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临床研究进展重点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临床研究进展重点

・2226・光明中医2009年11月第24卷第11期CJGMCMNovember2009.Vol24.11[2]刘佐仁,陈洁楷,李坤平,等.七叶莲枝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ΠMS分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5):519—520.[3]施大文,戴克敏,王志伟.七叶莲的生药学研究[J].中草药,1980,11(9): 416—419.有作用较强的免疫调节剂[18]。

319心血管作用薯蓣皂甙在标准和钙培养基中可促进心肌细胞搏动数增加或停搏,且能显著增加心肌细胞钙离子摄入。

实验证明,重楼水提物可部分拮抗内皮素(ET)引起的小鼠卒死作用,并对ET引起的离体大鼠主动脉环收缩有内皮依赖的舒张作用,值得从其成分中进一步筛选ET拮抗剂,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开辟新途径。

3110治疗淋巴结核溃疡颈、腋窝淋巴结核,中医称鼠疮,多发于儿童2榄香烯抗肿瘤机理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4]顾洪丰,瞿延晖.β2002,22(4):64—65.[5]何涛,李林松,康丽洁,等.七叶莲挥发油成分的GCΠMS分析[J].江西中和青年,治疗较为棘手。

成兴华等采用异烟肼、维生素B6,外敷重楼,淋巴结缩小,分泌脓液停止,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135%。

临床疗效显著[19]医学院学报,2006,18(4):51.[6]FRMelek,ToshioMiyase,SMAbdelKhalikal.Triterpenoidsaponinsfrom Scheffleraoricola.407.[7],,等[J].中草药通讯,[8],Mpolyacetylenicfalcarinolasthemajorallergenin,1986,25(2):529—530.[9,,佘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第4卷)[M].北京:学苑出。

3111治疗女性衣原体感染311111重楼含多种甾体皂苷,主要功能为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以重楼粉阴道给药可治疗女性生殖器衣原体感染,阴道给药后观察,不良刺激,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用药后隔日观察,,不显余粉,宫颈糜烂得以较快修复。

治愈率为6815%100,%以上,衣原体DNA转阴率。

311112重楼碾粉,每次,,隔日1次,5日为1杜,1998:3411.[10]王强,徐国钧.中药七叶一枝花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研究[J].中草药,1987,18(11):526.[11]王强,许国钧.七叶一枝花类对逆转录酶的抑制作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7,18(3):195—198.[12]石小枫,杜德极.重楼总皂甙对H22动物移植性肿瘤的影响[J].中药材, 1992,15(2):35.[13]骆和生.常用抗肿瘤中草药[M].广东科技出版社,1981,50.[14]吴廷楷,周世清,尹才渊,等.重楼总皂甙止血作用的药理研究[J].中药疗程,治愈率为911143112治疗各种痛症七叶莲注射液及片剂经临床验证,对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胃肠痉挛、胆绞痛、风湿关节痛等均有明显的疗效4讨论[20]。

治疗胃部疼痛52例有效率9412%,治疗肠道疼痛17例[6]有效率9411%,治疗胆道疼痛有效率75%。

药理与临床,1987,4:39—42.[15]罗刚,吴延楷,周永禄,等.重楼皂苷C止血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药药理随着中药现代化的推进,许多疗效确切的名优中药的二次开发研究进展迅速,七叶莲也不例外,特别是七叶莲抗肿瘤作用肯定后,再次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但目前市场上七叶莲制剂较少,而且主要作镇痛药,用于风湿痹痛,皮肤炎症,外伤疼痛。

笔者认为七叶莲的化学成分复杂,药理活性强,临床应用范围广。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着眼于其治疗癌症的生理活性和独特的药用价值,通过现代药理研究,为一些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发现了一些新的作用,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此外,通过分析七叶莲在临床的应用,其多数是以复方入药,而符合国际标准的药物较少。

所以,进一步加强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和对有效成分的深入药理研究,依据复方的组方拆方理论,研制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能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新药,是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1]左予桐.云南重楼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5.与临床,1988,4(2):37—39.[16]张寅恭,卢凤英.七叶一枝花的杀精子作用[J].中草药,1981,12(2):40.)等4种化合物抑精子活性的研究[J].中草药,[17]曹霖.七叶一枝花(Ⅱ1987,18(2):215—220.[18]武珊珊,高文远,段宏泉,等.重楼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35(3):344—347.[19]成兴华.蚤休加抗痨药综合治疗淋巴结核溃疡3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9):559.[20]上海中药一厂.汉桃叶注射液和汉桃叶片[J].中草药通讯,1976,215(5):23.),女,汉族,河北永年县人,副主任医师,医学作者简介:赵君英(1959—学士,长期从事中医儿科疾病治疗。

(本文校对:李秀峰收稿日期:2009-05-18)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临床研究进展张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天津300193)摘要:概述了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在维护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对放化疗增效减毒、预防肿瘤转移与复发的临床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并着重对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研究发展需求、目标及方向、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四个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进展;中医肿瘤学doi:10.3969Πj.issn.100328914.2009.11.110文章编号:100328914(2009)21122226204中医药在我国肿瘤治疗中始终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临床中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特别是九五以来,通过中医学者的不懈努力,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研究已经从简单的临床研究逐步走向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大规模临床研究。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并不是单纯的中医治疗加西医治疗,也不是一种治疗接一种治疗的试用,而是在分析了患者机体的情况、肿瘤病理的特点、中西医疗法各自的优势及不足之后,中西医之间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密切配合,有机结合的协同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进展,为肿瘤综合治疗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就。

1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临床研究取得的成就111维护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生活质量研究是目前肿瘤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在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光明中医2009年11月第24卷第11期CJGMCM November2009.Vol24.11 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开展中医药维护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对发展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沈丽达等[1]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明显改善症状、增加体重、提高体力状况评分。

刘永叶等采用补中益气汤观察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显示该疗法能显著提高降热总有效率、改善食欲、体力质量和体力状况,且患者焦虑、易怒、抑郁发生率明显降低。

张红等[3]对50例放疗和康复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治疗能显著提高中医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

朱红等[4]对120例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放疗加参附注射液组头晕、乏力缓解率为8115%,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的4418%,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112对放、化疗增效减毒的研究放、化疗是目前肿瘤临床治疗的主[2]・2227・肠解毒、凉血导滞,方用白头翁汤合黄连白芍汤、槐花散等加减治疗;对放射性膀胱炎,治宜清泄瘀毒,滋阴利水,方用茵陈蒿汤合猪苓汤加减;对放射性脑脊髓炎,宜滋肾填精,通络祛瘀,用左归饮合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活血化瘀法、益气培本法、养阴扶正法、化痰散结法与放疗配合,能提高放疗效果,配合益气养阴中药能明显减轻放疗毒副反应[10]。

11214预防肿瘤转移与复发的研究肿瘤转移与复发是临床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康复,转移。

例如:,抑制肿瘤灶周围新生血管,;清热解毒中药,可以清除内热,使,恢复机体的机能平衡,增强抑制癌细胞繁殖的能力,使某部位的肿瘤得到控制或治愈。

三参冲剂[11]通过体外及体内实验证实对Lewis肺癌有抑制转移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U2PA的活性,提高PAI2I的活性,上调nm23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有关。

另外通过对高转移人巨细胞癌细胞系与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及相互粘附实验中,发现川芎嗪与苦参碱对内皮细胞与PG细胞的粘附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川芎嗪与苦参碱可明显抑制癌细胞与内皮细胞作用后CD44、CD49的表达。

其他如中药对肿瘤基质金属蛋白酶、血小板粘附蛋白表达等的研究也显示了抗浸润、抗转移作用的可能性。

11215临床规范化和疗效标准化的研究中医肿瘤临床规范化的建立要手段,但由于其严重的毒副作用,放、化疗毒副反应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毒副反应的研究,的地位与作用。

,可以减轻放射性炎症等,,11211胃肠道反应,化疗药物攻伐太过,导致脾胃受损,运化无权,升降失调,治宜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可予半夏泻心汤、藿香正气散或香砂六君子汤等加减治疗。

胃热明显者,可用竹叶石膏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等;中焦虚寒者,可用黄芪建中汤、理中丸等。

朱霞[5]等对8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采用党参、旋覆花、陈皮、半夏、生姜、大枣、茯苓、代赭石等中药组方防治化疗药物的消化道反应,与化疗同步进行,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215%,远远高于西药组45%的总有效率,并且在化疗过程中治疗组未见任何副作用,而对照组出现头晕、坐卧不宁、面红、心悸、出汗不良反应。

刘吕敏[6]是提高中医肿瘤临床整体水平的关键,也是中医肿瘤临床研究与国际接轨的关键。

而中医肿瘤临床疗效标准的确立,将为中医肿瘤临床科研提供更可靠的基础。

所以,开展中医肿瘤临床规范化和疗效标准化研究,对提高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研究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2]。

近几年来,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高质量循证医学研究证据不断出现。

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提供了系统的、成熟的治疗策略,它可以帮助医师和患者作出有关治疗的决定,在临床实践中为有序诊疗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和减少费用,更加有利于中医药全面发展。

周岱翰等[13]观察中医药在提高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中的作用,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方案,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病例按1∶1∶1比例分成中医组、中西医组以及西医组,临床试验在6家医院进行,纳入研究的合格病例294例,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主要终点指标中位生存期及中位疾病进展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