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县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文兴路和金牛大道箱涵、倒虹吸专项施工方案审批:复核:编制: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兰考县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第三项目部二○一六年六月目录1.概述 (1)1.1工程概况 (1)1.2主要工程量 (1)2.编制依据 (1)2.1编制依据 (1)2.2使用范围 (2)3.施工准备 (2)3.1技术准备 (2)3.2施工现场准备 (2)3.3施工物资材料准备 (3)3.4供水供电 (3)4.资源配置 (3)4.1劳动力资源配置 (3)4.2设备资源配置 (4)5.箱涵工程施工方案 (4)5.1施工流程 (4)5.2基坑开挖 (4)5.3基础处理 (5)5.4砂砾垫层 (8)5.5涵洞混凝土垫层浇筑 (8)5.6挡土墙 (16)5.7基坑及涵背回填 (17)6.倒虹吸施工方案 (17)6.1施工方法 (17)6.2工艺流程 (17)6.3施工工艺要求 (18)7.雨季施工措施 (20)8、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20)9、安全保证措施 (22)10、文明施工 (23)11、环境保护措施 (23)1.概述1.1工程概况兰考县文兴路市政工程,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西部,呈南北走向,规划为一级公路。
共设2座箱涵,2座盖板涵5座倒虹吸管涵。
箱涵:文兴路与中山路交叉口右转车道需跨越四干渠,中心桩号为K0+043.19,右转处车道与四干渠呈64.4度夹角。
文兴路2.8*1.2雨水涵中心桩号为K0+307.6。
盖板涵:文兴路K0+050燃气加固涵,文兴路K0+250跨光缆保护涵。
倒虹吸管涵:文兴路桩号K0+353,角度95度。
文兴路桩号K0+583,角度98度。
文兴路桩号K1+288,角度100度。
文兴路桩号K1+947,角度104度。
文兴路桩号K2+436,角度115度。
1.2主要工程量涵洞主要工程量详见附件1。
2.编制依据2.1编制依据1、《兰考县文兴路市政工程(中山路~金牛大道)-道路工程》;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12);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4、《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6、《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T B02-01-2008);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1、《城市桥梁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12、其他有关专业规范、规程。
2.2使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文兴路现浇箱涵、盖板涵及虹吸管涵工程施工3.施工准备开工前将施工范围内的原始地形进行复测;施工机械设备到位,检查情况是否良好,发现故障隐患提前处理;并对施工场地进行必要的清理并做围挡,并对围挡场地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3.1技术准备工程技术部在图纸审核完成之后,根据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及现场施工条件,制定严密的施工作业方案,并对施工现场作业层进行技术交底。
质量管理部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对原材料,如钢筋、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减水剂和其他要求实验检验的材料,进行严格的试验检验后方可允许进场使用。
3.2施工现场准备施工现场是施工的全体参加者为夺取优质、高速、低消耗的目标,而有节奏、均衡连续地进行战术决战的活动空间。
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为了给工程的施工创造有利的施工条件和物资保证。
其具体内容如下:(1)做好施工场地的控制网测量按照设计单位提供的永久性经纬坐标控制网和水准控制基桩,进行施工测量,设置永久性经纬坐标桩、水准基桩,建立工程测量控制网。
(2)建造临时设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施工现场要进行改河、改路才能保证箱涵的施工,改河、改路的具体位置及断面形式详见《箱涵施工平面布置图》。
在施工现场施工区段设置一块长30米,宽10米的钢筋加工场地,钢筋加工场地铺筑20cm 厚的碎石整平压实。
具体位置详见《箱涵施工平面布置图》。
(3)做好建筑构(配)件、制品和材料的储存和堆放了解当地资源和生活物资供应情况;建筑材料的产地、产量、质量、规格、运输方式及单价情况。
按照建筑材料、构(配)件和制品的需要量计划组织进场。
(4)做好雨季施工安排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落实雨季施工的临时设施和技术措施。
(5)进行新技术项目的应用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认真进行新技术项目的试制和试验。
(6)设置消防、保安设施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根据施工总平面图的布置,建立消防。
保安等组织机构和有关的规章制度,布置安排好消防、保安等措施。
(7)收集当地水文、气象等有关资料,特别是灾害性天气如大风、暴雨等出现季节及危害程度,并提出防范措施。
确定可以利用的水源并测定水质和水量,以及设置引水、蓄水、输水等临时设施及管道布置等资料。
3.3施工物资材料准备材料、构(配)件、制品、机具和设备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物资基础,这些物资的准备工作必须在工程开工之前完成。
根据各种物资的需要量计划,分别落实货源,安排运输和储备,使其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
片石:MU40浆砌片石。
混凝土:涵洞的所有混凝土都采用商品混凝土,汽车泵送入仓,混凝土运距10公里。
商品混凝土站提供混凝土拌和资质证书、配合比、混凝土质量证明等。
钢筋:根据合同要求采用建设单位建议厂家的钢筋。
其它材料:购买的材料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并按要求报检。
3.4供水供电(1)施工用水沿线施工区段使用6T洒水车供水。
(2)施工用电施工现场配备满足施工要求的柴油发电机进行发电。
4.资源配置4.1劳动力资源配置根据涵洞地质情况、工程量及总体工期安排,为确保涵洞的施工质量,我项目部优先选拔专业素质良好,技术水平过硬的施工管理人员进行箱涵的全面管理。
计划安排:1个现场施工负责人,1个现场技术员,轮流值班,全过程监督涵洞的施工;1个质检工程师,1个质检员,负责检查涵洞施工质量及报检工作,1个资料员,负责质检资料编写;施工区段安排一个钢筋班组、模板班组、混凝土板组。
每个班组,每个成员之间必须互相配合,相互沟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智慧,100%确保箱涵的施工质量,做到万无一失。
4.2设备资源配置根据本工程的具体特征,为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确保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我项目部计划投入以下机械、机具设备:主要机械设备一览表5.箱涵工程施工方案5.1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基坑开挖→基础处理→砂砾石垫层铺筑→盖板涵基础施工→涵身→挡土墙施工→涵背回填。
5.2基坑开挖测量人员在开挖前先放出开挖线,现场施工员根据开挖线进行开挖基坑。
现场施工员在开挖时,按1:1的坡度放坡开挖。
开挖到箱涵基底设计标高,开挖过后的基坑宽度不等小于箱涵设计宽度,并且箱涵两侧要有不小于50cm宽的操作位置,以利于涵洞的施工。
5.3基础处理开挖过程中如遇软基,需要将坑底淤泥、附着物清除,清除的淤泥和附着物用自卸车拉至指定弃土场堆放,开挖完成后采用级配碎石进行换填。
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立即进行地基承载力的检验(方法采用动力触探方法),如承载力小于设计值,底部换填砖渣,使其达到设计要求,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报验,经监理认可后,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开挖过程中如果地下水位高于基础底标高,应采用轻型井点进行降水,保证干槽施工。
1、轻型井点降水适用条件(1)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的地层;(2)基坑(槽)边坡不稳,易产生流土、流砂、管涌等现象;(3)地下水位埋藏小于6.0m,宜用单级真空点井;当大于6.0m时,场地条件有限宜用喷射点井、接力点井;(4)场地条件允许宜用多级点井;(5)基坑场地有限或在涵洞、水下降水的工程,根据需要可采用水平、倾斜点井降水方法。
2、井点管设计(1)平面布置济阳大道管线工程施工图设计中,以污水管线开挖深度最深,需降水里程最大,故以污水管沟槽开挖做为本次轻型井点设计的对象。
(其他管线进行施工时,照此执行)由污水管道纵断面图可知,污水管沟槽平均开挖深度为 5.5m,较深处有6.5m,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及现场条件,本工程拟采用单排布置,井点管布置沟槽开口线外1m处的位置上,井点管的间距为1.5m,集水总管按抽水水流方向的0.25%~0.5%上仰坡度,平面布置如图7-1所示。
根据沟槽的深度不同,每台真空泵接总管长度为20m。
图7-1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结构布置示意图1、原始地面2、抽水设备3、总管4、弯联管5、井点管6、滤管7、原有地下水位线8、降低后地下水位线9、基坑3、井点管埋设深度管井埋设深度如图7-2所示。
图7-2 高程布置图井点埋设深度应根据降水深度及含水层所在位置决定,一般须将滤水管埋入含水层内,并且比开挖基坑底深1.2m以上。
井点管埋设深度按下式计算:H≥H1+h+iL+I式中:H—井点管的埋设深度(m);H1—井点管埋设面至基坑底边距离;h—基坑中央最深挖掘面至降水曲线最高点的安全距离(m);一般为0.5~1.0m,人工开挖取上限,机械开挖取下限;L—井点管中心至基坑中心短边距离(m);i—降水曲线坡度,单排环状降水取0.1;I—滤水管长度(m),取1.0m。
则:H≥(1+1.5+0.5+2.25)+0.5+0.1×(1+1.5+0.5+2.25+1.7)+1.0≈7.5m。
为安全起见,再增加1/2滤管长度0.5m,井点管露出地面高度0.2m,则井点管埋设深度应为7.7m。
4、布置原则(1)真空点井沿基坑周围布置成线状、封闭状。
井点间距0.8~2.0m,距边坡线至少1.0m。
采用水平点井时,点井布置在含水层的中下部;采用倾斜点井时,点井应穿过目的含水层;采用多级点井时,点井的基坑平台级差宜为4~5m;(2)喷射点井间距1.5m;(3)电渗点井管(阴极)应布置在钢筋或管制成的电极棒(阳极)外侧0.8~1.5m,露出地面0.2~0.3m;(4)接力点井的降水深度大于单级点井降水深度时,其点井间距可略大于单级点井间距,并应由试验确定。
5、井点施工质量要求(1)井孔应垂直,孔径、孔深应符合规范要求。
(2)井管联接后应成直线,井管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20cm(井点管应沉放在井孔中间,滤网管不得碰到井孔壁),井管管顶的调和偏差不大于10cm。
(3)管路系统的总管、塑料联管及接至泵体机组的联接部分均应安装严密,不得漏气、漏水或渗水。
真空度、工作水压力均应达到规定要求。
(4)井管的灌砂量应符合规定要求,实际灌砂量不得小于计算灌砂量的95%。
井管上口封土要严密。
(5)施工期间,井管有效率应达到总概数的95%以上,且连续5根井管内的件失效井管不得超过2根,相邻两根井管不得同时失效,关键部位的井管不得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