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武器介绍课件

化学武器介绍课件

。滤毒罐内装有滤烟层和活性炭 。滤烟层由纸浆、棉花、毛绒、 石棉等纤维物质制成,能阻挡毒 烟、雾,放射性灰尘等毒剂。活 性炭经氧化银、 氧化铬、氧化铜 等化学物质浸渍过,不仅具有强 吸附毒气分子的作用,而且有催 化作用,使毒气分子与空气及化 合物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 无毒物质。
化学武器的防护
氰酸、氯化氢等。氢氰酸(HCN)是氰化氢的水溶液。
有苦杏仁味,可与水及有机物混溶,战争使用状态
为蒸气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其症状表现
为:恶心呕吐、头痛抽风、瞳孔散大、呼吸困难等,
重者可迅速死亡。










化武家族
窒息性毒剂 窒息性毒剂是指损害呼吸器官,引起急性中毒
性肺气的而造成窒息的一类毒剂。其代表物有光气、 氯气、双光气等。 光气(COCl2)常温下为无色气体, 有烂干草或烂苹果味。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中毒症状分为4期:(1)刺激反应期(2)潜伏期(3)再发 期(4)恢复期。在高浓度光气中,中毒者在几分钟内 由于反射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隔绝式防毒面具 隔绝式防毒面具顾名思义,
就是把把呼吸器官和外界空 气相隔绝的一种防毒面具。 可广泛用于化工、船舶、石 油、冶炼、仓库、实验室、 矿山等部门,使抢险救援人 员在浓烟、毒气、蒸汽或缺 氧的各种环境中可以安全有 效 地进行灭火、抢险、救
灾和救护工作。
芥子气
化武家族
失能性毒剂 失能性毒剂是一类暂时使人的思维和运动机能
发生障碍从而丧失战斗力的化学毒剂。代表物是毕 兹(BZ) ,该毒剂为无嗅、白色或淡黄色结晶。不溶 于水,微溶于乙醇。战争使用状态为烟状。主要通 过呼吸道吸入中毒。中毒症状有:瞳孔散大、头痛 幻觉、思维减慢、反应呆痴等
化武家族
刺激性毒剂 刺激性毒剂是一类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的毒剂。
作用 将毒剂分散成蒸汽、液滴、气溶胶或粉末
状态,使空气、地面、水源和物体染毒,以杀 伤和迟滞敌军行动。 特点
杀伤途径多、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其缺 点是受气象、地形条件影响较大。
血腥历史
1915年5月22日,伊珀尔战役。德国军队与英、法 联军正在对峙。下午6点5分,沿着德军战壕升起了 一道约一人高、6千米宽的不透明的黄白色气浪, 被每秒2~3米的微风吹向英、法联军的阵地。化学 武器第一次登上了人类战争的历史舞台。
化武家族
按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把化学武器分为六类:
失能性毒剂
糜烂性毒剂
全身中毒性毒剂
神经性毒剂
刺激性毒剂
窒息性毒剂
化武家族
神经性毒剂 神经性毒剂为有机磷酸酯类衍生物,分为G类
和V类神经毒。G类神经毒是指甲氟膦酸烷酯或二 烷氨基氰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塔崩、沙 林、棱曼,V类神经毒是指S-二烷氨基乙基甲基硫 代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维埃克斯(VX)。
此役造成英、法联军1.5万人中毒,其中5000人死 亡,被俘5000人,损失火炮60门。
而德军只用1600只大号吹放钢瓶和4130只小号吹 放钢瓶施放了180吨氯气,兵不血刃的取得了胜利。
血腥历史
1937~1945年,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在占领区使用 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大量屠杀无辜民众。先后在我 国19个省区使用毒剂2000多次,毒剂使用量达 2000吨,造成我军民中毒伤亡近20万人。
日本在我沈阳、太原、宜昌、济南、南京、汉口、 广州等地建立了毒剂或化学武器工厂。战后,中国 领土上遗留了约200万发毒剂弹药,桶装毒剂约100 吨,继续危害我国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安全。
(视频)
血腥历史
1951年5月6日,美军以B-29轰炸机,对朝鲜南蒲 市投掷光气炸弹,中毒者达到1379人,死亡480人。
化学武器
第三组


化学武器指的是利用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以造成敌 人大量死亡或受伤为目的而使用的武器,是在第一 次世界大战期间逐渐发展起来的杀伤性武器。化学 武器素有“无声杀手”之称,它包括装有各种化学 毒剂的化学炮弹、导弹和化学地雷、飞机布洒器、 毒烟施放器以及某些二元化学炮弹等。
作用与特点


化学武器的防护
化学武器虽然杀伤力大,破坏力强,但由 于使用时受气候、地形、战情等的影响使 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化学武器是可 以有效防护的。
化学武器的防护
防护措施
急救 探测通报
破坏摧毁
防护
消毒
化学武器的防护
防毒面具分:
过滤式
隔绝式
化学武器的防护
过滤式防毒面具 由面罩、导气管、滤毒罐等组成
1981年9月14日,美国证实越南在柬埔寨和老挝使 用了一种被称为“黄雨”的化学武器。越军驾驶苏 联制造的米格飞机喷撒黄色粉末,好像下雨一样, 飘落到人畜和植物上。人员接触后,很快感到头晕、 头疼、流鼻涕、呼吸困难、有的喉咙肿痛、吐痰、 咯血,有的痉挛,甚至鼻孔和耳朵里都冒出了血, 皮肤上出现黄色水泡,不久,便在大量腹泻和剧烈 呕吐的痛苦中死去。


化武家族
糜烂性毒剂 糜烂性毒剂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眼睛等侵
入人体,破坏肌体组织细胞,造成呼吸道粘膜坏死 性炎症、皮肤糜烂、眼睛剌痛畏光甚至失明等。这 类毒剂渗透力强,中毒后需长期治疗才能痊愈。抗 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先后在我国13个省78个地区 使用化学毒剂2000次,其中大部分是芥子气。
按毒性作用分为催泪性和喷嚏性毒剂两类。催泪性 毒剂主要有氯苯乙酮、西埃斯。喷嚏性毒剂主要有 亚当氏气。 刺激性毒剂作用迅速强烈。中毒后,出 现眼痛流泪、咳嗽喷嚏等症状。但通常无致死的危 险。
化武家族
全身中毒性毒剂
全身中毒性毒剂是一类破坏人体组织细胞氧化
功能,引起组织急性缺氧的毒剂,主要代表物有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