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二)实践课教学成果报告题目:大学生恋爱利弊观姓名:点名册号:学号:班级:完成日期:指导教师: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思政教研室制大学生恋爱利弊观摘要:爱情无疑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人生有两次出生:头一次是在开始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则是在爱情萌发的那一天。
对大学生来讲,如果说进入了大学但从没想过爱情的事,也许不太现实,套用弗洛伊德的词汇,意识状态没想潜意识也会想。
但想爱情不等于就拥有爱情,拥有爱情不等于就会幸福与快乐。
那么到底大学生恋爱是好还是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我做一个简单的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当代利弊婚姻大学一.什么是恋爱恋爱,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定义。
现代定义为两个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
两个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
但在远古的母系社会、古代的父系社会,爱情有另一种体验,并不是单纯的一夫一妻制。
爱是生命的渴望,情是青春的畅想,爱情的意义在于:让智慧和勤劳酿造生活的芳香,用期待与持守演绎生命的乐章,用真诚和理解谱写人生的信仰。
二.大学生恋爱的一般特点一般来说,恋爱者具有以下特点:1、主动性。
恋爱要求主体做出具有目的的行为,实现关于感情的交流,关于充实而完整的亲昵情谊的理想。
这种主动性同克服各种障碍紧密联系着,使主体始终处于一种情绪激动状态。
2、专一性。
这是恋爱的一个显著特征,主体将爱情集中于一个异性,对其他异性的关心明显地减少了。
爱情作为特定的人的选择,具有专一排他性。
3、平等性。
恋爱双方必须相互尊重,相敬如宾,没有高低之分,必须有一种"投桃报李"的默契运作其间,否则便不能恋爱。
4、相互依存性。
恋爱伊始,彼此吸引,彼此弥合,双方把各自的灵魂袒露出来,纳入恋爱的心理平衡模式中去。
这种依存关系是由异性之间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决定。
5、离群性。
恋爱是封闭的人际关系。
它游离于社会,游离于集体活动。
6、欢愉性。
恋爱使人感到高度的兴奋和愉快,以审美愉快为最突出。
恋爱继续的最基本条件是从恋爱中所得到的快乐的感觉。
7、牺牲性。
发展到了极度的恋爱方式会成为一种完全无我而利他的冲动,可达到为了对方的幸福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的强烈程度.三.大学生恋爱的类型1、志同道合型。
这是在理想、信仰、信念、事业、情趣、气质等方面都能得到满足的类型。
这是一种较高尚的追求类型。
2、纯感情型。
这纯粹是为了达到情感满足为目的的爱情追求类型。
在相爱期间,有如兄弟姐妹般的手足之情,即使毕业分配在天涯海角,也能够心心相印,相亲相爱。
3、痴情迷恋牺牲型。
恋爱双方坠入爱河,陷入痴迷状态,即使一方已无行为能力或人身自由,另一方也情愿等待,忠心地为爱情献出自己的一切。
4、感官满足型。
这是以获得感官上的满足为心理特征的追求类型。
渴望对方的拥抱,对方片刻的分离会使他(她)吃不下,睡不着,学不好。
5、功利满足型。
这是以对方的门第、家产、地位、名誉、处所、职业、理家能力、社交能力、驯服度等为恋爱前提的功利主义类型。
对方的条件能达到自己要求的一半,也能得到满足。
6、单恋型。
不管对方反应如何,自己一味地求爱,这叫单相思。
这类学生有不少推崇"勇敢+死皮赖脸=求爱成功"的信条。
7、性幻想型。
这种人常在幻想中,见到自己的心上人,他(她)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随心所欲,自编自导自演带有性色彩的"电视连续剧",充满着浪漫情调。
但是一旦从"梦"中醒来,热情便化为泡影。
以上恋爱类型划分是为了便于表述和进行理论讨论,而现实生活中的大学生恋爱类型大多属于复合型。
正因为如此,大学生的恋爱才变得更加复杂,更加另人眼花缭乱。
四.恋爱的优点1、恋爱,让两人情系对方,相互搀扶恋爱中男女,总是喜欢相互黏在一起,不弃不离,可能是两颗心彼此的碰撞,心理总是想着彼此的一方。
责任心也就油然而生,而恋爱中男女双方的责任心则显得更为重要。
爱情从来不是个人孤立的心理活动,双方在生活的征途中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彼此间的责任才会真正带来爱情的幸福。
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前大多都在父母和家庭的照料下成长,思想上的不独立性和生活的依赖性都极强,但当开始恋爱后,受其自主心理的影响会开始追求独立并逐渐摆脱家庭过多的束缚,此时如果加以正确的诱导和教育,有利于培养其正确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
要懂得为恋人负责就是为他人负责,为社会负责,同样更是为自己负责。
这样今后步入社会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2、恋爱,让男男女女们处理关系更加得心应手恋爱中的男女需要不断的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处理两人的关系,这个关系就不仅仅是恋人的关系,还有恋人与周围的人关系。
恋爱本身就具有自私性和占有性,那么在恋爱中的那女,就得适当和恰当地去处理和彼此双方的朋友关系和社会关系。
大学生今后步入社会不可避免的要与很多异性接触,而这些人和事的复杂性是难以想象的,所以,现在和自己恋人的交流接触就成为了一种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培养自己的表达,判断,选择等能力,以便于更好地和他人沟通以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
处理好恋爱过程中,与恋人之外的其他异性的关系,无疑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
怎样既能与恋人保持亲密关系,却不影响自己同其他异性的交往,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我们分清友谊与爱情的差别,对日后处理类似问题也提供了经验。
3、恋爱,让两人共品青涩的苹果听到的一句形容大学恋爱的话是:青涩爱恋。
因为不成熟,因为不计较现实的许多,所以青涩,所以柏拉图。
为这一点,我觉得它很美,简单就是一种美。
爱是人心中真纯的感情。
人生总有许多阶梯不可俞越,要来的终归挡不住,青春岁月里那些风花雪月里的事,是千金换不来的真纯。
学会爱,学会承受失败,体会分别与相聚的种种,人的成长会才变得有意义。
人生有两个头,来时和去时都不是我们所能把握,那么从容的走这个过程,不要过早的加上沉重给它.爱就是爱,没有理由,但它让人更愿意活着!多摔点跟头,人才会真正长大。
4、恋爱,让两人共同进步、提高恋爱是一种使人积极向上的动力,是分担,是给予,是责任,是惺惺相惜。
相恋的两个人因为彼此而相互鼓励和规划自己的未来。
两个人知道,大学的四年是短暂的,为了两个人的未来,需要不停地努力去提高自己,真正为了毕业后的生活里,两个人能真正的在一起。
他们需要在大学里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以后的发展前程,明白自己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是什么,是考研、是考公务员、还是直接工作?那么工作的地方怎么选址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双方去思考,不断地让两人共同进步和提高。
五.恋爱的缺点1、大学恋爱的物质基础在大学期间的恋爱行为或者说是所有的活动的起点来源于家里人的支持,上学期间有几个人有获得经济上独立的能力,搞恋爱关系就要消耗很多的金钱,也就是说,你在学校和心上人的潇洒是建立在父母的汗水上的一种行为。
恋爱不是一个单纯理念化过程,更是一个实践过程。
恋爱实践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
不考虑物质基础的恋爱,是柏拉图式的恋爱,只是一种人神相通的带有神秘色彩的精神状态。
当代大学生经济上不能独立,学习阶段所需费用主要由家庭支撑。
据析,大学生的爱情支出,除了一部分是从生活费里省出的,当然也有大学生表示会自力更生。
看来昂贵的“恋爱消费”最终还是家长的血汗钱。
2、大学恋爱的学习问题对于恋爱中的大学生,大学本身就是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大大学习的场所,一旦去恋爱,就会分部分精力去经营自己的爱情,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一直是许多恋爱中的大学生感到头疼的难题。
正如许多大学生自己认为,自己可以做到恋爱与学业两个都不耽误。
不否认那些学习目标明确、自制能力强的大学生可以做到。
但是,依旧有很多大学生,他们中有很多人习惯了中学时被管制的生活,曾经考上大学是他们的目标,而此时他们往往还没有找到自己在大学的目标,对自己的大学生活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晰,他们是否可以理智的选择恋爱对象,使自己的学业不受影响则很难保证。
大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付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学业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大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不能过于分散。
因此,在打下牢固学识基础之后,大学生才可以从事如恋爱等学业以外的活动。
学业基础不够牢固情况下的恋爱,会对学业造成不利影响,情况严重者还会引起情绪上的较大波动,严重时引起一系列不可估量的后果。
3、你能承受恋爱失败么上大学时心理年龄是很小的,思想也不成熟,没有能力去处理那失败的恋爱带来的问题。
所以,在爱之前应该考虑清楚,要知道爱并不是一种收获,更多的是付出,是责任。
有的时候不去爱也是一种爱。
如果爱了,我为你们真挚的爱情和你的勇气喝彩,毕竟,爱情高于生命,但光凭勇气并不能解决问题,还是要冷静下来,正确处理各种问题。
正确处理恋爱的失败,有些大学生在失败的恋爱后更多的是消极地去看待整个人生,把恋爱当成了自己的一切。
有些大学生由于失败的恋爱,思想上看不开整个过程,成天沉溺于失恋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更甚至是走上犯罪和自我毁灭的道路,这一系列的结果是数不胜数的。
六.利弊观念新时期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思考中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大学生的恋爱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大学生获得婚恋知识和性知识的途径多样化,无师自通占主导方式;恋爱比例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来源上存在差别;恋爱态度总体是严肃认真的,但也存在着随意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大学生抗恋爱挫折能力欠缺。
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建立自信是基础;帮助大学生理解爱情的真正涵义,进行恋爱艺术、技巧教育是关键;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是必修课,性教育应走进高校课堂。
我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弊大于利的,因为大学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刚从高中温室踏出,还纯洁着的我们,如何去抵挡社会的腐蚀。
我们还是先成长,先弄清面包和爱情的关系,或者先得到面包吧,这是从大的方面说的。
从小的,刚从高中踏出的我们对什么的好奇,对爱情也是如此。
大学生们不是谈恋爱,而是谈——恋爱,是为爱而爱。
不可否认有一见钟情的存在但机率应该很小,而大学中相识不过几周便恋爱的大有人在。
(因为我身边的同学有如些现象),这也是大学谈恋爱的潮流,所以双方都想恋爱,一拍既合,互惠互利。
这种爱情对学习和生活是毫无益处的,浪费金钱精力时间,不会为对方着想,都认为对方是自己存在的。
参考文献:白石浩一(日);《恋爱心理学》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社。
1986-12-01李喆雨(韩)《心理沫沫茶--恋爱心理学法则》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08李达烨《男人的真话与谎话》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09-09新时期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思考,来源期刊:《教育科学》2014年第9期 58-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