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赏鱼鉴赏与饲养-马佳宁

观赏鱼鉴赏与饲养-马佳宁

《观赏鱼鉴赏与饲养》课程论文热带鱼中的仙子——孔雀鱼学生姓名马冉冉学号6011210221所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班级14-2指导教师任道泉【摘要】:孔雀鱼——热带鱼养殖爱好者最爱的观赏鱼之一,以其绚丽的颜色,优雅的游姿,犹如晚礼服般的尾和鳍,深深的吸引了无数的“鱼民”。

如同花中的牡丹,孔雀鱼集美丽,绚烂,优雅,尊贵于一身,被称为热带鱼中的仙子。

【关键词】:热带鱼养殖,孔雀鱼【正文】:一、外形特征孔雀鱼体长4~5 厘米,是最容易饲养的一种热带淡水鱼。

它丰富的色彩、多姿的形状和旺盛的繁殖力,倍受热带淡水鱼饲养族的青睐。

尤其是繁殖的后代,会有很多与其亲鱼色彩、形状不同的鱼种产生。

雌、雄鱼差别明显,雄鱼的大小只有雌鱼的一半左右,雄鱼体色丰富多彩,尾部形状千姿百态。

别名又称彩虹鱼、百万鱼、库比鱼。

孔雀鱼体形修长,有极为美丽的尾鳍。

成体雄鱼体长 3 厘米左右,体色艳基色有淡红、淡绿、淡黄、红、紫、孔雀蓝等,尾部长占体长的2/3 左右,尾鳍上有1—3 行排列整齐的黑色圆斑或是一彩色大圆斑。

尾鳍形状有圆尾、旗尾、三角尾、火炬尾、琴尾、齿尾、燕尾、裙尾、上剑尾、下剑尾等。

成体雌鱼体长可达5—6 厘米,尾部长占体长的1/2 以上,体色较雄鱼单调,尾鳍呈鲜艳的蓝、黄、淡绿、淡蓝色,散布着大小不等的黑色斑点,这种鱼的尾鳍很有特色,游动时似小扇扇动。

二、生长繁殖孔雀鱼属卵胎生鱼类。

繁殖力强,性成熟早,幼鱼经3-4 个月饲养便进入成熟期可以繁殖后代,性成熟迟早与水温高低、饲养条件密切相关。

孔雀鱼繁殖时要选择一个较大的水族缸,水温保持在26 摄氏度。

PH 6.8-7.4,同时要多种一些水草,然后按 1 雄配 4 雌的比例放入种鱼。

待鱼发情后,雌鱼腹部逐渐膨大,出现黑色胎斑;雄鱼此时不断追逐雌鱼,雄鱼的交接器插入雌鱼的泄殖孔时排出精子,进行体内受精。

当雌鱼胎斑变得大而黑、肛门突出时,可捞入另一水族箱内待产。

待产箱中的温度应比原水温高1~2 度,箱底放青苔或水草,给小鱼设一个避身之处。

雌鱼产仔后,要立即将其捞出,以免吃掉仔鱼。

或者要塑料片围成漏斗状,侵入水中,将产仔雌鱼放在漏斗中,使仔鱼产出后从漏斗下空洞掉入漏斗外水体,雌鱼就吃不到仔鱼了。

孔雀鱼每月产仔一次,视雌鱼大小,每次可产10-120 尾仔鱼,一年产仔量相当多,故有“百万鱼”之称。

繁殖时应注意,同窝留种鱼不要超过三代,以免连续近亲繁殖导致品种退化,使后代鱼体越来越小,尾鳍变短。

最好引进同品种鱼进行有目的远缘杂交,以防次品种退化,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

但孔雀鱼寿命很短,一般只有2-3 年。

第一胎一般产的比较少,大约产10~80 尾;第二胎大约产80~120 尾。

价格几元到几十元甚至几百元 1 条不等孔雀鱼在狭窄的区域内会有争地盘的现象,出现达到导致鱼只致死,所以当地方狭小的时候适合单条养殖。

三、生活习性孔雀鱼适应性很强,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2—24℃,喜微碱性水质,pH 7.2—7.4,食性广,性情温和,活泼好动,能和其他热带鱼混养。

孔雀鱼易养,但要获得体色艳丽,体形优美的鱼则从鱼苗期就需要宽大的水体,较多的水草,鲜活的饵料,适宜的水质等环境。

孔雀鱼4~5 月龄性腺发育成熟,但是繁殖能力很弱,在水温24℃,硬度8 度左右的水中,每月能繁殖 1 次,每次产鱼苗数视鱼体大小而异,少则10 余尾,多则70~80 尾。

当雌鱼腹部膨大鼓出,近肛门处出现一块明显的黑色胎斑时,是临产的征兆。

孔雀鱼,卵胎生将鱼的代表,由于周期性的生产力,使得它赢得「百万鱼」的封号,也因此常是初饲养观赏鱼者家中的常客。

早期的孔雀鱼以东南亚进口及国内南部生产为主,两者的共通特性是对水的硬度要求很高,且都是采室外培育的方式,因此充分受到阳光的洗礼,所以色泽显得特别灿烂。

起初孔雀鱼虽为各界所接受,但落得和其它鱼种混养及廉价易阵亡的悲惨印象,因此国内观赏鱼的发展虽有数十年的历史,而孔雀鱼却得数十年如一日,毫无进展可言。

这期间虽然有数波推展孔雀鱼的动作,但始终因天时地利种种条件不配合而无疾而终。

主要是国内观赏鱼界数十年来的高度开发,至今已进入瓶颈,因此在这波倡导活动之下终于获得各方的响应,让孔雀鱼在观赏鱼界中建立一个新的领域。

孔雀鱼往往是初学入门者第一次饲养的鱼种,却也常常是养鱼数十年者重拾的鱼种,此现象正巧说明了孔雀鱼易懂难精的特性,无怪乎能让人如此的着迷,愿意摒弃所有的鱼种只留孔雀鱼。

四、孔雀鱼的中外史(一)国外孔雀鱼:在1859 年,德国鱼类学者WilhelmC.H. Peters 在委内瑞拉首都卡拉卡斯,因此他成了最早开始描述这种小型淡水鱼的科学家。

由于孔雀鱼拥有多种的色彩花样,所以也被大家称为彩虹鱼。

孔雀鱼会用它朝上翘的嘴吃掉靠近水面的蚊子幼虫,所以野生的孔雀鱼曾在1930 年代,被引进新加坡,来控制红树林沼泽地的蚊子数量。

事实上,根据各项资料的记载,玩赏改良的孔雀鱼的风气最迟在1950 年代就已开始。

像蛇王、红孔雀这一类的鱼只可说是开路先锋。

我在观赏 E T30 年特集时,特别注意到主角小男孩的房中有一缸孔雀鱼,里头便含有红孔雀及红尾蛇王镜头有清楚的带到,以体型来说,和现在的红孔雀相较一点也不逊色,一定是人工改良的产品。

我想这也是为什麼美国的红孔雀体型及色泽如此优良的主因。

(二)国内孔雀鱼:国内的孔雀鱼以引进的历史来说,不会超过10 年(这里通称的孔雀鱼是以纯系的孔雀鱼而言)。

最初由贸易商引进,大部份的系统来自于日系,少数是德系的系统。

事实上国内比赛的规则及饲养风格也大多偏向日本尤其是纹路系的鱼只如草尾、蛇王、马赛克等。

在国内玩家争相饲养的改良下,像马赛克、草尾、蛇王一类的鱼只,都有和日本抗衡的实力(当然是以一般的饲养条件作基础)。

实际上像马赛克的发展,和日本就有较大的不同。

日本方面认为马赛克尾部要有红、黄、黑三种颜色构成。

台湾方面则以偏好红底黑纹或蓝底黑纹的颜色,但不论审美观点如何,一心想作出优良的孔雀鱼都是值得我们佩服的。

在自然界中,有蓝色色泽的个体一般来说是偏少的。

也因此六年前莫斯科蓝被引进的时候,造成相当大的风潮。

一度饲养的人品可能多达众多孔雀鱼人口的50%以上。

(以经营新未来旧版时注册的人口和饲养鱼只种类的比例推算)。

比赛时单色组往往是一整片莫斯科蓝的天下。

然而由于饲养人口众多满,又该种鱼只体型较大,易于饲养,造成整个价格的崩盘。

在南部的渔场里,作者曾见过满满70 几缸的深蓝-黑色的莫斯科蓝乏人问津在众多饲养者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又慢慢的退却了。

在台湾,常常会有一窝蜂赶流行的情形发生。

等到流行一过,遗留下来的破坏往往非当初引进者所能想到。

像美国鰲虾、巴西龟都是很明显的例子。

还好人工育成出的孔雀鱼极难于自然界中生存。

在此呼吁各位新手或老手,一定要谨慎的评估鱼只的数量,由于孔雀鱼算是多产的物种一胎多达40-60 只在玩家细心的照料下,可以全数育成,何况生产周期只有22 -26 天,因此若无详细计划,到时一定会鱼满为患。

除了照料不来外,恐怕也失去养鱼最主要的目的-修身养性。

较好的方法是能够做好公母隔离,并且将多余的鱼只送出或卖出。

总之,对孔雀鱼付出越多心血,越能得到漂亮的鱼只。

五、孔雀鱼的最美品种1.马赛克孔雀鱼(Mosaic):马赛克的原文是指“镶嵌细工做成的物品”。

在此却是形容孔雀鱼尾部的众多色彩和花样。

马赛克孔雀的花纹分成两种:一种是镶嵌状的花纹,另一种则是略呈环状排列的花纹。

马赛克孔雀的特色:尾鳍基部与身体交接处有一块“深蓝”色的色块,这点也可以用来与草尾孔雀作区别。

马赛克孔雀的标准要求:尾鳍纹路鲜明,背鳍越宽大越好,并且纹路最好和尾鳍一致。

2.草尾孔雀鱼(Grass)草尾孔雀是由*本水族专家人工改良出来的品种。

草尾孔雀按尾鳍色泽不同,分成两种:一种是标准尾鳍的草尾,底色不拘;另一种则是玻璃尾,尾鳍较为透明,因而上面的斑点就象喷点状的分布,朦胧之美犹如“纱丽”。

草尾孔雀的特色:宽大的尾鳍上布满黑色圆形的细小斑点,花纹细致如草皮。

草尾孔雀的标准要求:尾鳍一定要宽大,背鳍也一样,更要有厚实的感觉,花纹也应该和尾鳍一致。

鱼身上呈现的色块呈自由均匀分布。

3.礼服孔雀鱼(Tuxedo)礼服是指孔雀鱼的后半身为黑色、深蓝色或其他的纯色调,而尾鳍上应该没有任何杂色斑点或花纹,整体感觉素雅大方,如穿着晚礼服的美人雍荣华贵。

礼服孔雀的特色:尾鳍要比其他品系的孔雀鱼更为宽大且长。

礼服孔雀的标准要求:尾鳍部分的色泽要均匀,绝对不可掺杂任何斑点或花纹,整体的色泽需要单一化以及色彩的纯度。

4.蛇王孔雀鱼(King Cobra)蛇王孔雀鱼身上布满复杂纹路构成的图案,看起来就如同蛇类的皮肤斑纹,总体纹路与马赛克孔雀很相近,只是更为细致。

蛇王孔雀的特色:鱼身体表的色泽呈现蓝、绿等具有金属质感的色泽,配以细密的花纹,极为夺目。

5.金属孔雀鱼(Metal)金属孔雀鱼是由俄国水族专家人工改良出来的迷人品种。

金属孔雀的特色:鱼身前半部分呈现出特殊的金属蓝。

在水质状况不佳或者鱼体不适的时候,这块金属蓝的色块会转变成为黑色,提醒饲养者引起注意。

【参考文献】1. 《台湾优质孔雀鱼协会网站相关文章》作者:徐海圣2.《孔雀鱼摄食水平与饵料种类优化研究》作者:贺筱蓉3.《告诉你最美丽的热带鱼》作者:舒妙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