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量计算公式
总热量QT Kcal/h QT=QS+QT
空气冷却:QT=0.24*x *L*(h1-h2)
显热量QS Kcal/h 空气冷却:QS=Cp妆*L*(T1-T2)
潜热量QL Kcal/h 空气冷却:QL=600匕*L*(W1-W2)
冷冻水量V1 L/s V1= Q1/(4.187 Z\T1)
冷却水量V2 L/s V2=Q2/(4.187 △T2)=(3.516+KW/TR)TR 其中Q2=Q1+N=TR*3.516+KW/TR*TR3.516+KW/TR *TR 制冷效率一EER制冷能力(Mbtu/h ) /耗电量(KW
COP制冷能力(KW /耗电量(KW
部分冷负荷性能
NPLV KW/TR
NPLV=1/(0.01/A+0.42/B+0.45/C+0.12/D)
满载电流(三相)FLA(A)
FLA=N" 3 UCOSt
新风量L CMH Lo=nV
送风量L CMH
空气冷却:L=Qs/ : Cp***(T1-T2)〕
风机功率N1 KW
N仁L1*H1/(102* n1*n 2)
水泵功率N2 KW
N2= L2*H2*r/(102* n3*n4)
水管管径 D mm D=4*1000L2/( n *v) n3—水泵效率=0.7~0.85
n4—传动效率=0.9~1.0
F=a*b*L1/(1000u)
a—风管宽度m
b—风管高度m
u—风管风速m/s
V1—冷冻水量(L/s)
V2—冷却水量(L/s)
注:1大气压力=101.325 Kpa
水的气化潜热=2500 KJ/Kg
水的比热=1 kcal/kg? C
水的比重=1 kg/l
QT—空气的总热量
QS-空气的显热量
QL-空气的潜热量
h1—空气的最初热焓kJ/kg
h2—空气的最终热焓kJ/kg
T1 —空气的最初干球温度C
T2—空气的最终干球温度C
W—空气的最初水份含量kg/kg
W2-空气的最终水份含量kg/kg L—室内总送风量CMH
Q1—制冷量KW
△T1—冷冻水出入水温差C
△T2—冷却水出入水温差C
Q2-冷凝热量KW
EER-制冷机组能源效率Mbtu/h/KW CO—制冷机组性能参数
A—100颊荷时单位能耗KW/TR B—75%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
C-50%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 D—25%负荷时单位能耗KW/TR N—制冷机组耗电功率KW
U—机组电压KV
COSJ)—功率因数0.85~0.92 N—房间换气次数次/h
V —房间体积m3
Cp-空气比热(0.24kcal/kg C)
x—空气比重(1.25kg/m3) @202
L1—风机风量L/s
H1 —风机风压mH2O
V —水流速m/s
n1 —风机效率
n2—传动效率
(直连时n2=1,皮带传动n2=0.9 )
L2—水流量(L/s )
H2-水泵压头(mH2O r —比重(水或所用液体
水管管径的计算
由动量定理得
F X t=M X v
F是力
t是时间
M是质量
v是速度
因为F=p X s, M= P X s (按1米计算)
p是压强,
s是面积
P是密度
所以有
p X s X t = P X s X v X v
—p X t = P X v
已知压力、管径、水的密度、时间(可假定)
则可算出流速V
所以每秒的流量V=sv
Q=cm(T2-T1)
Q单位J ; C比热,如果是水就是4.2kJ/K*kg ; T2-T1 就是降温差值制冷量=Q/4.2/t t是时间,即降温需要多少时间
算出来的制冷量单位是大卡(kcal/h),然后再除以0.86就是制冷量(w)如果是风冷,再除以2500,就是匹数
如果是水冷,再除以3000,就是匹数
“匹”是一个功率单位,就是一匹马力的意思:一匹马力=750W或735W。
对于
家用空调器,用“匹”来衡量的确是国外的做法。
这里的“匹”指的是输入功率。
换算成我国习惯的以输出功率表示的W 一“匹”相当于2200W--2600W 所以用匹来衡量还是太粗了,也就出现了所谓的“大一匹”,“小一匹”之说。
一般说的一“匹”指的是制冷量为2300-2500W。
大约的输入功率在800W左右。
查了一下制冷手册:1公制马力(PS)= 735.5W, 1英制马力(HP)= 745.7W
是这样:1匹约等于750W然而,实际工程中几匹只是一个大体的说法,所以,还是看空调的铭牌比较科学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