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自我》-说课稿

《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自我》-说课稿

2017年“创新杯”湖北省中职德育课程
参赛说课稿
教材名称《职业生涯规划》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对应章(单元)第二单元职业生涯发展条件和机遇
对应节(课)第2课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
教学单元标题职业生涯规划之认识自我
需用课时 4课时
学生所学专业电子商务专业
学生所在年级 2017级
学校(全名)武汉市财贸学校教师姓名罗琴
通讯地址(详细)武汉市江岸区兴业路162号武汉市财贸学校邮编430000 电子邮箱手机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职业生涯规划之认识自我》。

下面我主要从八个方面来介绍我对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德育课程之一,本书仅仅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出发,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

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我的生涯我做主,成功是属于了解自己的人”,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

本次学习是从兴趣、性格、能力和职业价值观四个方面帮助学生找到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教会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并结合后续知识,结合职业需求完善自我,为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处理
1、根据本课的内容,选择性地进行整合。

让学生能够理解吃透教材,有利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知识点。

2、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展示跟内容有关的材料。

学生能够有比较直观地感受,又能体现课堂的趣味性和精练性。

3、用游戏互动、案例分享等教学方式突破重难点。

让学生在游戏互动、案例分享中理解知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学情分析
16-17岁的中职学生,从所处的年龄来分析,这个时候他们正是在青春期的尾巴上,他们有时也会思考“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我不能再长帅/长美一点”“我将来要做什么”等等,这些都属于对自我认识的思考,虽然他们的有些想法,在我们看来比较天真或不正确,但是我们要在课堂上充
分利用好学生对自我认识的好奇心,积极引导学生客观、全面、正确的认识自我。

同时,由于少部分学生所处的客观环境和之前的经历,他们身上流露出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自我的迷失情绪,这样会对他们的自我认识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作为老师,我有义务和责任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

四、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了解兴趣与职业兴趣、性格与职业性格、能力与职业能力、价值观与职业价值观的内涵;明白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对未来生活和职业的影响。

2、能力目标
运用正确的方法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能结合专业特点制定提升和树立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的行动方案;培养学生能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能够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

五、教学设计
1、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从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角度以及现实条件等方面进行自我认识。

(2)教学难点:学会分析自己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的方法;培养并完善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能力及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教材整合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根据教材的内在逻辑性与学生的思维习惯,将内容分解成:它们(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是什么、怎么探索它们、怎么培养它们。

这样学生在宏观上更能准确地把握本章内容,学会多角度、全方位认识自我。

3、教学策略
我根据教材整合以及结合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了教学四个环节:“我眼中的我”--前置学习;“展示自我”--课堂导入;“探索自我”--新知讲解;“确定自我”--总结评价。

4、教学方法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针对本章节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将采用如下方法:
(1)情境创设法:利用案例、小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游戏导入法: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小组合作法:运用集体力量,探究教学重难点,增强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集体感。

(4)问题启发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教是学的主导,教学相通,教学相辅。

教师的“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学法:
(1)观察分析法:结合本章节内容,要求学生学会认识自己以外,也要学会认识他人。

(2)分组协作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工协作。

(3)自主探究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情境感受法:通过案例分析,激起学生情感共鸣,将教学认知上升到情感高度,启迪学生思维,拓展视野。

六、教学实施
课堂教学是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以下的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我眼中的我
1、现场完成“10个我是谁”的思维导图。

2、随机点几名学生在全班分享自己的思维导图。

(二)新知讲解——认识自我
1、兴趣——“发动机”
(1)利用游戏导入,布置任务“我的岛屿计划”。

每个岛屿代表一种兴趣类型。

(2)选择相同的同学分为一组,分别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自己的兴趣特点。

(3)利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量表对学生进行测评,进一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

(4)小组讨论,探究培养职业兴趣的途径,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

第二课时
2、性格——“稳压器’
(1)从李逵、燕青、林冲、林黛玉四个典型人物的分析导入该知识,引发学生思考。

(2)现场进行MBTI性格性格量表测评,让学生清楚自己的性格特征,看清自己的性格与职业的相符程度,看清薄弱项目。

(3)小组合作,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拟定塑造性格计划,建立互帮互监小组,增强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增进学生间友谊。

第三课时
3、能力——“持续的燃料”
(1)导入游戏“夸夸我自己”,请学生在3分钟内在纸上尽可能多地写下自己所拥有的能力。

该游戏引导学生看到自己和别人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尊感和自强感。

(2)小组活动,参考《专业知识技能词汇表》,并列出你所掌握的至少五样重要的专业知识技能,每人轮流说出一样自己具备而别人还没有说过的专业知识技能。

第四课时
4、价值观——“方向盘”
(1)让学生现场填写职业锚问卷(Career Anchor Questionaire),通过问卷,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有初步的了解。

(2)分组开展游戏“价值观拍卖”。

把一生全部的时间、精力和财富折合成1000万美元,竞标22件标的物。

通过游戏,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有更清晰的认识。

(3)分享“渔夫与商人”、“舞蹈演员的选择”两个小故事。

学生听完故事后开展课堂讨论,探讨哪些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突破重难点。

(三)总结评价——确定自我
首先教师使用“学习通”小组讨论功能,组建以班级为单位的小群组,生成了小组二维码,学生们通过扫码进组,同时教师发布小组任务“通过对自我兴趣、性格、能力、职业价值观的探索,你对自己有了更全面、客观的认识,请结合本章节所学知识修改完善“自我认识报告书”的小论文。


借助手机APP这种形式,让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当堂回帖。

让学生自己开贴追贴评贴,并计入平时成绩。

七、教学反思
1、收获
运用测评量表,能使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游戏互动过程较为多样,能够比较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借助案例和小故事,能引起学生共鸣,达到教学目的。

2、存在问题
教学内容信息量大、知识面广且比较晦涩难懂,难以引起所有学生兴趣;学生参与度不够,对部分学生的关注度欠缺。

3、采取措施
增强师生互动合作力度,使学生从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赏识教育,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