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网络协议原理之V24接口(doc 13页)(完美版)

常用网络协议原理之V24接口(doc 13页)(完美版)

V.24接口

目录

V.24接口协议属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协议,它包括了接口电路的功能特性和过程特性。终端或计算机称为数据终端设备DTE(data teeminal equipment),调制解调器称为DCE (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1 功能特性

ITU-T V.24建议定义了接口电路的名称和它们的功能,包括100系列接口线和200系列接线;前者适用于DTE与调制解调器(DCE)之间、DTE与串行自动呼叫/自动应答器(DCE)之间的接口电路;后者适用于DTE与并行自动呼叫器(DCE)之间的接口电路。

1.1 100系列接口线(与RS-232C对照)

100系列接口线是V.24基本的通用接口线,它分为四部分:地线、数据线、控制线、定时线,RS-232C和V.24100系列相近,如表1所示。

表1 V.24和RS 232对照

接口线类型V.24接口线

代码(针)

RS 232

接口线

接口线

名称

方向

DTE→DCE DCE→DTE

地线101(1)

102(7)

AA

AB

保护地线 PG

信号地线 SG

数据线

103(2)

104(3)

118(14)

119(16)

BA

BB

SBA

SBB

发送数据 TXD

接收数据 RXD

辅助发送数据

辅助接收数据

控制线

105(4)

106(5)

107(6)

108/1(20)

108/2(20)

125(22)

109(8)

110(21)

111(23)

112(18)

120(19)

121(13)

122(12)

140

141

142

CA

CB

CC

CD

CE

CF

CG

CH

CI

SCA

SCB

SCF

RL

LL

TM

请求发送 RTS

允许发送 CTS

数据设备准备 DSR

把数据设备接至线路

数据终端准备 DTR

振铃指示(呼叫指示) CI(RI)

接收线路信号检测 DCD

信号质量检测

数据信号速率选择(DTE)

数据信号速率选择(DCE)

辅助请求发送

辅助允许发送

辅助接收线路信号检测

远地环回

本地环回

测试方式

定时线113(24)

114(15)

115(17)

DA

DB

DD

发送信号码元定时(DTE) TXC

发送信号码元定时(DCE) TXC

接收信号码元定时(DCE) RXC

√√

1.1.1 地线

●101线(AA)——保护地线 PG

这条线连在设备机壳上,也可以与外部大地相连。

●102线(AB)——公共信号地线 SG

该线为所有除了101线以外的100系列接口电路提供一个基准电位。在数据通信设备中,信号地线连到一点,通常用跨接线的方法把这点连到101线上。

1.1.2 数据线

●103线(BA)——发送数据线 TXD DTE→DCE

该线是DTE向DTE发送数据的接口电路。当103线保持OFF状态时,不能发送数据。只有当105线、106线、107线、108/l或108/2线处于接通状态(ON状态)时,103线才能接通,DTE才能把要发送的数据送到此线上。

●l04线(BB)——接收数据线 RXD DCE→DTE

该线是DCE把从线路上收到的模拟信号变成数据信号后送给DTE的接口电路。为了防止把强噪声当作信号送给DTE,由109线先检查输入信号的电平范围,检查合格后109线接通,这时104线才能接通接收数据。若109线处于OFF状态,104线也必须处于OFF状态。

1.1.3 控制线

●105线(CA)——请求发送线 RTS DTE→DCE

该线用于DTE对DCE发送功能的控制。105线接通(ON状态)时,DCE处于发送方式,若有调制器,将发送载频信号; 105线断开(OFF状态)时,表明DTE不想发送数据。当DTE要求发数据或正在发送数据时,105线都要保持ON状态。

●106线(CB)——允许发送线 CTS DCE→DTE

该线上的信号是DCE发出的,它是DCE收到DTE的RTS信号后延迟一段给定时间后对DTE的回答,响应105请求发送信号,ON状态表明DCE已准备好发送数据,可以接收来自DTE的数据并发送出去;OFF状态表明DCE不能发送数据。

●107线(CC)——数据设备准备 DSR DCE→DTE

这个信号是DCE送给终端设备的,告诉终端本地通信设备的状态。当它处于ON时,表明本地DCE已和通信信道接通,处于数传模式,不处于测试、对话或拨号方式。自动拨号MODEM 在拨通对方的DTE时给本地DTE发此信号。107线处于OFF状态时时,表示MODEM

准备工作没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只有125线(呼叫指示)可以动作,进行自动呼叫接收,并进行自动应答,107线信号的ON状态是由108/l或108/2的ON送到MODEM后,由MODEM 产生的。为了使107保持ON状态, 108/l或108/2必须处于ON状态。

●108/l线——把数据设备线路(RS-232C标准中无对应接口线) DTE→DCE

该线上信号控制DCE接到线路或与线路断开。108/l变为ON状态,则MODEM立即和通信线路接通,同时使107线变为ON;108/l变为OFF状态,则103线上所送的数据发送完后,MODEM和通信线路断开连接,但125线可以动作,也就是说MODEM可以接收从线路发来的呼叫信号,并由125线送到DTE。108/l一旦变成OFF状态,则在107变成OFF以前,它不能再转入0N状态。

●108/2线(CD)——数据终端准备 DTR DTE→DCE

该线也是对DCE接通或断开线路进行控制。108/2处于ON状态表示DTE已做好准备,但不能命令DCE连接到线路上,要使DCE连接到线路上,必须有一个辅助信号。DCE对于呼叫能自动应答,当收到远端来的振铃信号或收到自动呼叫设备发来的成功信号时,DCE才能和线路接通。108/2变为OFF状态时,在103线传送的数据传送完毕后,DCE和通信线路断开。

108/1和108/2这两条接口线只能用其中一条。当108/l或108/2一旦转变为OFF状态时,在107变成OFF状态之前,它不能转变为ON状态。从DTE的角度来看,用108/l或108/2来控制DCE与线路接通与否的方法是有区别的。108/l从OFF变成ON,DCE就自动和线路接通,而108/2接通时,如果没有辅助信号,DCE并不与线路接通。

在用交换线路进行数据通信时,使用108/l要特别注意。通信结束,108/l变成OFF状态,若在线路被切断后,又错误地变成ON状态,则这条线路就成为占线状态,其它数据终端设备发的呼叫信号就不能通过。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通常希望使用108/2。如果交换线路所用的MODEM是自动工作的则某个交换机一发出呼叫信号,125线就变成QN状态,这时108/2若是ON状态,MODEM就和线路接通,可以进行通信了。

●109线(CF)一一接收线路信号检测(数据载波检测)DCD DCE→DTE

该线信号表示从通信线路收到的载波电平是否在合适的规定范围内。109线为ON状态,表示接收信号在规定范围内,DCE已正确接收到远程DCE传来的载波信号,此时104线的数据是有效的;109线为OFF状态时,表示接收到的载波信号不在规定的范围,此时不能接收)104线上的数据。

●110线(CG)一一信号质量检测SQD DCE→DTE

该线信号处于OFF状态时,表示传输中有较高的错误概率;当该线信号处于ON状态时,表示错误概率较低。

●l1l线(CH)———数据信号速率选择(DTE) DTE→DCE

该线用于从双速率同步或异步DCE的两个数据信号速率中选择一个速率。当111线被DTE置成ON状态时,选择较高的速率,置成OFF时选择较低的速率。

●112线(CE)——数据信号速率选择(DCE) DCE→DTE

ll2线的功能与111线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112线由DCE来设置,用来选择DTE的两个基本点信号速率,以便与DCE的速率相一致。它们在接口中使用同一脚号,只能由一个电路起作用。

●125线(DCE)一一振铃指示CI DCE→DTE

该线信号表示DCE是否正在接收远程站的呼叫。ON状态表示呼叫信号正在被接收,OFF 状态表示不在接收呼叫信号,它的操作不受108/2线OFF状态影响。这一信号通常只在交换网上传输时使用,交换网上的MODEM都设计成带有振铃指示电路。在人工呼叫和应答下125线不用。

●140线(RL)一一环测/维护测试 DTE→DCE

该线上信号用来启动、释放DCE中的LOOP2或其它维护测试状态。ON状态表示建立LOOP2或维护测试,OFF状态将使LOOP2或维护测试状态释放。

●141线(LL)一一本地环测试 DTE→DCE

该线上信号用来控制DCE的LOOP3测试状态。ON状态表示建立LOOP3的测试状态,OFF 状态表示不处于维护测试状态,可以传输数据。

1.1.4 定时线

定时线在同步方式时用,是传送数据信号定时信息的信号线,此信号线有发送端控制和接收端控制两种。在异步方式时,定时线未定义。

●113线(DA)——发送信号码元定时(DTE) TXC DTE→DCE

该线是把发送数据的码元定时信号送给MODEM。使用此线时,对MODEM来说叫外同步。该线上的定时信号是占空比为1的方波,从ON状态至OFF状态的跃变应对准103线上信号元的中点,如图1(a)所示。因此,码元定时的周期决定了数据传输的速度。

在107线为ON状态时,113线必须不断地提供定时信号;107线为OFF时,113线可以提供定时信号,也可以个提供。

●114线(DB)一发送信号码元定时(DCE) TXC DCE→DTE

该线是把发送数据的码元定时信号送给DTE。对MODEM来说是内同步。114线和113线基本相同,区别在于113上的定时信号由DTE产生,送给DCE;而114上的定时信号由DCE 产生,送给DTE。此外,114从ON到OFF的变化点表示103上信号码元的终了,如图1(b)所示。113线和114线只能选用其中的一条。

115线(DD)——接收信号码元定时RXC DCE→DTE

MODEM用该线把它产生的接收信号码元定时送给DTE,该定时信号也是方波。由ON到OFF状态的跃变点对准104线上每个码元信号的中点,如图1(c)所示。

图1 发、收定时和数据关系

109线处于ON状态时,MODEM要不断向115线提供定时信号。109线变为OFF状态后,这个定时信号可以保留一段时间。

以上100系列接口线是V.24建议接口线的主要部分,另外V.24建议还有一些反向信道信

号线。

118线(SBA)——辅助发送数据 DTE → DCE

ll9线(SBB)——辅助接收数据 DCE → DTE

120线(SCA)——辅助请求发送 DTE → DCE

121线(SCB)——辅助允许发送 DCE → DTE

122线(SCF)——辅助接收线路信号检测 DCE → DTE

以上反向信道信号线的意义和正向信道对应信号线的意义相同.

一般情况下,接口电路经常使用的有12条信号线,其中发送码元定时长采用内同步,为一般的MODEM中都有发送时钟。对于异步通信不使用定时信号线,常用的借口线只有8条。例如,IBM PC机通过MODEM进行异步通信时,PC机异步口和MODEM的典型连接如图2所示。

图2 PC机异步口和MODEM的连接

1.2 200系接口线

200系列接口线专用于DTE和包含并行自动呼叫器的DCE之间的接口电路。如图3示。

图3 V.24 200系列接口线

其中,206、207、208、209线由DTE向DCE发送拨号号码(十进制)和控制字符,它的编码组合如表2所示。表中控制字符EDN用于表示拨号号码结束,使DCE等待被叫数据站的应当。控制字符SEP用于使自动呼叫设备插入适当大时间间隔。比如,在电话交换网络、

中,经内部小交换机外线时,在拨“0”之后往往需要一个停顿时间,才能拨后面的一串电话号码,此时可利用插入SEP来实现。

210、211线用于控制自动发送拨号数字的快慢,211线由DTE通知DCE,拨号数字已经是现在206-209上,DCE可以读取该数字。210线由DCE同志DTE,自动呼叫设备已经作好接收下一个数字的准备。

表2 呼叫数字编码

接口线 1 2 3 4 5 6 7 8 9 0 EDN SEP

206(20)207(21)208(22)209(23)1 0 1 0 1 0 1 0 1 0 0 1 0 1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0 1 1

2过程特性

V.24建议不但定义了接口电路的名称、功能,而且定义了各借口电路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操作要求,即过程特性。

在V.24接口电路中、107和108/l或108/2是一组控制电路,用于控制MODEM与通信线路的接续。108/l或108/2是由DTE发送控制命令,107是由DCE对108/l或108/2的响应。通常,对于采用人工呼叫和人工应答的数据站,DTE采用108/l进行控制,而对于自动呼叫和自动应答的数据站,DTE采用108/2进行控制。此时要求108/2和125线都成为ON状态才能导致MODEM与线路接续。125线成为0N状态表示自动呼叫和应答站已经做好准备。当DCE将107线置成ON状态时,DCE就可能向线路发送必要的线路信号(载频),以便对数据信号进行调整(如均衡、同步等)。当l07线成为ON状态,而且142线也成为ON状态时,表示DCE已做好准备,允许DTE发送数据信号进行维护测试。

在某些使用专用线路的场合,在DTE和DCE接口电路中可以不提供108/1、108/2和107线,此时可分别在DTE和DCE中将108/l或108/2和107固定接成ON状态。

V.24建议中的另一组控制电路是105和106。它们是在线路接续完成之后用于控制DTE 和DCE之间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过程。尤其是在半双工数据通信和分支数据电路的情况下,需要它们来分别实现数据传输方向的转换和探询/选择的转换。

DTE将105线置成ON状态。表明它要求发送数据,DCE检测到105为ON状态之后就进入发送方式,准备好发送数据,而且它也通知远程DCE调态到可以接收数据的状态。DCE将106置成ON状态向DTE表示它已做好了发送数据的准备。当105被DTE置成OFF状态,表明它要求停止发送数据,DCE将106置成OFF状态予以响应。

在半双工的MODEM中,当107处于ON状态后,如果105也处于ON状态,MODEM就开始

发送载频,经过一段时延将106置成ON状态,DTE就可以发送数据了。当107处于ON状态,105处于OFF状态,则开始检测输入的载频信号,一旦检测到载频信号,表示远程DTE要求发送数据,由DCE将109置成ON状态,通知DTE准备从104线上接收数据。

在全双工的MODEM中,由于通信双方随时都可以发送和接收数据,不需要倒换数据传输方向,因此DTE和DCE接口电路中可以不提供105线,而在DCE中将105线固定接成ON状态,这时将由107线代替105线的作用,控制载频的发送,并经过时延后,DCE使106处于ON状态。当l06接通之后,就允许DTE通过103线发送数据。当105和106都处于OFF状态时,DTE在103线上保持二进制“1”状态。在105和106都有处于ON状态,但是103线上无数据可发送时(空闲时间),DTE可以发送连续二进制“1”或“0”和“1”交替或保持定时同步的其它序列,如SYN字符或帧标志(Flag)等。

例:半双工异步通信方式中接口线操作顺序描述。

其操作过程如图4所示。

图4 DTE/DCE接口的半双工异步操作

叙述如下:

(1)接续过程:当DTE A要求接到线路上时,先使108/l线成为ON状态,通知DCE A 接至线路。DCE A收到108/l后,使107线成为ON状态,表示DCE A已作好准备。然后DCE A呼叫远方,向DCE B拨号呼叫,DCE B的125线置成ON状态,DTE B若响应,则置108/2成ON状态,DCE B以107为ON状态响应。

(2)启动传输控制,DCE间实现同步:DTE B有数据要发送,则置105为0N状态,DCE B收到105的请求后,向DCE A发送载波,DCE A检测到合格的载波后,将109线置为ON状态,同时使104线有效,经过一段延迟后,DCE B将106线置ON,表示允许DTE B发送数据。

(3)数据传输:DTE B在103线上发送数据,当发完一个字符或一帧后,使105变成OFF,106随之也变成OFF,表示DTE B变为接收状态或准备下一次发送。

(4)另一个传输方向上重复(2)、(3)。

(5)线路拆断。

3 电气特性(V.28协议)

DTE/DCE接口的电气特性,主要规定了发送端驱动器和接收器的电平关系、负载要求及连接距离等。V.24/RS-232C接口的电气特性符合V.28建议,其接口电路如图5所示。其电平与TTL和MOS电路电平完全个同,电压对地是对称的,逻辑“0”至少为3V,作用

“ON ”;逻辑“1”小于-3V ,作用为“OFF ”。实际中,电平由12V 或15V 的电源供给,“ON ”、“OFF ”间的电压差能达到20V 或更大。

图5 V.24/RS-232C 接口电路

V .28建议规定的电气特性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参考地线(信号线)问题。所有信号的回线共用一根地线,所以串音较大。这是一种不平衡的电气特性。

另一个电气问题是电缆电容。V.28建议规定在数据信号速率为20kb /s 时,被驱动电路的电容,包括所连电缆电容必须小于2500pf ,对于一个多芯电缆来说,每英尺45~50pf 电容是很平常的,所以满足电容特性电缆长度为50英尺(15.24米)。实际上可以正常工作的距离远远大于给出的距离,但由于电缆电容等因素的影响,会使工作不可靠。当数据信号速率降低时,可增加传输距离,如速率为1200b /s 时,传输距离可达30英尺,速率9600b /s 时,传输距离为200英尺。

4 机械特性

V.24建议未对机械特性作规定,使用ISO 的标准,与ISO 2100兼容。

连接器使用25针的D 型插头与插座,常称为DB-25连接器,一般插头与DTE 相连,插座与DCE 相连。图6给出了V.24接口引线分配。

RS-232C 接口的机械特性同V.24接口。

图6 V.24引线分配图

101 103 104 105 106 107 102 10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22 121

118 114 119 115 120 108/2 110 125 111 113

常用无线通信协议

常用无线通信协议 目前使用较广泛的近距无线通信技术有蓝牙(Bluetooth),无线局域网802.11(Wi-Fi)和红外线数据传输(IrDA).此外,还有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近距无线技术标准,分别是ZigBee,超宽频,短距通信,WiMedia,GPS,DECT,无线1394和专用无线系统等。 蓝牙(Bluetooth)技术 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它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它以低成本的短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可为固定的或移动的终端设备提供廉价的接入服务。蓝牙技术的实质内容是为固定设备或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环境建立通用的近距无线接口,将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一步结合起来,使各种设备在没有电线或电缆相互连接的情况下,能在近距离范围内实现相互通信或操作。其传输频段为全球公众通用的2.4GHzISM频段,提供1Mbps的传输速率和10m 的传输距离。 优势:⑴全性高。蓝牙设备在通信时,工作的频率是不停地同步变化的,也就是跳频通信。双方的信息很难被抓获,防止被破解或恶意插入欺骗信息。⑵于使用。蓝牙技术是一项即时技术,不要求固定的基础设施,且易于安装和设置。 不足:⑴通信速度不高。蓝牙设备的通信速度较慢,有很多的应用需求不能得到满足。⑵传输距离短。蓝牙规范最初为近距离通信而设计,所以他的通信距离比较短,一般不超过10m。 Wi-Fi(无线高保真)技术 无线宽带是Wi-Fi的俗称。所谓Wi-Fi就是IEEE 802.11b的别称,它是一种短程无线传输技术,能够在数百英尺范围内支持互联网接入的无线电信号。Wi-Fi速率最高可达11Mb/s,电波的覆盖范围可达200m左右。 优势:⑴覆盖广。其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广,穿透力强。可以方便地为整栋大楼提供无线的宽带互联网的接入。⑵速度高。Wi-Fi技术的传输速度非常快,通信速度可达300Mb/s,能满足用户接入互联网,浏览和下载各类信息的要求。 不足:安全性不好。由于Wi-Fi设备在通信中没有使用跳频等技术,虽然使用了加密协议,但还是存在被破解的隐患。 IrDA(红外线数据协会)技术 IrDA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点对点通信的技术,是第一个实现无线个人局域网(PAN)的技术。 IrDA 的主要优点是无需申请频率的使用权,因而红外通信成本低廉。并且还具有移动通信所需的体积小、功耗低、连接方便、简单易用的特点。此外,红外线发射角度较小,传输上安全性高。IrDA的不足在于它是一种视距传输,两个相互通信的设备之间必须对准,中间不能被其它物体阻隔,因而该技术只能用于 2 台(非多台)设备之间的连接。 优势:⑴无需申请频率的使用权,因此红外线通信成本低廉。⑵移动通信所需的体积小、功耗低、连接方便、简单易用。⑶外线发射角度较小,传输上安全性高。 不足:IrDA是一种视距传输,两个相互通信的设备之间必须对准,中间不能被其它物体阻隔,因而只用于两台设备之间连接。ZigBee(紫蜂)技术 ZigBee使用2.4 GHz 波段,采用跳频技术。它的基本速率是250kb/s,当降低到28kb/s 时,传输范围可扩大到134m,并获得更高的可靠性。另外,它可与254个节点联网。 优势:⑴功耗低。在低耗电待机模式下,两节普通5号干电池可使用6个月以上。⑵成本低。因ZigBee数据传输速率低,协议简单,所以成本很低。⑶网络容量大。每个ZigBee网络最多可支持255个设备。⑷作频段灵活。使用的频段分别为2.4GHz、868MHz(欧)及915MHz(美),均为免执照频段。 不足:⑴数据传输速率低。只有10kb/s~250kb/s,专注于低传输应用。⑵有效范围小。有效覆盖范围为10~75m之间,具体依据实际发射功率的大小和各种不同的应用模式而定,基本上能够覆盖普通的家庭或办公室环境。 UWB(超宽带)技术 UWB(Ultra Wideband)是一种无线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因此其所占的频谱范围很宽。UWB 有可能在10 m 范围内,支持高达110 Mb/s的数据传输率,不需要压缩数据,可以快速、简单、经济地完成视频数据处理。 特点:⑴系统复杂度低,发射信号功率谱密度低,对信道衰落不敏感,载货能力低。⑵定位精度高,相容性好,速度高。⑶成本低,功耗低,可穿透障碍物。近距离无线传输 NFC(近距离无线传输)技术 NFC采用了双向的识别和连接。在20cm 距离内工作于13.56MHz 频率范围。NFC现已发展成无线连接技术。它能快速自动地建立无线网络,为蜂窝设备、蓝牙设备、Wi-Fi 设备提供一个“虚拟连接”,使电子设备可以在短距离范围进行通讯。 特点:NFC的短距离交互大大简化了整个认证识别过程,使电子设备间互相访问更直接、更安全和更清楚,不用再听到各种电子杂音。NFC 通过在单一设备上组合所有的身份识别应用和服务,帮助解决记忆多个密码的麻烦,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保护。此外NFC 还可以将其它类型无线通讯(如Wi-Fi 和蓝牙)“加速”,实现更快和更远距离的数据传输。

网络协议总结版

文章来源: http://biz.doczj.com/doc/6815709884.html,/blog/static/8312073620089634134536/ 这个小结,很难写啊~~~网络的东西太多了~~主要是细节很多~~而且,协议也很多,感觉也没有必要去了解这些细节~~似乎找不到重点~~~也没好的办法 ~~~copy了一大堆资料,整理了几个问题~~~~希望可以勾勒出网络的框架~~有的是概要性质的,也有些是细节方面的,选择性的瞄一眼吧~~~貌似有的写的挺详细,有的就很简略~~~最后一看,有点像大杂烩了,嘿嘿嘿,能看完算你狠(LF) ●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OSI的模型与 TCP/IP(*) ●CSMA/CD ●网桥 ●交换机 ●RIP 与 OSPF(*) ●集线器与交换器比较 ●虚拟局域网VLAN ●什么是三层交换 ●二层交换、三层交换、路由的比较 ●交换机与路由器比较(*) ●IP分片控制 ●TCP为什么要三次握手?(*) ●TCP拥塞控制 ●CS模型与SOCKET编程(*) 其他还有一些很小很小的问题,放到最后了,包括协议三个要素,协议分层优点,NAT,ICMP等等 我觉得网络的重点仍然是对网络的整体性概念,如果不是专门进行协议开发的话,一般不会深入到协议的细节。仍然有重点。协议的重点是TCP和IP,然后概要性需要了解的是UDP,ICMP,ARP,RIP,OSPF等等,其他像NAT、CIDR、DNS、HTTP、FTP、SNMP等有个简单的了解可能更好。 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OSI的模型与TCP/IP OSI每层功能及特点 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在其上串行传送比特流,即所传送数据的单位是比特。此外,该层中还具有确定连接设备的电气特性和物理特性等功能。物理层的作用:尽可能地屏蔽掉各种媒体的差异。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网络节点间的线路上通过检测、流量控制和重发等手段,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为做到这一点,在每一帧中必须同时带有同步、地址、差错控制及流量控制等控制信息。 网络层为了将数据分组从源(源端系统)送到目的地(目标端系统),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使源的传输层传下来的分组信息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地,并交付给相应的传输层,即完成网络的寻址功能。 传输层传输层是高低层之间衔接的接口层。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当报文较长时将它分割成若干分组,然后交给网络层进行传输。传输层是计算机网络协议分层中的最关键一层,该层以上各层将不再管理信息传输问题。 会话层该层对传输的报文提供同步管理服务。在两个不同系统的互相通信的应用进程之间建立、组织和协调交互。例如,确定是双工还是半双工工作。 表示层该层的主要任务是把所传送的数据的抽象语法变换为传送语法,即把不同计算机内部的不同表示形式转换成网络通信中的标准表示形式。此外,对传送的数据加密(或解密)、正文压缩(或还原)也是表示层的任务。 应用层该层直接面向用户,是OSI中的最高层。它的主要任务是为用户提供应用的接口,即提供不同计算机间的文件传送、访问与管理,电子邮件的内容处理,不同计算机通过网络交互访问的虚拟终端功能等。 TCP/IP 网络接口层这是TCP/IP协议的最低一层,包括有多种逻辑链路控制和媒体访问协议。网络接口层的功能是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特定的网络进行传输,或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取出IP数据报并转交给网际层。 网际网层(IP层)该层包括以下协议:IP(网际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反向地址解析协议)。该层负责相同或不同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主要处理数据报和路由。在IP层中,ARP协议用于将IP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RARP协议用于将物理地址转换成IP地址,ICMP协议用于报告差错和传送控制信息。IP 协议在TCP/IP协议组中处于核心地位。 传输层该层提供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两个协议,它们都建立在IP协议的基础上,其中TCP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UDP提供简单的无连接服务。传输层提供端到端,即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主要功能是数据格式化、数据确认和丢失重传等。

常用的网络工具命令解析

如果你玩过路由器的话,就知道路由器里面那些很好玩的命令缩写。 例如,"sh int" 的意思是"show interface"。 现在Windows 2000 也有了类似界面的工具,叫做netsh。 我们在Windows 2000 的cmd shell 下,输入netsh 就出来:netsh> 提示符, 输入int ip 就显示: interface ip> 然后输入dump ,我们就可以看到当前系统的网络配置: # ---------------------------------- # Interface IP Configuration # ---------------------------------- pushd interface ip # Interface IP Configuration for "Local Area Connection" set address name = "Local Area Connection" source = static addr = 192.168.1.168 mask = 255.255.255.0 add address name = "Local Area Connection" addr = 192.1.1.111 mask = 255.255.255.0 set address name = "Local Area Connection" gateway = 192.168.1.100 gwmetric = 1 set dns name = "Local Area Connection" source = static addr = 202.96.209.5 set wins name = "Local Area Connection" source = static addr = none

工业互联网协议有哪些

工业物联网通信协议有哪些 当以太网用于信息技术时,应用层包括HT-TP、FTP、SNMP等常用协议,但当它用于工业控制时,体现在应用层的是实时通信、用于系统组态的对象以及工程模型的应用协议,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应用层协议,但受到广泛支持并已经开发出相应产品的有以下凡种主要协议。 1、HSE 基金会现场总线FF于2000年发布Ethernet规范,称HSE(High Speed Ethernet)。HSE是以太网协议IEEE802。3,TCP/IP协议族与FFIll的结合体。FF现场总线基金会明确将HSE定位于实现控制网络与Internet的集成。 HSE技术的一个核心部分就是链接设备,它是HSE体系结构将Hl(31。25kb/s)设备连接100Mb/s的HSE主干网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具有网桥和网关的功能。网桥功能能够用于连接多个H1总线网段,使同H1网段上的H1设备之间能够进行对等通信而无需主机系统的干涉; 网关功能允许将HSE网络连接到其他的工厂控制网络和信息网络,HSE链接设备不需要为H1子系统作报文解释,而是将来自H1总线网段的报文数据集合起来并且将Hl地址转化为IP地址。 2、Modbus TCP/IP 该协议由施耐德公司推出,以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将Modbus帧嵌入到TCP帧中,使Modbus与以太网和TCP/IP结合,成为Modbus TCP/IP。这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方式,每一个呼叫都要求一个应答,这种呼叫/应答的机制与Modbus的主/从机制相互配合,使交换式以太网具有很高的确定性,利用TCP/IP协议,通过网页的形式可以使用户界面更加友好。 利用网络浏览器便查看企业网内部设备运行情况。施耐德公司已经为Mod-bus注册了502端口,这样就可以将实时数据嵌人到网页中,通过在设备中嵌入Web服务器,就可以将Web浏览器作为设备的操作终端。 3、ProflNet 针对工业应用需求,德国西门子于2001年发布了该协议,它是将原有的Profibus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形成了ProfiNet的网络方案,主要包括: 基于组件对象模型(COM)的分布式自动化系统; 规定了ProfiNet现场总线和标准以太网之间的开放、透明通信; 提供了一个独立于制造商,包括设备层和系统层的系统模型。 ProfiNet采用标准TCP/IP十以太网作为连接介质,采用标准TCP/IP协议加上应用层的RPC/DCOM来完成节点间的通信和网络寻址。它可以同时挂接传统Profibus系统和新型的智能现场设备。 现有的Profibus网段可以通过一个代理设备(proxy)连接到ProfiNet网络当中,使整Profibus设备和协议能够原封不动地在Pet中使用。传统的Profibus设备可通过代理proxy 与ProFiNET上面的COM对象进行通信,并通过OLE自动化接口实现COM对象间的调用。 4、Ethernet/IP Ethernet/IP是适合工业环境应用的协议体系。它是由ODVA(Open Devicenet Vendors Asso-cation)和Control Net International两大工业组织推出的最新成员与Device Net和Control Net一样,它们都是基于CIP(Controland Information Proto-Col)协议的网络。它是一种是面向对象的协议,能够保证网络上隐式(控制)的实时I/O信息和显式信息(包括用于组态、参数设置、诊断等) 的有效传输。 Ethernet/IP采用和Devicenet以及ControlNet相同的应用层协议CIP。因此,它们使用相同的对象库和一致的行业规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Ethernet/IP采用标准的Ethernet和

常用网络通信协议简介

常用网络通信协议简介 常用网络通信协议 物理层: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数据终端设备 DCE(Data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数据电路端接设备 #窄宽接入: PSTN (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公共交换电话网络 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有6种信道: A信道 4khz模拟信道 B信道 64kbps用于语音数据、调整数据、数字传真 C信道 8kbps/16kbps的数字信道,用于传输低速数据 D信道 16kbps数字信道,用于传输用户接入信令 E信道 64kbps数字信道,用于传输内部信令 H信道 384kbps高速数据传输数字信道,用于图像、视频会议、快速传真等. B代表承载, D代表Delta. ISDN有3种标准化接入速率: 基本速率接口(BRI)由2个B信道,每个带宽64kbps和一个带宽16kbps的D信道组成。三个信道设计成2B+D。 主速率接口(PRI) - 由很多的B信道和一个带宽64Kbps的D信道组成,B信道的数量取决于不同的国家: 北美和日本: 23B+1D, 总位速率1.544 Mbit/s (T1) 欧洲,澳大利亚:30B+2D,总位速率2.048 Mbit/s (E1) FR(Frame Relay)帧中继

X.25 X.25网络是第一个面向连接的网络,也是第一个公共数据网络. #宽带接入: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HFC(Hybrid Fiber,Coaxial)光纤和同轴电缆相结合的混合网络 PLC:电力线通信技术 #传输网: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 DWDM:密集型光波复用(DWDM: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是能组合一组光波长用一根光纤进行传送。这是一项用来在现有的光纤骨干网上提高带宽的激光技术。更确切地说,该技术是在一根指定的光纤中,多路复用单个光纤载波的紧密光谱间距,以便利用可以达到的传输性能(例如,达到最小程度的色散或者衰减)。 #无线/卫星: LMDS:(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s)作区域多点传输服务。这是一种微波的宽带业务,工作在28GHz附近频段,在较近的距离双向传输话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 3G:(3rd-generation,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DBS:(Direct Broadcasting Satellite Service)直播卫星业务 VAST: 协议:RS-232、RS-449、X.21、V.35、ISDN、FDDI、IEEE802.3、IEEE802.4、IEEE802.5等。 RS-232:是个人计算机上的通讯接口之一,由电子工业协会(Electronic Industries

网络协议大全

网络协议大全 在网络的各层中存在着许多协议,它是定义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的规则,接收方的发送方同层的协议必须一致,否则一方将无法识别另一方发出的信息,以这种规则规定双方完成信息在计算机之间的传送过程。下面就对网络协议规范作个概述。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它是用于映射计算机的物理地址和临时指定的网络地址。启动时它选择一个协议(网络层)地址,并检查这个地址是否已经有别的计算机使用,如果没有被使用,此结点被使用这个地址,如果此地址已经被别的计算机使用,正在使用此地址的计算机会通告这一信息,只有再选另一个地址了。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网络管理协议 它是TCP/IP协议中的一部份,它为本地和远端的网络设备管理提供了一个标准化途径,是分布式环境中的集中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 AppleShare protocol(AppleShare协议) 它是Apple机上的通信协议,它允许计算机从服务器上请求服务或者和服务器交换文件。AppleShare可以在TCP/IP协议或其它网络协议如IPX、AppleTalk上进行工作。使用它时,用户可以访问文件,应用程序,打印机和其它远程服务器上的资源。它可以和配置了AppleShare协议的任何服务器进行通信,Macintosh、Mac OS、Windows NT和Novell Netware都支持AppleShare协议。 AppleTalk协议 它是Macintosh计算机使用的主要网络协议。Windows NT服务器有专门为Macintosh服务,也能支持该协议。其允许Macintosh的用户共享存储在Windows NT文件夹的Mac-格式的文件,也可以使用和Windows NT连接的打印机。Windows NT共享文件夹以传统的Mac文件夹形式出现在Mac用户面前。Mac 文件名按需要被转换为FAT(8.3)格式和NTFS文件标准。支持MAc文件格式的DOS和Windows客户端能与Mac用户共享这些文件。 BGP4(Border Gateway Protocol Vertion 4)边界网关协议-版本4 它是用于在自治网络中网关主机(每个主机有自己的路由)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它使管理

【实验一】常用网络管理命令的使用

实验1 常用网络管理命令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各种主要命令的作用。 2.掌握各种网络命令的主要测试方法。 3.理解各种网络命令主要参数的含义。 二.实验环境 1.安装有Windows 2003 Server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二台。 2.至少有两台机器通过交叉双绞线相连或通过集线器相连。 三.实验理论基础 在网络调试的过程中,常常要检测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是否连接成功、希望检查本地计算机和某个远程计算机之间的路径、检查TCP/IP的统计情况以及系统使用DHCP分配IP地址时掌握当前所有的TCP/IP网络配置情况,以便及时了解整个网络的运行情况,以确保网络的连通性,保证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在Windows 2003中提供了以下命令行程序。 (1) ping:用于测试计算机之间的连接,这也是网络配置中最常用的命令; (2) ipconfig:用于查看当前计算机的TCP/IP配置; (3) netstat:显示连接统计; (4) tracert:进行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的路由连接分析; (5) arp:实现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单向映射。 四.实验参考步骤 1.Ping命令 Ping用于确定网络的连通性。命令格式为:Ping 主机名/域名/IP地址 一般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使用一系列Ping命令来查找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或检验网络运行的情况时。典型的检测次序及对应的可能故障如下: (1)ping 127.0.0.1:如果测试成功,表明网卡、TCP/IP协议的安装、IP地址、子网掩码的设置正常。如果测试不成功,就表示TCP/IP的安装或运行存在某些最基本的问题。 (2)ping 本机IP:如果测试不成功,则表示本地配置或安装存在问题,应当对网络设备和通讯介质进行测试、检查并排除。 (3)ping 局域网内其它IP:如果测试成功,表明本地网络中的网卡和载体运行正确。但如果收到0个回送应答,那么表示子网掩码不正确或网卡配置错误或电缆系统有问题。 (4)ping 网关IP:这个命令如果应答正确,表示局域网中的网关或路由器正在运行并能够做出应答。 (5)ping 远程IP:如果收到正确应答,表示成功的使用了缺省网关。对于拨号上网用户则表示能够成功的访问Internet。 (6) ping localhost:localhost是系统的网络保留名,它是127.0.0.1的别名,每台计算机都应该能够将该名字转换成该地址。如果没有做到这点,则表示主机文件(/Windows/host)存在问题。 (7)Ping http://biz.doczj.com/doc/6815709884.html,(一个著名网站域名):对此域名执行Ping命令,计算机必须先将域名转换成IP地址,通常是通过DNS服务器。如果这里出现故障,则表示本机DNS服务器的IP地址配置不正确,或DNS服务器有故障。 如果上面所列出的所有Ping命令都能正常运行,那么计算机进行本地和远程通信基本上就

(完整版)楼宇自控系统常见协议汇总

楼宇自控系统常见协议汇总 BACnet与Lonwork协议已经被大家所熟知,那么行业所涉及的其他协议又有哪些呢?这里为大家编辑整理了一些协议,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协议: 1.OPC OPC(用于过程控制的OLE)是一个工业标准。它由一些世界上占领先地位的自动化系统和硬件、软件公司与微软(Microsoft)紧密合作而建立的。这个标准定义了应用Microsoft操作系统在基于PC的客户机之间交换自动化实时数据的方法。它是在Microsoft COM、DCOM和Active X 技术的功能规程基础上开发一个开放的和互操作的接口标准,这个标准的目标是促使自动化/控制应用、现场系统/设备和商业/办公室应用之间具有更强大的互操作能力。 2.ODBC 开放数据库互连(ODBC)是Microsoft引进的一种早期数据库接口技术。它实际上是ADO的前身。Microsoft引进这种技术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以非语言专用的方式,提供给程序员一种访问数据库内容的简单方法。换句话说,访问DBF文件或Access Basic以得到MDB文件中的数据时,无需懂得Xbase程序设计语言。事实上,Visual C++就是这样一个程序设计平台,即Microsoft最初是以ODBC为目标的。ODBC的确能履行承诺,提供对数据库内容的访问,并且没有太多的问题。它没有提供数据库管理器和C之间尽可能最好的数据转换,这种情况是有的,但它

多半能像广告所说的那样去工作。唯一影响ODBC前程的是,它的速度极低,至少较早版本的产品是这样。ODBC最初面世时,一些开发者曾说,因为速度问题,ODBC永远也不会在数据库领域产生太大的影响。然而,以Microsoft的市场影响力,ODBC毫无疑问是成功了。今天,只要有两种ODBC驱动程序的一种,那么几乎每一个数据库管理器的表现都会很卓越。 3.Socket 一个完整的socket有一个本地唯一的socket号,由操作系统分配。最重要的是,socket是面向客户/服务器模型而设计的,针对客户和服务器程序提供不同的socket系统调用。客户随机申请一个socket(相当于一个想打电话的人可以在任何一台入网电话上拨号呼叫),系统为之分配一个socket号;服务器拥有全局公认的socket,任何客户都可以向它发出连接请求和信息请求(相当于一个被呼叫的电话拥有一个呼叫方知道的电话号码)。Socket利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巧妙地解决了进程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问题。服务器socket半相关为全局所公认非常重要。读者不妨考虑一下,两个完全随机的用户进程之间如何建立通信?假如通信 双方没有任何一方的socket固定,就好比打电话的双方彼此不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要通话是不可能的。 在Internet上有很多这样的主机,这些主机一般运行了多个服务软件,同时提供几种服务。每种服务都打开一个Socket,并绑定到一个端口上,不同的端口对应于不同的服务。Socket正如其英文原意那样,象一个多

通信协议

常用通信协议汇总 一、有线连接 1.1RS-232 优点:RS-232是为点对点(即只用一对收、发设备)通讯而设计的,其驱动器负载为3kΩ~7kΩ。所以RS-232适合本地设备之间的通信。 缺点:(1)接口的信号电平值较高,易损坏接口电路的芯片,又因为与TTL 电平不兼容故需使用电平转换电路方能与TTL电路连接。 (2)传输速率较低,在异步传输时,最高速率为20Kbps。 (3)接口使用一根信号线和一根信号返回线而构成共地的传输形式,而发送电平与接收 电平的差仅为2V至3V左右,所以其共模抑制能力差,再加上双绞线上的分布电容,其传送距离最大为约15米。 1.2RS-485 RS485有两线制和四线制两种接线,四线制只能实现点对点的通信方式,现很少采用,现在多采用的是两线制接线方式,这种接线方式为总线式拓朴结构,传输距离一般在1~2km以下为最佳,如果超过距离加"中继"可以保证信号不丢失,而且结点数有限制,结点越多调试起来稍复杂,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抄表方式,后期维护比较简单。常见用于串行方式,经济实用。 1.3CAN 最高速度可达1Mbps,在传输速率50Kbps时,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公里。在10Kbps速率时,传输距离可以达到5公里。一般常用在汽车总线上,可靠性高。 1.4TCP/IP 它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信道和底层协议(例如T1和X.25、以太网以及RS-232串行接口)之上。IP数据包是不可靠的,因为IP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按顺序发送的或者没有被破坏。IP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目的地址)。 1.5ADSL 基于TCP/IP 或UDP协议,将抄表数据发送到固定ip,利用电信/网通现有的布线方式,速度快,性能比较可以,缺点是不适合在野外,设备费用投入较大,对仪表通讯要求高。 1.6FSK 可靠通信速率为1200波特,可以连接树状总线;对线路性能要求低,通信距离远,一般可达30公里,线路绝缘电阻大于30欧姆,串联电阻高达数百欧姆都可以工作,适合用于大型矿井监控系统。主要缺点是:系统造价略高,通信线路要求使用屏蔽电缆;抗干扰性能一般,误码率略高于基带。 1.7光纤方式 传输速率高,可达百兆以上;通信可靠无干扰;抗雷击性能好,缺点:系统造价高;光纤断线后熔接受井下防爆环境制约,不宜直达分站,一般只用于通信干线。 1.8电力载波 1.9利用现有电力线,通过载波方式将模拟或数字信号进行高速传输的技术。由于使用坚固可靠的电力线作 为载波信号的传输媒介,因此具有信息传输稳定可靠,路由合理、可同时复用远动信号等特点,不需要线路投资的有线通信方式,但是开发费用高,调试难度大,易受用电环境影响,通讯状况用户的用电质量关系紧密。 二、无线连接 2.1Bluetooth 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它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它以低

网络协议原理复习题 简答及数据包分析

1、简要说明ARP的工作原理 ARP是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al(地址转换协议)是TCP/IP协议中最底层的协议之一它的作用是完成IP地址到MAC的转换。在局域网中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讯,或者局域网中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讯,或者局域网中的计算机将IP数据包转发给网关的时候,网卡都需要知道目标计算机的物理地址,以填充物理帧中的目的地址。 2、简述路由器在转发IP数据报时,生存时间字段的作用及路由器的处理过程。TTL字段的目的是就是为了防止1个IP数据报网络中循环的流动。,路由器收到IP数据包后,检查包头中的目标IP地址,然后与自己的路由表对照,如果目标IP 地址已经在路由表里,就从相应的接口转发出数据包。如果没有这个IP地址,就丢弃这个数据包。它不像交换机,会泛洪出所有端口。 3、介绍端口在运输层的作用,端口的分类并列举常用的TCP端口。 4、说明IP在转发数据报的过程中分片的必要性,简述分片和重组的过程。 5、说明如何用ping命令判断网络故障 1.目的MAC地址和源MAC地址分别是什么? 2.标识、标志和片偏移几个字段的值分别是多少? 3.该IP数据报的生存时间是多少? 4.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分别是多少,访问的是何种服务? 5.IP数据报中封装数据的序号和确认号字段值 6.给出计算IP数据报中封装数据的检验和的伪首部(十六进制形式) 7.目的MAC地址 8.MAC帧封装的协议编号,是什么协议的数据 9.源MAC地址 10.目的IP地址及其点分十进制形式 11.源端口 12.IP数据报的长度是多少字节? 13.源IP地址的点分十进制形式? 14.目的端口是多少? 15.访问的是什么服务? 16.源IP和目的IP的点分十进制形式? 17.IP数据报中封装数据的首部长度是多少字节? 18.IP数据报中封装数据的协议编号? 19.IP数据报的首部长度是多少字节? 20.目的IP地址的点分十进制形式? 21.U、A、P、R、S、F几个比特的值,该报文段的语义是什么? 22.发送方通知接收方,其接收窗口的大小是多少。

常见网络端口和网络协议

常见网络端口和网络协议 常见端口号: HTTP——80 FTP——21 TELNETt——23 SMTP ——25 DNS——53 TFTP——69 SNMP——161 RIP——520 查看端口状况: Netstat –n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telnet、ftp、snmp、smtp、rpc) 传输层、网络层(IP、TCP、OSPF、RIP、ARP、RARP、BOOTP、ICMP) 端口号的范围: 0~255 公共应用 255~1023 商业公司 1024~65535 没有限制 或: 1-1023 众所周知端口 >=1024 随机端口 下面介绍的这些端口都是服务器默认的端口,所以认识这些服务器端口对我们学习,和故障排错时很有帮助的。 下面列出了这些服务所对应的端口。 ftp-data20/tcp#FTP, data ftp21/tcp#FTP. control telnet23/tcp smtp25/tcp mail#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pop3110/tcp#Post Office Protocol - Version 3 domain53/udp#Domain Name Server tftp69/udp#Trivial File Transfer http80/tcp www www-http#World Wide Web https443/tcp ms-sql-s1433/tcp#Microsoft-SQL-Server ms-sql-m1434/udp#Microsoft-SQL-Monitor 终端服务3389/tcp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Terminal Server\Wds\rdpwd\Tds\tcp]下的PortNumber键值

通讯协议大全

T C P/I P TCP/IP是网络中使用的基本的通信协议。 TCP/IP协议包括TCP、IP、UDP、ICMP、RIP、TELNETFTP、SMTP、ARP、TFTP等许多协议,这些协议一起称为TCP/IP协议。 IPX/SPX(多用于局域网) 是基于施乐的XEROX’S Network System(XNS)协议,而SPX是基于施乐的XEROX’S SPP (Sequenced Packet Protocol:顺序包协议)协议 NetBEUI 即NetBios Enhanced User Interface,或NetBios增强用户接口。 网络通信协议: RS-232-C、RS-449、V.35、X.21、HDLC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点到点协议PPP 3G标准: WCDMA(欧洲版)、CDMA2000(美国版)和TD-SCDMA(中国版) Modbus协议 Modbus就是工业控制器的网络协议中的一种 包括ASCII、RTU和TCP

现在Modbus已经是工业领域全球最流行的协议。此协议支持传统的RS-232、RS-422、RS-485和以太网设备。许多工业设备,包括PLC,DCS,智能仪表等都在使用Modbus协议作为他们之间的通讯标准。有了它,不同厂商生产的控制设备可以连成工业网络,进行集中监控。 网络协议大全 1、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2、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网络管理协议,是TCP/IP的一部分 3、AppleShare protocol(AppleShare 协议) 4、AppleTalk 协议 5?、BOOTP协议(Bootstrap?Protocol)?应用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协议,该协议主要用于有无盘工作站的局域网 6、CMIP(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通用管理信息协议,它是建立在开放系统互连通信模式上的网络管理协议。相关的通用管理信息服务(CMIS)定义了访问和控制网络对象,设备和从对象设备接收状态信息的方法。 7、 DHCP协议、Dynamic?Host?Configuration?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应用:在Windows中要启用DHCP协议,只要将IP地址设置为“自动获得IP地址”即可 9、Connection-oriented Protocol/Connectionless Protocol面向连接的协议/无连接协议 10 、Discard Protocol抛弃协议它的作用就是接收到什么抛弃什么,它对调试网络状态

TCPIP协议技术应用知识汇总

TCP/IP协议技术应用知识汇总 OSI网络分层参考模型 网络协议设计者不应当设计一个单一、巨大的协议来为所有形式的通信规定完整的细节,而应把通信问题划分成多个小问题,然后为每一个小问题设计一个单独的协议。这样做使得每个协议的设计、分析、时限和测试比较容易。协议划分的一个主要原则是确保目标系统有效且效率高。为了提高效率,每个协议只应该注意没有被其他协议处理过的那部分通信问题;为了主协议的实现更加有效,协议之间应该能够共享特定的数据结构;同时这些协议的组合应该能处理所有可能的硬件错误以及其它异常情况。为了保证这些协议工作的协同性,应当将协议设计和开发成完整的、协作的协议系列(即协议族),而不是孤立地开发每个协议。 在网络历史的早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共同出版了开放系统互联的七层参考模型。一台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网络过程包括从应用请求(在协议栈的顶部)到网络介质(底部) ,OSI参考模型把功能分成七个分立的层次。图2.1表示了OSI分层模型。 ┌─────┐ │应用层│←第七层 ├─────┤ │表示层│ ├─────┤ │会话层│ ├─────┤ │传输层│ ├─────┤ │网络层│ ├─────┤ │数据链路层│ ├─────┤ │物理层│←第一层 └─────┘ 图2.1 OSI七层参考模型 OSI模型的七层分别进行以下的操作: 第一层——物理层 第一层负责最后将信息编码成电流脉冲或其它信号用于网上传输。它由计算机和网络介质之间的实际界面组成,可定义电气信号、符号、线的状态和时钟要求、数据编码和数据传输用的连接器。如最常用的RS-232规范、10BASE-T的曼彻斯特编码以及RJ-45就属于第一层。所有比物理层高的层都通过事先定义好的接口而与它通话。如以太网的附属单元接口(AUI),一个DB-15连接器可被用来连接层一和层二。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通过物理网络链路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定义了不同的网络和协议特征,其中包括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物理编址(相对应的是网络编址)定义了设备在数据链路层的编址方式;网络拓扑结构定义了设备的物理连接方式,如总线拓扑结构和环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向发生传输错误的上层协议告警;数据帧序列重新整理并传输除序列以外的帧;流控可能延缓数据的传输,以使接收设备不会因为在某一时刻接收到超过其处理能力的信息流而崩溃。数据链路

几种通信协议

RS-232-C RS-232-C是OSI基本参考模型物理层部分的规格,它决定了连接器形状等物理特性、以0和1表示的电气特性及表示信号意义的逻辑特性。 RS-232-C是EIA发表的,是RS-232-B的修改版。本来是为连接模拟通信线路中的调制解调器等DCE及电传打印机等DTE拉接口而标准化的。现在很多个人计算机也用RS-232-C作为输入输出接口,用RS-232-C作为接口的个人计算机也很普及。 RS-232-C的如下特点:采用直通方式,双向通信,基本频带,电流环方式,串行传输方式,DCE-DTE间使用的信号形态,交接方式,全双工通信。RS-232-C在ITU建议的V.24和V.28规定的25引脚连接器在功能上具有互换性。 RS-232-C所使用的连接器为25引脚插入式连接器,一般称为25引脚D-SUB。DTE端的电缆顶端接公插头,DCE端接母插座。 RS-232-C所用电缆的形状并不固定,但大多使用带屏蔽的24芯电缆。电缆的最大长度为15m。使用RS-232-C在200K位/秒以下的任何速率都能进行数据传输。 RS-449 RS-449是1977年由EIA发表的标准,它规定了DTE和DCE之间的机械特性和电气特性。RS-449是想取代RS-232-C而开发的标准,但是几乎所有的数据通信设备厂家仍然采用原来的标准,所以RS-232-C仍然是最受欢迎的接口而被广泛采用。 RS-449的连接器使用ISO规格的37引脚及9引脚的连接器,2次通道(返回字通道)电路以外的所有相互连接的电路都使用37引脚的连接器,而2次通道电路则采用9引脚连接器。 RS-449的电特性,对平衡电路来说由RS-422-A规定,大体与V.11具有相同规格,而RS-423-A大体与V.10具有相同规格。

网络协议大全 VTP、RGMP

网络协议大全 VTP、RGMP VTP:思科VLAN中继协议(VTP:CiscoVLANTrunkingProtocol) VLAN中继协议(VTP)是思科第2层信息传送协议主要控制网络 范围内VLANs的添加、删除和重命名VTP减少了交换网络中的管理事务当用户要为VTP服务器配置新VLAN时可以通过域内所有交换机分配VLAN这样可以避免到处配置相同的VLANVTP是思科私有协议它支持大多数的CiscoCatalyst系列产品 通过VTP其域内的所有交换机都清楚所有的VLANs情况但当VTP 可以建立多余流量时情况例外这时所有未知的单播(Unicasts)和广 播在整个VLAN内进行扩散使得网络中的所有交换机接收到所有广播即使VLAN中没有连接用户情况也不例外而VTPPruning技术正可以消除该多余流量 缺省方式下所有CiscoCatalyst交换机都被配置为VTP服务器这种情形适用于VLAN信息量小且易存储于任意交换机(NVRAM)上的 小型网络对于大型网络由于每台交换机都会进行NVRAM存储操作但 该操作对于某些点是多余的所以在这些点必须设置一个“判决呼叫(JudgmentCall)基于此网络管理员所使用的VTP服务器应该采用配 置较好的交换机其它交换机则作为客户机使用此外需要有某些VTP 服务器能提供网络所需的一定量的冗余 到目前为止VTP具有三种版本其中VTPv2与VTPv1区别不大主要不同在于:VTPv2支持令牌环VLANs而VTPv1不支持通常只有在使

用TokenRingVLANs时才会使用到VTPv2否则一般情况下并不使用VTPv2 VTPv3不能直接处理VLANs事务它只负责管理域(AdministrativeDomain)内不透明数据库的分配任务与前两版相比VTPv3具有以下改进: 支持扩展VLANs 支持专用VLANs的创建和广告 提供服务器认证性能 避免“错误数据库进入VTP域 与VTPv1和VTPv2交互作用 支持每端口(OnaPerPortBasis)配置 支持传播VLAN数据库和其它数据库类型 RGMP:思科路由器端口组管理协议(RGMP:CiscoRouterPortGroupManagementProtocol) 思科路由器端口组管理协议(RGMP)弥补了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InternetGroupManagementProtocol)在Snooping技术机制上所存在的不足RGMP协议作用于组播路由器和交换机之间通过RGMP 可以将交换机中转发的组播数据包固定在所需要的路由器中RGMP的设计目标是应用于具有多种路由器相连的骨干交换网(BackboneSwitchedNetworks) IGMPSnooping技术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该技术只能将组播流量固定在接收机间经过其它交换机直接或间接相连的交换端口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