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平台建设项目解决方案目录1 公司简介 (4)2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形式分析 (5)3 **市数字化教育现状 (5)4 建设方案 (6)4.1 总述 (6)4.2 设计理念 (7)4.3 设计依据 (8)4.4 设计原则 (11)4.4.1 先进性 (11)4.4.2 稳定可靠性 (11)4.4.3 安全性 (12)4.4.4 标准开放性 (12)4.4.5 智慧特征 (12)4.5 建设内容 (12)4.5.1 云门户-市级门户、校级门户群系统(本次重点) (14)4.5.2 云空间-网络学习空间 (38)4.5.3 云资源-资源中心 (52)4.5.4 云应用-教育应用系统 (59)4.6 建设意义 (124)4.6.1 帮助学生成长 (124)4.6.2 促进教师发展 (124)4.6.3 改善家校沟通 (124)4.6.4 规范学校管理 (125)4.6.5 提升统筹管理能力 (125)5 项目实施方案 (125)6 项目培训方案 (126)7 售后服务方案 (127)7.1 服务方式 (127)7.2 服务项目 (127)8 重点项目案例 (129)1公司简介**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最早致力于交互电子白板的企业。
多年来,一直专注于交互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形成了技、工、贸一体的发展架构。
现有职工400多人,可以研发生产各种类型的交互电子产品,自动生产线3条,拥有十余家分支机构及数百家经销代理合作伙伴。
**交互式电子白板市场占有率雄踞国内前三,产品远销海内外,是业界公认的互动教学的倡导者。
2009年,**开始战略转型。
在先进教育思想与理论指导下,重点投入“云极塾”自主品牌教育信息化系列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的研发,形成了以“智动课堂”、“智慧校园”、“智联学区”为架构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教育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对于当今课堂教学的变革、个性化学习的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013年起,**“三智”系列产品已经远销国内外,取得了显著成效和良好业绩。
**在个性化学习和数字化管理方面引领行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成为个性化学习的引领者和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推动者。
2011年**与**大学、中央电教馆共同启动全面战略合作,出席开启仪式的有发改委尹一新主任、中央馆丁新馆长、**大学教育学院茅以升院长和天世博总裁王川。
2013年,**正式成立研究院,汇聚了教育领域的大批专家和学者。
研究院的成立为**的发展提供先进的思想、理论和技术支持,为未来发展提供高瞻远瞩的愿景规划和具体指导。
**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为**未来教育的发展理念提供前沿研究,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确保其技术和服务的领先优势。
**与英特尔、联想、华为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大力布局全球市场,助力**攀登跨国企业新高峰。
**在教育部有关单位支持下,建立了智慧教育发展基金,通过公益影响,推动企业发展。
我们秉承1369往上走的跨越式发展思路,努力成为中国领先,世界影响的智慧教育综合解决方案和教育信息化运维服务提供商,高校研究生培养基地,未来教育博士后研究工作站。
2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形式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各国在制订教育政策时都设定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
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均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我国教育部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出“三通两平台”政策。
在该政策指引下,近年来,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从校校通到班班通,从功能单一的校园网发展到现在功能强大的公共教育平台,信息技术对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校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办公效率等。
3**市数字化教育现状**市公共教育平台的建设经历了校园网硬件建设阶段,综合信息系统建设阶段,网络教学(含远程教学)实验阶段,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现正向着更高层次的公共教育资源平台发展。
同时,在公共教育资源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尚存在着软件建设及应用不足、校际之间资源整合及互联互通相对缺乏、教学系统的建设较慢的情况。
建设具有**特色的学校、打造实用创新项目,更好服务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区域均衡是**市教育部门始终坚持不懈的目标。
4建设方案4.1总述公共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通过实现环境、资源、应用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及校园之间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作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将针对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家校沟通、学校管、区域管理进行一体化、系统性建设。
1.学生成长:生态环境监测、学生关爱、翻转课堂。
2.教师发展:网络教研。
3.家校沟通:即时通讯。
4.学校管理:教学设备管理、组织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班级管理、学期管理、流程审批。
5.学校门户群系统:提升公众形象,建立沟通通道。
6.市级门户群系统:打造市级数字化教育平台,提升公众形象,建立校际间互联互通。
4.2设计理念针对**市的现有情况,本数字校园建设方案应用了泛在教、学、管的理念,构建学习人群生态链、教学资源生态链、学习数据生态链、教学服务生态链。
体现在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采用任何智能终端(PC、PAD、手机等)均可以享用服务,可服务于教师教学与教研、学生个性化学习、领导管理等方面。
学生随时学习教师讲过的知识,在线查看教师的电子教案或教学视频,提交作业,通过个人与同学、老师进行信息交流。
教师也能“随时随地”开展教学工作,并方便地构建个人的生活情感圈,文化圈和业务交流圈。
领导可随时掌控教学情况,掌握学情动态,并在线办公。
教、学、管理念示意图4.3设计依据♦遵循CELTSC全系列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9000-2000 质量保证体系♦SJ/T 11234-2001 软件过程能力评估模型♦SJ/T 11235-2001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SO/IEC 12207-1995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 8567-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实施文件编制指南♦GB 9385-88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 9386-88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GB/T 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GB/T 12504-90 计算机软件质量标准保证计划规范♦GB/T 12505-90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B/T 14079-93 计算机软件维护指南♦GB/T 14394-93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 15532-95 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GB/T 16260-1996(ISO/IEC 9126.1991)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GB/T 17544-1998 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GB/T 18905.1-2002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1部分:概述(idt ISO/IEC 14598-1:1999)♦GB/T 18905.12-2002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2部分:策划和管理(idt ISO/IEC 14598-2:1999)♦GB/T 18905.3-2002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3部分:实施者用的过程(idt ISO/IEC 14598-3:1999)♦GB/T 18905.4-2002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4部分:需方用的过程(idt ISO/IEC 14598-4:1999)♦GB/T 18905.5-2002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5部分:评价者用的过程(idt ISO/IEC 14598-5:1999)♦GB/T 18905.6-2002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6部分:评价模块的文档编制(idt ISO/IEC 14598-6:1999)♦ISO 17799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信息安全管理标准(ISO 13335)♦《IT安全管理方针》系列(第一至第五部分),已经在国际社会中实施了很多年。
5个部分组成分别如下:•ISO/IEC13335-1:1996《IT安全的概念与模型》•ISO/IEC13335-2:1997《IT安全管理和计划制定》•ISO/IEC13335-3:1998《IT安全管理技术》•ISO/IEC13335-4:2000《安全措施的选择》•ISO/IEC13335-5《网络安全管理方针》♦ANSI X3.92-1981 数据加密算法♦ANSI X9.30-1993 公开密钥加密♦FIPS-140-1:1994 密码模块的安全要求♦FIPS-185:1994 证书加密标准♦FIPS-186:1994 数字签名标准♦ECMA- TR/46:1988 开放系统中安全-安全框架♦ISO 7498-2:1989 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2部分:安全体系结构♦GB 4943-2001 信息技术设备(系统)的安全♦GB 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原则♦GB/T 18020-1999 应用级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GB/T 9387.2-1995 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2部分安全体系结构(ISO 7498-2:1989)♦BG/T 15278-1994 信息处理-数据加密-物理层互操作性要求(ISO9160:1988)♦国内的国家标准GB、国家军用标准GJB、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和行业标准SJ等标准作为本项目的参考标准。
4.4设计原则4.4.1先进性采用先进的泛在教、学、管教育理念,先进、主流且成熟的技术手段,服务于学生学习、教师发展、学校管理等需求,可保持系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先进性。
4.4.2稳定可靠性稳定、可靠是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保证,平台软件系统均采用成熟的技术框架,并经过严格的测试,保证平台的稳定性、可靠性。
4.4.3安全性制订统一的安全策略,整体考虑平台的安全性,保证用户能够安全、绿色的使用系统。
4.4.4标准开放性采用复合国际、国内标准规范协议设计,考虑与已有系统或新建系统平滑连接互通,以及未来的业务扩展。
4.4.5智慧特征上线后,将拥有和新增海量数据,系统必须拥有智慧特征,可为教师、学生主动推动资源、课程、名师等信息,并为管理者、家长提供辅助性报告。
4.5建设内容整个平台包括:基础设施服务(IaaS)、平台服务(PaaS)、应用服务(SaaS)、数据服务(DaaS),如下图平台整体架构平台包括的具体内容模块为:云门户、云空间、云资源、云应用智慧校园平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