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常见急症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
常见急症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
临床表现
心功能分级
Ⅰ级:仅有心脏病体征,无症状,活动不受限,心 功能代偿。 Ⅱ级:活动量大时出现症状,活动轻度受限。 Ⅲ级:活动稍多即出现症状,活动明显受限。 Ⅳ级:安静休息时也有症状,活动完全受限。
辅助检查
(一)X线检查 心影呈普遍性扩大,搏动减弱, 肺纹理增多,肺门或肺门附近阴影增加,肺部淤血。
用药护理
护理措施
按医嘱用呼吸兴奋剂、洋地黄类药、血管 活性药、脱水药、利尿药等,密切观察药物的 疗效及副作用。
合理营养
护理措施
选择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和富 含维生素的饮食,必要时可行静脉高营 养。
护理措施
心理支持、健康教育
心理支持 关心体贴患儿,耐心向患儿及家长解释有关问题,减轻患儿及家 长的恐惧心理。 健康教育 向家长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病因和诱因等疾病知识,取得合 作。教会患儿及家长如何进行有效咳嗽、咳痰技术。指导家长给孩 子制定合理的活动与休息计划。增强体质,避免诱因,如预防感染, 合理营养等。
治疗要点
治疗要点
(四)维持心、脑、肺、肾功能 1.呼吸兴奋剂:中枢性呼衰可用山梗菜碱、尼可刹米等交替肌肉注射或 静脉给药。 2.强心剂及血管活性药物:伴发严重心衰时,及时应用毒毛花甙K等快速 强心剂。血管活性药物主要选择酚妥拉明或东莨菪碱。 3.脱水剂:治疗脑水肿是打断通气功能衰竭-呼吸性酸中毒-脑水肿恶性 循环的重要环节,常用20%甘露醇。 4.利尿剂:防治肺水肿是治疗呼衰的措施之一。可用呋塞米或乙酰唑胺。 5.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采用地塞米松。 (五)人工辅助呼吸 气管插管或切开,采用机械呼吸机。
第3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是 指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心脏不能泵出足 够的血液以满足机体组织代谢的需要,并导致静脉回流 受阻、脏器淤血等一系列病理临床改变,是小儿时期常 见的危重症之一。
病因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血管因素
先天性心脏病 心肌炎 心瓣病
实验室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做血常规、 便常规、尿常规、血糖、血钙 及脑脊液检查。必要时可做眼 底检查、脑电图、心电图、头 颅B超、脑CT、脑MRI等。
治疗要点
为控制惊厥发作,寻找和治疗病因,预防惊厥复发。 (一)控制惊厥发作
1.止惊药物:地西泮为首选药物;苯巴比妥钠是新生儿抗惊厥首选药 物;10%水合氯醛 ;苯妥英钠 地西泮无效时可选用,适用于癫痫持续 状态,需监测心律及血压;复方氯丙嗪。
根据病因
辅助检查
做相应的检查: 如胸部X线片,头颅CT等
治疗要点
基本原则
治疗原发病及防治感染;改善呼 吸功能;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维持心、肺、脑、肾功能;及时进行 辅助呼吸。
治疗要点
治疗要点
(一)病因治疗及防治感染 (二)改善呼吸功能 保持气道通畅,解除支气管 痉挛,给氧。 (三)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 静脉输液供给 应有的热量、水和电解质,以防止脱水及电解质失 衡。呼吸性酸中毒以改善通气为主,合并代谢性酸 中毒时给予碳酸氢钠。
护理诊断/问题
气体交换 受损
急性呼吸衰竭 护理诊断/问题
清理呼吸道 无效
密切观察病情
护理措施
1.呼吸频率、节律、类型、心律、血压及血气分析。 2.注意患儿全身情况、皮肤颜色、末梢循环、肢体温 度变化。 3.准确记录出入量。
护理措施
保持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
1.协助排痰 。 2.吸痰:吸痰前充分给氧;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负压不 宜过大,吸引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损伤气道黏膜和继发感染。 3.湿化及雾化 。 4.合理给氧 :给氧的原则为既能缓解缺氧,又不抑制颈动脉窦和主动 脉体对低氧分压的敏感性。
临床表现
婴幼儿
喂养困难、烦燥多汗、哭声低弱,而 颈静脉怒张、水肿和肺部湿啰音等体征不 常见。
临床表现
心力衰竭指征
①安静时心率增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不能用发 热或缺氧解释者。
②呼吸困难,青紫突然加重,安静时呼吸>60次/分。 ③肝脏肿大,超过右肋缘下3cm以上,或在短时间内较前肿大超过 1.5cm以上,而不能以横膈下移等原因解释者。 ④心音明显低钝或出现奔马律; ⑤突然烦燥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而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者。 ⑥尿少和下肢浮肿,已除外营养不良、肾炎、维生素B1缺乏等原因 造成者。 上述1~4项为主要临床诊断依据,尚可根据其他表现1~2项辅助检查综 合分析。
非心血管因素 呼吸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其他 如贫血、甲亢等
临床表现
年长儿
症状: 乏力、劳累后气急、食欲减退、多汗、腹痛、 咳嗽、尿少和水肿。 体征: 面色苍白,颈静脉怒张,心脏扩大,心率过 速,心音减低、有奔马律;呼吸急促,重者端坐 呼吸,肺底部可闻到湿啰音;肝脏肿大有压痛, 肝颈静脉征阳性。
护理措施
降温
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2.高热时及时采用正确降温措施。 3.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
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加强经常巡视,注意患儿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瞳孔及神志改变。发现异常,及 时通报医生,以便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2. 惊厥发作时,应注意惊厥类型。若惊厥 持续时间长、频繁发作,应警惕有无脑水肿、 颅内压增高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及时采用降颅 压措施。
控制水盐摄入
护理措施
一般给予低盐饮食,重症患儿有时给无 盐饮食。要少量多餐。水肿严重时应限制入 量。静脉补液时滴速不可过快,以防加重心 衰。
护理措施
给氧
患儿呼吸困难和有青紫时应给氧气吸入, 有急性肺水肿如吐粉红色泡沫痰时,可将氧 气 湿 化 瓶 中 放 入 30% 酒 精 , 间 歇 吸 入 , 每 次 10~20分钟,间隔15~30分钟,重复1~2次。
护理诊断/问题
有窒息 的危险
有受伤 的危险
惊厥 护理诊断/问题
体温过高
潜在并发症 颅内高压症
护理措施
防止窒息
1.保持安静。 2.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 3.按医嘱应用止惊药物。
护理措施
防止外伤
1.防止皮肤磨擦受损。 2.防止舌咬伤。 3.防止坠地,切勿用力强行牵拉或按 压患儿肢体。 4.专人看护。
临床表现
高碳酸血症
1.早期:患儿出现出汗、摇头、 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皮肤潮红。
2.后期:出现惊厥、昏迷、视神 经乳头水肿,呼吸性酸中毒等。
辅助检查
血气分析
早期或Ⅰ型呼衰: 氧分压(PaO2)≤50mmHg(6.65kPa) 二氧化碳分压(PaCO2)正常 晚期或Ⅱ型呼衰: 氧分压(PaO2)≤50mmHg(6.65kPa) 二氧化碳分压(PaCO2) ≥50mmHg(6.65kPa)
多见于新生儿或小婴儿
临床表现
• 惊厥持续状态
发作持续超过30分钟或2次发 作间歇期意识不能恢复者。
• 高热惊厥
多见于1~3岁的小儿,单纯发热诱发的 惊厥是小儿惊厥常见的原因。多发生于 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期,当体温骤升至 38.5℃~40℃或更高时,突然发生惊厥。 有单纯型高热惊厥和复杂型高热惊厥两 型
2.掌握小儿惊厥、急性呼吸衰竭、充血 性心力衰竭、急性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及护 理措施。
第1节 小儿惊厥
惊厥是指由于神经细胞异常 放电引起全身或局部肌群发生不 自主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同 时伴有意识障碍的一种神经系统 功能暂时紊乱的状态。
病因
惊厥
颅内 感染
颅外 感染
颅内 疾病
颅外 疾病
病因
感染性 疾病
健康指导法,指导家 长待发作缓解后再迅速将患儿送往医院查明原因;
2.向患儿及家长介绍避免受伤的有关知识; 3.向患儿及家长介绍预防再发的有关知识,如 高热惊厥和癫痫的预防; 4.指导家长观察后遗症。
第2节 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 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和(或)外周性的呼吸生理 功能障碍,以致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伴或不伴 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
2.针刺法 针刺人中、百会、涌泉、十宣、合谷、内关等,在2~3分 钟内不能止惊时,应迅速选用上述药物。此法适用于药物暂时缺如时或院 外。 (二)病因治疗
尽快找出病因,采取相应治疗。 (三)对症治疗
昏迷患儿常有脑水肿,可静脉应用甘露醇及呋塞米;肾上腺皮质激 素对炎症性、创伤性脑水肿效果较好。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焦虑
护理措施
减轻心脏负担、增加心肌功能
1.休息:患儿可取半卧位;集中进行护理;衣服要宽松,被子要松软, 以利呼吸。根据心衰的不同程度安排不同的休息,心功能不全1度, 应增加休息时间,但可起床在室内做轻微体力活动;2度心功能不全 应限制活动,增加卧床时间;3度心功能不全应绝对卧床休息。随着 心功能的恢复,逐步增加活动量。 2.遵医嘱应用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评估用药后效果。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鼓励患儿食用纤维较多的蔬菜、水 果等。必要时给予甘油栓或开塞露通便,或每晚睡前服用少量食用油。
临床表现
低氧血症
1.紫绀 是缺氧的典型表现。 2.心血管功能紊乱 缺氧早期,血压上升,心率增快,心排 血量增加,以后则因心率减慢,心律不齐,心排血量减少,致血 压下降而出现休克。 3.神经精神症状 早期烦躁、易激惹、视力模糊,随之淡漠、 嗜睡、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出现颅压增高、惊厥及脑疝表现。 4.消化系统症状 可有食欲减退、恶心等胃肠道表现,严重 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 5.肾功能障碍 少尿或无尿,尿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白细 胞及管型,甚至肾功能衰竭
分类
呼吸衰竭
分类
原发病变部位 中枢性呼衰和周围性呼衰
病理生理 通气功能障碍和换气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呼吸系统症状
1.呼吸困难 气道阻塞性疾病常见呼吸频率 加快及鼻翼扇动,辅助呼吸肌活动加强。呼吸中 枢受累常表现呼吸节律紊乱,呈现潮式呼吸、叹 息样呼吸、抽泣样及下颌呼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