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建设项目建议书嘉善县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建议书copyright@2008 项目建议书浙江省电信有限公司嘉善县分公司第1章建设背景1.1 全国“数字城管”的建设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和功能不断扩大。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
城市管理在城市文明进步中所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增强城市规划的权威性;有利于保证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发挥城市建设的投资效益;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对外开放;有利于增强城市的综合功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应该看到,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管理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同时,城市管理滞后于城市发展也成为各个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管理手段落后,信息获取滞后,管理被动后置,经常是要由群众电话反映、信访,或者媒体进行曝光后,城市管理部门才知道问题的发生;城市管理各专业管理部门职能交叉、管理多头,造成出现问题时,有的事无人管、有的事多头管的局面;没有建立起一套长效城市管理的机制,使问题屡禁不止、越管越多;规划和管理滞后,城市管理各部门仍然以传统粗放式管理方式为主。
2004年10月北京市东城区在全国率先建成并运行“数字城管”,这一管理模式被建设部列为推广项目。
copyright@2008 浙江省电信有限公司嘉善县分公司 11.2 浙江省“数字城管”建设情况浙江省建设厅也于2006年6月发文,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浙江省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规划(2006-2015年)》已通过专家论证。
根据规划,到2010年前,浙江省11个设区市将全部建成“数字城管”系统,县(市、区)覆盖率将达到60%以上,初步形成全省一体、标准统一、资源共享、全局互动,具有浙江特色的“数字城管”体系。
截至到2007年12月:全省已有7个市、区、县建设完成了“数字城管”系统;另有10多个市、区正在实施建设中,其中杭州、诸暨、台州路桥已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验收。
copyright@2008 浙江省电信有限公司嘉善县分公司 2嘉善县于07年3月被省建设厅列入浙江省第二批试点城市(区)。
1.3 城市管理存在的难题随着“十一五”期间嘉善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嘉善县政府提出的五年工作目标的要求,城市长效管理、高效管理的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还需进一步创新。
现阶段常见问题主要有:一、多头管理的局面依然存在管理事权条块分割,以市政设施管理事权为例,城区的市政设施养护管理由市政处和城管执法局分别负责。
二、信息滞后,管理被动后置当城市管理方面发生问题后,除了城管执法大队在执勤巡逻中发现以外,大多数情况是群众打电话反映、信访,或者媒体进行曝光后,专业管理部门才知道,使发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城市管理被动后置。
三、信息共享和传递不畅城市管理涉及领域宽、内容广,更因审批许可和处罚的分离,执法人员经常要为调查取证到各有关部门查阅、调阅、复制相关档案材料。
由于这些公共信息分散在多个部门,部门信息共享的不畅,使得执法人员不能及时获取相关资料,使城管执法人员难以与相对人及其他部门进行准确、及时、有效的沟通,执法效率难以提高。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在行政项目信息传输、违法认定等方面出现相互扯皮现象,无形中出现“想管的不管了,该管的管不到位”。
copyright@2008 浙江省电信有限公司嘉善县分公司 3copyright@2008 浙江省电信有限公司嘉善县分公司4篇二:规划项目建议书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编制单位编制日期第一编. 项目策划:1.1项目策划意义项目策划的目的在于使投资者明晰本项目运作的过程与预期结果,从而能够更好的把握项目的进展。
同时策划还需对项目定位、市场、规模、投资与收益以及项目管理和产品的设计营销提出初步设想,作为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建设规划的依据。
它是项目决策的最初、最重要的基础是项目成败的关键。
1.2项目概况:1.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1.3.1有利条件区位适中,交通便捷林木葱翠,风景秀丽文化意蕴,地灵人杰水清如镜,山水有情周边环境,蓄势待发1.3.2尚待解决的问题:用地权的问题用地的详尽范围、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合同仍需进一步落实。
以免影响今后的开发。
公路接口问题基地距公路5公里,这一段路的建设问题需要落实。
建设规划问题基地地形较为复杂,资源条件未充分的挖掘,尚未进行系统的规划。
开发管理机构问题目前尚未建立明确、健全的开发管理机构。
应尽快按公司法建立专项开发公司,健全机构,明晰产权,以便今后的工作顺利开展。
其他问题1.4项目名称:项目名称为:————项目综合开发规划——以松泉为名,突出基地自然景观特征。
“松”:点明基地的植物景观特征。
基地林草覆盖率高,主要树种为松树。
“泉”:比喻基地内的两座水库,宛如两面晶莹的宝镜镶嵌在万松林中。
“地业”:突出项目开发的特点,即以土地资源为依托,进行生态农业、健康疗养、休闲娱乐综合性项目的开发。
1.5项目定性与定位: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双休日,黄金周假日消费和外出旅游日益增多.一方面刺激了旅游市场的消费,同时也对旅游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
经济单一型的旅游开发项目,由于缺少综合性,参与性,娱乐性和特色,造成游客停留时间短,回头率低,直接影响旅游经济效益的整体提升,使本身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不能吸引游客。
所以在本项目的定性中我们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性:指在苑区根据基地的景观和用地条件在项目安排上,要能满足不同消费能力、不同消费兴趣的消费群体的要求。
如要综合考虑安排生态农业、健康疗养、娱乐、休闲、度假项目2.针对性:园区开发的主打项目一定要针对某一特定消费层。
生态农业——广泛的旅游人群,不同收入的消费群;学生团体等。
健康——项目内容包括健康检查与治疗,主要正对城市中高收入阶层,该年龄组的人群,由于工作强度大,竞争和生活压力大,多数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利用基地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和系统的健康疗养设施,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疗养——拟把该项目的受众定位在老龄人群。
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竞争日益激烈,无形中,人们对老年人由身到心的关注日益不足, 亟需要有专门的社会机构来关注这一方面的问题。
此外,这种社会现实也对旅游及服务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专门针对老年人及离退休人员的旅游服务设施严重不足。
一般的旅游度假区、度假山庄虽然有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但针对性不强,服务管理专门化不强。
同时,这一方向的市场潜力也是巨大的。
娱乐休闲——在关照老龄人福利的同时,在项目设置上,考虑到家人探望和团聚时年轻人和儿童的活动和消费需求。
这样可以增加子女探望在此疗养的老人的频率,不仅扩大了接待人群,也使在此疗养的老年人颐享天伦之乐,对老年人的身心修养大有裨益。
同时,也增加了园区的营业收入。
根据苑区的景观条件和建设用地条件设置具有特色文化、娱乐、度假、田园劳作等项目。
3.主次分明:基地用地建设条件有限,项目设置必须主次分明。
以健康疗养项目为主体,生态农业、娱乐度假项目为辅助。
1.6项目性质定位:针对老龄人群疗养、度假、怡享天伦之乐;以适合老、中、青、幼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多种娱乐活动为中心内容, 结合特色文化、农事活动的综合性度假山庄;1.7项目特色定位: 主要自然景观,主要特定项目,特色经营设置,1.8市场调研与分析1.市场调研内容:周边地区旅游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客源市场调查及定位:消费者特征调查分析:周边同类项目差异性比较:2.市场分析结果:项目目标市场的定位:客源市场的空间定位与层次划分:客源市场规模及变化预测:项目建设规模的控制:项目投入与建设分期的控制:篇三:旅游规划项目建议书写作参考甘肃平凉崆峒生态商业园项目建议书**公司2011年9月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项目总体判断------------------------------------------------------------------------------ 4 1.1.1.2.1.3. 借助一流资源打造一流品牌-------------------------------------------------- 4 市场上面广,潜力无限 -------------------------------------------------------- 4 竞争平台,决定了发展方向-------------------------------------------------- 42. 发展机遇与背景解读 --------------------------------------------------------------------- 52.1.2.2.2.3. 西部旅游发展环境与机遇 ----------------------------------------------------- 5 平凉市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 5 崆峒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 53. 项目总体思路------------------------------------------------------------------------------ 6 3.1.3.2.3.3. 崆峒旅游区的集散中心 -------------------------------------------------------- 6 体验式卖场,自驾车驿站 ----------------------------------------------------- 6 文化与养生商业盛宴 ----------------------------------------------------------- 64. 项目初步定位------------------------------------------------------------------------------ 7 4.1.4.2.4.3.4.4. 项目名称-------------------------------------------------------------------------- 7 主题定位-------------------------------------------------------------------------- 7 目标定位-------------------------------------------------------------------------- 7 功能定位-------------------------------------------------------------------------- 85. 项目总体构架与产品策划 --------------------------------------------------------------- 85.1.5.2. 总体布局-------------------------------------------------------------------------- 8 重点产品策划 -------------------------------------------------------------------- 9沿街商业带----------------------------------------------------------------- 9游客服务中心------------------------------------------------------------- 10文化演艺中心------------------------------------------------------------- 11崆峒美食街区------------------------------------------------------------- 12院落式酒店区------------------------------------------------------------- 13 5.2.1. 5.2.2.5.2.3. 5.2.4. 5.2.5.6. 盈利模式设计----------------------------------------------------------------------------- 13 6.1.综合服务设施盈利------------------------------------------------------------- 136.2.6.3.6.4.6.5.项目包装转让盈利 ------------------------------------------------------------- 14 特许经营收益------------------------------------------------------------------- 14 增值体验服务收益 ------------------------------------------------------------- 14 外溢效应的增值收益 ---------------------------------------------------------- 141. 项目总体判断1.1. 借助一流资源打造一流品牌1.2. 市场上面广,潜力无限崆峒山客源市场主要来自西安、兰州、宝鸡、银川等大城市及周边经济圈城市,每年约有一百万游客从客从这些城市来崆峒山,而项目地是去往崆峒山的必经之路,相当于项目地每年有一百多万人的潜在市场,如此庞大的客源基数对于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市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