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何首乌安全性问题研究进展_鄢良春

何首乌安全性问题研究进展_鄢良春

m esang ial ce lls(M C).Th is seru m containi ng GBE has obv i ous anti ox i dan t eff ec t on M C.Conc l u sion:Seru m conta i n i ng G BE prepared by suitable m et hod possesses obv i ous antiox i dant effect and this seru m pha r m aco l ogy m e t hod can be appli ed t o eva l uate the phar m aco log ica l effect and m echan is m o f GBE.K ey word s G i nkgo b iloba ex trac t;anti ox i dant;HPLC;seru m phar m aco l ogy综述何首乌安全性问题研究进展*鄢良春1,赵军宁1**,邱雄2(1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药理毒理研究所,成都610041;2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雅安625000)摘要何首乌作为一种常用补益药物,历来为古今医家、饮食家所推崇,临床应用颇广,古籍鲜有论述涉及其安全性问题。

但近年国内外关于何首乌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尤其是何首乌导致的肝损伤问题受到很大关注。

本文对何首乌本草学及药材、化学成分、毒理学以及临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并对何首乌相关性肝损伤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何首乌;不良反应;肝损伤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6收载何首乌及其炮制加工品制何首乌,二者功能与主治有所不同,何首乌具有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的功效,而制何首乌则主要用于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

近年国内外关于何首乌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尤其是何首乌导致的肝损伤问题受到很大关注。

由于何首乌是一种常用补益药物,在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食品以及普通食品均应用颇广,鉴于国家标准中涉及何首乌的品种较多,影响面较大,仅非处方药涉及何首乌的品种就超过200个,有关何首乌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何首乌导致的肝损伤问题应受到高度重视。

1本草学及药材研究何首乌始载于5开宝本草6,亦名首乌、赤首乌、马肝石、紫乌藤、铁秤砣、红内消等。

尽管历代本草著作鲜有述及其安全性问题,大多谓其"无毒",但在5本草汇言6中称何首乌"生用气寒、性敛、有毒;制熟气温无毒"。

事实上,何首乌临床多制用,历代医家均强调炮制入药,炮制方法分净制、切制、不加辅料制、加辅料制、药汁制几大类,约20余种炮制方法,明代5本草纲目6、清代5成方切用6载有"黑大豆拌九蒸九曝"法[1,2],现今沿用的仍有净制、切制和加辅料黑豆蒸制。

其炮制目的多为增强其补肝肾、乌须发之功效[3],5本草便读6谓"大抵生用则流利,制用则固补"[4]。

此外,历代本草著作对何首乌的使用注意事项强调"大便溏泄及湿痰较重者不宜服用"。

5本草经疏6认为:"何首乌为益血之药,忌与天雄、乌头、附子、仙茅、姜、桂等诸燥热药同用"。

5本草蒙筌6:"忌猪羊血汁,恶萝卜菜蔬。

5药性解6:畏猪羊血、无鳞鱼、萝卜,忌铁器"。

5药鉴6:"忌萝菔"。

5景岳全书6:"服此之后,须忌生萝卜并诸血败血等物"。

何首乌植物来源单一,历版药典所收载的何首乌均为蓼科蓼属植物何首乌Po lygonum m ultifloru m Thunb.的干燥块根。

由于何首乌等蓼属蔓蓼组(Sect.T i n i a ria)植物的独特性,1998年出版的5中国植物志6已把它们独立为何首乌属(F all opia A da-ns.),该属植物全世界共20种,其中我国产7种,何首乌的学名相应变为F a llop i a mu ltiflora(T hunb.)H a ra l d.。

对何首乌分类位置的这种处理,已得到国内外一些学者的认同[5,6],故有学者建议我国药典采用新的何首乌学名[7]。

历代本草对何首乌的记载一直有赤、白之说,白首乌为萝藦科植物白首乌Cynanchu m bungei D ecne.的干燥块根,为地方性习用药材,不在本文探讨范围。

2化学成分研究何首乌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二苯乙烯类、蒽醌类、类磷脂类以及其他成分[7,8~11]。

何首乌的质量以往多以葸醌衍生物含量高低来评价,现主要以二苯乙烯苷作为定量指标。

2.1二苯乙烯类包括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B-D 葡萄糖苷(二苯乙烯苷)、3,5,4-'三羟基二苯乙烯(白藜芦醇)、3,5,4-'三羟基二苯乙烯-3-O-D葡萄糖苷(白藜芦醇苷)等。

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62005版将其作为首乌的质控标准,规定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含量不低于1.0%,制何首乌不低于0.70%。

2.2蒽醌类总含量为0.3%~0.8%,包括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素甲醚-8-O-B-D吡喃葡萄糖苷等。

郭青等[12]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何首乌中蒽醌类成分发现,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含量较高,其余成分含量则较低。

结合型蒽醌经炮制后水解成为游离型蒽醌。

2.3磷脂类何首乌中含有较丰富的磷脂成分,总磷脂含量为0.15%~0.30%,如卵磷脂、肌醇磷脂、乙醇胺磷脂、磷脂酸、心磷脂等,以卵磷脂含量较高,占总磷脂40%~55%。

磷脂类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相应降低。

该类成分可能与首乌的补益作用有关。

2.4其它何首乌中鞣质、灰分、粗脂肪、膳食纤维和碳水化77中药药理与临床2009;25(3)*[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09CB522801)**通讯作者合物含量较高,还含有五味子素、胡萝卜苷、没食子酸、儿茶素、B-谷甾醇、苜蓿素、游离的必需氨基酸类化合物及丰富的微量元素。

有报道采用了水提、醇提及模拟胃酸浓度的酸提法对何首乌金属元素有较大影响,其中醇提法金属溶出量最少,酸提法金属溶出量最多;有害元素Pb、Cd在水提、醇提中大部分以结合态存在,酸提中离子态占主要,揭示结合态中的Pb、Cd可因酸化而转化为简单离子态[13]。

2.5制何首乌的化学成分历代本草中记载其炮制方法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原药材的净制方法、加热方式、辅料的种类等。

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6和5全国中药炮制规范6中,何首乌的炮制方法为黑豆汁蒸、黑豆汁炖和清蒸。

经对全国20个省市的炮制规范总结,另有黑豆汁高压蒸、黑豆同煮、黑豆汁黄酒蒸等。

炮制时间也相差很大,从3h至40h不等。

有报道认为,生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含量最高,清蒸品、酒制品次之[14]。

从炮制引起的化学成分变化看,其致泻的主要成分结合蒽醌的含量也大幅降低,同时其有效成分含量也大幅减少。

故有认为这一减毒作用可通过减少生品的用量来实现,用生首乌直接入药可能会更加合理[15]。

采用黑豆汁炖制,随炮制时间的延长,二苯乙烯苷含量逐渐下降,至48h约为生品含量的17%;总游离蒽醌含量先上升后下降,32h>36h>24h>48h>12h>0h;总蒽醌含量和结合蒽醌逐渐下降。

鞣质含量随炮制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16]。

3毒理学研究3.1急性毒性将何首乌低温烘干、粉碎,开水浸泡7d后过滤,滤液经60e低温水浴蒸干,按需要配成不同浓度,给予何首乌20、10、5g/kg灌胃小鼠,结果无不良反应,生长良好,无1例死亡,属无毒范围[17]。

一般认为,何首乌的毒性与炮制关系密切,不同炮制品何首乌毒性有很大差异。

生用有一定的毒性,制何首乌毒性小。

制首乌醇冷浸液比生首乌醇冷浸液毒性小54.5倍以上,制首乌醇渗出液比生首乌醇渗出液毒性小62.7倍。

何首乌一般10~ 30g入煎剂。

中毒量:生首何乌60g以上。

生首乌毒性较制首乌强,生首乌醇渗漉液对大鼠的LD50为50g/kg,而制首乌用至1000g/kg仍无死亡[18]。

大鼠腹腔注射生首乌后的LD50为2.7g/kg,制首乌为169.4g/kg。

何首乌原生药粉末悬浮液15g/kg,煎剂30g/kg和C21甾甙粗品75g/kg 和150g/kg(按生药计算)给小鼠灌胃,未见外观行为异常及死亡[19]。

大黄素对小鼠的LD50为0.56g/kg,大黄素甲醚为1. 15g/kg,大黄酚为10.0g/kg[20]。

3.2长期毒性大鼠灌服10、20、40g(原生药)/kg制何首乌水煎液12周,结果用药第10周各剂量组可见个别动物腹泻,以大、中剂量组较为明显,停药后大鼠一般情况恢复至正常状态。

给药后第三周开始各剂量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受到抑制,尤以大、中剂量组明显,各给药组大鼠的食、水摄入量均较对照组减少。

肉眼观察个别大鼠肝脏灰红色,肝脏病理切片光镜下可见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部分大鼠肝血窦扩张充血,偶见肝细胞轻度萎缩或有炎细胞浸润等,且雌性鼠出现肝脏脂肪变性多而重于雄性鼠,大剂量组脂变例数多于中、小剂量组,饲喂时间长的大鼠病理切片报告重于饲喂时间短的大鼠。

提示何首乌长时间较大剂量灌胃时对大鼠肝脏有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但为可逆性损伤,随着停药可以逐渐恢复正常[21]。

也有报道大鼠灌服12g、30g(原生药)/kg#d生何首乌水煎液4周,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以及C-谷氨酰转肽酶及肝脏、肾脏与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提示生何首乌对大鼠没有明显的肝毒性[22]。

有报道何首乌可明显降低大鼠摄食量和体重,且对大鼠肝脏脂肪酸合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明显强于已知抑制剂[23]。

有给大鼠口服或注射大量生何首乌提取物蒽醌类衍生物3~9个月,发现甲状腺瘤性病变,前胃上皮肥大增生,肝细胞退行性变[24]。

3.3致突变作用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何首乌剂量分别为10、2、0.4g/kg,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何首乌3个实验组剂量分别为16、8、4g/kg,Am es试验的何首乌浓度为0.1、1.0、10、100 L g/皿,未发现何首乌有引起哺乳动物细胞、生殖细胞畸变和细菌的基因突变作用[17]。

另有报道何首乌粉在5000L g/m l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突变株无诱发回复突变作用,10g/kg 经口服未诱发小鼠骨髓微核和精子畸形作用,说明何首乌无致突变作用,对人体是安全的[25]。

3.4体内过程小鼠和兔i v二苯乙烯苷后药代动力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小鼠ig给药后二苯乙烯苷在胃肠道内的吸收不规则,且血药浓度很低,药代动力学行为不符合房室模型。

经i v及i g两条途径研究二苯乙烯苷药物代谢规律可推断出以下结论:(1)二苯乙烯苷进入体内后很快转化为代谢物,然后逐渐进行消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