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岑参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赏析翻译

岑参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赏析翻译

注释 ⑴王大昌龄:王昌龄,唐代诗人。
⑵怅然:失意不乐貌。悲送君:一作“愁送君”。
⑶明时:指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盛世。
⑷攻文:一作“工文”。
⑸泽国:水乡,江南水量丰富,故云,此处指江宁。从:任职。 ⑹天阙:皇宫前的望楼,此处指朝廷。 ⑺淮水:即淮河,赴江宁须经此河。 ⑻富春渚:富春江,为钱塘江上游,在今浙江富阳县南。渚:水中小洲。岑参父植曾任衢州司仓参军,衢州在富春江上游衢 江,参随父曾居此。
生卒年考 岑参的生卒年史无明文,长期以来亦无确考,本世纪学界颇多异说:
1.赖义辉《岑参年谱》考证岑参当生于开元六年,卒于大历四年。 2.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则不同意赖说,通过详细考证认为,岑参生于开元三年,卒于大历五年,享年五十六岁;
后来陈铁民《岑嘉州系年商榷》也同意此说。
3.曹济平《岑参生年的推测》也认为,赖说的错误较明显,但闻一多先生的证说亦有不足之处,他认为,岑参生于开元
赏析赏析
赏析
此诗为送别王昌龄而作,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仕途多舛给予同情,并勉励友人再展鸿图,青云直上。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此四句写为将赴贬所的王昌龄饯行,而悲凉忧郁的气氛笼罩着大
家,使他们把盏对斟,欲说还休。君子临治世,当有为于天下,而王昌龄却难君臣遇合,被贬外官。诗人叹息王昌龄徒有生花 之诗笔和可干青云的文章,却得不到朝廷重用,以展自己的经世才华。
虽然孤舟孑行,无人做伴,见此桃花纷纭、春意盎然之景也必当诗兴大发,佳篇连成,精神焕发起来。
“潜虬且深蟠,黄鹊举未晚,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此四句写诗人赞赏王昌龄的高才大器,虽不得明君赏识,一时重
用,亦当如葆真之潜龙,待举之黄鹄,终有一日青云直上,鸿图再展。
诗人感叹好友远谪他乡,孑然独往,同情好友抱名器而蹀躞一时,不得重用,劝慰好友不必计较一时得失,当珍重自我, 葆光守真,以待人生之转机。全篇弥漫着诗人对好友的真切挂念和殷殷祝福。旧居的追忆、陋屋的同宿、远途的想象、春光中 的诗兴,诗人设身处地地与好友同悲欢,真挚的友谊不言而喻。语言朴素自然却感情丰沛,思绪万千。
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 上封章,指述权佞”,乾元二年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 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
⒁饶:多。孤兴:陆机《文赋》:“对穷迹而孤兴。”指感时触景,而独自幽赏。 ⒂虬:传说中有角的龙。《周易·縠晎》:“潜龙勿用。”谢灵运《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李善注:“虬以深潜而保真。”蟠:深
屈而伏。此处以潜虬比拟王昌龄才华横溢而不得重用。
⒃黄鹄:天鹅。《汉书·昭帝纪》:“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颜师古注:“黄鹄,大鸟也,一举千里者。”举:高飞。黄鹄非燕 雀,虽暂且屈伏,终有一日必高举之上。此处也以黄鹄拟王昌龄。黄鹄举:一作“鹤飞来”。 ⒄青云器:《史记·范雎传》:“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器:才具。青云器,指廊庙才。 ⒅努力加餐饭:借用《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句,此处告慰好友远行多自珍重。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此四句写王昌龄赴江宁任一微官,而路途遥遥,跋山涉水,又转 而叹惋朝廷官员济济,独君被“明主弃”,流落异地,寂寞孤独。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此四句写由王昌龄将赴的江宁贬所,引起作者对往日居住地的追
念,诗人对好友的殷切关怀与牵挂,也随好友征帆一路追随到江南水乡那个有过少年时的欢乐与眼泪的地方。
诗意的理解提出了一些与孙文不同的看法。
此外,孙映逵《岑参边塞经历考》一文将岑参两次赴西北边塞的经历作了考证,其中与闻一多《考证》、李嘉言《系年》 及陈铁民等《年谱》多有不同。
隐居问题
岑参一生曾有几次隐居,对于其《感旧赋序》中所说的“十五隐于嵩阳”一句所指,闻一多认为,此乃指开元十七年移居河
南府登封县事,嵩阳乃是太室。陈铁民《岑嘉州系年商榷》则认为此句主要应指作者十五岁至二十岁左右隐于少室的一段经
历。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则认为,当指其十五岁至二十岁隐于太室、少室两山事,不一定专指一处。另
外,陈铁民此文还认为,岑参至晚于开元二十九年时已隐居终南,但这种隐居,乃是一面隐居,一面不断寻求出仕的道路。
岑参的交游 此类文章首推闻一多的《岑嘉州交游事辑》,后来诸年谱也都涉及到一些。八十年代后又产生了几篇考述岑参交游的论 文,如王刘纯的《岑参交游考辨》、廖立的《岑参师友考》等。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唐代•岑参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 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 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 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 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⑼卧江楼:无考。当指富春江畔一小楼,岑参曾居于此。南徐州:东晋南迁,侨置徐州于京口(今江苏镇江),故云。参父植 曾任江南东道润州句容县令,治所属南徐州辖地。
⑽频望:一作“频梦”。
⑾穷巷:冷僻简陋的小巷。 ⑿京口:今江苏镇江。 ⒀桃花时:桃花开在阴历二月,送别时是冬天,等王昌龄走到京口时,已在二月桃花盛开的季节了。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此四句写穷巷独居的诗人,荧荧一盏孤灯相伴,北风卷着雪花在
屋外肆意飞舞,如此寒凉之景,作者想起将远行的好友王昌龄,漫漫征程孑然独往,好友的凄凉光景当比自己尤甚。情动之 下,临别之余,诗人邀好友再抱被同宿,一叙寒暖。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此四句为诗人想象王昌龄南行至京口时,当是桃花烂漫的季节。
岑参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
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诗歌特色
诗文特色
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岑参两度出
仕宦生涯 岑参二十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 《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在戎马 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李白、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
这是一首关于:送别 的诗
翻译译文
译文 面对着酒杯沉默不语,今日里满怀愁绪为您送行。 圣明的时代得不到重用,突然皓首攻文。 到江南水乡去当个小官,风波经历几千里。 诸公挤满了朝廷,只有您一人在渡过淮水。 我家曾住在富春的江渚,常常回忆起那临江的高楼。 自从听说您要前去,叫我频频望着那南徐州。 独居僻巷紧闭着门,夜晚寒灯静照着深屋。 北风吹起微雪,抱着被子愿意同住宿。 您这一路走到京口,正是桃花盛开之时。 舟中自会大发感兴,湖上定能多写新诗。 虬龙且要深潜屈蟠,黄鹄高飞也不论早晚。 请爱惜您青云之器,努力添加餐饭。
常清返京之前。在胡文发表后不久,孙映逵撰《岑参“西征”诗本事及有关边塞地名》与胡文商榷,孙文认为西征与破播仙是一 役,闻说是确当的,岑诗中的“西征”即是征讨入寇吐蕃,同时也是征讨吐蕃支持下的叛镇播仙;而且三诗所写地理位置亦合, 在行军路线和地点上也无矛盾。胡大浚《再论“西征”本事――答孙映逵同志》再次强调“西征”与“破播仙”并非一役,且就二诗
早年经历 岑参幼年家境孤贫,只能从兄受学,岑参天资聪慧,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赋诗写文。这种聪明早慧与他出生在书香门 第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岑参的父亲开元八年转晋州刺史,他随父居晋州。父死后,仍留居晋州,直至开元十七年才移居嵩阳 。不久又移居颍阳。嵩阳、颍阳为嵩高山东西两峰所在地,东峰太室在嵩阳,西峰少室在颍阳,两室相距七十里,岑参在这两 地都结有草堂。嵩高为五岳之一,奇峰峻岭,古木流泉。年轻的诗人在这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潜心攻读,啸傲山林,不仅在学问 上打下了广博的基础,而且也初步形成了他那种沉雄淡远、新奇隽永的诗风。他早期的作品淡远多于沉雄。出塞以后,沉雄悲 壮中亦不乏淡远。岑诗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
游河朔时间考 关于岑参游河朔的时间,闻一多在其《岑嘉州系年考证》中有较详细的考证,他认为,岑参于开元二十九年游河朔,春自 长安至邯郸,历井陉,抵冀州。八月由匡城经铁丘,至滑州,遂归颍阳。陈铁民等《岑参年谱》则不同意闻说,认为岑参于开 元二十七年游河朔。春自长安经古邺城至邯郸,复由邯郸抵贝丘。暮春自贝丘至冀州。四月由冀州抵定州。后到井陉。冬抵黎 阳、新乡。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盛唐著名诗人。史载,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因“不护细 行”被贬谪江宁,岑参为之饯行,并作此诗以寄感慨。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 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 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岑参于开元三年生于河南仙州,时父为仙州刺史。岑参的高祖善方时已由南阳棘阳迁居荆州江陵。他出身于一个官僚贵族 的家庭,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长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但长倩被杀,五子同赐死,羲亦伏诛,身死家破,岑氏亲族 被流徙的数十人。他的父亲植曾作过仙、晋二州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
西征本事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是岑参两首著名的边塞诗,对于此两诗的背景,闻一多认为
是“天宝十三载冬破播仙之作”,此说为李嘉言《岑诗系年》、马茂元《唐诗选》、林庚、冯沅君《中国历代诗歌选》及其他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