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笔记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笔记

(八)对某词/句进行理解或说说某词/句的含义是什么?
1.如果这句话中含有关键事件,则回答出关键事件的原因。 例:她看着手里的照片,看着看着,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没过一会,却发现她已经泣不成声了。 请你谈谈你对以上这句话的理解。 分析:以上句子中明显含有关键事件:流泪和笑。所以只需回答出:她为什么流泪了?她为什么笑? 答:看到照片想起了以前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好幸福时光,情不自禁露出了幸福的微笑,可是又想到现在母 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自己,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感受到母亲的爱,伤心地留下了眼泪。 2.该词/该句有什么含义;谈谈对某词/某句的理解;标题有什么含义
(六)标题的作用和含义
1.作为文章的线索,如《我的母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羚羊木雕》等。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孤独之旅》等。 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4.双层含义,如《爸爸的花儿落了》。 方法: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作答。 答题格式:这个标题不仅写出了_____________,还写出了___________,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5.体现文章的中心、主题。 6.从语言角度分析,如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7.观点独特,有新意。 常见题型: 1.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或是说说标题的含义 2.A 和 B 两个标题,哪个更好?为什么?
2
第二部分 议论文阅读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二)议论文的论点
常见题型: 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总论点) 解题思路: 看标题;看开头;看中间;看结尾;自己概括 2.文章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 解题思路: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例如:《谈骨气》开篇就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再提出中心论点。例如:《想和做》针对“空想”和“死做”的现象提出论点。 (3)根据亲身经历的某个生活事例提出论点。 (4)从故事中引出问题,再提出论点。 (5)用某种方法提出中心论点。比如,比喻、对比等等。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中心论点的? 解题方法: 找出文章的分论点;找出体现分论点的中心句或关键句
文中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举_______例子和________例子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_____论点。 3.比喻论证 答题格式:
文中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生动形象地论证__________论点,从而使论 证更加浅显易懂。 4.道理论证 答题格式:
文中采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__________论点,从而使论点更具有说服力。
(二)人称及其作用
1.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2.第二人称:便于情感抒发。 3.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从多方面进行叙事和议论。
(三)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常常、比较、几乎、相当、主要、大部分、大多情况…… (2)表估计:
大约、也许、左右、上下、估计、可能…… 4.步骤: (1)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句子中_____词语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在文中说明了______________,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五)说明文某文段的作用
1.开头的作用 ①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了 (事物)的 (特征)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中间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结尾的作用 总结全文;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六)标题的选择
1.A 标题有什么好处?/妙在哪里?(相当于问作用) 步骤: 内容上:突出 xx 说明对象/主体;点明主旨,深化主旨;用了 xx 修辞,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 结构上:总领全文;与结尾相照应 2.A 标题与 B 标题哪个更好?为什么? 步骤:表明立场(A)+A 的好处(详谈,同题型 1)+B 的不足(略谈)+所以 A 更好。
3
(四)某一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1.开头的作用 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举例、引用名言、新闻、趣事等)提出__________中心论点/论题,吸引读者兴趣。 2.中间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__________的结论/再次强调__________中心论点。 (2)发出__________号召或劝勉人们__________ (3)补充论证了__________使论证更严密。
(事物)的 (特征),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4.打比方
作用:将____比作___,生动形象地说明
(事物)的 (特征),使文章更浅显易懂。
5.分类别
作用:把____分为___几类,准确清晰地说明
(事物)的 (特征),使文章更有条理性。
6.作引用
A.引用名言、格言: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பைடு நூலகம்
B.引用古典诗文: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六)论证的方式:
(1)立论——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渐确立自己观点的过程。 (2)驳论——批驳别人错误观点的过程。驳论的方式有三种: A、直接批驳对方论点的 B、通过驳倒对方论据来驳倒对方论点的 C、通过驳倒对方论证来驳倒对方论点的。
(七)论据
1.分类 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2.题型 例:“文中某某事例/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思路:1、简要概括事例(人物事件);2、这一事实/道理论据是为了论证……这一观点(离论据最近 观点);3、这一论据使论证有力,增强说服力/权威性/趣味性/文学性等。 例:“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1、简要概括事例(人物事件);2、引出中心论点/引出下文;3、激发读者阅读兴趣;4、本身 作为(事实/道理)论据存在,论证……这一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权威性/趣味性/文学性等。 例:“请为文章第 X 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答题思路:首先找出该段落要证明的分论点,然后分析已有事实论据,按照以类相从的原则找到自己熟悉 的事例,最后用逻辑清晰的语言进行表达。 例:“下列材料适合放回文章哪个段落/下列哪则材料适合充当文章第 X 段论据?” 答题思路:首先表态,指出该材料适合充当哪个段落论据,对材料进行转述,指出作为一个道理/ 事实论据, 该材料能够有力地论证该段落的分论点(需要点出),使得论证更具有说服力、权威性、生动性等。此外, 若材料属于正反论证或比喻论证,需要说明清楚。
(三)说明方法及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列图表、作引用。
1.举例子
作用:举 的例子,生动形象地说明
(事物)的 (特征),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2.列数字
作用:用 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
(事物)的 (特征),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3.作比较
作用:把____和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
5
(七)某段话从结构和内容上进行分析
(一)从结构上分析 1.开头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出下文,为下文___________________做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环境描写,渲染了______氛围/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2.中间段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的_________内容,开启下文的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 (2)插叙:①补充交代了______内容;②为下文______内容做铺垫;③体现人物的______品质。 3.结尾 (1)总结全文,深化_______________中心; (2)与标题/开头/前文呼应; (3)点明____________中心,升华主题; (4)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令人深思。 (5)手法分析(修辞、描写) (二)从内容上分析 格式:这句话写了什么;刻画了什么人物形象;反映了什么主题;体现了什么思想
C.引用神话传说、新闻、谜语、轶事趣闻: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D.引用俗语谚语: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便于记忆。
作用:引用
,生动形象地说明
(事物)的 (特征),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便于记忆。
1
(四)说明文的语言
1.语言特点: 准确性;生动性 2.题型: (1)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3)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 (4)原句和改句哪句更好?(可从说明方法和语言赏析两方面作答) 3.常见加点词语: (1)表程度
(五)论证结构
(1)基本结构: ①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②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③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2)论证结构: ①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 ②层进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 ③总分式——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总再分后总 例:“请分析本文(本段)的论证思路。”“文章是怎么展开论述的?” 答题思路: ①首先,作者通过……提出了…的论点/论题; ②接着,运用了……(道理/事实)论据,或者是从……几个方面(概括分论点)进一步证明论点; ③最后,采用……的方法,再次强调观点/总结论点。
(二)说明对象特点概括
题型:本文主要从哪几方面对说明对象进行了介绍/说明? 步骤: 1.回文定位自然段,找出题目提示的相关句子即可。一般情况每个段落介绍说明对象的一个特征,找到 段落中心句,一般在开头或结尾,若不是则加以整合概括; 2.尽量用原文作答,扣题摘录,句子意思完整。有时候题目会针对某个自然段提问,此时的概括范围应 定位准确。
不能。加点词_____是表_______的意思,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如果去掉就会变成__________,这样 不符合实际/过于绝对,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3)加点词语能否被另一个词替换?为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