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鞋业反倾销事件分析与思考
摘要:反倾销(Anti-Dumping)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
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
世贸组织的《反倾销协议》规定,一成员要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遵守三个条件:首先,确定存在倾销的事实;第二,确定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的威胁,或对建立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第三,确定倾销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自从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遭遇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中国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抵制特别是2002年以来,中国受到各种贸易壁垒之多,涉及面之广,前所未有。
欧美等国的反倾销指控,严重一项了我国贸易的正常发展。
明确认识国内外环境,政府,企业,人民共同努力,根据不同角色制定不同对策,刻不容缓。
关键词:反倾销,贸易,原因,对策。
案例:欧美对华皮鞋反倾销扩展至澳门
从2006年10月7日欧盟对中国内地出口皮鞋征收反倾销税以来,未受波及的澳门皮鞋出口量在近两年出现了猛增的状况。
《第一财经频道》从中国皮革协会了解到,由于怀疑内地皮鞋绕道澳门出口,欧盟对中国皮鞋发起的反规避调查于近日有了最终结果。
2008年4月29日,欧盟成员国通过表决决定,对澳门出口的皮鞋同样征收16.5%的反倾销税。
澳门出口量猛增"对澳门征收反倾销税是在我们的预料中,无锡中铁快运此前我们已经向企业发过很多次预警,包括反规避方面,但是有些中小型鞋企还是走了这一条路。
"中国皮革协会有关人士对记者说。
此次,对澳门皮鞋征收反倾销税的有效期与内地皮鞋反倾销税一样,直至今年10月7日。
根据欧盟的贸易统计数字,2005年4~12月期间,从澳门出口欧盟的皮鞋约为50万双,但2007年同期,这一数字已激增至850万双。
而澳门自身的皮鞋业生产量并不大,加上2005年全球成衣配额取消,皮鞋生产已大幅减少。
根据欧盟调查,内地同期出口到欧盟的皮鞋出现大幅减少的状况,其认为自欧盟对内地皮鞋征收反倾销税后,有很多企业转运澳门后进行出口。
目前,已有8家澳门企业参加了应诉,而欧盟表示,这8家澳门出口商所采用的原料绝大部分由内地供应商供给,当中包括皮革、塑料、鞋帮等,只有少量次要的材料在澳门本土采购,占组装零部件总值不超过2%。
而澳门企业在调查期间强调,澳门出口到欧盟的皮鞋有所增加,并非因规避反倾销税引起,现在从澳门出口的皮鞋
全部源自澳门,符合欧洲的原产地规则。
目前虽然存在规避情况,但就此上述省市反映,绕道澳门出口的企业很少。
反倾销税实施以来,已经给企业出口带来了实质影响。
奥康集团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奥康有60%的鞋子出口到欧洲,而欧盟反倾销造成奥康近15%的欧洲订单流失,一些进口商因进口成本变化将订单转向越南、巴基斯坦等地区。
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数据显示,受反倾销影响,内地皮鞋出口欧盟呈现量减价增的状况,去年对欧盟出口皮鞋数量1.2亿双,比2006年同期减少6.6%。
有业者分析称,欧盟对中国内地和越南皮鞋采取反倾销措施前,不少鞋厂为降低生产成本将工厂转移至内地,澳门鞋类出口量持续下滑;欧盟向内地鞋征收关税后,部分澳门厂商在内地的生产线又回流澳门,导致出口量增加。
此次欧盟将把反倾销税的征收范围扩展至澳门,这对于本来已经营困难的澳门鞋企来说将是雪上加霜。
分析:
欧盟对华反倾销的本质实际是贸易保护主义,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损害了国家自由贸易持续,既是对中国相关行业的危害,同时也是对欧盟成员国广大消费者的利益造成一定损失。
一,不当性分析
(1)本质是贸易保护主义。
欧盟不公正地延长反倾销措施,实质是金融危机时代对中国持续频繁实施贸易保护之一的惯性使然。
欧盟对其鞋业的保护进行了14年,目前不存在受损情形,延长反倾销措施,不会使其鞋业受益,只会损害中国以及欧盟消费者利益。
2009年11月29日,欧盟反倾销咨询委员会上,多数成员国从实际出去,反对延长措施,但欧盟仍然屈从贸易保护主义压力,显示其在贸易保护主义愈行愈远。
违反WTO相关规则,集训害了中国合法利益,又惩罚了其成员国消费者,损害同中国友好政治经贸关系健康发展。
(2)违反WTO相关程序原则。
欧盟成员国违反贸易公平原则,忽视中方提供的证据,程序明显不足。
案件审查中,中方没有足够权力辩护,贸易保护主义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欧盟市场经济地方标准认定和适用程序也十分混乱也是其关键原因。
此外,事实上,复审调查中,出口商,进口商,出口国提出问题进行阐述,反驳,发表意见权利受到不当限制,中方企业,欧盟企业,及消费者利益并未得到关注。
(3)违反WTO相关实体规则,根据WTO《反倾销协议》,倾销最起码条件是量大,对国内有严重损害,倾销钰损害的因果关系。
目前,欧盟相关企业指标良好,对外出口强劲,在供应链中,面对的是中高端市场,其产品与中国并不直接竞争,对华反倾销没有实体上的依据。
二,我国应对的法律措施:
(1)充分利用欧盟法律救济渠道。
价钱和进口商一集最终用户多方合作,利用本土优势,加强整体抗辩能力。
(2)利用世贸组织终端解决机制,我国已于2010年2月4日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
(3)加强与欧盟之间政治经济领域谈判,在世界贸易复苏的今天,避免滥用贸易保护措施,应通过和平,共赢互利的解决之道,早日恢复贸易自由。
目前欧盟成员国内部要求正常贸易欲望强烈。
因此谈判有望停止反倾销措施,此外,中国也因联合其他受害国,对反倾销措施施加政治经济压力。
(4)运用完善好中国反倾销,反补贴的保护措施。
2001年年末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自200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中国反倾销法律法规与WTO协议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三,欧盟对华皮鞋反倾销引发的思考
(1)反倾销中公共部门及私营部门配合的重要性。
(2)明确欧盟各成员国在反倾销中的角色。
(3)发挥大型跨国公司的游说作用。
四,我国频遭国外岐视性反倾销的原因
国外带有及其严重歧视性的反倾销政策导致反倾销案件的增加。
WTO遏制非关税措施的使用使反倾销的作用更加突出。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出口竞争力的增强,使招致反倾销带有一定的必然性。
我国产业和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尚不合理,行业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注重眼前利益。
数量众多的企业分散经营,加之行业管理和协调力度不够,出口管理不够规范,最终导致反倾销案件的发生。
在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中,约有50%的案件无企业应诉,结果使对方不战而胜。
五,对歧视性反倾销应对之建议与策略
反倾销已越来越成为一些发达国家首选的贸易措施,也是国际贸易中合法的贸易保护手段,因此我们出口产品时,应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教训,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和“走出去”战略,改善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形象,这是有效避免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前提条件。
2.政府应建立健全反倾销应诉机制,加大政府交涉力度,为企业应诉提供有利的支持和帮助。
3.建立、完善行业协会组织。
反倾销的应诉人是企业而不是一国政府,但遭反倾销的却是一国的所有企业,因而反倾销不是个别企业的事。
4.加大对外宣传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力度,坚决反对国外对我国歧视性的反倾销是政府和企业的共同责任。
5.建立灵活善变的经营策略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防遭反倾销的有效途径。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及生产要素市场的逐步规范化,靠低价竞销已不可行。
6.不应诉或企业应诉不力是企业自断出路的做法,企业敢于应诉是处理反倾销问题有关键
六,结论
我国的反倾销竞争力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有待提高,其影响因素众多,对我国有重要影响,如:失业率,通货膨胀,GDP增长等。
中国企业要想在新一轮保护主义浪潮中生存且发展壮大,就不得不直接面对目标市场的各种保护势力及影响,由于尚无良策可以彻底摆脱目前的窘境,因而只有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及途径,既要正面抗击,又要利用国外的“游说”规则施加影响,才能争取到有利的竞争地位。
我国要不断地增强反倾销竞争力,树立风险意识,改变国外对华反倾销现状。
参考文献:
(1)《经济全球化下反倾销的法律问题》陈明聪(第二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2)《国际服务贸易》陈霜华,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3)《反倾销的经济影响:对中国分析》苑涛,人民出版社
(4)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5)第一财经频道,
/Index_Columns/Index_Channels.aspx?id=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