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味地黄丸及其衍生方剂的临床应用

六味地黄丸及其衍生方剂的临床应用

地黄丸出自钱仲阳之《小儿药证直决·卷下》,由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金匮肾气丸”衍化而来。

它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6味中药组成,故称为六味地黄丸。

此方组方严谨,配伍得当,疗效确切,成为滋阴补肾的经典名方。

历代医家经过反复实践,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创制了许多新的方剂,如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明目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等,使地黄丸家族成员具有了养肝明目、养肝润肺、涩精止遗等功效。

本文着重对六味地黄丸及其衍生方剂的组成、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10种地黄丸组成、功能主治的异同这10种地黄丸中六味地黄丸为基本方,其余9种通过加入不同功效的中药使其功能主治有所不同,见表1。

表110种地黄丸组成、功能主治之异同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归芍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丸七味都气丸耳聋左慈丸组成熟地、山茱萸(制)、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熟地、山茱萸(制)、山药、知母、黄柏、茯苓、泽泻、丹皮熟地、山茱萸(制)、山药、麦冬、丹皮、茯苓、泽泻、五味子(制)熟地、当归、白芍(酒)、山茱萸(制)、山药、茯苓、丹皮、泽泻熟地、山茱萸(制)、山药、枸杞子、菊花、茯苓、泽泻、丹皮熟地、山茱萸(制)、枸杞子、山药、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煅)、丹皮、茯苓、泽泻、菊花肉桂、附子(制)、熟地、山茱萸(制)、山药、茯苓、泽泻、丹皮肉桂、附子(制)、牛膝、熟地、山茱萸(制)、山药、茯苓、泽泻、车前子、丹皮熟地、五味子(制)、山茱萸(制)、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熟地、山茱萸(制)、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竹叶柴胡、磁石(煅)功能滋阴补肾滋阴降火滋肾养肺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滋肾养肝滋肾、养肝、明目温补肾阳温肾化气、利水消肿补肾纳气、涩精止遗滋肾平肝主治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软、消渴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膝痛、足跟疼痛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肾阳不足、腰膝冷痛、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肾虚水肿,腰膝酸重,小便不利,痰饮喘咳肾不纳气所致的喘促、胸闷、久咳、气短、咽干、遗精、盗汗、小便频数阴虚阳亢、耳鸣耳聋、头晕目眩210种地黄丸的临床应用2.1六味地黄丸本方源自宋代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决·卷下》,原治疗小儿发育不良,表现为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的“五迟”证。

此方组成严谨,六药合用,配伍得当,三补三泻,寓泻于补,以补为主,擅补肾阴而泻湿浊虚火,主要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肾阴亏损,或肝肾不足,或兼阴虚火旺之证。

因其在滋补强身方面的显著疗效而成为补阴的著名方剂,在临床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

2.1.1肾阴亏损证。

因久病伤肾、先天不足、年老肾亏、服用药物等原因造成的肾阴亏损,症状主要为腰膝软,眩晕,耳窍失养而见耳鸣,水不制火而见潮热、盗汗等,应用六味地黄丸取得较好的疗效。

张天斗等[1]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对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头痛、腰酸乏力、面色萎黄、夜尿增多等高血压导致的肾损害有良好的效果。

杨波等[2]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30例,取得良好效果,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能改善肛门直肠运动功能。

精神病患者在使用精神类药物后常出现遗尿,中医认为遗尿主要由肾气不足,下元不能固摄,而致膀胱制约无权所致,龚丽博[3]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精神类药物所致遗尿50例取得满意疗效。

另外,六味地黄丸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虚少,肾气不足,阴阳不调导致的头晕目眩、潮热盗汗、心悸失眠、易怒、焦虑等证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4]。

2.1.2消渴。

因素体阴虚,或热病伤阴等导致的阴虚燥热、口渴多饮、尿频量多、形体消瘦等证,以及2型糖尿病见上述症候者,应用六味地黄丸可取得满意效果。

2型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疾病,中医认为其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二者互为因果,终致肺燥、胃热、肾虚,因此应用六味地黄丸治本,西药降糖药治标,标本兼治,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5]。

另外,在口服降糖药的同时加服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并发肾病也有预防及治疗作用。

2.1.3遗精。

因房室劳伤,或先天不足,肾精不藏导致的遗精、头晕、耳鸣、腰膝软等,以及性功能障碍有上述症状的,均可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

2.1.4其他应用。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六味地黄丸在临床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如六味地黄丸在皮肤科适用于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阴,导致相火过旺,血虚不能荣养肌肤而致的痤疮、斑秃、黄褐斑等。

另外,还有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6]和女性复发性口疮[7]取得满意疗效的报道。

2.2知柏地黄丸此方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知母、黄柏而成。

知母清虚热,滋肾阴;黄柏泻虚火,坚真阴。

二者加强了滋肾阴清相火的作用,因此本方能够滋阴降火,使补中有泻,补而不腻。

2.2.1阴虚火旺证。

因先天阴液亏虚,或热病日久,耗伤阴液,或过用温燥药物而致虚火内扰,症见消瘦、发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小便短赤等,可应用知柏地黄丸治疗。

有报道·综述讲座·六味地黄丸及其衍生方剂的临床应用韩洁*,高素强,傅得兴(卫生部北京医院中药房,北京市100730)中图分类号R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08(2010)08-0766-03*主管药师。

研究方向:中药学。

电话:010-********。

E-mail:luwei71@··766China Pharmacy2010V ol.21No.8中国药房2010年第21卷第8期医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亢进症,表现为面色潮红、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火旺证,应用知柏地黄丸可得到改善,从而减少激素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8]。

对于因肾的阴阳不平衡,出现肾阴虚而相火旺导致的女孩性早熟,乳房早发育,应用知柏地黄丸治疗也可取得满意疗效[9]。

2.2.2慢喉痹。

慢喉痹是指以咽痛或异物感不适,咽部红肿,或喉底有颗粒状突起为主要特征的咽部慢性疾病,与西医的慢性咽炎相当。

慢喉痹多因病程较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而成为咽喉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

多因素体阴虚或热伤津液,虚火上炎而致的咽干热痛,咽痒干咳,有异物感,五心烦热,应用知柏地黄丸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2.2.3耳鸣、遗精。

因房事不节,肾阴亏耗,或年老肾中精气不足而导致的头晕、耳鸣、腰膝软、遗精,如神经性耳聋,性功能障碍有上述症状的,可应用知柏地黄丸治疗。

2.3麦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五味子和麦冬而成,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滋补肾阴,使亏虚的肾阴得以恢复,配以五味子益气生津,敛肺,止汗;麦冬养阴润肺生津,解热除烦。

此方增强了养阴生津、敛肺纳肾涩精之效,可补阴而祛邪。

2.3.1肺痨。

阴虚内热致肺络受损,症见干咳、午后潮热、骨蒸盗汗、乏力,如一些肺结核,咳嗽属阴虚型的,阴虚咳嗽一般为外感后未进行系统治疗,导致余热不尽,灼伤肺肾之阴,使金水不能相生造成的。

麦味地黄丸可滋肾养肺,养阴生津,有报道用麦味地黄汤治疗阴虚咳嗽100例,取得满意疗效[10]。

2.3.2消渴。

肺肾阴亏,阴虚燥热所致的口渴多饮、多食、小便烦数、消瘦,糖尿病属上述类型的,可应用麦味地黄丸治疗。

2.4归芍地黄丸归芍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当归和酒白芍两药而成,既可滋阴补肾,同时当归补血养血,活血调经,主要治疗肝血不足;白芍敛阴养血,平抑肝阳。

加入这2味养血柔肝、填精养血的药物,诸药配伍可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对于肝肾不足,阴亏血虚所致的血虚头晕、崩漏等有较好疗效。

2.4.1眩晕、耳鸣、耳聋。

由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引起,主要症状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乏力、咽干、午后潮热等,腰府失养可致腰腰痛,多见于原发性高血压、神经衰弱、神经性耳聋。

2.4.2月经失调。

肝肾两亏,阴虚血热导致月经失调,先期,量少或多,颧红,手足心热,潮热,盗汗,以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排卵期子宫出血常见。

中医认为,女子以血为主,血为阴,补阴结合补血,有利于提高补阴效果。

徐晓[11]应用归芍地黄汤加减治疗排卵期子宫出血,以补肾阴为主,佐以补血稍助其阳,使经期间阴阳顺利转化,从而取得满意疗效。

2.5杞菊地黄丸本方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枸杞子、菊花而成。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血上注于目则能视。

在五行理论中,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互生,因此肝与肾关系密切,治疗眼部疾病,往往从肝肾入手。

枸杞子滋阴补肾,养肝明目;菊花疏风清热,平肝明目。

两药加强了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的作用,因此本方在滋补肾阴的基础上,兼有养阴平肝,滋水明目的作用,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眩晕、耳鸣、视物模糊、眼目干涩疼痛等。

本方为视疲劳类非处方药物,偏于养肝明目,用于目涩症(干眼症)、耳聋、老年性白内障初期的辅助治疗。

2.5.1眩晕。

因肝肾不足,阴血亏虚所致,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腰腰痛,口燥咽干,周身乏力,如原发性高血压。

2.5.2圆翳内障、青盲、目涩症。

因肝肾不足,阴血亏虚导致,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昏花,不能久视,晶珠轻度混浊,如老年性白内障,视神经萎缩等;双目干涩,羞明畏光,如干眼症。

《证治准绳》认为“视瞻昏渺及肝肾不足之病,由于阴虚血少,精液耗尽”,即由肝肾亏虚,精血耗损,精液不能上萦于目,目失涵养所致,因此应用具有滋养肝肾、平肝明目之效的杞菊地黄丸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有报道应用杞菊地黄丸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12]、老年早期黄斑变性[13]和肝肾阴虚型的干眼症[14]均取得较好疗效。

2.5.3耳聋。

因肝肾不足导致、耳鸣、耳聋、伴有腰痛、口干咽燥、潮热、盗汗。

2.5.4其他应用。

孔德荣[15]等应用杞菊地黄丸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60例,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比较满意,且不良反应少。

中医有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之说。

因此,ADHD本为肾阴虚,标为阴虚阳亢,神无所守,表现为多动多语、冲动任性、烦燥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治疗应为标本兼顾,以滋养肝肾,平肝潜阳为主。

2.6明目地黄丸本方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枸杞子、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菊花6味中药而成,枸杞子、当归、白芍补精养血;石决明平肝祛翳,明目除昏;菊花清热散风,除头痛目赤。

明目地黄丸在杞菊地黄丸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针对眼病的蒺藜,石决明,是眼病的专用方药,可通过滋肾养肝,益精升阴而明目。

本方为迎风流泪类非处方药,用于溢泪症(迎风流泪)和慢性视神经视网膜疾病的辅助治疗。

相关主题