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遇与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各种思潮评析

机遇与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各种思潮评析

机遇与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各种思潮评析--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摘要:改革开放30 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在航天领域,奥运会、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更是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的GDP已经超越日本占据世界第二位,在全球金融危机情况下中国仍然保持着比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这条东方巨龙正在逐渐以一个强者傲立于世界。

这所有的成就都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马克思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自己发展的光明大道。

然而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前途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如此,当下就有很多因素在羁绊着她的发展,少数分裂分子和一些西方国家的怀揣邪念的人提出的诸如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所谓的“普世价值”的思潮、民族虚无主义的思潮、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等已成为不可小觑的一股“邪念”在动摇着中国,如何认清各种思潮的实质和危害,如何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对待它们,以及如何进一步树立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胜的信念,才是能够让中国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的唯一保障。

关键词: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1.民主社会主义对于民主社会主义,除了其自身的内涵与表述之外,很多时候我们又把它称为社会民主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国际性的政治思潮,20 世纪50 年代后才产生了更多的影响,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9 世纪上半期的欧洲社会民主党(包括社会党、工党)。

最初,它是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个流派,受到过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影响,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反对者来出现的。

但是民主社会主义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为指导思想多元化。

在世界观上是多元论和实用主义,主张社会主义思想的构成和来源是多样性的,把基督教学说、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康德的伦理学与启蒙思想、黑格尔哲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等都认为是自己的思想来源,淡化马克思主义色彩。

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和政治主张,与科学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是对立的, 两者之间存在原则性的区别:(1)在对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态度上存在差异。

在这个问题上,科学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有一定和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体现为历史的必然,但是却无法克服和消除资本主义自身固有的矛盾。

所以,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不断升级,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不断显现,资本主义必将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而民主社会主义则是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主社会主义者面对资本主义优势的不断显现,则把社会主义简单的认作成了一种价值追求,并且否定了社会主义,最终接受了资本主义,并且坚信资本主义根本无法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2)作为它们载体的政党的作用和性质不同:科学社会主义由于其自身的理论特点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其载体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工人阶级。

在意识形态上,科学社会主义的政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唯一的指导思想,并且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在政党内部具有严格的组织程序和统一的思想,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

而民主社会主义的载体政党是以争取议会多数席位为目标的人民党。

作为民主社会主义的政党,通常反对设立党的指导思想和界定党的革命性和阶级性。

他们提倡融入现存的多元化政治体制中,通过选举,以赢得选民认可来维持执政党的地位。

总之,站在马克思的传统立场上,通过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比较分析,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与实践经验,同时要发掘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

这就要求我们应具有实事求是的分析立场,根据具体的时代发展形势来看待民主社会主义,既不能被“左”倾思想所误导,一味批判民主社会主义,又不能因为民主社会主义现实中的一些优越性而对其作出不客观的评论。

在对于民主社会主义的态度上,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民主社会主义做更深的全面的认识,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更多的思想资源。

2.普世价值从2007年秋天起,在某些报刊、网站的刻意推动下,“普世价值”论开始扩散、传播。

2008年,他们又借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等机会,大肆宣扬炒作,鼓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切成功和成就都是由于接受了他们提倡的西方“普世价值”。

这种观点,误导了很多群众、青年和干部,成为当前一股不可忽视的错误思潮。

他们认为,“国际通行”的民主、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等就是“普世价值”,在这些“普世价值”面前没有必要区分历史、阶级和社会属性,中国不应强调自己的特殊性而自外于普世价值。

显然,这是一种别有用心的错误思潮。

应当指出,“普世价值”思潮的流行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背景下,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争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主导权的政治斗争,“普世价值”思想泛起的过程中,国内因素起主要作用,国际影响起推波助澜作用。

如果放任这种错误倾向泛滥,必然导致严重削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价值观对部分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影响力,造成人们对错误思潮、错误观点缺乏鉴别力,被其误导和侵蚀。

所以,有必要重申,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思想方法,今天仍然是我们观察和分析复杂社会现象和问题的一把钥匙,并没有因为我们曾经在实践中犯过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而过时。

在阶级和国家并没有消亡的当代世界和中国,丢弃了这一科学理论武器,就等于自我解除思想武装,失去自己应有的思想立场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辨别真伪是非利弊的思维判断能力。

可以看到,国内外某些势力宣扬的“普世价值”观具有极强的政治指向性,集中在民主、自由、人权、宪政和私有财产权等问题上。

这不是偶然的,而是这些势力蓄意利用我们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形势,企图通过“普世价值”外衣伪装,把他们那一套旨在根本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全盘西化主张塞给我们。

我们是否应该认同接受他们的“普世价值”,这是关系到我们究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方向问题,所以,不能不给予其以毫不含糊、旗帜鲜明的拒绝回应。

而只有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勇于和善于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解决社会现实和理论问题,才能深刻认识“普世价值”之类错误观点和主张的实质与危害,有效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泛滥和影响的渗透。

总之,当前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剖析鼓吹“普世价值”论的阶级实质,明辨思想上政治上的大是大非,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这是理论界、哲学社会科学界和高等教育工作者应当承担的重要任务。

3 民族虚无主义的思潮民族虚无主义是指否定历史传统和道德原则的现象。

民族虚无主义无视民族特点﹐抹煞民族差别﹐否定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甚至认为“民族”是虚构的概念﹐根本否认民族的存在﹐实质上是大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一种表现。

大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一种,是强大民族的地主、资产阶级在与其他民族的关系上表现出来的民族主义。

大民族的统治阶级打着维护“民族利益”的旗号,把本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宣扬“本民族优越”论,实行民族利己主义。

我国当前的社会思潮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态势,理性与非理性相交织,进步文明与愚昧落后相交织,积极健康与消极腐朽相交织,高尚文明与低级庸俗相交织,科学进步与偏颇谬误相交织,政治因素与经济、文化因素相交织等等。

这些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诞生的虚无主义,更是给人们在思想领域中的选择和判断带来了难题,使一些人感到无所适从,出现思想困惑、理想迷失和信仰动摇等现象。

从长远来看,如果不对虚无主义思潮加以遏制和引导,就会逐步瓦解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乃至造成祸国殃民的后果。

所以,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应对和整合虚无主义,统率社会多元观念,纠正错误思潮,强化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将落后的观念提升改造为进步的观念,将有害的思想转化为有益的思想,将社会上不同的思想意识尽量协同一致,减少思想矛盾,化解观念冲突。

不仅要正面宣传社会主义,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而且对错误思潮要旗帜鲜明地进行批判,不能把容忍、放纵错误思潮当作是“民主”、“开明”。

需要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大力创新方式方法,努力在多样化思潮中确立主导思想,在多样化观念中寻求最大共识。

4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这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时隐时现。

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从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走到“纠正”社会主义,认为我国不该过早地搞社会主义,而应该让资本主义充分地发展;从纠正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走到全盘否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从诋毁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发展到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从丑化、妖魔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发展到贬损和否定近代中国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运动;从刻意渲染少数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发展到否定五千年中华文明,等等。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表现在史学研究中,而且发展到某些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中,影响面大,危害至深,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终于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这些基本原则已为我国的宪法所确认,成为维系国家团结和奋进的政治制度和原则立场。

同样,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证明,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究竟要遵循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关系到这一伟业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是为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因此,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有机地统一起来,而绝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各种怀疑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思潮进行不懈的斗争。

以上四种思潮都是客观存在的,必然会对广大群众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产生深刻影响。

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向我国大学生传播西方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企图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使青年一代全盘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对此,我们绝不能放松警惕,任何马虎松懈都有可能葬送我们美好的果实,树立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胜的信念,才是能够让中国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的唯一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其硕果累累的表现,已经向全世界证明了其优越性,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然而重建奇迹令人惊叹,造就奇迹的精神力量更值得讴歌颂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