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放大器电压范围—输入和输出之解疑释惑
排行榜收藏打印发给朋友举报来源:德州仪器(TI) 发布者:Bruce Trump
热度317票浏览3277次【共1条评论】【我要评论】时间:2012年12月06日21:55 作者:TI专家Bruce Trump
我们常常会收到一些与电源有关的应用问题,询问我们运算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电压范围到底有多大。
既然大家存在这方面的疑惑,那么我们就利用这篇文章来为大家解疑释惑:
首先,常见运算放大器并没有接地端。
标准运算放大器“不知道”接地的位置,因此它也就无从知道其工作电源是一个双电源(±)还是一个单电源。
只要电源输入和输出电压在其工作范围以内,就不会出问题。
下面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三个重要电压范围:
1、总电源电压范围。
它是两个电源端之间的总电压。
例如,30 V 的总电压范围为±15V。
再如,某个运算放大器的工作电压范围可能为6V 到36V。
在低压极端条件下,它可能为±3V 或者+6 V。
在高压极端条件下,它可能为±18V 或者+36V,甚至是-6 V/+30V。
没错,如果您留心阅读下面的第2 点和第3 点,会发现使用非平衡电源也是可以的。
2、输入共模电压范围(C-M 范围)一般是相对于正负电源电压而言的,如图1 所示。
使用类似于方程式的方法表示时,假设运算放大器的C-M 范围可以描述为负轨以上2V 到正轨以下2.5V,表示方法为:(V-)+2V 到(V+)–2.5V。
3、同样,输出电压范围(即输出动态范围性能)是相对于轨电压而言的。
这时,它可以表示为(V-)+1V 到(V+)–1.5V。
这些例子(图1、2和3)可以运用一个G=1 缓冲器配置结构进行说明。
重点是,图1 所示例子的输出范围大小被限定为负轨2 V 和正轨2.5V,原因是输入C-M 范围受限。
在高增益条件下,可能会需要配置这种运算放大器,以达到其最大输出电压范围。
图1 所示的例子是双±电源常用的运算放大器典型结构。
虽然我们不把它称作“单电源”,但是它的确可以通过将电源保持在规定范围内实现单电源工作。
图2 显示了一种所谓的单电源运算放大器。
它拥有一个C-M 范围,该范围可以扩展至负轨,但通常会稍低于负轨。
这样,它便可以应用于更多电压接近零的电路中。
因此,尽管不被称为“单电源”的运算放大器可以用于某些单电源电路中,但真正的单电源型运算放大器在这些应用中则更加常见。
在这种G=1 缓冲器电路中,这种运算放大器可从V-轨(受限于输出大小)得到0.5V 的输出动态范围,并从V-轨(受限于输入C-M 范围)得到2.2V 的输出动态范围。
图3 显示了一个轨至轨运算放大器。
它工作时,输入电压可以等于甚至略微大于两个电源电压轨,如图3 所示。
轨至轨输出意味着,输出电压可以非常接近于轨,但通常在电源轨的10mV 到100mV 范围内。
一些运算放大器标声称只有一个轨至轨输出,缺少图3 所示输入特性。
轨至轨运算放大器用于单5V 电源和单5V 以下电源的情况非常普遍,因为它们可在有限电源电压范围下最大化信号电压输出的性能。
轨至轨运算放大器非常诱人,因为它们放宽了信号电压限制,但是,它们并非总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同我们生活中的其他选择一样,它在其他性能方面通常会有一些折扣。
但是,这同时就是你作为一名模拟设计人员的价值所在。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复杂的问题和选择,但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