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博箱梁设计技术标准

桥博箱梁设计技术标准

普通箱梁及预应力箱梁设计标准
本工程箱梁设计在满足桥梁相关规范的基础上,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计算部分:(设计荷载标准为公路-I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1)
1.桥梁全宽8m的匝道在内力计算时,均按双车道进行计算。


对于抗扭计算及抗倾覆计算需同时考虑单车道进行验算复核。

5.体系温差按升降温30 C°考虑。

6.活载横向分布系数在多车道折减的基础上乘1.2的偏载系数。

(例:3车道,则横分系数为3x0.78x1.2=2.808)
7.桥博中结构自重系数取1.05。

8.结构内力按照全截面计算,估算受拉钢筋面积时,有效宽度
按照新桥规第4.2.3条规定计算,受拉区悬臂考虑有效分布宽度,受拉区箱室顶、底板考虑有效分布宽度。

9.预应力箱梁张拉控制应力为0.73f pk=1357.8MPa。

10.注意应按新桥规第5.2.9条计算截面抗剪要求。

二、施工工艺要求:
1.对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要求强度及模量达100%时方可
张拉预应力,龄期不小于7天。

2.箱梁梁端顶板张拉工艺注意梁端应力及强度控制。

3.取消预应力钢筋超张拉。

三、箱梁外形:
(1)、普通箱梁顶板厚为0.25米,底板厚为0.22米,底板不加厚。

预应力箱梁底板、顶板厚为0.25米,底板厚为0.22米。

(跨径超过35米,在支点附近随腹板加厚段加厚底板:底板厚0.3~0.4米),边跨梁端底板不加厚。

(2)、桥宽8米时,横断面采用单箱单室,普通钢筋混凝土箱梁腹板厚度加厚段采用60cm,正常段取40c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腹板厚度加厚段采用70cm,正常段取50cm。

连接墩位置边横梁因放置支座需要加宽。

桥宽8<B≤10米时,横断面采用单箱双室,普通钢筋混凝土箱梁腹板厚度加厚段采用50cm,正常段取30cm;预应力混凝
土箱梁腹板厚度加厚段采用60cm,正常段取40cm。

桥宽大于10米时,横断面采用单箱多室,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腹板加厚段厚度最小70cm,正常段厚度最小50cm,根据布束情况可适当加大腹板厚度,普通钢筋混凝土箱梁腹板厚度加厚段采用60cm,正常段取40cm。

(3)、桥宽大于12米(不包括12米)的箱梁悬臂取2.5米,箱梁梁端厚度由15cm渐变到60cm。

桥宽小于12米(包括12米)的箱梁悬臂取1.7米,箱梁梁端厚度由15cm渐变到45cm。

箱梁外形图中应注明悬臂端部12cm与防撞护栏或波型护栏同期浇注。

(4)、(边墩腹板加厚段+边横梁宽度)取0.2倍边跨跨径(不包括渐变段长度)。

(5)、(中墩腹板加厚段+中横梁宽度/2)约取0.23L,若有施工缝,则长度再增加2米。

湿接段长度为2米。

(6)、渐变段长度为2.5米,箱梁箱室相邻腹板中心距最大4米。

(7)、平曲线半径小于250米或跨径大于30米的箱梁,跨间应设置跨间横隔板,普通箱梁其间距布置为10m一道;预应力箱梁其间距布置为15m一道,隔板厚度30cm。

(8)、普通箱梁边横梁宽度取1.0米,中横梁宽度取1.5米。

,异形段中横梁宽度根据计算确定。

(9)、预应力箱梁边横梁宽度取1.25米,中横梁宽度取1.8米。

特殊部位可根据计算取值,单个最大宽度不应大于2.4米。

若箱
梁需设置高低横梁,则考虑采用1:5的纵向渐变衔接梁高。

(10)、箱梁立面内抹角为上端为0.45x0.15米,下端为0.15x0.15米。

平面抹角为0.15x0.15米。

通气孔采用φ8cm。

(11)、箱梁外形图中标注支座中心线到伸缩缝中心线距离为40cm。

(12)、箱梁伸缩缝设置原则:
联长≤90米,设置80型伸缩缝,梁端距伸缩缝中心线距离3cm。

90米<联长<150米,设置160型伸缩缝,梁端距伸缩缝中心线距离5cm。

联长≥150米,设置240型伸缩缝,梁端距伸缩缝中心线距离10cm。

选取盆式支座的需按固定墩位置间距选取伸缩缝。

(13)、预应力箱梁梁端封锚混凝土顺桥向长度不大于15cm。

四、预应力箱梁应力控制:
短期荷载组合拉应力控制在1Mpa左右;长期荷载组合控制截面不出现拉应力;压应力控制在12 Mpa左右。

五、普通钢筋布置:
⑴、普通箱梁箍筋为直径φ12mm(若计算值大,则按计算取值)。

⑵、预应力箱梁箍筋为直径φ16mm(若计算值大,则按计算取值)。

⑶、箍筋必须采用封闭式箍筋,箍筋末端做135°弯钩。

⑷、预应力箱梁纵向钢筋:
顶板顶设置直径φ16mm@10cm布置,顶板底设置φ12mm @20cm。

底板顶设置直径φ12mm@20cm,底板底设置直径φ16mm@10cm。

悬臂端部每侧设置5根直径φ25mm纵向钢筋(防撞护栏和波形梁护栏下侧)。

带有湿接头方案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纵向顶板顶层、底板底层钢筋直径在湿接头处适当加大,间距10cm。

⑸、箱梁横向钢筋:
顶板顶设置直径φ16mm@10cm布置,顶板底设置直径φ14mm@10cm布置(8m匝道的单箱室箱梁顶板底设置直径φ16mm@10cm布置),底板顶设置直径φ12mm@20cm布置;墩柱间距小于8.5米,底板底设置直径φ12mm@10cm布置;墩柱间距大于8.5米,底板底设置直径φ14mm@10cm布置,H 线、K线(环形匝道)、J线、G线(右转匝道)的曲线段内的箱梁底板底设置直径φ14mm@10cm布置。

图中要注明:“顶板横向钢筋、底板横向钢筋与箍筋绑扎成整体”。

⑹、腹板宽度变化段箍筋布置如下图所示:
⑺、预应力箱梁普通钢筋布置需注意不可与预应力钢束冲突,
重点注意:
A:箍筋
B:横梁的骨架筋
C:底板顶层的横向钢筋
六、预应力钢束布置:
曲线预应力(R≤250m)混凝土箱梁的预应力钢束布置,宜靠外弧侧布置,钢束中心距不宜小于15cm;曲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钢束必须设置防崩钢筋,防崩钢筋设计应按不同半径和张拉力进行计算,防崩钢筋直径不小于φ14mm(一级钢),防崩钢筋顺桥向间距不大于400mm且图中须注明“防崩钢筋圆弧侧设置在钢束平曲线圆心侧,另一端需与箱梁箍筋进行绑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