求职者这类没有工作经验的综合类求职招聘网站,因此获得了大部分大学生求职者的青睐。
调查数据显示,最适合应届毕业生求职者的招聘网站中,应届毕业生求职网以57.84%的比例高居第一,而在综合类招聘网站市场上排名第一第二的招聘网站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则在应届毕业生招聘领域表现不佳,仅占11.76%和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